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促提升 尊重差异共成长——二八中心校六年一班

娜娜

<p>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学必须关注每一个有差异的个体,适应每一个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最大限度的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p> <p>  在疫情期间,我校坚持落实作业分层教学,并取得了理想的线上教学效果,也使我心得颇多。我们在设计、布置数学作业时,基于学生的学情差异,可将学生分成小组,不同组别完成不同程度的作业,题目安排可从易到难,形成梯度。A组学生完成基本题,B组学生完成基本题加综合题,C组学生在此基础上再加上一些有利于思维发展,培养能力的提高题。还可以让A组、B组、C组学生在完成自己组题的前提下选择完成其他组的题,对同一道题目,也可以有不同的要求,使全体同学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体会成功的机会。作业分层并不意味着一成不变,练习中,要鼓励并创造条件让低层次学生向高层次突破,有层次间的升降变迁,体现弹性,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p> <p>  例如我在设计《圆柱的体积》这节课时是这样做的。首先,我提前下发预习单,预习单上的问题设计也是由浅入深,突出学习的重难点。让学生带着问题独立预习,动脑思考,独立完成,勇于质疑,这就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的开始。</p> <p>  我在设计《圆柱的体积》作业时把作业设计成一个“自助餐”,让学生有一个较为宽松的作业氛围,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较好的参与完成作业,培养数学能力。</p> <p>  以上练习不同层次的学生按照不同的要求完成,红组学生、黄组学生和蓝组学生要求分别完成适合自己的套餐,学有余力的学生则可以选做其他组套餐中的一道题目。作业分层布置,既能调动学有余力那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兼顾到其他层次的学生,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p> <p>  我班线上答疑主要借助微信平台的语音功能和上课直播进行。答疑的时候我采取分时间段、分层答疑,蓝组答疑时间5:00~5:30;黄组答疑时间5:30~6:00;红组答疑时间6:00~6:30。答疑时主要以教师适当点拨和提示为辅,鼓励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疑问,给学生创造交流学习的时间,在生生互动中解决没有解决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合作学习的快乐,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p> <p>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与补充,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高效分层作业的布置,不仅尊重了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而且能够让每个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让他们共同成长!</p>

学生

作业

答疑

分层

数学

不同

完成

学习

预习

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