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 自从2013年去了意大利罗马以后我就萌生了一个想法,想通过旅行的形式来深入直观的了解世界曾经辉煌过的各个帝国以及文明古国,2017年去了埃及和土耳其以后又对宗教发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一发不可收拾的旅行脚步从此永不停歇。2018年4月去了以色列和约旦;同年10月去了印度;2019年3月去了西班牙葡萄牙;同年12月继续行走在西亚的大地上来到了伊朗,领略古波斯昔日的文明和曼妙风情,寻找《天方夜谭》的神秘踪迹。 </b></p> <p><b> 这次的旅行线路是德黑兰-卡尚-伊斯法罕-亚兹德-帕萨尔加德-设拉子-德黑兰。造访了六大世界遗产:【伊玛目广场】、【伊玛目清真寺】、【聚礼清真寺】、【格雷斯坦宫】、【四十柱王宫】、【帕萨尔加德】,亲自揭开古波斯帝国的神秘面纱;参观了世界闻名的【粉红清真寺】,体会波斯人骨子里的浪漫情怀;参观了【地毯博物馆】、【萨德阿巴德王宫】,感受伊朗首都德黑兰特有的文化气息;游览了【33孔桥】及【哈鸠大桥】,欣赏其美丽景色;参观了【火神庙】、拜火教天葬台【寂静塔】,了解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探访了拥有2500年历史的波斯活化石村——【奥比杨奈古村】;古老的地下城市【努沙巴德】,追寻从现代伊朗到古波斯历史的道路。</b></p><p><br></p> <p><b> 2019年12月11日22:47广州白云机场乘坐马汉航空飞机出发。</b></p> <p><b> </b></p> <p><b> 伊朗时间:2019年12月12日04:49到达德黑兰。</b></p> <p>2019.12.12.08:08</p><p><b>乘车去往卡尚</b></p> <p><b style="color: rgb(25, 25, 25); font-size: 18px;"> 2019.12.12.09:04</b></p><p><b style="color: rgb(25, 25, 25); font-size: 18px;">(一)费恩花园(Fin Garden):费恩花园是卡尚的一个典型的波斯式花园,建造于萨非王朝统治时期的1590年,至今已有五百年历史。费恩花园(Fin Garden)是伊朗9座被列入遗产名录的波斯花园的第一座,位于卡尚郊外6公里的费恩村,占地2.3公顷,建筑包括正门、围墙、浴室和阿巴斯皇帝的私人宅邸、博物馆。独特的水利系统使得花园不需要任何压力工具就可以让山泉水流入池中,因而它以独特的自然水利系统及喷泉和浴池(Fin Bath)而著称。花园内青葱的树木、碧绿的草地、蓝色的浴池、具有历史韵味的建筑和高高的城墙使其成为伊朗最有看头的花园之一。因此费恩花园也是伊朗现存最古老的波斯传统庭院。</b></p><p><br></p> <p><b>花园大门上的穹顶。作为拥有世界上最古老文明的国家之一,伊朗是公认的古代建筑奇迹,其多姿的穹顶隐藏着复杂的镶嵌图案和内部细节丰富的装饰,万花筒式的美丽精美绝伦,构筑出伊朗清真寺穹顶奇观。</b></p> <p><b>费恩庭园里的水极其充沛,屋顶装饰华美,室内外散落着大大小小的喷泉,水源是里外贯通的,泉水清澈无比,阳光下波光粼粼。</b></p> <p><b>水池里的泉眼</b></p> <p><b>浴池</b></p> <p><b>高大的城墙与门楼</b></p> <p>2019.12.12.10:55</p><p><b>(二)努沙巴德地下城是一座有著1500年历史的3层地下城市,深度在3到18米之间。地下城由三层隧道,房间,空氣管道,楼梯,连河装置组成。它被认为是古代建筑和工程的奇迹。古代波斯人在战争时期曾在这里避难。</b></p><p><b>位于卡尚(Kashan)北部的伊朗努沙巴德(Nushabad)小镇。</b></p> <p><b>地下城入口</b></p> <p><b>巨大的蓄水池。</b></p> <p><b>蓄水池的顶端。