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母亲生平简介</b></p><p class="ql-block"> 母亲童俊芳,1942年2月28日生于四川省南江县大河乡。外爷何洪典、外婆邓芝秀共育七个儿女,母亲排行第三。母亲幼时不爱多说话,喜欢看书,深得外爷外婆夸赞。解放时,母亲8岁,因外爷外婆地主成分,子女多,生活困难,不得已将母亲抱养给大河街道上的童家夫妇,母亲遂改姓童。对于童家,也就是我的童爷爷和童婆婆,我的父母很少提及。童爷爷名童天柱,童婆婆本姓张,称童张氏。童爷爷大概是在1930年代末,由四川仪陇、南部一带来到大河乡讨生活,与大河张家湾张氏结婚。童爷爷和童婆婆,无儿无女,在大河街道上,以打饼子卖饼子为生。</p><p class="ql-block"> 母亲上学时,读书用功,学习成绩好,1960年就读于南江县幼师学校,因国家处于自然灾害困难时期,全国学校缩减停办,母亲没有分配到学校从事幼教工作。多年后,杜伦和杜江就读于南江中学时,租住房子房东是母亲幼师的同学,谈及母亲时,房东欢天喜地的。</p><p class="ql-block"> 母亲说:因她老实本分,做事认真,吃得了苦,受得了气,所以被点名安排到大河街道“群益饮食店”工作。每天五点多,天不亮就开始上班,担水、进货背货、烧火、蒸包子、挂面、煮面、收钱、收拾碗筷、抹桌子扫地、兼职会计……一直到晚上10点多才关门下班,一年365天,天天如此。很多年,母亲带孩子都是吃在店里,住在店里的二楼。</p><p class="ql-block"> 1966年父亲与母亲结婚。那时,童爷爷与童婆婆年龄都已经很大了,童婆婆还有些老年痴呆。母亲工作后,每月工资一半即给两位老人。1970年前后,童爷爷和童婆婆相继去世,两位老人葬于家对面半山腰上的树林里。</p><p class="ql-block"> 1967年,大哥出生,不到一岁不幸夭折,想象得到父母伤心欲绝的样子。父亲说大哥的名字叫杜青松,白白胖胖,惹人喜爱。1969年,杜伦出生。杜伦毕业于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妻子:赵银峰;女儿:赵家玉。1971年,杜江出生。杜江毕业于四川自贡师范专科学校。妻子:赖永珍;女儿:杜思源。1976年,罗小军、杜娟出生。罗小军是我妈生的,杜娟是我四姨生的。因我四姨家有四个女儿,我们家三个儿子;罗小军和杜娟两个出生只相差7天;四姨家想要个儿子,我父母想要个女儿。所以,罗小军和杜娟出生一个月后,两家就互换了。罗小军毕业于西南工学院。妻子:王海燕;儿子:罗杰耀。杜娟毕业于四川联合大学(自考)丈夫:秦岗;女儿:刘欣薇。</p><p class="ql-block"> 2000年,父亲去世后,母亲到浙江杜江家,帮助照顾孙女源源。2008年,母亲到杜伦家,先在北京,后在保定,帮助照顾孙女家玉。2016年9月5日,母亲病逝,享年74岁。2016年9月8日,母亲与父亲合葬于浙江省慈溪市桥头公墓。桥头公墓,依山傍水,山青水秀,风景恰似老家大河。</p><p class="ql-block"> 母亲的一生是坚韧的一生!无论环境多么艰难,生活多么困苦,母亲总是忍辱负重,委屈求全,百折不挠,坚韧坚强!母亲的一生是勤劳的一生!母亲承继外爷外婆的勤劳,一生如一日,起早贪黑,凭双手,流汗水,用心血,以瘦弱的身躯与爸爸一起,拼尽全力地支撑起家庭!夜以继日、含辛茹苦、呕心沥血、点点滴滴地竭力改善家庭的生活!母亲的一生是善良的一生!真诚友善,从不欺骗他人;辛苦独自直面承担,辛酸一人默默忍受;援助亲属,竭尽所能;为人处事,心地善良!母亲的一生是俭朴的一生!吃的是粗茶淡饭,穿的从不过百元,省吃俭用,为儿女,为家庭,为亲友,为他人,无私奉献!