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 style="color: inherit; font-size: 17px;"> </b><span style="color: inherit; font-size: 17px;"> 吴海山</span><br></h1> <h5> <i> 本文继上一篇《提升学校课堂教学行为的构思》的姊妹篇,系本人在教学、教改实验中的一点积累与探索,在课堂教学方案上进行了改进,强调了教育技术在构建知识意义、培养能力中的作用,难免有不足之处,欢迎交流探讨。 </i></h5><p><br></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inherit;"> 在《提升学校课堂教学行为的构思》的一文中,探讨的是在学校办学理念下,针对学校课堂教研活动和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思路问题,现在来探讨课堂教学行为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行为技能设计问题。</span></p><h1> 随着课堂教学的改革,课堂教学技术也向更高层次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课堂教学技术(课堂教学设计技术、课堂教学操作技术、课堂教学逻辑技术、课堂教学语言(有声、有形)技术、课堂教学组织管理技术等)要有质的提高。下面就以自治区教育科研规划课题《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新课程课堂教学模式构建》所建构的1522教学模式为例,设计<b>课堂教学(技术资源支持)方案</b>,仅供参考。</h1><p><br></p> <h1>这里首先要理解1522模式的含义</h1><h1>一个主题:学习主题</h1><h1>五种行为:导趣、导疑、导思、自主探究、合作探究)</h1><h1>两个要素:教师、学生。</h1><h1>两大环节:师----引导;生----探究</h1><h1>1、学习主题:主要是指将所要学习的知识,按各个知识点转化为问题,形成问题导学,(注意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问题生活化)。</h1><h1>2、五种行为:导趣、导疑、导思为教师行为,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创设情境,情境的创设要根据问题不拘一格,可以用媒体创设,也可以用有声语言创设、可以用形体语言创设,也可以用环境创设;可以用历史背景创设,可以由教师创设、也可以由学生创设,总之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对所学知识产生疑问,引发学生思考(有疑则思);自主探究主要是根据教师组织教学中设计的活动,学生自主学习(这里包括借助资料、媒体、工具书的课外独立预习、课堂的独立学习),合作探究是指组内合作学习、组间展示纠错点评、也包括师生互动等。</h1><h1>3、两个要素:教师和学生构成课堂教学活动的的两大要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中指出“教师的职能越来越少的传授知识,而越来越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外,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为教会交流沟通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而不是拿出真理的人”。因此我们要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课堂教学基础上,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和探究问题,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在过程中培养能力,来构建知识意义。</h1><h1>4、两大环节:引导、探究:既明确了教师组织课堂教学和学生积极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行为,又确定了师生互动的关系,形成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i>教师和学生的课堂行为可参看教学模式图解</i>)</h1><h1> 1522课堂教学模式,确立的是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行为的主导和主体作用的行为、没有教条的让教师使用唯一的方法把知识转化为问题、设计教师教的行为和学生学的行为,换句话说:1522模式是把到达目的地的路修好了,使你在行驶中走的更稳、更快、更能提高效率,至于使用哪种交通工具和驾驶方法由教师选择和设计。从而在当今三大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中,更能发挥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和特点,促进教师技能的提升。</h1><h1> 1522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流程也是教师根据课堂教学行为结构进行选择和调整的。</h1><p><br></p> 例:<i>(课外预习案例略)</i> <h3>(<i>案例图中的“……”的号为上下环节省略</i>)<br></h3><h1> 这个案例是荷花这一课堂教学设计各环节的片段,它突出了导(引导)——探(探究)——构(构建知识意义)的教学思想(明导、暗导、情境导、问题导等),注重了师生互动和现代媒体的应用,完成这一课堂教学,需要教师的教学设计技能、导入的技能、媒体应用技能、讲授的技能、提问技能、板书技能、课堂小结技能、课堂管理技能等的有机结合,(<i>如:同样一个问题,不同的教师采用不同形式的提问,在学生讨论或回答时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这便是提问技能的不同</i>),才能在课堂教学教师教的行为和学生学的行为过程中培养能力,开发智力,才能更有效的完成知识意义的建构。,</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