</b></p> <p><b>地下城出口。</b></p> <p><b>地下城出口处巧遇一群伊朗中学生。</b></p> <p><b>小巷里现烤现卖的薄饼,这是伊斯兰国家和阿拉伯国家的主要主食之一。可卷菜、蘸酱和泡肉汤吃。</b></p> <p>2019.12.12.11:43</p><p><b>(三)布鲁杰尔迪古宅(Borujerdi House)建成于1876年,建造过程花费了18年时间。古宅的主人贾法尔.布鲁杰尔迪,古宅的名字就是当初主人的名字,布鲁杰尔迪是一个地毯批发商。关于房屋的来历有很多说法,说的是主人爱上了同行的女儿,岳父不乐意就刁难他,让他建一座举世无双的宅子才把女儿嫁给他,然后布鲁杰尔迪果然就用18年的时间建好了宅子,抱得美人归,很励志的恋情。宅子虽然不象清真寺、皇宫那样闪亮耀眼,可是用石板建造的房顶,依然是花纹繁复,精致无比,能让人更好得体会线条构造之美。中庭一个长方形的水池可以说是波斯庭院的标配,房间则都分为冬夏卧室、会客室和仆人的房间等。</b></p> <p><b>墙柱浮雕下方雕刻的是波斯人的亚当夏娃。</b></p> <p>2019.12.12.14:58</p><p><b>(四)奥比扬奈古村(Abyaneh)是位于伊朗中部卡尔卡斯山脉(Karkas)荒无人烟的山谷中,从卡尚乘车到伊斯法罕可经过此地,古村海拔2500多米,已有4000多年历史,被认为是波斯文化的活化石。据说从帕提亚时期开始就已经有村民在此居住,古村还是琐罗亚斯德教(Zoroastrianism又称“拜火教”)圣地之一。</b></p> <p><b>目前居住在村子里的人已经不多,年轻人都外出工作只剩下一些老人。村民讲古波斯土语,即古老的巴列维语言。人们保留着帕堤亚王朝时期的服装特色,男人穿黑色阔腿裤,女人包白底红花大方巾,穿带褶皱的灯笼裙,再系上一个颜色鲜艳的围裙,据说白色、红色的刺绣是拜火教妇女服饰的特征。走在狭窄的巷子里,与当地村民擦肩而过,伴随着红色的泥土房与高原雪山的交相辉映,感受到古老波斯的文化气息。</b></p> <p><b>蓝天白云红土房与远处的雪山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b></p> <p><b>狭窄的街道上保留着旧时的排水渠道。</b></p> <p><br></p><p>网上下载图片</p> <p>2019.12.12.15:47<b> 前往伊斯法罕。</b></p> <p>17:06</p> <p><b>12月12日18:19入住伊斯法罕酒店。</b></p> <p><b>伊斯法罕(ESFAHAN),伊朗中部城市,伊斯法罕省省会。人口92.7万(1982),居民以波斯人为主,还居住着少数巴赫蒂亚里人和亚美尼亚人。伊朗第三大城市,位于扎格罗斯山和库赫鲁山的谷地中,扎因代河畔,海拔1590米。伊斯法罕不仅风景优美,拥有11世纪~19世纪的各种伊斯兰风格建筑,而且它作为“丝绸之路”的南路要站,更是东西方商贸的集中地。</b></p><p><b>公元1598年,伊斯法罕成为了波斯帝国的首都. 因此,作为世界的中心,伊斯法罕(Yspahan)见证了这一时期的文化和经济的繁荣. 当时,这一地区的城市和村庄都从中受益非浅,搭载着商品、珠宝的沙漠商队走过沙漠,将商品运向远方…</b></p><p><b>来到伊斯法罕,你会深切地感到这个伊朗的第三大城市承载了太多特殊的东西,就如那轻灵曼妙的名字、浓郁的艺术气息。伊朗一共有六处世界文化遗产,伊朗最古老的城市什拉子(Shiraz)也只有两处,而伊斯法罕就占了一半。关于一半,还有一句波斯诗人的诗句为人们传颂:“伊斯法罕,拥有世界的一半。</b></p> <p>2019.12.13.08:34</p> <p> 2019.12.13.08:56</p><p><b>(五)聚礼清真寺</b></p><p><b>聚礼清真寺位于伊斯法罕的历史文化中心,又称“礼拜五清真寺”,可以看作对自公元841年以来1200多年间清真寺建筑发展史的令人叹为观止的直观展示。</b></p><p><b>它是伊朗现存此类建筑中最古老的一座,也是其后整个中亚地区清真寺设计的原型。