高举父辈旗帜弘扬和传承伟大的铁道兵精神和文化

侯卫

<p class="ql-block">毛主席和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同志接见铁道兵技术干部大会全体人员合影。</p><p class="ql-block">一九六三年三月十七日於北京</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关于开展《我与父辈》老照片收集展示活动的通知</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各位铁二代群友:</p><p class="ql-block">高举父辈旗帜,弘扬和传承伟大的铁道兵精神和文化,已成为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清明将至,为崇敬和怀念我们的父辈,经群管小组研究决定:自即日起在群内开展《我与父辈》老照片收集展示活动。</p><p class="ql-block">现将活动的具体事宜通知如下:</p><p class="ql-block">一、活动主题:《我与父辈》老照片收集展示。</p><p class="ql-block">二、参与范围:铁二代群群内战友。</p><p class="ql-block">三、作品内容:我与父辈的合影老照片。</p><p class="ql-block">四、投稿时间:即日起至4月3日止。</p><p class="ql-block">五、提交老照片的具体要求:</p><p class="ql-block">1、选择我与父辈在一起的经典照片。包括全家福、我与父辈的合影等。尽可能是年轻时的穿军装照,每人限交三张以内。</p><p class="ql-block">2、老照片以原图发送,确保老照片质量。翻拍时,应尽可能的完整清晰光线足。</p><p class="ql-block">3、每张照片请注明相关内容和附基本情况的文字简介。简介不超过100字。</p><p class="ql-block">4、应征提交的照片和简介请同时发至群里,避免出现差错。由侯卫战友负责收集整理制作《美篇》,由铁道兵战友网站、公众号、外媒发布厅编辑发布。</p><p class="ql-block">5、《美篇》中照片排序,按上线发布时间为准。</p><p class="ql-block">6、未尽事宜由群管小组负责解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亥《铁二代》群群管小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父亲罗纪造,一九三九年二月入伍,曾获二级战斗英雄、解放石家庄战斗功臣。曾任铁道兵学院军事教研室主任。(罗一)</p> <p>老爸老妈都是老兵。(罗一)</p> <p>老铁兵罗纪造今年一百岁了。祝福他健康长寿。</p><p>现今我们子女与老爸的合影。</p><p>(罗一)</p> <p>铁一代罗纪造己今是百岁老兵。铁二代罗一(罗志军)曾任中国体育记者协会常委、河北省体育局新闻发言人。曾在铁三师修理营、铁四师篮球队。</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话说“铁二代”</b></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文/罗一</p><p> </p><p> 在铁道兵网络大联盟系列中,有一个《亥铁二代群》。此群群友的成份比较清晰,即都是老铁道兵的后代。当然,我也名正言顺地位列其中。</p><p> 建这个群的宗旨,就是继承父辈的优良传统,宏扬铁兵的不朽精神。根据形势的发展需要,近期我群队伍正在扩大。我们这个《亥铁二代群》有其独特性……大家虽然年龄不同、家境不同,但都有着相近的经历和相同的名份……即我们都是”铁二代”!</p><p> “铁二代”首先姓铁。其父亲或母亲都是老铁道兵出身。其二代中大多也又当了铁道兵。这就是铁上加铁!</p><p> 由于共同的生活经历、相似的工作阅历和相近的生涯轨迹,这些群友也就有了难得的共同语言。说起父辈的事迹如数家珍,谈起家庭的经历念念不忘,聊起战友的故事滔滔不绝,唠起现实的世故也是振振有词。</p><p> 在此群中,没有官大官小、沒有贫富多少、没有仕途优劣,有的只是一个主题,如何来为老一辈铁道兵争光,怎么才能续写辉煌!</p><p> 大家并肩团结进步,</p><p> 我们一道携手前行!</p> <p>怀念我的爸爸宋聚素。1927年3月—2017年1月,胶东半岛荣成大鱼岛村1945年11月初村民付守山、宋聚素、张世民、张世英、姜文良等5人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书记汤光宾。爸爸担任过民兵团长,参军加入铁道纵队。后来并入铁道兵十师还参加抗美援朝修铁路在石家庄铁道兵学院学习后任教。70年春调入铁道兵四师参谋长。我的妈妈谢英梅在中铁十四局北办退休。(宋继红)</p> <p>我的妈妈谢英梅,山东沂蒙地区人,我从小就总说,妈妈是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妈妈手艺高超,能干高手,我们姐妹小时的衣服裙子都是妈妈亲自给做的。妈妈不但缝纫技术好,绣花、做饭、带孩子都不含糊。老有所为,擅长画牡丹还有梅花、松树。妈妈是一个忘我的人,就是从来不考虑自己的得失,一心照顾爸爸和我们及第四代宝贝儿,还有家乡亲人朋友。托大家的福,妈妈今年86岁,做饭洗衣服样样能干,还经常给我们做好吃的。