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 <br>重要的学习来到线上<br>自主钻研越来越重要<br>曾几何时<br>在电脑前思考<br>为不可预知的提问出招<br>曾几何时<br>一个人傻傻的站在讲台<br>拿着书本对着学生点头微笑……<br> 3月29日晚,如约走进张齐华小学数学公益网络直播间,收看数学特级教师张齐华的小学数学“解读教材”系列公益讲座——《提问——让你读懂不一样的教材》。 张老师从两个问题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带着批判性思维(或审辩式思维)进行教材解读。张老师首先提出,我们要带着“批判性”的思维进入教材解读。这里的“批判性思维”指的是一种“审辩式思维”,它的真正意义,在于面对一个文本或一个命题,我们应该审慎地通过不断地追问,对问题进行深刻地思考,从而走进小学数学教材。 为何要带着“提问”看教材?张老师指出,“提问”,是“审辩式思维”的其中一个角度,带着“提问”走进小学数学教材。教师要学会带着“为何选这个素材?”“为何要这样编排?”“为何要这样设计?”的提问走进教材,我们的学生也要学会带着“哪里不明白?”“哪里有问题?”“哪里很奇怪?”的提问走进教材。培养师生的“提问力”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学习力,课堂中,要遵循为培养“学习力”而教的原则。 如何带着“提问”看教材?张老师结合教材案例指出,学生重在要学会提出学习之困惑,教会学生提问,要做到“不会问,教他;不想问,请他;不敢问,夸他;问完后,用他”;教师重在要学会发现教材之问题,微观上,从教学内容中发现问题;宏观上,从整体结构中发现问题。 通过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七大学习力之一的“提问力”的重要性,只有带着“提问”走进教材、解读教材,才能更深地把握教材、理解教材,从而更好地使用教材、开发教材,不断挖掘学生的“提问力”,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力”。 与张老师的每一次相约,都会带来不一样的收获;与张老师的每一次思想对接,都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