</b></p><p><b>该清真寺建筑群占地20000多平方米,也是第一座在萨珊王宫的四庭院布局格式上按照伊斯兰宗教建筑需要调整建设的伊斯兰建筑。其双层带肋圆顶是建筑上的一个创新,为整个地区的建筑设计带来灵感。在这一遗址中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其极具特色风格的装饰细节,它们是一千多年伊斯兰艺术风格发展的代表。</b></p> <p><b>穿过大巴扎来到聚礼清真寺的入口。</b></p> <p><b>(六)阿里·卡普宫 位于伊玛目广场西侧,建于17世纪初。阿里·卡普宫是一个土耳其名字,意即高门。它亦是君主接见、招待外国使节的地方,有点像中国的天安门城楼。宫殿共有六层,其中由18条木柱支撑的观景阳台是最受青睐的地方,古代君主和客人们会在阳台上观赏重要的仪式和运动竞赛。</b></p><p><b>萨法维王朝阿巴斯一世将首都由加兹温迁至 伊斯法罕之后,于公历1606年,在伊玛目广场的西面,开始修建阿里▪卡普宫,作为阿巴斯大帝及其后妃们居住的宫殿。</b></p><p><b>阿里·卡普王宫位于伊斯法罕伊玛目广场的西侧,是当年阿巴斯大帝招待外宾及欣赏马球的地方。王宫建筑的独特之处在于从正面看整个建筑是三层,从侧面看是四层,从背后看是五层,而实际上原来是六层,让人产生一种捉摸不透的感觉。纵观整个王宫,最精妙之处是位于顶层的音乐厅。音乐厅的面积虽然不算大,但却十分精美。四壁与屋顶全部采用木质缕空装修,以减少声音的反射提高音响效果。欣赏音乐会时,男宾坐在一侧,女宾坐在另一侧,演奏者则坐在小二楼的一个个小门洞里,感觉特别温馨优雅。</b></p> <p>2019.12.13.10:09</p><p><b>阿里·卡普宫由18条木柱支撑的观景阳台,古代君主和客人们会在阳台上观赏在伊玛目广场上举行的重要仪式和运动竞赛。</b></p><p><b>网上下载图片</b></p> <p><b>入宫大门</b></p> <p>站在阳台上放眼望去右边就是伊玛目清真寺</p> <p><b>连接到阳台的大门</b></p> <p><b>阿里卡普宫拥有大量壁画,作者是阿巴斯一世的宫廷画家礼萨·阿巴西,和他的学生。作品主题包括花卉,动物和鸟类。在无政府状态下,宫殿精雕细刻的门窗几乎全部被掠夺。只有三楼一扇窗户逃脱摧残。萨菲王朝末代统治者苏丹侯赛因在位期间,阿里卡普宫得以修复, 但在阿富汗入侵的短暂统治期间再次陷入荒废状态。纳赛尔丁·沙在位期间 (1848–96),门上的花饰瓷砖被铭文瓷砖所取代替。</b></p> <p><b>宫中最为神奇的是顶楼的音乐厅。这里的穹顶和墙壁的装饰全部采用木质镂空的不同乐器排列成圆形的图案,也有人说是灰泥的。镂空的设计目的是消除回声获得更佳的音响效果。真是精美绝伦而又天马行空的平面和空间设计。</b></p> <p><b>音乐厅的顶部</b></p> <p>2019.12.13.10:09</p><p><b>(八)四十柱宫</b></p><p><b>伊斯法罕城自古就被称为“波斯明珠”。俄罗斯商人菲多特·科托夫早在1623~1624年间就到达了波斯,他在旅行日记中写道:“该城既大又美。皇宫的大门一律朝主广场。大门很高,而大门之上则是饰有花纹的金碧辉煌的房间。”四十柱宫建于1647年,是阿巴斯二世处理国事和接见外国使节的地方,它并非实有40根柱子,因为宫殿门廊上的20根大柱倒映在门前清澈的池水中,又倒映出20根柱子,人们根据这一独特的景观将宫殿称为“四十柱宫”。</b></p><p><b>在伊斯法罕集中了许多主要建于16~17世纪的富有波斯风格的代表作品,当时伊斯法罕是首都,辉煌的伊斯法罕城中的古迹简直数不胜数。</b></p><p><b>四十柱宫建在一个占地67000平方米的大花园中,花园是阿巴斯大帝修建,而花园中央的宫殿则是其后的阿巴斯二世于1647年建造,专为接见和宴请外宾之用。宫殿的前面是一个巨大的门廊,门廊由20根柏木做的独木巨柱支撑。门廊前面有一个长110米、宽16米的水塘,水从安放在塘底的四头狮子的口中喷出。