祝福老妈健康快乐!永远开心幸福!</p><p>(宋继红)</p> <p>我的爸爸宋聚素铁四师参谋长,参加机关组织的拔河比赛。</p> <p><br></p><p>我的父亲彭耐久藉贯山东章丘人。</p><p>1947年2月在黑龙江齐齐哈尔市入伍,参军在东北民主联军:郭维城领导下的东北西满护路军七团四连。</p><p>1947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p><p> 一、 参加了国内解放战争荣立战功</p><p> 二、 1950年10月随铁一师入朝参战到1954年回国,历任班长排长连长。在朝鲜东线长林里、满浦线价川冒着敌机轰炸冰天雪地的恶劣环境抢修车皮抢修铁路。特别是父亲发挥聪明才智对“活螺絲搬”的发明制造,使铁路抢修速度提高数倍。为保障“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作出贡献!多次立功受奖。受到朱德等中央领导亲切接见。</p><p> 三、 在国内参加黎湛、鹰厦、外福、贵昆、成昆、襄愉等铁路建设,由于在战争中受伤和国内铁路建设中超负荷的工作,身体受到严重损伤,但父亲有着超强的毅力边休养边工作。于1987年离休。2013年病逝。</p><p>母亲李淑青随军家属,多年来默默无闻,任劳任怨,操持着家务,支持父亲工作。</p><p>这张照片是父亲从朝鲜回国时戴和平鸽纪念章照的。</p><p>(女儿彭丽昆)</p> <p>这张照片是在修建鹰厦线时父母合影,父亲抱着的孩子是我大姐!</p><p>(彭丽昆)</p> <p>这张照片是父亲在朝鲜手握“活螺絲搬”者和战友在夜间抢修铁路。</p><p>(彭丽昆)</p> <p>1976年全家合影。(彭丽昆)</p> <p>父亲:王汉武</p><p>原长沙铁道兵学院院务副部长</p><p>母亲:何庆云</p><p>原铁道兵14师基地工厂职工</p><p>儿子:王建平</p><p>原铁4师机关车队</p> <p>父亲:王 玖</p><p>36年在甘肃老家参加红军(系115师独立团),参加过著名的战役有平型关战役、黄土岭战斗、狼牙山战斗、涞源战斗、石家庄战役等。第一期军政大学毕业后留在了冀中平原做敌后工作。从野战军转入铁道兵后,先后任原铁道兵一军法院院长;铁道兵第二新线管理处政委;铁道兵总自528部队政委。</p><p>母亲:周秀英</p><p>建国前跟随父亲在部队后勤工作,后因带我们几个孩子改为随军家属。</p><p>女儿王新萍:现任石家庄《铁兵大院艺术团》团长(她们是目前全国铁道兵各种固定活动队伍中唯一的打出铁道兵旗帜的队伍)</p> <p>爸爸妈妈和我这个小不点(王新萍)</p> <p>这是六九年铁道兵参加10月1日国庆庆典活动代表团全体合影。坐正中间的是我爸爸,是代表团政委。</p><p>(王新萍)</p> <p class="ql-block">父亲:沙风 </p><p class="ql-block">原铁道兵学院政治部主任</p><p class="ql-block">母亲:何士才 </p><p class="ql-block">原铁道兵学院离休干部</p><p class="ql-block">(沙薇)</p> <p>爸爸给我拍的这张照片,是在兵部大院内拍摄的。</p><p>(沙薇)</p> <p>父亲 刘雯清,原铁道兵四师医院任副院长,1983年离休。母亲 胡桂枝,原铁道兵四师基地,后调入总政良乡干休所 医生1989年退休。</p><p>(刘英提供照片)</p> <p>  我的父亲幺炳麟,从参加东北民主联军护路军开始,在铁道纵队、铁二师、铁十三师、铁道兵西南指挥部、铁三师,参加了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援越抗美和黎湛线、鹰厦线、包兰线、湘黔线、京原线、成昆线、襄渝线、青藏线、大兴安岭的塔十线的修建,直至因铁道兵撤消老泪纵横的告别铁道兵。父亲把人生最宝贵的年华在铁道兵中贡献给了祖国的修建铁路事业。为我们的铁道兵父辈骄傲!(幺树娟)</p> <p>我的母亲李秀珍,为支持父亲从工作单位退出,随父亲南征北战,父亲的军功章有母亲的一半。(幺树娟)</p> <p>父亲郭恒忠原铁道兵学院院务部任职,母亲原铁道学院门诊部转业。</p><p>(郭力)</p> <p>我的父亲孙海同,山东威海孙家滩人,离休前原铁四师师长。母亲刘凤云,山东烟台市锁城里人,五五年大裁军从铁十师退伍后做了多年随军家属,后在地方工作至退休。八十年代初,我家四代人是军人最多的年代。</p><p>(孙建敏)</p> <p>这张照片是五三年的全家福没有我,我五四年才出生,有我父母,大哥杜善德五0年入伍在十三团当兵,随父母一起参加过抗美援朝。(杜江东)</p> <p class="ql-block">我父亲杜振华,曾任三师十三团第一任政委后在铁院五0一任院务部副部长,七0年到西南指部任后勤副部长。</p><p class="ql-block">(杜江东)</p> <p class="ql-block">我父亲石银才,山西洪洞人、原一师副师长。1954年铁五师从朝鲜回回国后,入铁道兵九一速成中学学员兼区队副,1955年入铁道兵宝鸡学校,1959年11月调一师。参加了包兰、贵昆、成昆、襄渝、兖石铁路修建,83年离休回太原铁道兵干休所。(石建肃)</p> <p class="ql-block">父亲赵平(河北顺平县)1937年参加八路军冀中分区,45年到东北在四野52軍214师任团政委(师政委为蓝庭辉)而后调入铁道兵七师政治部副主任五五年转业到广州,北京五九年定居西安。母亲汤淑英(山東烟台)1944年参军五五年转业。