</p><p class="ql-block"> 母亲去世将近五周年之前的清明节,杜伦、杜江、罗小军、杜娟回忆母亲,悼念母亲,怀念母亲!父母在天堂里安息!父母的精神、品德、恩泽在儿孙辈心中永记!</p><p class="ql-block"> 杜伦、杜江、杜娟、罗小军</p><p class="ql-block"> 2021年3月1日</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爸妈的账本</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p><p> 我们兄妹都知道,我们的爸爸妈妈都有记账的习惯。账本放在家里固定的地方。爸爸每天都要记账,字迹工工整整,支出详详细细。我们兄弟经常好奇地看,记了些什么。记的大多是一家当天的生活支出,比如:买了一把挂面多少钱,买了一把小葱多少钱,买了一斤土豆多少钱……每天有一个日支出汇总,每周有周支出汇总,每月有月支出汇总,就像现在企业会计的日、周、月汇总一样。“那样琐碎地记账,多麻烦,有啥用处呀?”我们兄妹心里想。“吃不穷,穿不穷,不会盘算一辈子穷!”爸爸经常对我们兄妹这样说。</p><p> 妈妈的账本是记录欠账的账本。那时,我们家开了个小卖部,账本上写的都是谁家某年某月某日,买了些什么东西,欠了多少钱。那时,农村里,大多是家家户户外出打工挣钱,在年底回家时,打工的人才带回来钱。欠钱的人在春节前才来还账。谁还完了钱,妈妈就将这笔欠账记录画一条线。有些家可能只还上一部分钱,母亲就记录上某年某月还了多少,还欠多少。家里的小卖部卖的多是白糖、冰糖、酱油、醋之类的副食品,利润很少。“都是挣的分分钱啊!</p><p> 就是挣这样的分分钱,也是很辛苦的。我记忆最深的就有妈妈有一次去进货,将货背回来的样子。妈妈背着一大背篼的白糖、冰糖之类的副食,缓缓地从到家的石梯上,一步步挪下来,那背篼象要将母亲压垮一般,我很惊讶瘦弱的母亲能背那么一大背篼东西。我们兄妹也经常跟随母亲去进货,去背货。货物真是重啊!有一年春节,我们背货到街道的另一头,支了个摊子卖。快到收摊时,还没有卖完的,我和杜江就以成本价卖了,为的是不想再将那么重的货物背回家。</p><p> “都是挣的辛苦钱,挣的劳力钱啊!”我经常这样感叹!</p><p> “吃不穷,穿不穷,不会盘算一辈子穷!”看到辛劳的爸爸妈妈,听到爸爸这句话,我不以为然。</p><p> 杜江说,他记忆最深的,就是爸爸抽几分钱一包的便宜香烟。我后来在账本上看到了买烟的记账,爸爸最开始买烟就是几分钱一包,后来家里小卖部有时进烟,爸爸也是拿最便宜的抽,大多是几角钱一包的烟。爸爸账本上也记得清清楚楚,某年某月某日,什么烟一包,多少钱。爸爸在自家小卖部买烟,家里用一瓶酱油,用一包盐……爸爸记账同时,也将钱放到小卖部柜台钱箱里,跟现在财务收支两条线一样。</p><p> “爸爸肺癌去世,可能就是跟爸爸常年抽劣质的香烟,还有就是爸爸是老师,吸了不少粉笔灰有关。”杜江说。</p><p> 爸爸住院检查出肺癌,已经是晚期了。从住院到去世,不到2个月。那时爸爸刚刚退休,一辈子辛劳的爸爸,还没来得及好好休息下,就走了;一辈子为学生、为学校付出的爸爸,还没来得及享受一下,就走了;那时,学校经费也很困难,爸爸去世又是在春节刚过,学校还没来得及将爸爸住院的钱送过来,爸爸就去世了。爸爸住院的钱都是把家里几乎所有钱拿了出来,几年后爸爸的医药费得以报销。爸爸在病重时,写了张纸条,交代我说:买石灰,欠了外婆100元;买东西,欠何家某亲戚40多元。让我回老家后,赶紧还上。</p><p> 爸爸去世后,我回老家,还了外婆和亲戚的钱。处理了家里小卖部的货物,将家里唯一比较值钱的,刚刚买的彩电也卖掉了,总共将近8000元。我将妈妈的账本拿出来,从前到后统计了一下,外面欠账将近5000元。