</b></p><p><br></p><p><br></p><p><br></p><p><br></p><p><br></p> <p><b>宫内的四壁和天花板上,镶嵌有镜子、彩色玻璃,从中还能看到以历史和文学情节为主题的大型壁画。有的展现波斯人同乌兹别克人、莫卧儿人、土耳其人交战的历史场景,有的反映国王接见外国使臣的隆重场面,有的描绘男伴女舞的社会图景,还有的是动物和植物的装饰图案,大多数壁画都采用工笔细画技法,线条清晰柔美,有些还度了金。</b></p> <p><b>镀金的壁画。</b></p> <p>2019.12.13.12:07</p><p><b>中午,穿过小巷到17世纪波斯澡堂改建的餐厅用午餐,在充满波斯风情的壁画下品尝当地美食。</b></p> <p>2019.12.13.13:47</p><p><b>(七)伊玛目清真寺又称“马斯吉迪·贾米伊·阿巴希”或“国王清真寺”,位于伊朗伊斯法罕伊玛目广场的南端。伊玛目清真寺始建于1612年萨法维一世时期,1638年完成,占地面积17000平方米,是伊斯法罕最大的双层(层距15米)拱顶清真寺。清真寺里外均由精美的瓷砖镶嵌而成,其外形为壁竞式的正门面向正北,高度达30米。大门是镀银的,门上写有许多诗文,由当时著名书法家用漂亮的波斯文纳斯塔利格体书写。</b></p><p><b>墙壁上还有反映当时文化艺术最高水准的壁画和装潢,建筑宏伟,设计精美。清真寺拱顶上的尖塔正对着麦加圣地。位于寺院南侧的大拱顶高54米,主要部分均为镀金或镀银,辉煌夺目,光彩照人。若站在正对着拱顶的回音石上拍手,即可听到多次洪亮的回音。离拱顶中心越远,回音越弱。在大拱顶的两侧,有两个尖塔,高43米。寺内还有一个三角形的日晷,是当时人们用来测算时间的。在17世纪建寺时,该寺西侧有讲授神学的教室和讲堂。现仍保留多处作礼拜和祈祷的地方。</b></p> <p><b>这里是学堂, 学生念经的课室。</b></p> <p>2019.12.13.15:07</p> <p><b>(八)谢赫·劳夫清真寺</b></p><p><b>这里是王室专用的祷告场所,因此这里没有建宣礼塔。</b></p><p><b>与其他清真寺不同,这里的装修是以柠檬黄色为基调,而不是蓝色。由于这座清真寺为王室专属使用,因此用料上乘,装潢艺术上更是精雕细琢,每一寸墙壁都呈现出王室的高贵与气派。因为我们的旅程没此安排所以未能进去参观。</b></p><p><br></p><p><br></p><p><br></p> <p><b>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世界第二大广场一一伊玛目广场。</b></p><p><b>广场右边高耸着两座宣礼塔的是伊玛目清真寺。</b></p> <p>2019.12.13.15:34</p> <p>2019.12.13.15:57</p><p><b>(九)哈鸠大桥</b></p><p><b>横跨在扎因达鲁德河上最具有代表性的两层结构石古桥,600年来依然显得绚丽而实用。</b></p> <p>2019.12.13.16:32</p><p><b>(十)三十三孔桥</b></p><p><b> 1602年,阿拔斯一世的大臣格鲁吉亚族阿拉威尔迪汗负责建造,它是双层结构,共有33个拱,故名33孔桥。它是伊朗伊斯法罕11座桥梁之一,被高度评价为萨非桥梁设计最著名的代表之一,也是伊斯法罕最漂亮的一座桥。石桥本身是一座多功能的建筑,既是桥梁又起水坝的作用。</b></p><p><b> 大桥于1599年奠基1602年竣工。由阿拔斯一世的大臣格鲁吉亚族阿拉威尔迪汗负责建造,总长度297.76米(976.9英尺)。</b></p><p><b> 三十三孔桥分上下两层,下层由三十三个半圆形桥洞构成,整齐地依次排列,横跨扎因达鲁德河两岸。桥洞倒映在清澈的河水中,与桥洞本身形成三十三个整齐划一浑然闭合的圆孔。而桥上的构造更有讲究,中间的桥面被侧面两排三米高的墙面所夹裹,墙面上每隔两三米就有一扇弧形门,外侧还有一米左右的空间,可供行人走动,桥的两侧各有一条这样的走廊,贯通两岸。