</p><p class="ql-block">(赵海建)</p> <p class="ql-block">我的父母都是铁道兵。父亲周家群原铁道兵十一师后勤部任职,母亲刘静原铁道兵十一师卫生营任职。周朝怀铁道兵四师医院工作。弟弟周闽生铁道兵十一师俢理营工作。我们一家六口人,有四人加入了铁道兵。铁道兵在朝鲜我们父母亲的手中组建、发展、壮大,在我们手中兵改工。铁道兵这个兵种离开我们已经36年了,但是铁道兵精神永存。(周朝怀)</p> <p>上图为父母年青时,下图是1976年全家福。(周朝怀)</p> <p>父亲季永才,现年94岁,黑龙江省泰康县人;</p><p>1946年2月~1950年入伍后历任嫩江军区独立三团、战士、区队副、排长;铁道总队一支队一大队三中队二连任副指;1950年11月6日~1953年11月6日随同铁道兵一师首批秘密入朝,任一团二连副指导员,著名登高英雄扬连弟曾经是连队的架子工!</p><p>1954年-1983年先后任铁道兵一师政治部群众科科长、后勤部政治处主任、铁道兵桥梁厂副政委、沈阳铁道兵153仓库政委、铁道兵劳动卫生研究所政委、164野战医院政委!</p><p>1983年离休至今!</p><p>老父亲虽然在文革时期历经磨难,但是信仰不变,对党的忠贞不变,毅力和品德支撑着他坚强的生活下来,是我们后代学习的楷模!</p><p>母亲毕连芝,现年87岁,曾经是教师,后来因为随军放弃自己全力以赴支持父亲!</p><p>图一:老父亲</p><p>图二:1966年表哥红卫兵串联到昆明时的全家福!</p><p>图三:与父亲、弟弟1976年在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季莺)</p> <p>我父亲乔惜阴,现96岁,离休前任鉄十师政治部主任。母亲李健,离休前铁十师军医,现在石家庄干休所居住。</p><p>(乔岩梅)</p> <p>父母结婚纪念照。</p><p>(乔岩梅)</p> <p>这是我父母亲的近照。有他们在,我们很幸福。(乔岩梅)</p> <p>父亲刘琛原505铁道兵东北指挥部工程师。曾经参加铁道抗美援朝、参加修建黎湛线、鹰厦线、成昆线、大兴安岭的塔十线、南疆线的设计工作。曾经在铁一师、铁东指、铁西指工作。</p><p>刘闽华原铁道兵第九师四十二卫生队</p> <p>父亲~徐定一曾任铁道兵学院训练部付部长!母亲王俭曾在总后任职,南京军政学院任分队长!转业后担任大兴紗厂总支书记!</p><p>我父母1949年冬于武汉旋宫饭店喜囍结良缘!(徐小燕)</p> <p>我的父亲徐定一拍摄于1955年授衔时!(徐小燕)</p> <p>1957年摄于重庆蛋子石!(徐小燕)</p> <p><br></p><p>这是我们家的全家福。</p><p>(徐小燕)</p> <p>我的父亲:唐連福,山东威海荣成县港西镇人,转业前任原铁道兵5758部队37团政治处主任。父亲曾于1969年7月7日在北京参加铁道兵第四次代表大会。</p><p>母亲:王泽凤,山东威海荣成县刘家庄人,随军家属。</p><p>女儿唐勤1970年参加原铁道兵5757部队31卫生队。驻守四川达县阁溪桥。</p><p>(唐勤提供照片)</p> <p>父亲杜玉泰1955年从七师调入铁道兵学院任大队长,后任器材处处长,1970年调铁道兵二师任后勤部长,母亲刘文芹在七师当卫生员,后在铁道兵学院幼儿园当保育员,父母一身正气,爱党爱国,战场上不怕牺牲英勇杀敌,福建剿匪父亲曾立过二等功,在和平年代部队修建铁路的艰苦环境中任劳任怨,忘我工作,为祖国的三线铁路建设做出了很大的奉献,在一次工作中翻车到几十米的山下受了重伤后离休。(杜爱敏)</p> <p>这张照片是1972年前后我从部队回家探亲在襄渝线紫阳县家门口一个小平地前拍的很珍贵的全家福。</p><p>(杜爱敏)</p> <p>父亲罗珍曾任职石家庄铁道兵学院政治教研室主任。母亲曹国华曾入伍在19兵团政治部,后转业至地方,在物资局工作(罗丽娜)</p> <p> 父亲严育生1950年抗法援越军事顾问团秘书,回国后1960年由总参调到石家庄铁道兵学院曾任军交系主任。母亲丁爱英 曾是顾问团保管员。</p><p>(严越培)</p> <p> 我的父亲何世贵生于1936年,1956年参军成为铁二师优秀士兵,1959年考入石家庄铁道兵学院,同年十月参加了国庆10周年大阅兵,1961年毕业分配到铁一师三团工作,参加了成昆线、襄渝线的建设,在成昆线上父亲腰部严重受伤,1976年父亲带领三团一营抢修京广铁路腰伤复发,抢险结束父亲是叔叔们用担架抬回来家的,从此他就在床上躺了三年,1979年年底转业到四川绵阳石油公司油库任主任,2006年因病去世,享年69岁。</p><p><br></p><p>这是爸爸和妈妈1963年在昆明的合影,妈妈去探亲已怀上我大姐何敏。</p><p>(何叶)</p> <p>这是我爸转业时我们在襄樊照的全家福,中间的是我奶奶。</p><p>(何叶)</p> <p>这是爸爸参加阅兵和战友的留影,第一排左起第一个是我爸爸,其他的叔叔我都不认识。(何叶)</p> <p>这张是铁一师三团一营的全体军官合影,我爸位于第三排左起第六,他在一营当了十年的营长深受官兵的尊重和喜爱,我父亲无论是在部队和地方都是共产党优秀战士。</p><p>照片上的好多叔叔你们在那里?你们都好吗?41年来我们全家都非常想念你们。(何叶)</p> <p>我的父亲王海祥,籍贯吉林省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现松源市),一九四六年六月参军于第四野战军骑兵部队任通信员、排长,一九四八年所在部队编入铁道纵队,入朝作战在桥梁大队配属三支队。抗美援朝胜利归国后原部队整建制编入铁道兵四师。离休前任铁四师基地主任。母亲郝万桂随军多年,在铁十四局基地工厂退休。