幺舅说他陪我去收账。第二天天刚亮,我就跟幺舅出发,爬山涉水,上坡下坎地在山间里转来绕去。到一处,就拿出账本,说明情况。那时,正是夏天,大多数家里挣钱的人还在外面打工,没有将钱寄回来。有的家能把钱还上,有的家从邻居家借了,又还上。我当时都有些不忍心,对幺舅说:我们不去找欠得少的家里要了,去欠得多的家看看。下午,我们到了一家,这家欠了200多元。我们到家以后,女主人非常热情,马上给我们煮饭吃。她流着眼泪说:感谢我的爸妈,一辈子记得我的爸妈。她说:她欠钱是因为自己男人在外面做石匠去了,一次自己肚子痛得滚来滚去的,好不容易忍着痛到我们家,找到我妈诉说,在里屋的爸爸听说,出来说:“赶紧拿钱去医院找医生看看”。我爸妈又把她送到了医院,到医院检查是阑尾炎。她感谢我的爸爸妈妈。一直想还这个钱,家里困难,一直没有还上,还说等两天看能不能借来还上。我跟幺舅走了一天,我皮鞋都在山路上走裂口了,晚上算一天收账近200元。当时老家的很多家庭较为贫困,经济的确困难。</p><p> 后来,我们兄妹将老家的房子卖掉,卖了不到2万元,加上从老家拿回的8000元,给母亲补缴了养老保险费2.6万元。从2009年开始,母亲最初的养老保险每月只有不到600元,妈2016年去世时每月1800元。在这7年的时间里,我将妈的养老金理财。母亲去世时,总共本息将近20万元。当和杜江将这些年给妈理财的账,拿给妈看时,妈淡淡地说了一句:“用不完了。”</p><p> 妈去世后,我们兄妹商量,拿出了妈的钱,做了爸爸妈妈的“爱心基金”。这个基金每年的理财利息,用于资助亲戚中比较困难的家庭;资助亲戚中一些大学生;奖励爸爸妈妈的孙子孙女升学;以及用于我们兄弟姊妹团聚;孙子孙女辈活动的经费。</p><p> “吃不穷,穿不穷,不会盘算一辈子穷!”爸爸妈妈用微薄的收入支撑一个家庭,用微薄的收入供养了四个孩子上大学。爸妈的账本,不仅仅体现的是他们的省吃俭用,还刻画着他们的勤劳辛苦,也体现着他们竭尽全力为家庭的操持,更体现了他们的奉献,体现了他们的仁爱……我们儿女应该体会爸妈账本中的这种品德和精神,更应该活出爸妈账本中的这种品德和精神,将爸妈账本中的这种品德和精神代代相传。</p><p> 缅怀我的爸爸妈妈,祝福您们在天堂里幸福欢乐!</p><p> 杜伦 </p><p> 2020年2月25日</p><p><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三伢伢的记忆</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b></p><p class="ql-block">——上联:多彩人生才艺双全永驻人间</p><p class="ql-block">——下联:两袖清风教书楷模万世师表</p><p class="ql-block">——横批:德高望重</p><p class="ql-block"> 今年是三伢伢(三爸爸)去世20周年,也是诞辰80周年。但是他的爱子如命和高尚师德是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一直是激励我前进的力量源泉和不竭动力。提笔回忆三伢伢是沉重的,因为二十年前教育局刚刚发出退休文件三伢伢就因肺癌永远离开了我们。那是1999年的冬天,也是学生放寒假的时期,我当时在四川省教育学院进修学习,5岁的女儿在家等候半年不见的妈妈,假期一到,归心似箭。从成都早晨6点30坐大巴车摇摇晃晃到南江已是下午5点,没有到任何亲戚家,直奔上大河的客车,可天不依人愿,车疾驰在蜿蜒盘旋的山路上,越过了最艰难的鹿角垭,到了赶场的急转弯下坡路段,客车刹车失灵,车撞上路边的废弃猪圈屋,我坐在车前排,车窗撞烂的玻璃飞溅到我的全身,我头、脸被玻璃扎出血口,到处是血,幸好是表皮伤,车内无人员伤亡,我在当时赶场医院住了一周出院回家休养。