</b></p> <p>2019.12.13.19:35</p> <p>2019.12.13.19:53</p> <p><b>从伊斯法罕到亚兹德的途中经过拜火教的寂静塔,是很久以前拜火教徒天葬的地方,现在作为了解拜火教天葬的旅游景点。</b></p><p><br></p> <p>2019.12.14.14:41</p><p><b>(十一)拜火教的寂静塔</b></p><p><b>在传统的拜火教里,教徒死亡后要实行天葬。对教徒实施天葬的场所叫“寂静塔”,俗称“天葬塔”。历史上在雅兹德周围有大大小小几十座天葬塔,现存的规模最大的要数城南相邻的二座,天葬塔距地面的高度也不过三、四十米。这种天葬的习俗沿袭了几千年,现在的天葬塔是游人到雅兹德旅游观光的一个不可错过的景点。</b></p><p><b>拜火教的天葬和西藏藏传佛教的天葬是不一样的,拜火教的教义认为,人的尸体是肮脏的,天葬的目的是不让肮脏的尸体污染水源和土地。而藏传佛教的教义认为,人死后灵魂是要升天的,天葬是把人的肉体送上天,以方便来生。</b></p><p><b>拜火教在很多人的理解里是一个信奉火神的宗教,其实拜火教主张善恶二元论,认为光明之神与黑暗之神之间的战争永远不会停息,火只是传达信仰的媒介。他们认为大自然是由:土地、空气、水、火四大元素组成,这四大元素是不可污染的,必须保持纯净。所以拜火教教徒死后不可以土葬和火葬,而是鸟葬。鸟葬类似于中国西藏的天葬——将尸体置于寂静塔内喂食秃鹫,然后其后人把骨头收集放入寂静塔内。</b></p><p><b>周围的房子一些是给来送别亲的拜火教徒暂时居住,另一些是举行一些葬礼仪式的时候使用的。</b></p> <p><b>亚兹德 位于伊朗中部,是亚兹德省的省会,拜火教文化的中心。亚兹德位于伊斯法罕东南方280公里。根据2010年的统计,人口数约464737名。居民主要为波斯人,由于当地民众世代都在沙漠附近居住,他们都已适应了当地环境,并造就了当地独特的城市建筑。当地亦是伊朗手工业的重镇,出产高质素的手工艺品,例如:丝织品、糖果等。</b></p><p><b>著名景点 乔麦清真寺,恰赫马克清真寺,拜火庙。市郊有两座著名的拜火教“寂静塔”遗迹,古时用作教徒的墓地。</b></p><p><b>城市中最有特色的建筑是“风塔”,也就是建筑物顶部用来通风降温的设计,故亚兹德又被称为“风塔之城”。自古以来,由于沙漠性气候的关系,水源十分珍贵,当地居民开发出一种地下水渠系统,称为Ghanat,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坎儿井”。</b></p> <p>2019.12.14.15:55</p><p><b>(十二)亚兹德星期五清真寺,建于14世纪也是古城内最耀眼的建筑,其内部精美的波斯马赛克和巧妙的建筑结构堪称经典,清真寺的宣礼塔(minaret)是伊朗最高的(48米)宣礼塔。夜晚降临后,灯光打在清真寺上,闪着蓝光的清真寺神圣而美丽。这是建于14世纪的古老清真寺,也是古城内最耀眼的建筑,其内部精美的波斯马赛克和巧妙的建筑结构堪称经典,清真寺的宣礼塔(minaret)是伊朗最高的(48米)宣礼塔。夜晚降临后,灯光打在清真寺上,神圣而美丽。</b></p><p><br></p> <p>2019.12.14.16:28</p><p><b>(十三)亚兹德老城区</b></p><p><b>亚兹德的老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伊朗本土宗教拜火教就诞生于此。</b></p> <p><b>伊朗亚兹德的特色空调--风之塔</b></p><p><b>炎热的天气没有难倒古波斯人的智慧,千年之前他们就发明了风之塔,为自己的家园送来夏日的凉意。风之塔超过屋顶的部分四面镂空,无论风向来自何方,都能被引进塔中,并透过室内外温差产生的压力将气流循环到室内。风之塔下面建有一个水池,热风经过塔身的降温(塔身越长,降温效果越好),吹到屋内水池上再次降温之后飘散到各个房间,让主人享受着酷暑中的阵阵清爽。</b></p><p><b>在清真寺、澡堂等公共场所,往往有多座风之塔共同构成“中央空调系统”。