照片中母亲抱着家中的第一个孩就是在贵州“金麻段线路”出生的我,起名“立金”。 (王立金)</p> <p>我的父亲,母亲。</p><p>父亲 朱藴鸿,今年100岁,离休。教授级高级工程师(43年北京大学工学院毕业)。48年加入铁道兵,曾在铁道兵第三纵队(铁三师),铁道兵司令部 、后勤部,铁道兵院校(501、502),铁道兵新管处任职。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朱卫华)</p><p><br></p> <p>这张抗美援朝时期的合影,父亲位列其中(前排左六)。其他的叔叔伯伯不知今在哪里,是否还都安好?也许您的父辈就在其中呢!(朱卫华)</p> <p>天津文化中心银河广场,我和父亲的合影。(朱卫华)</p> <p>父亲朱良玉原铁道兵学院政治教研室。后调铁道兵东北指挥部及五师,六师和铁道大学任职。母亲赵杰原属铁道兵部队260医院医务工作者后转业。铁道大学门诊部工作。(朱莉)</p> <p>我的父亲是位铁道兵老人;在铁道兵的前身一一铁道纵队成立初始,(纵队三支队苐三大队即桥梁大队)便从四野加入了逢山凿路、遇水架桥的铁路建设行列中。在枪林弹雨、残酷危险的解放战争和朝鲜战场,由于父辈们的顽强斗志和拼搏的奉献精神,有效地保障了后勤战备物资的及时供给,从而确保了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不朽的功勋。</p><p>&nbsp;&nbsp;&nbsp;&nbsp;从1948年铁道纵队成立,到1984年铁道兵撤编,我的父亲均直接参与暨亲身历经体验了部队建设发展的全部过程。我的父母都曾是军人。我们从小在部队大院中长大。在父母军人情怀的熏陶下,我和姐姐、弟弟、妹妹也都当的是铁道兵。我们全家如同很多家庭一样应该算是最早在军内实践:“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军人家庭了。我和姐姐曾在铁道兵后调入海军服役,弟弟和妹妹也都是铁道兵的一员,成为了铁道建设的二代新军。回顾逝去的岁月,我们骄傲,我们自豪,我们曾经是军人,是英勇顽强的铁道兵。正因为有了一代代无私奉献的父辈们作榜样,也都无怨无悔地为铁道兵以四海为家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筑路建设奉献着青春和力量。</p><p>&nbsp;&nbsp;&nbsp;&nbsp;&nbsp;父亲,在战场上,是一位叱诧风云的老兵。在家里,&nbsp;是一位慈祥和蔼的好父亲。因年长积劳成疾,晚年的他与疾病斗争,以顽强的身躯抗击死神。三年,整整三年!不忍与我们离去…。父亲是带着对亲人的眷恋…,带着对未尽事业的不甘…。</p><p>他累了,父亲真的是累了…。在两年前驾鹤西去!</p><p>&nbsp;&nbsp;&nbsp;&nbsp;&nbsp;父亲,您未尽的事业就让儿孙去做,您放心的去吧!未来的事情就交给我们!我们一定会继承您的遗愿,把您未尽的事业推向纵深…。</p><p>&nbsp;&nbsp;&nbsp;父亲一生对党忠诚、对党的事业忠心耿耿,清廉自律,坦荡正直,他的高尚品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这些儿女,父亲虽然已去,但他的精神确永存,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女儿:朱莉</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2020年4月2日</p> <p>董建民董建国董华玲的父亲:董德昌,我父亲1970年以前,在河北省石家庄铁道兵学院(501部队)指挥系任政治指导员,我父亲1959年2月,在深造营二连工作时,连队被评为文化连队,被提名参加铁道兵积极分子大会,并在1959年2月20日下午四点钟有幸在怀仁堂见到了伟大领袖毛主席(第一次见到毛主席)并合影。1964年,在解放军政治学院学习期间,即同年的10月22日下午5点45分,在人民大会堂又一次见到了伟大领袖毛主席,并合影留念,1970年5月任铁道兵第九师41团政委,1978年专业到河南省郑州铁路局中心医院任党委书记,1984年8月调到郑州铁路局机关党委任巡视员,1986年8月15日离休。第一张照片是我父亲(坐中间者)1957年8月1日留影。第二张照片是我父亲(后排右第四个)于1965年8月1日北京政治学院毕业留影。第三张照片是我父亲1954年7月28日和我妈的结婚照。第四张照片是我父亲1970年4月调铁九师41团时,路过北京时在天安门的全家合影。</p> <p>父亲牟德亭抗美援朝时期从四野调入铁道兵,首任十四团政委。后任铁三师政治部副主任,铁道兵学院指挥系班主任。69年积劳成疾去世,被铁道兵部授予共和国烈士称号,现安葬于华北烈士陵园。母亲耿兰琴原军委机要室工作。转业后任石家庄铁路二中教导主任。(已去世)我兄弟四人都曾参军。大哥在海军航保部任副部长,二哥,三哥,我都从铁道兵复员。</p><p>(牟建京)</p> <p>我的妈妈耿兰琴。(牟建京)</p> <p>家父牟德亭,原铁三师政治部副主任后铁道兵学院指挥系任职。</p><p>这是我们的全家福。</p><p>(牟建京)</p> <p>郭维城(原铁道兵副司令员)和夫人侯惠生摄于1955年。</p><p>郭维城和夫人侯惠生及子女摄于1954年。</p><p>郭维城和夫人侯惠生及子女摄于1976年。</p> <p>  我的父亲母亲都是铁道兵。