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一种会议,一种气氛。<br> 参加总参谋部机关行政管理、后勤工作会议的同志,满面春风,喜上眉梢。总结一年的工作,他们能为坐机关的同志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感到欣喜,引为自豪。这种乐为他人乐的精神感人至深。<br> 这期间,我们访问了会议的主持人————管理局局长梁锡昌。<br> 梁局长称得上是生活管理的专家了,早在延安时期,他就是中央军委供给部供给处的处长,建国以后一直没有离开本行,管理有术,办事干练。梁局长长积40多年做管理工作的经验,感触尤深地说:“搞好服务工作,越是关心到机关干部战士切身利益的事,越是不能马虎、将就,要心细如丝,情热似火,想到妙处,做在微处。我们的保障工作做好了,机关干部就不会分心,便能一门心思的为部队服务,就说一日三餐吧,只让大家吃饱不行,这个标准太低,还要吃得香甜称心,有营养,不仅要想到,食堂内还要想到食堂外,因为机关干部大都拉家带口,这个心操不到不行。”</h3> <h3> 算起来,总参大小食堂几百个。他们通过改革健全了岗位责任制,有了奖惩章程,极大地调动了炊事人员的积极性,食堂每天的主副食花样分别保持在12种以上,有时多达20种,大大超过了总后规定的先进食堂标准。机关食堂还积极开展了代购,代办,代加工等服务项目,像豆腐,豆芽,馄饨皮,肉类熟食等常有不断。到了星期日或节假日,除搞流动服务外,食堂就像“自由市场”那样,准备了各种副食,:鸡鸭鱼肉,鲜菜豆腐,琳琅满目,供你选购,而且不用排长队,淡季他们还及时供应新鲜蔬菜。<br> 听到这里,我们暗自思忖:出几个题目“将将军”,看看情况,到底如何。<br> “如果家里忽然来了客人,食堂能分忧解愁吗?”<br> “这不成问题。”梁局长,胸有成竹的回答:“家中来了客人,只要在开放时间,摆酒席,要单炒,很快就得,方便的很,就连平时的红白喜事食堂也给包办了,还可以把饭菜送上家门。”<br> “如果有特殊情况,想在上午十时,下午三时至晚上十一时吃饭呢?”<br> “只要给炊事班打个招呼,准时供应。”<br> “忘了打招呼呢?”<br> “那也可以,不过要稍候一下”<br> “还有早上孩子要上学,家属要上班,不想做早饭,还想快点吃饭,有办法吗?”<br> “好办机关食堂夏季五时半,冬季六时开始出售小吃,备有油饼,面包,烧饼,点心等无需久等。”<br> “能举例说说吗?”<br> 梁局长还没开口,管理局政委吴志远幽默地说:“我是证人,不用例子,我经常在食堂吃饭,上述现象见多了,上到领导下到职工不对此拍手称好。” </h3> <h3> 在坐的办公室副主任杨琦光、服务处副处长陈德峰,插话:为了提高饭菜质量,管理局还举办了炊训班,如今已坚持了四年午休,缩短为一个小时后,双职工的干部回不去,上学的孩子吃饭成了问题,梁局长已给我们交代过,要调整人员,让各单位抽出专人负责组织管理这项工作。<br> 管理局的工作件有始有终,善始善终。听罢梁局长的情况介绍,在我们的笔记本上,还留下了几个令人赞叹的数据:<br> ------去年他们除队干部战士和职工进行身体普查,y给家属儿童也进行了体检查体五万八千三百多人,并对查出的疾病及时进行了诊治;<br> ------去年他们开设了1000多张家庭病床,并制定了管理办法,比医院方便,对病人护理得好;<br> ------他们采取办工厂搞培训等方法,安排了2000多名待业青年是刚出校门的学生,有事干,有人管,改变了家长,过去那种“孩子在家不放心,自己上班不安心”的状况。<br> 我们一边听情况,一边谈感受:“如果所有的服务单位都能向管理局这样,那对于部队建设将是一种多大的推动力呀!”<br> 然而梁局长听了我们的话,却不住地摇头:“不行,不行,我们做的还不够,还需要继续努力!”</h3> <h3> 河北省安新县人,1938年七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11月参加八路军。先后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中央马列学院学习。曾任中共中央马列学院供给科科长,军委直属机关供给处处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军委办公厅财务处处长兼供给处处长,总参谋部行政经济管理部副部长,总参管理局副局长,1969年12月任总参谋部管理局局长(1980年调为副兵团职),1987年十月离职休养。</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