风塔是波斯人智慧的结晶。</b></p><p><br></p> <p>2019.12.14.17:09</p><p><b>(十四)阿米尔恰赫马格广场是城市地标建筑,建筑宏大壮观,两个尖塔直指云天,圆拱型建筑很有特点。广场前的草地,是人们休闲的好去处。广场正中的拱形门下,是一个不大的巴扎。里面有售卖食品、纺织品的特色小店等。这里是亚兹德最大、最美的建筑群落,南面是阿米尔恰赫马格清真寺(Masjid-eAmirChakhmaq,也被称作Masjid-eNov);清真寺附近就是大巴扎(HajiQanbar);北面是SetiFathemeh的陵墓;阿米尔恰赫马格蓄水池位于宗教讲堂(Tekye)与大巴扎之间。</b></p> <p>2019.12.14.17:42</p><p><b>(十五)火神庙</b></p><p><b>火神庙在亚兹德城内,离老城有步行半个多小时的距离。火神庙是祭拜圣火的庙宇,是拜火教的圣地之一,据说圣火从公元5世纪起就绵延不绝。这里便是金庸倚天屠龙记笔下的波斯拜火教总坛,发放圣火令的地方。庙里供着圣火,当地有教徒还会来带圣火和祈祷。但这里现在更像一座拜火教的资料馆,相对拜火教的来龙去脉作了全面的介绍,金庸迷们可以来参观一下。</b></p> <p><b>值得一看的是建筑上方是拜火教的神灵阿胡拉·玛兹达。汽车马自达的名字和车标就是来源于这位神灵的名字和形象。</b></p> <p><b>圣火就在小型礼堂里的一间房子,只能隔着玻璃观看燃烧1500百年不熄灭的圣火。</b></p> <p><b>主体建筑旁边还有一座小楼,首层是介绍拜火教的情况,负一层是图片展,展出了包括拜火教仪式在内的伊朗的风土人情照片,另外还有一个再深入地下的砖窟,应该是模拟了举行仪式的场所。</b></p> <p><b>2019.12.14.20:22入住 DAD HOTEL </b></p> <p><b>DAD酒店从建筑、装饰到音乐都具有浓郁的波斯风情,是我们在伊朗住的最豪华的一个酒店。</b></p> <p><b>从房间阳台望出去的街道。</b></p> <p><b>电梯里的装饰镜</b></p> <p><b>酒店的中心花园,地下是餐厅。</b></p> <p><b>酒店早餐</b></p> <p><b>准备出发。</b></p> <p><b>(十六)亚兹德多莱特阿巴德花园</b></p><p><b>亚兹德被称为“地球上最古老的人类居住的城市”之一,相传七千年前这里就有城市。这座古城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但因地处沙漠边缘而多次幸免于战乱。现今的亚兹德依然保持着古朴,房屋大都由土坯泥砖筑成,外墙则是统一的泥黄色。屋顶上林立的“风塔”是亚兹德的一道风景,也是伊朗人对付沙漠酷热的一种智慧设计。</b></p><p><b>多莱特阿巴德花园建于1750年,是亚兹德最大的花园和最大的风塔,曾是赞德王朝国王卡里姆汗的行宫,后来成为亚兹德前行政长官的官邸。花园内长长的水池两头各有夏宫和冬宫一座,八角形的夏宫顶部建有高达33米的风塔,室内有一八角形大理石水池。风从高高的风口导入室内后,经过水池的凉水冷却,形成室内空气对流来达到降温的效果。</b></p> <p>2019.12.15.08:44</p><p><b>多莱特阿巴德花园正门</b></p> <p><b>可供游人参观的夏宫</b></p> <p><b>夏宫大堂中央镂空的穹顶与雨水池。</b></p> <p><b>夏宫大堂四面各有一个房间,每个房间都有很大的花玻璃落地窗,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光彩夺目。</b></p> <p><b>巨大的风塔直通一个小厅,正中有个小水池,站在水池边可以看到房顶风塔的内部结构。风塔与小水池上下呼应,达到冷却降温的效果。</b></p> <p><b>走出夏宫花园对面是东宫,目前没有开放。</b></p> <p>2019.12.15.14:29</p><p><b>从亚兹德去往设拉子的途中,在此地用午餐。