</p><p> 父亲梁青,1941年初13岁时加入新四军,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随部队改编为铁道兵七师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解放后在铁道兵部队参加了祖国的铁路建设。历任文化教员、指导员、教导员、宣传股长、志愿军《铁道战士》报社编辑、《铁道兵》报社编辑、铁七师三十二团副政委、铁七师宣传科长、铁道兵东北指挥部宣传处长、铁六师副政委等职,1985年离休,已去世。</p><p> 母亲张映枫,1949年初加入解放军,参加了渡江战役、随铁道兵七师入朝参加抗美援朝,1955年军队正规化大裁军时转业,后于铁六师基地门诊部离休,历任护士、医助、医生等职,已去世。</p><p> 我梁大同在铁三师,我爱人魏华在铁八师,我弟弟梁大志在铁七师,一家两代五人都是铁道兵。(梁大同)</p> <p>在志愿军《铁道战士》报社。</p><p>(梁大同)</p> <p>1953年父亲母亲在朝鲜。(梁大同)</p> <p>1961年父亲母亲在广东。(梁大同)</p> <p>在铁六师布署任务(右二)</p><p>(梁大同)</p> <p>1970年全家在大兴安岭,后排左起:父亲、梁大同、母亲,前排左起:梁大志、外婆。</p><p>(梁大同)</p> <p>经当年警卫员确认,照片上右边前面的就是我们五师周震副政委,后面是他的小女儿小红。</p><p>照片左边的军人是梁大同的父亲。</p><p>(梁大同)</p> <p>父亲石政,1945年入伍,原十四师副参谋长;大女儿石满利,1969.8入伍,四师医院医师;小女儿石曼江,1970.12入伍,十二师医院卫生员。(石满利)</p> <p>父亲的两个女儿,一对兵花。</p><p>(石满利)</p> <p>父亲席海贵,安徽含山县人,1939年参加江北游击纵队,1940年合并为新四军五旅,1941年入党,先后参加黄桥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解放广州和解放海南岛战役,广西十万大山剿匪战。历任班长、连长、副营长、营长、副团长。1955年被授予中校军衔。1957年毕业于南京总高级步兵学校。朝鲜停战后,先后出仼铁道兵一师二团副团长、三团团长。为确保成昆、襄渝、青藏铁路顺利建设先后担任铁道兵6012工厂厂长,6620工厂厂长。1984年离休到成都军区马家花园干休所。已去世。母亲陈日华,1950年参军,1955年转业。随军家属多年。后在6620工厂门诊部工作直退休。已去世。女儿席柳宁(原铁一师医院技师)</p> <p>上图:1956年我与父母拍摄于南京。 下图:父母亲结婚照(席柳宁)</p> <p>1978年全家福(席柳宁)</p> <p>1981年全家福(席柳宁)</p> <p>一、父母结婚照,</p><p>二、父亲八十照,</p><p>三、七五年底我与父亲在武汉。</p><p>(董铁生)</p> <p>父亲董超:</p><p>一九三八年参军,在鲁西抗日支队、鲁西军区司令部、冀鲁豫军区任职;解放战争时期在冀鲁豫军区一分区、徐州警备五团,先后参加了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淮海战役后转为三野铁道工程团,参加了解放上海战役,五零年在铁道兵独立桥梁团参加抗美援朝,归国后在二师、一师参加了鹰厦、包兰、湘赣、成昆、襄渝铁路建设施工,一九七二年,任中国交通部铁路抢修技术专家组组长,赴越参战,一九七四年六月奉命组建铁道兵军政干部学校,任第一任校长,七九年八月任铁道兵学院院长,铁道兵撤销后在总政解放军干部文化学校顾问职位离休,已去世;母亲彭苒英,一九四九年参军,在铁道兵独立桥梁团,五五年转业,后在地方工作退休,已去世。(董铁生)</p> <p>父亲董超的军装照。(董铁生)</p> <p>这张照片是铁一师首长六八年在金沙江师部合影。(董铁生)</p> <p>我的父亲肖于官,籍贯江苏省南通市,一九四四年参加新四军,解放战争时期部队归入第二野战军,抗美援朝时期所在部队归入铁道兵团,胜利回国后编入铁道兵第七师。父亲离休前任铁四师后勤部长。我的母亲范俊,籍贯江苏省南通市,一九四九年入伍参军于第二野战军,所在部队抗美援朝归国后编入铁道兵第七师。母亲因大裁军转业到地方工作,离休时任北京京西矿务局房山矿工会主席。 (肖新岳)</p> <p>父亲傅嗣骞,河北灵寿人,曾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1942年在抗大七分校卫生部护士长,抗曰战争胜利后,1945年任东北西满军区直属卫生科科长,后又任东北军区骑兵师卫生部医政科科长,1948年任东北铁道纵队一支队卫生处长。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铁道兵一师卫生股长,医院院长,1954年任铁一师五团副团长,56年调铁一师一团团长,1959年任铁一师作战科科长,65年任铁一师参谋长69年调铁道兵第二指挥部(505)后勤部副部长1977年任铁四师副师长。</p><p>母亲,郭凤兰,45年派往华北军区,参予策反和平解放北平工作。51年参加抗美援朝55年集体转业在第一师医院工作。</p><p><br></p><p>上面一张是我父亲60年代在铁一师修成昆线金沙江边照的,下面是父母亲在昆明时和合影。(傅辉)</p> <p>这两张是父亲在铁四师太原大礼堂门口同师首长和警卫人员的合影,有去过太原和当时当兵的战友们,是不是好亲切的大礼堂呀。(傅辉)</p> <p>铁四师老首长合影。</p> <p>我的公公张寿卿,山东省肥城人,一九四三年在家乡参加八路军,解放战争部队划入二野,渡江后随二野西南剿匪。