也正是这段时间,三伢伢到成都看病,查出肺癌,我又电话问之哥哥,说三伢伢医生告知可能生存半年,我想开学时到成都第一件事就是看他。可是到了新年正月初四噩耗传来,三伢伢与世长辞,当时我瘫倒在地,泪流直掉,坐地很久,伤心极了。那时由于我出车祸,女儿小,家庭在过年期间事儿多,也就没有见到三伢伢最后一面。</p><p class="ql-block"> 为安慰自己的良心,2019年暑假,我到上海去,专程到位于慈溪的三伢伢墓地,拜见已故的三伢伢、三娘,带了大河的泥土,和杜江全家一起栽了2盆花在他们墓前,以表哀思。在三伢伢墓前,我忍不住大哭了,感觉是三伢伢的一生全是给了教育、给了学生,给了孩子,正当退休享享清福时,上天不长眼,夺去他可贵的生命。现在我想,我出车祸没有大碍,可能就是三伢伢以他的命换得我的生望吧!感谢有你!永生难忘!</p><p class="ql-block"> 写三伢伢又是自豪的,因为他用三寸粉笔耕耘过贫血年代的黑板和直尺,丈量了无数的炎夏寒冬,一生中只将最美最丰厚的东西馈赠教育,留给学生,自己则是寂寞和清贫。教书育人是他的本分,但留给我的更是难忘的父爱。父爱如山,应该是对三伢伢最好的怀念。记得1985年6月初中毕业,因为家境不太好,父亲工作养活4姊妹,母亲劳力弱,我选择读中专,早点工作减轻家庭负担。但这年运气不好,中师超8分,中专差7分,我落选了。在失学与复读徘徊之际,三伢伢来到我家,给我伢伢商量,让我在他的学校(白院小学)就读,他亲自教。听了他的话,我高兴的和三伢伢来到白院小学,开始一年的复读生活。年少的青春,无尽的思绪,是三伢伢带着我勇敢地看到人生光明。也就是在这一年里,三伢伢无微不至的关爱使我努力学习,顺利考上了中师,实现了人生的梦想。</p><p class="ql-block"> 这一年里,生活关照,我是和教师一起吃饭,我伢伢也舍得投入,一月40元工资,一半20元给我交生活费,在那年代,比起其他同学,我算是过的公主生活吧,至少营养跟上了。但在三伢伢眼里,我学习苦,隔三差五还加餐,他除了是位教书育人好老师,还是一位好厨师,在物资匮乏的年代,一般吃干腌菜的时候较多,但他的厨艺会妙笔生花,黑桃盛产时,他把黑桃炒脆,和腌菜拌在一起吃饭可香啦!还有冬天杀年猪时,会炸酥肉给我加餐。周末就回他家,当成亲身女儿,无微不至的关怀,做吃的、给用的,事无俱细。这一年,别的孩子因学习压力都是面黄肌廋,而我因三伢伢给我生活的富足,让我增肥了10多斤,成了大胖姑娘。别看三伢伢舍得给我吃,但自己却省吃俭用,有一次,他教我们几个学生在他家做包子,听说小苏打会使面粉很松软,我就使劲儿往里面放,结果我和的馒头蒸出来黑啾啾的,我觉得没法吃,可他一口咬掉馒头的一大半,笑嘻嘻的说“好吃”,他其实是把好吃的让给我们,当时我很感动、很内疚。</p><p class="ql-block"> 在家里,是好父亲,在学校,是好老师。现在曾经在白院工作过的老师们(严德、何平、危才栋)在一起还不忘津津乐道的谈起去世的三伢伢,工作上用“亡命”一词形容,一点不过分。在任教初三的一年中,基本上是三点一线—教室、办公室、寝室,不放假是不回家的,家距离学校仅仅4公里。他全身心投入教学上,上课前充分准备,自己出题,刻钢板印制试卷,考试阅卷一下也不落下。当时制作试卷是一门技术活儿,把蜡纸放在钢板上,小心地拿钢笔在蜡纸上慢慢刻字或刻图,刻时用力小了,字印出来不清楚,用力过大了,又易弄破蜡纸,刻时如果没用手压好蜡纸,或手拿钢笔不对,都容易出错,就需要重新换蜡纸重头再刻。当时资源很宝贵,如果因刻错或弄坏蜡纸换纸,就是太大的浪费,一张试卷刻好要好长时间。刻好蜡纸还要拿到油墨机上印出,这才算试卷完工。当学生问题时,他总是笑容可掬不厌其烦的讲解,他的笑容现在还记忆犹新。