</b></p> <p>2019.12.15.14:53</p><p><b>(十七)居鲁士陵墓</b></p><p><b>居鲁士陵墓位于伊朗法尔斯省省会设拉子东北部约130公里处,修建于公元前530年,是世界文化遗产。</b></p><p><br></p> <p><br></p><p><b>位于帕萨尔加德的 居鲁士陵墓</b></p> <p><b>居鲁士大帝Cyrus the great(公元前590—529年),古代波斯帝国的缔造者,(公元前550—529年在位)是波斯皇帝。他以伊朗西南部的一个小首领起家,经过一系列的胜利,打败了3个帝国,即米底、吕底亚和巴比伦,统一了大部分的古中东,建立了从印度到地中海的大帝国。今天,伊朗人将居鲁士尊称为“国父”。</b></p><p><b>公元前7世纪,在今伊朗西部居住着两个伊朗语部落群体,南面的波斯和北面的米底(又译米堤亚)。公元前612年,米底和巴比伦一起摧毁了亚述帝国,米底从此号称帝国,成为西亚最强大的国家之一,波斯人成为他们的臣属。居鲁士就是波斯人与米底人通婚的后代。</b></p><p><b>居鲁士的身世很离奇,在他出生的时候外祖父米底国王怕他将来会夺权就把他弃之荒野,被一个牧人的妻子收养,在她10岁的时候,外祖父又把他接回了波斯。之后居鲁士作为一名将军征战南北,所统疆域飞哦。在占领巴比伦之后,转而向东北进军,以图降服中亚的游牧民族。</b></p><p><b>在与希腊的一次战斗中,波斯军队大部分战死,居鲁士本人也战死在疆场。</b></p><p><b>然而虎父无犬子,他的儿子冈比西斯二世很快打败了马萨革泰女王,并抢回了父亲的遗体。遗体归葬故都帕萨尔加迪(位于今伊朗法尔斯省,省会是设拉子),他赢得了永久的尊敬。</b></p><p><b>200年后,灭亡波斯帝国的亚历山大大帝从希腊东征到此,不仅没有毁坏他的陵墓,相反还下令加以修葺。</b></p><p><b>居鲁士陵2500年来屹立不倒,在陵墓旁的一根柱子上,一段铭文至今仍清晰可见:“我是居鲁士王,阿契美尼德宗室"。</b></p><p><b>居鲁士大帝显然是一位有军事天才的将领,</b></p><p><b>但这只是他一个方面,也许更显著的方面是他的宽厚传递的统治特征。他击败了企图谋害他的外祖父的人,但却让和自己住在一起,颐养天年;他打败了和波斯世仇的吕底亚帝国,但仍把吕底亚国王克洛伊索斯(Croesus,公元前560-546年或560-547年在位)当作一个帝王对待,使他对国王的忠告言听计从;他征服了巴比伦,在此他的宽容达到了古代世界的顶峰,他要求军队不许扰民,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b></p><p><b>公元前538年,居鲁士大帝下诏,准许以色列人回国重建圣殿,并将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二世(Nebuchadnezzar II )从以色列圣殿中掠夺来的器皿还给犹太人。</b></p><p><b>居鲁士大帝是他的那个时代的奇迹,是一位绝对令人佩服的君主。</b></p> <p>2019.12.15.17:17</p><p><b>从亚兹德到设拉子途经帝王谷。</b></p><p><b>从左到右依次排列,左1是大流士二世墓,左2是阿尔塔西斯一世墓,左3大流士一世墓,左4薛西斯墓</b></p><p><br></p> <p><b>设拉子</b></p><p><b>设拉子是伊朗第六大城市,南部最大城市,法尔斯省省会,伊朗最古老的城市之一,距首都德黑兰919公里,现有人口150万,位于扎格罗斯山脉南部,海拔为1490米的盆地农业区,公元前6世纪是波斯帝国的中心地区,13世纪初期,蒙古人在设拉子建新清真寺和塔赫特城堡,1724年遭阿富汗人洗劫,后成为桑德王朝首都而获迅速发展。</b></p> <p>2019.12.15.18:27</p><p><b>设拉子 </b></p><p><b>充满波斯风情的饭店中瓷砖壁画和门口的地毯。</b></p> <p><b>各种腌制的小菜</b></p> <p>2019.12.15.19:58</p><p><b>入住设拉子的酒店。