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所属部队入朝作战划归铁道兵团,战后回国后,所在部队整建制编入铁道兵第四师。公公铁四师十六团第一任政委,六十年代公公被派往国防科委,先后任九院、十院政委。一九七五年回四师任副政委,一九八零调铁道兵华东办事处任政委至一九八二年离休。婆婆胡秀珍,山东肥城人,随军多年在十四局基地工厂退休。公公目前是原四师良乡干休所师职楼上唯一健在的离休干部。 ( 张寿卿儿媳孙建敏)</p> <p>这张全家福照片是我父亲79年转业时拍的,我父亲项锦堂原在铁十师后勤部仓库任会计。(项伟东)</p> <p>李明武 男 1930 年生在黑龙江肇东县农村,1948年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当年参加辽沈战役,(东北四野)攻打锦州,东北全境解放入关,我们团改编铁道兵,抢修北宁路,陇海路,鹰厦路。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在营部任文书,1953年停战,部队回国,当时我编到铁道兵一师五团任排长,第二年任参谋,1959年去北京防化学兵学校学习,1962年毕业分配铁道兵任王震司令员的防化参谋,1964年文化大革命前北京部队疏散,我调到铁九师任军务参谋,军务股长。1965年参加农村搞四清,1966年参加军宣队搞文化大革命(支左)共十年。1980年我因病转业不成,改离休来到哈尔滨市。(李建平)</p> <p>幸福一家人。(李建平)</p> <p>我的父亲孙培恒山东省海阳县人一九四五年六月入伍,一九四七年十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入伍后历任战士排长、连长股长铁道兵I程学院桥梁教研室副主任等职一九八二年十二月离职休养于一九九八年因病去世享七十岁。</p><p>(孙芳兰)</p> <p>我的父亲崔明光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三年,历任班长、文书、文化教员等职。1953年参加铁路建设,修筑黎湛、鹰厦、湘黔、包兰等铁路建设,1957年参加铁道兵学校培训三年,1962年返回原部队铁二师工作,1964年参加援越抗美作战六年,1970年调往石家庄铁道兵军事学院(现为石家庄铁道兵工程学院)工作,历任参谋、作战股长、学员队队长、主任等职,曾立过三等功。老爸五朵金花培养两朵游泳冠军,老二代表石家庄市参加河北省运动会游泳比赛,分别获得100米仰泳,200米仰泳,及200米个人混合泳冠军,并代表河北省参加全国比赛.老四获得自由泳,蝶泳省运会冠军.老四的女儿也继承了家族运动天赋,代表新西兰参加2016年巴西里约奥运会,成为24年来第一位代表新西兰参加奥运跳水比赛的运动员。1977年恢复高考后父亲又为国家培养出五名大学生(其中一名硕士研究生)。我的母亲张兰英曾是贵州省第一批劳模,第一批女干部,贵州省沿河县镇长。为了支持父亲工作做了随军家属。母亲相夫教子,为铁道兵建设默默奉献。</p><p>(崔霞玲)</p> <p>我的爸爸 陈友国 原铁十师师长 山东省栖霞人 1944年参军 曾参加过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抗美援朝战争 1959年毕业于军事学院 曾参加过修鹰厦线 襄渝线 成昆线 青藏线等 荣励过三等功五次 任科长 团长 参谋长 师长 铁道兵第一指挥部副参谋长 铁道兵西北办事处主任 。(陈立新)</p> <p>我的妈妈 孙玉英 山东省海阳人 1950年毕业于护士学校 参军加入抗美援朝战争 1953年回国 后在十师机关小学卫生所工作 后又随部队南征北战转地方医院 及报社卫生所工作 至退休。</p><p>(陈立新)</p> <p>我 陈立新 是家里的大女儿 1970年11月入伍 在铁13师当兵五年后 调回10师 在师医院工作 后又调动了几个单位。 </p><p> 这张照片是我在1972年回家探亲时 在安康10师机关大院 我们家门口前的一块小莱地照的一张全家福。</p><p>(陈立新)</p> <p>余传高的全家合影</p> <p>中间是父亲,其他两个是警卫员和参谋。</p> <p>我(铁二代刘林林)的父亲刘仁义,1928年3月出生,于2020年1月27日在太原去世,终年92周岁。</p><p>刘仁义1945年6月参加八路军,曾任铁道兵五师和基建工程兵61支队通信科长,1978年转业到太原五交化公司任副经理,1985年离休。</p><p>刘仁义同志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参加过修建鹰厦铁路、贵昆铁路、成昆铁路的建设。</p><p>这张照片是父亲刘仁义在1965年铁道兵五师修建贵昆铁路时和全家在云南宣威县城照的全家照,后排右一为本人刘林林,当时13岁。</p> <p>这张照片摄于1955年福建安泽我三岁,当时父亲部队铁道兵五师正在修建鹰厦铁路。我和父母的合影照片。</p><p>(刘林林)</p> <p>这张照片摄于1971年,父亲、母亲和3岁的妹妹到部队来看我,我是1970年参军的。(刘林林)</p> <p>右→边我妈妈,中间(徐诚之夫人俞文)左←边梁耀宗宋瑞章(铁道兵东指参谋长夫人)在大连48号大院。</p><p>(杨丽)</p> <p>我的父亲牛奴青1925年-1971年)同志,原名宋邦生。1925年农历7月26日出生于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大武镇杜家庄。他17岁就走上革命道路,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他在战场上浴血奋战,英勇杀敌,多次负伤,5次差点牺牲。