</p><p class="ql-block"> 管理学生更是尽职尽责,早晨学生未起床,他早已站在教室门口迎接学生,当时该班学生65人,学生作业及时批改不隔夜,每位学生作文几乎有批语,这不得不让学生折服。每天晚上两节晚自习后,个别学生还点着煤油灯,继续完成当天的功课,他时常来到教室,陪学生一起熬夜,不时提醒学生早点休息,让学生睡觉后,他还要为第二天的上课做准备。正因为以三伢伢等为首的白院20多位老师的努力,1986年全校考上中师中专37人,创造南江县的教育奇迹,白院小学也成为南江县教学质量的标杆,三伢伢的业绩也得到上级的肯定,评为县先进,成为南江教育界的丰碑。</p><p class="ql-block"> 我现在也从事太阳底下最光荣的职业—人民教师,在工作中,当我遇到解决不了的教学、管理问题,时常想起他灵活别致的教育方法;遇到同事难处时,想起他和蔼待人的面孔,偶尔思想松懈时,想起他兢兢业业工作态度;这些知识和经验也伴随了我的教育一生,我即将要退休了,30多年的教学生涯,我一直继承和发扬三伢伢的优秀品质,也多次评为校区县市优秀,三伢伢看到我的业绩,没有给他丢脸,他在上天也会感到欣慰。</p><p class="ql-block"> 无悔的关怀,无怨的真爱,无私的奉献,是我及后人所不停追随的。祝三伢伢在天堂里永远开心、无病无疼、不在忙碌。父亲快乐!</p><p class="ql-block"> 杜华春</p><p class="ql-block"> 2020年2月26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井水挑不干,气力用不完</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b><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缅怀我的父亲</b><b>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b> 爸爸去世20周年了,在这 20 年里,爸爸的音容笑貌 无时无刻不在我们儿女的心里。</p><p class="ql-block"> “你对爸爸记忆最深的是什么?”我问弟弟杜江。 </p><p class="ql-block"> “爸爸经常说:‘井水挑不干,气力用不完’。这句话一直激励我,我也经常将这句话说给女儿和学生。”杜江说。 </p><p class="ql-block"> “是啊!是啊!爸爸经常说的‘井水挑不干,气力用不 完’,这句话也一直激励着我。”我说,“爸爸不仅经常说这句话,他无私奉献的一生,就活出了这句话的精神!” </p><p class="ql-block"> 我记忆中第一次有关爸爸的清晰印象,是我两三岁时, 在爸爸教书的北极二大队小学房间里,爸爸突然说:“着火了!”我朝窗外望去,看见不远处一户人家的房顶浓烟滚滚,还有火苗窜出。爸爸拿起一个盆子就跑出去了……等爸爸回来,手上被汤了好几个大泡。 </p><p class="ql-block"> 而我对爸爸记忆最深的,就是爸爸在灯后的身影。那时我和杜江都在爸爸教书的北极小学读书。每天晚上,就着一盏油灯,爸爸、我和杜江并排坐在桌子旁,爸爸批改学生的作业,我和杜江做作业。等我和杜江做完作业睡觉时,我从床上望去,爸爸的还在批改作业。爸爸身子挡住了油灯的灯光,因此,屋子的墙壁上,顶棚上,满屋子,显得都是爸爸伟岸的身影……有时,我半夜醒来,看见爸爸 还在灯后,满屋子还是爸爸伟岸的身影……爸爸起床很早,等我和杜江起床时,天往往还没有亮,爸爸已经在灯前工作了,我们醒来第一眼看见的,任然是满屋子爸爸伟岸的身影。 </p><p class="ql-block"> 爸爸就是这样,无论是在他任教过的北极小学(初中 部),还是在白院小学(初中部),还是在大河初级中学, 爸爸都是四十年如一日,对学生辛勤地、无私地、竭尽全力地付出,培养了一批批学生。 