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课不停学,成长不延期”科学组教研活动

左嗯

春暖花开的时节,我们本应该相聚在美丽的七彩校园,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阻碍了我们开学返校学习的脚步,但各科教研组积极开展线上听评课、教研活动,教师的学习成长没有停下脚步! 3月30日,在教研组长李保国老师的带领下,科学组全体教师进行了线上教研。 在会上,每位老师轮流发言,积极研讨,认真记录 听评课记录 学习心得 刘彩娜:<br>《动物的共同特征》,《花开了》<br>可学习之处:<br>1. 在《动物的共同特征》一课中,导入环节不错,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激发孩子的探究兴趣。<br>2. 记录单的设计,要能够辅助学生学习,体现学生的思维过程。<br>3. 低年级学生,重点在于引导式教学,要规范学生的回答语言。<br>4. 在《花开了》一课中,教师提前上了一节室外课,让学生真实的感受了花的世界,在真情境中发现需要研究的问题。<br>5. 聚焦核心问题,按照探究的顺序深入研究。<br>6. 教师演示解剖过程并提出需要注意的问题,实验前明确要求。<br>板书能够清晰的体现出教师教以及学生的思考过程。<br>7. 两节课教师都在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在证据的基础上,形成解释,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br>不足之处:<br>时间的把控,个别教学环节可以在压缩一下时间。<br><br>李保国:<br>《动物的共同特征》<br>动物的共同特征一课的导入环节,通过学生表演猜动物进行导入适合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征。教师的教体现在教学生怎样进行记录,教学生怎样完成任务,教学生怎样说,通过看视频交给学生规范用语进行汇报、回答。<br>教师通过追问学生回答找证据,让学生找证据捋清学生的思路,帮助学生进行归纳。记录单的设计也适合低年级学生,减少了学生任务完成的难度为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提供帮助。<br>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通过科学的事实现象晋升到总结科学概念进而形成科学观念,从而培养学生逻辑发展。教师善于对学生进行激励,比如说在黑板上对操作好的小组进行晋级加分奖励,对汇报优秀的学生加分奖励。<br><br>《花开了》<br>花开了一课。教师引导学生按照课题研究的次序进行观察探究。观察中要求进行有序观察,有序解剖。课题研究的步骤是提出问题。进行猜想,收集资料,进行分析资料总结,从而得出结论,小组汇报。<br>教师注重学生操作中的每一个步骤的实施。搜集证据中注意多种植物的观察,既有桃花也有榆叶梅还有二月兰等多种植物。<br>教师注重对学生实验解剖的规范操作培养。从夹到摆到撕。<br><br><br>王焱本:<br>我从这两节课中还是学到了很多。首先,提问一定要简洁明了,尽量避免绕弯误导学生。及时的给予学生评价,不断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br>花开了一课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探究。从校园里观察植物,到进一步提出猜想:果实有可能是花中间部分发育来的,最终通过动手实验来进行验证。整个环节井然有序。给学生建立了完整的科学探究体系。并且在实验前不断建立有序观察有序解剖的科学思想。从外到内的观察,从外到内的解剖。<br>动物的共同特征一课。从游戏出发,到资料整合,最后进行小组汇报分享。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用语。引导学生回答问题,锻炼学生思维方式。<br><br>王婕:<br>《动物的共同特征》:<br>1.导入环节的设计不仅符合课程实际,而且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br>2.教师在整节课中注重学生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操作方式的培养,对于低年级来说这点很重要<br>3.对于“特征”,学生的理解显然是不够的,教师应该在提问之前给予练习或者解释。要循序渐进,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还比较弱,不能一下给出那么多种动物找相同。<br>4.教学中水母的选取不合适,学生对它不熟悉也不了解<br>《花开了》:<br>1.教师注重问题的形成过程,不是简短的一句话,而是从问题的出现,分析,再到解决问题,一个比较完成的过程<br>2.学生在活动中更多的是观察现象和描述现象,但是对问题的分析、思考、判断、联系等有所欠缺。<br>3.带领学生从教室走出去,到大自然中观察真正的自然,这是值得学习的。

学生

教师

一课

观察

进行

低年级

动物

培养

探究

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