先后获得了晋绥边区第四届群英大会授予的“抗日战争民兵战斗英雄”、国防部授予的“解放奖章”、以及抗美援朝授予的“和平万岁”等熠熠生辉的军功章。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他毅然投身我国铁道建设事业。汤林铁路、鹰夏铁路、贵昆铁路、孟丰公路、成昆铁路等都留下了他伟岸的身影,足迹更是遍及祖国的大江南北。无论在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还是充满艰辛的和平建设时期,牛奴青同志秉承农家子弟的质朴情愫与革命战士和共产党员高尚的情操,一生以不怕流血、不怕牺牲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地为新中国的诞生和建设、为人民的幸福和安康贡献了毕生的精力。 (牛和平) </p><p><br></p><p>这张照片是我父亲在1951年,兰州参加英模大会荣获二等功时所排摄的,他当时在第一野战军7军19师通讯连任指导员。(牛和平)</p><p><br></p> <p>这张照片是1953年,我父亲在朝鲜任铁五师文工队指导员时所拍摄的,他手中所抱的是一位朝鲜平安道小姑娘。(牛和平)</p> <p>这张照片是我父亲在福建任铁五师军事法院审判员时所拍摄的全家福,父亲怀里抱的是我,后排的是我大哥。</p><p>(牛和平)</p> <p>当我看到宋继红妹妹发上来的铁四师师首长合影,我不禁热泪盈眶。不仅是因为照片里有我娘家、婆家两位父亲,而且还有多位我从小相识、相知的伯伯叔叔们,他们做为英雄的铁道兵为建立和建设新中国奋斗了一生,多位伯伯叔叔包括我的父亲都已离我们而去。永远怀念他们!(孙建敏)</p> <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父亲他们在朝鲜照的照片</b></p><p><b style="font-size: 20px;">(张玉梅)</b></p> <p>我爸爸张景华,一九三一年出生,一九四五年参加革命,参加过抗战,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一九四八年在铁道兵一纵队,抗美援朝回国后就到铁道学院汽车班当班长,一直到离休,我爸是全军当班长最长的人,我是7O年12月到铁道兵第十一师修理营女兵排战士。(张爱琴)</p> <p>女儿张爱琴军装照和现照。</p> <p>我的爸爸徐保才,离休前任铁四师后勤部政委。爸爸1932年11月出生在吉林省辉南县,1947年在东北东线后勤军械局入伍任通迅员,后随军南下在中南军区军械部任押运员、武汉军区政治部保卫队队员,1958年7月调入铁四师二零团政治处,开始了铁道兵的军旅生涯。</p><p>我的妈妈郭玉芝,1949年6月参军,妈妈参军前是从河南新蔡县到武汉参加培训的进步学生。1950年3月妈妈就是部队的文化教员,1954年转业后在地方政府和企业工作多年,1970年随军到四师十六团组建家属工厂,1988年在四师基地工厂厂长岗位上离休。</p><p>妈妈荣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p><p>(徐卉)</p> <p>我穿上军装,为我家有两代铁道兵自豪!(徐卉)</p> <p>我的爸爸王可福,1927年出生、山东省威海市人,1947年参军,抗美援朝胜利归国后在铁道兵参加过“黎湛线”、“京原线”、“通古线”、“京广线抢修”、“太岚线”等国家铁路建设。离休前任铁四师十六团副团长。</p><p>我的妈妈刘荣芬,1930年出生、山东威海市人,随军多年在中铁十四局基地工厂退休。(王秀丽)</p> <p>姐姐王春丽70年入伍在铁十一师医院,一朵靓丽的军花。俺家两代铁道兵!(王秀丽)</p> <p>高扬铁道兵战旗,永葆铁道兵夲色。这是主要由铁二代组成的石家庄铁道兵大院健步走俱乐部。</p> <p>这是石家庄铁道兵大院艺术团。</p> <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疯狂一把吧一铁二代!</b></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文/马黎明</p><p><br></p><p>自从有了手机就有了群,五花八门的群琳琅满目,品牌之多目不暇接,我筛选一遍突然发现(铁二代群)品质最好有诱惑力、亲和力、感染力,让人兴奋的手舞足蹈,让我们荡起双桨又回到了童年,虽然我们都年过花甲。</p><p>铁二代具有吃苦耐劳、刚毅坚强、心地善良、朴实无华的优良品德,那是传承了铁道兵父母的血脉。从小跟随父母钻山沟、住野岭、在风中、在雨中、在雪中,在骄阳似火的夏天里。没有悲伤,只有快乐,没有哀愁,只有欢歌笑语,铁道兵大院的孩子大院情,永远的不了情。</p><p>电影《南征北战》是我们生活的真实写照,铁路修到哪,哪里就有我们的身影,有我们诉说不完的故事,有我们抹不去的记忆,回味无穷,滴滴香浓,味道好极了。小时候穿着开档裤、滚铁环、打沙包、跳皮筋、拍烟盒、捣鸟窝、玩弹弓的场景历历在目,仿佛就在眼前。艰苦的岁月,无忧无虑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暗然伤感。进群眼前一亮,虽然大多数二代未曾谋面却亲如一家,无拘无束,神侃天南地北铁道兵,幸福写在脸上,又年轻了一把。当我看到父辈的老照片时,感慨万分,思绪万千,老照片就是铁道兵的历史,就是一部生动的教科书,任何语言都显得苍白无力。