学生们对爸爸有高度的评价。有的说爸爸“杜老师,兢 兢业业,耐心细致!”有的说:“杜老师,学习上严格要求,生活上无私关心照顾!”有的说:“杜老师是人生的导师,一辈子的恩人!”还有的说:“杜老师简直是神人,中考考题往往80%以上被重点讲过,好几次,连作文考题都猜中了!”……爸爸所带的班,在全县中考升学率名列前茅;老师们说,杜老师排在大河区教师“四大金刚”中的第一位;爸爸被各级政府表彰,奖状证书一大摞。 </p><p class="ql-block"> 记得有一年,我回爸爸乡下老家。在路上,我走得渴了, 到路边的一户人家找碗水喝。 “你是哪家的?”女主人问我。 “我是大河杜老师家的。”我说。 “你是杜仁贵老师的儿子吗?” “是的。” “进来坐,进来坐!”女主人非常热情,进屋拿出糖果瓜子,直往我手里抓。 “我儿子和儿子的爸爸都是杜老师教的!杜老师教得好, 我儿子考上了大学,到了成都……” 我有些惊讶,有些感动,更多的是为我爸爸自豪和骄傲! 是啊!我的爸爸就是杜仁贵老师。想到他的音容笑貌, 我不由得热泪盈眶。 爸爸出生于壬午年冬月二十七(1943 年1 月3 日)。爸 爸出生时,正是中国抗日战争浴血奋战最艰难的时候,在前一年,河南旱灾大饥荒就饿死了三百万人……想必爸爸的 童年是在吃不饱、穿不暖、动荡、艰辛和困苦之中,这也可能是爸爸个子不高,身体消瘦、体质不大好的原因吧。 </p><p class="ql-block"> 我的公(爷爷)---杜信富。我公的墓志铭,摘录如下: “……信富公身形魁伟,仪表堂堂;能言善辩,刚强正直; 终身勤劳,以农为本。五岁丧母,始习耕作,既逢离乱之 苦,其父亡于旺苍,反乡后家贫如洗。又逢丙子(1936 年) 丁丑(1937 年)天大旱,死者相籍。公却沐雨犁田,戴月 改土,如是两载,衣食丰足。家道中兴,于归丧父柩,重 建房舍,加之广交友,乐助人,严教子,名噪遐迩……” </p><p class="ql-block"> 我的祖祖(爷爷的父亲)---杜金华,祖祖的墓志铭如下: “……夫大人者,为荣隆公之长子也,生平为人志气轩昂, 处世落落大方,聪明正直,刚毅无屈,贸易生方,利源涌 进。教子常以义方是训,克勤克俭;传家更以耕读为本, 创业守成以道,后世子孙真丈夫之杰出也……” </p><p class="ql-block"> 哇!“井水挑不干,气力用不完!”井水为啥挑不干? 那是因为源头有活水来! 我们的祖祖,我们的爷爷,我们的先祖都有自强不息, 不屈不挠,拼尽全力地付出的精神。我们的父辈是继承了这种精神,活出了这种精神,并将这种精神传承给了后代。也就是说,我们后代血液里,有着我们先辈的基因;血液里积淀着,先辈一代代可歌可泣的奋斗历史;血液里流淌着,先辈代代相传自强不息的精神。这种源自于祖宗的基因、奋斗历史,自强不息的精神,就是有井水挑不干,不断活水来的源头。 </p><p class="ql-block"> 我的弟弟杜江是老师,远在四川老家千里之外的浙江教书,他热心于教书育人,受到学生爱戴。 “杜老师,我感谢您!您是对我人生影响最深的老师。 您经常说的:‘井水挑不干,气力用不完’一直激励着 我!……”这是我弟的一个毕业十年的学生发 给我弟的信息。 哇!我不由得赞叹!爸爸所教导的精神,甚至是原话, 影响了在老家千里之外的人。 我又想起,那年跟爸爸走在河边,爸爸指着洋槐树林说: “原来洋槐树在上游,种子被河水冲到了下游,你看现在这里一片的洋槐树林!” 爸爸教过的不少学生做了老师,爸爸教过的不少学生走 向了四面八方、走到了天南海北。他们又在影响和教导着他们身边的人。这不正象那洋槐树的一粒粒种子,到了一 处,生根发芽,慢慢长大,逐渐成为一片森林,一片给后人乘凉,给后人欢乐和利益的森林。 </p><p class="ql-block"> 2000 年2 月 15日(庚辰年正月十一)早上8点,我的 爸爸因病离开了我们。痛哉!爸爸从住院到去世,不到2 个月。惜哉!那时爸爸刚刚退休,一辈子辛劳的爸爸,还没来得及好好休息下,就走了;一辈子为学生、为学校付出的爸 爸,还没来得及享受一下,就走了。悲哉!……但爸爸在灯后伟岸的身影,爸爸的音容笑貌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井水 挑不干,气力用不完!”的教诲,象一道光,照亮我们的心间!爸爸的精神和品德象一粒粒种子,被带到了四面八方、天南海北,种子生根、发芽、长大、成林、利益他人……</p><p class="ql-block"> 最后借用我爸爸的学生,我的堂妹杜华春深情怀念我 爸爸的文中的联语,来致敬我亲爱的爸爸! </p><p class="ql-block"> 上联:多彩人生才艺双全永驻人间! </p><p class="ql-block"> 下联:两袖清风教书楷模万事师表! </p><p class="ql-block"> 横批:德高望重! </p><p class="ql-block"> 杜伦</p><p class="ql-block"> 2020年2月27日</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我的爸爸妈妈</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我们几兄妹中,我与父母一起生活的时间最多,回想过往历历在目。</p><p> 我的爸爸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好老师,在我们老家是出了名的初中语文老师。在学校里,爸爸比园丁还辛勤,不仅培育着祖国的花朵,还要用自家的粮食煮饭给体质差的同学吃。记得初三那年,有一位女同学成绩很好,身体很瘦弱。爸爸让他跟着我们一起吃饭,当时我非常不开心也不理解她又不是亲戚,凭啥要跟我们一起吃饭,而且我每早还需从家里提米和菜到学校去,她啥事不干却跟我们同样的待遇。估计爸爸把学生都当成自已家的孩子,她是个学习的好苗子,不想因为生活差而影响她的学业吧。</p><p> 爸爸喜欢整洁和打扮,每天出门都穿得整整齐齐,头发梳得油光可鉴,每次出门前都要在穿衣镜前照来照去,还要不放心地问我搭配得怎么样,我也乐于做他的评论师。我记得哥哥们读大学时给爸爸买了鞋子,他可开心了,也喜欢向亲戚朋友们说:“这是我儿子买的鞋子,好穿”。后来我在成都读书返家时,为了让爸爸和妈开心,我特意去了荷花池去挑衣服,买了比较新颖的款式给爸爸和妈,爸爸穿上衣服甭提有多开心,一连几天都不肯换,还常跟我说穿起来轻巧,好打理,而且时尚大方。爸爸也常笑说大哥不修边服,总是搭配不得当,没有美感跟妈妈一样;二哥跟他一样,爱整洁,会搭配衣服,到时候比较容易找女朋友。也许是受了父亲的影响,我特别爱打扮,也舍得花钱买衣服,买化妆品,我一直记住了面子就是门面,很重要的,哈哈...</p><p> 爸爸很勤快,也做得一手好菜,我们都喜欢吃爸爸做的菜。爸爸特别器重我做家务,做啥事都把我叫到身边学。坦白说,小时候我最怕放假,一旦放假我特别辛苦,几餐饭,还有所有的家务几乎都是我包干了,那个时候怀疑爸爸偏心,心里也有些憎恨他。每逢放假哥哥们都在楼上装模做样地学习,也不知道是真学还是假学,而我却从早到晚不停地干活,每次放假腿脚都累得疼。也许小时候的磨练让我练出了能吃苦耐劳的精神,也蓄足了用不完的精力,以致后来很多同事都在问我,为啥我总是那么精力旺盛。因为我的智力不及哥哥们,实在不是读书的料,爸爸就想从其它方面培养我,让我有生活技能,靠双手也不会饿着。我记得小学五年级,我已经可以独立招待客人做一桌饭菜了。