</b></p> <p><b>酒店大堂中,挂了三幅雕像。左,卡里姆汗·赞德(Karim Khan zand)伊朗赞德王朝第一代统治者。</b></p><p><b> 中,哈菲兹(Kaje Shams-o-ddin Mohammad Hafez),1324年出生于设拉子,是波斯诗歌(Ghazal)大师。</b></p><p><b>右,萨阿迪(Sa'di,1208~1291),全名为谢赫 ·穆斯利赫丁·阿卜杜拉· 萨阿迪·设拉子,是中世纪波斯(今伊朗)诗人。</b></p> <p>2019.12.16.09:17</p><p><b>(十八)莫克清真寺</b></p><p><b>莫克清真寺因为其外墙彩釉色彩中以粉红色最为出彩,故又称粉红清真寺,建于1876年,至今保存完好。</b></p> <p><b>粉红瓷片的行成是因为砖土中加入了金粉,化学反应后呈粉红色。</b></p> <p><b>寺内的祈祷厅由数十根雕刻精美的柱子撑起整个大厅,地上铺着各色各样精美的波斯地毯,朝东有多个落地花玻璃门窗,早上阳光通过花玻璃窗影射在墙壁、石柱和地毯上,呈现出万花筒般迷人的魔幻景象。</b></p> <p><b>这天阴天,没有阳光。</b></p> <p><b>从祷告厅的门窗外观看并不怎么漂亮</b></p> <p><b>网上下载图片</b></p> <p><b>网上下载图片</b></p> <p>2019.12.16.10:49</p><p><b>(十九)卡里姆汗城堡</b></p><p><b>1780年,卡里姆汗大帝(Karim Khan)建立了卡扎尔王朝,在设拉子定位都城,在此大兴土木,修建了卡里姆汗城堡,面积达到4000多平方米。同时修建了清真寺、浴室在内的许多公共建筑。卡里姆汗城堡也是当时规模最大、最突出的建筑群,城堡的墙体上,到处可以看见伊斯兰风格的巨型砖雕与墙体艺术。诺大的广场上四座14米高的圆柱形的塔楼和12米高的朴素的围墙,组成了一座堡垒式的建筑。卡里姆汗王就住在这个城堡里,这里也是军事指挥中心,卡扎尔王朝覆灭后,这里又成为了监狱。</b></p><p><b>有一处堡垒已经倾斜,城堡里面院子里是翠绿的草坪与柑橘树,环境怡人,不少当地人闲坐在绿地上聊天、看书,一派惬意与恬静的气氛。这是设拉子最显眼的标志性建筑。</b></p> <p>2019.12.16.14:14</p><p><b>(二十)波斯波利斯</b></p><p><b>波斯波利斯宫殿遗址一一宫殿始建于公元前约518年。波斯帝国的中兴之王大流士一世为了显示王中之王的权威和万国一统的气魄,下令建造波斯波利斯宫殿。大流士时期完成了举行朝贺的阿帕达纳宫和起居的塔恰拉宫,其子薛西斯完成了其余主要部分。整个宫殿的建造历时120年。大流士及其子孙每年春节(与我国农历春分吻合) 在此举行盛大的典礼,接受被征服各国使节的朝贺和纳贡。</b></p><p><b>公元前330年,亚历山大三世征服波斯帝国,下令烧毁了波斯波利斯宫殿,并将宫中收藏的价值12亿金法郎的珍宝运回希腊。 以下多图石雕表现了波斯人带着各国各部落的人们来宫殿朝贺和纳贡的情境。</b></p><p><b>波斯波利斯的败落,象征着由居鲁士二世大帝及其后继者们所创建的这一起自尼罗河迄于印度河的庞大的波斯帝国的终结。</b></p> <p><b>万国门</b></p> <p><b>通往中央大厅的阶梯侧面的石墙上有数组精美绝伦的浮雕,展现了索格底(粟特)、坎大哈、印度、埃及、希腊、小亚细亚、腓尼基、巴比伦、阿拉伯等23个国家或城邦的使臣向号称“全部大陆的君主”大流士一世进贡的情景。不同国家的进贡队伍有着不同的服饰和不同的贡品,堪称上古时期大西亚地区各民族衣着风俗和生活风貌的民俗博物馆。</b></p> <p><b>希腊人敬贡的队伍,排头的是波斯人。</b></p> <p><b>埃及人敬贡的队伍,排头的都是波斯人。</b></p> <p><b>非洲肯尼亚人敬贡的队伍</b></p> <p><b>印度人敬贡的队伍</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