父辈们从风华正茂到双鬓如霜,为中国的铁路建设,奉献了一生而无怨无悔,令人感动,让人敬佩,真正的铁马生涯。</p><p>来到群里,找到了几十年未见的发小,找到了当年的邻居,找到了当年的初恋,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让我陶醉,让我羡慕,让我感动,让我落泪,让我语无伦次,让我几近疯狂。</p><p>《铁二代群》正在成长壮大,有群主和群管们的操心,倍感亲切。漂亮的侯卫大姐才华出众,貌美如花,是我在青岛见过的唯一女二代,好心激动呀!若有机会我们铁二代搞一次大联欢,推杯换盏不醉不休,那是怎样的一种风采,期待着这一天的早日到来。</p><p>代问所有铁二代的老人和家人好,我在黄土高坡想您们了!</p><p>2020.04.01</p> <p><br></p><p>罗一 战友:说出了我去年就有建(铁二代群)的心声,虽然铁道兵曾作为国防建设的一支编制有(铁军)称号的部队,解放后,随着新时期国防和军队的形式,原铁道兵成功完成改制为(中铁局)。</p><p>但是铁军这支部队在为祖国国防建设的伟大事业所做出的功绩永远铭刻着。</p><p>时过境迁,随着老一代铁军渐渐老去 ,作为老一铁的子女们,我们就要接过父母辈的接力棒,将老铁们(开山凿路,遇水架桥)的精神,诚如罗一 所说:咱们新建的铁二代群的兄弟姐妹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挥老一辈的军队传统,虽然大家彼此都生活在祖国的大江南北,但我们作为对老一辈曾经部队所勾起的思念以及那份情怀始终如一。值得传颂!</p><p>最后向将青春奉献给祖国铁道事业并牺牲的老铁先烈们在清明节前夕鞠上一躬。</p><p>同时也衷心祝愿仍还健在的老铁们道一声:保重身体,长寿安康!</p><p>最后也期待我们铁二代多多联系!</p><p>友谊万岁!</p><p>清明前夕建此群,</p><p>首先缅怀故铁军;</p><p>祝愿健在安康寿,</p><p>二代姊妹情谊留。</p><p><br></p><p> 余日平执笔于杭州</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写在“铁二代群”扩充之时</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文/兵部体工队 侯卫</p><p><br></p><p>这两天我始终处在激动和兴奋之中,那些自然流淌的心绪在放纵奔流,似乎又回到了儿时的大院,又与久别的小伙伴们一起嘻戏玩耍……</p><p>自兵网应铁二代战友要求,决定扩充之时,高高飘扬的铁道兵旗帜下,一百多名铁二代战友们,纷纷昂首挺胸矫健阔步聚集旗下,像走进铁道兵大院,像重新回到儿时的家园,像久别重新归队入列,心情一样激动,一样兴高采烈,溢于言表!在这里,大家纷纷找到了几十年未见的发小,找到当年的邻居,找到当年的同学和战友,甚至还遇见了自己的初恋情人……</p><p>在这个新的家园里,这两天从早到晚,穷聊神侃,好不热闹!那种久别重逢的惊喜,那种相见恨晚的感触,那种激动兴奋的心情,淋漓尽致。兴奋之余,纷纷晒出自己的年轻时的靓照,找出全家福,童年的合影,相互辨认。还翻出父母年轻时当兵、参战的老照片,想念过世的老一辈,谈论着老一辈关爱关照的往事,几度哽咽,感慨不已。尤其正是清明到来时,更是勾起无限的怀念,深切地缅怀哀思!</p><p>群管及时决定《开展"我与父辈"老照片收集展示活动》,让铁二代们,翻出那一张张珍贵的父母亲的老照片,打开尘封已久的记忆,回忆当年他们为祖国奋斗和奉献精神,让他们的青春芳华再度显现,青春的故事像美妙的旋律自然流淌,再度闪现他们七彩的光芒。</p><p>在老的照片中,我看到了百岁老首长原铁四师副参谋长罗继造,依然像当年的战士,身穿挂满奖章的绿色军装,以饱满的激情,经常接受记者的采访;给年轻人讲那些可歌可泣的战斗故事。</p><p><br></p><p>我看到了原铁四师参谋长宋聚素老首长与官兵们一起参加拔河比赛,那稳健刚劲的风采,我当年曾是老首长领导下的战士,好想念他。</p><p><br></p><p>我看到了1969年,铁道兵参加10月1日国庆庆典活动铁道兵代表团全体合影,当年代表团的王玖团长。</p><p><br></p><p>我看到了原铁道兵学院政治部主任沙风老首长,在兵部大院里,为宝贝的女儿拍下的那张珍贵的照片。</p><p><br></p><p>我看到了幺树娟的老父亲幺炳麟,从参加东北民主联军扩路军开始,在铁道纵队、铁二师、十三师、铁道兵西南指挥部、铁三师工作。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援越抗美和黎湛线等十条铁路线的修建,直至因铁道兵的撤销,老泪纵横的告别军旗,脱下心爱的军装。</p><p><br></p><p>我看到了……</p><p><br></p><p>英雄的铁道兵,在35年的辉煌历程中,在共和国的版图上,编织了52条,12000多公里的铁路网。在这辉煌的功勋中,有我们父辈的英勇卓越,也有我们铁二代的艰苦奋斗的伟绩。是我们两代人前赴后继,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才有了铁道兵伟大的精神和不朽的文化。我们为英雄的父辈骄傲,为我们是英雄的铁道兵后代而自豪。</p><p>让我们在铁道兵的战旗下,军魂永驻,弘扬伟大的铁道兵精神,不忘初心,砥砺前行!</p><p> </p><p> 诚邀铁二代入群</p><p>群管侯卫电话:15318789187(微信同号)</p> <p>珍贵的历史老照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