别小看做饭,你需要构思要做几道菜,每道菜怎么搭配,而且炒菜的先后顺序,客人来了怎么招待,整个时间怎么安排才能准点开餐,这实际上就是在培想整个筹划与执行的能力。长大成人后,我非常感谢爸爸当时的严格管教,因为小时候的煅练,我发现拥有特殊应变能力,很多问题一旦出来,我只要静静地想想,然后就能一步步找到解决的办法,这个能力可不是一般高学历高智商所拥有的。所遇到的上司与老板们都夸奖我聪明,实际上我最清楚我的智力并不高,是因为我特能吃苦,见问题了,头脑开窍了,哈哈。</p><p> 妈妈善良,温顺,慢性格。在没有踩踏她的底线前都是不吭声,默默承受着对方。为了不让我妈受欺负,我小时候就喜欢还击,慢慢地就显露出强势的性格,看到有人在语言上占妈的偏宜,我一定会狠狠地顶回去,所以大人们也常开玩笑说软弱的妈有个凶辣的女儿。妈妈是世界上最善良的妈妈,农村那些人欠帐的人几句好听的话就能感化她,并答应他们欠货款,我经常和妈去收帐,找到他们家里后,他们一把鼻滴一把泪的苦诉如何艰难,致使欠款收不回导致累积到5000多元。</p><p> 妈妈一辈子都省吃检用,也不喜欢打扮。在家里有好吃的,一定是让爸爸和我吃,我们吃不完她才舍得吃。哥哥们在南中读高中,妈煮鸡肉或猪脚,是整只鸡和猪脚捞出来托人带到南江给哥哥们吃,我们硬是没有留下一块,我们只喝肉汤。妈妈常说,他们高中用脑多,生活差,给他们吃好,能考上好大学,他们以后会有很多钱给我们买好吃的。想着哥哥们能考上大学,我们不吃肉心里也乐着,盼着。也许是因为妈经常克制自已不吃肉吧,把肉都留给爸爸和我们吃,后来妈都不习惯吃肉了,特别是肉里不能有一点肥肉。</p><p> 现在几兄妹生活都好起来了,可是父母却不在了。他们在世时,我们几兄妹都忙着奔赴生活,也没有让他们好好享福。我们几兄妹一定要保持紧密联系,相互帮助,相互鼓励上进,而且要常常去墓前看看他们。</p><p> 我们也要学习爸爸妈妈的优良品德,教育并影响好下一代,让后代们也传承下去。 </p><p> 杜娟</p><p> 2020年3月31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1, 1, 1);">2021年7月16日扫墓</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罗小军一家扫墓</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2021年7月24日</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2022年5月3日扫墓</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2023年清明扫墓</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23年4月5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2023年扫墓</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2023年7月27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2024年扫墓</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24年3月30日</p> <p class="ql-block">2024年杜娟来扫墓</p><p class="ql-block">2024年6月30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