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英烈,传承红色基因

lalalalala

<p>  清明节,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内涵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历史文化的积淀。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是中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不论朝代更替、世事变迁,它始终扎根在人们心里,代表着人们最朴实的情感。</p> <p>🌿🌿🌿清明节的由来:</p> <p>🌿🌿🌿清明节的习俗:</p> <p>🍀扫墓祭祖:清明扫墓,即为“墓祭”,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祭扫祖先是对先人的缅怀方式;清明节祭祖,按照习俗,一般在清明节上午出发扫墓,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先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或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拜祭。</p> <p>🍀踏青:踏青为春日郊游,也称“踏春”,一般指初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p> <p>🍀放风筝:放风筝是清明节人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古人相信若某人生病可将其病况写或画于扎制的风筝上,用线系着风筝在空中放飞,让它飞至高空就拉线剪断,疾病灾难便会随着风筝一起飞走。后来,风筝亦逐渐发展成广为流行的郊游娱乐活动。</p> <p>🍀插柳: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编成帽子戴在头上,也可带回家插在门楣、屋檐上。</p> <p>  2020年的春天,全国多地出现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有一群“逆行者”,他们冲锋在前,用自身爱岗敬业、勇于担当的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成就不平凡的自己,温暖了疫情下的每个人。犹记得在抗击疫情的先锋战场上有许多医护工作者、志愿者叔叔阿姨们为了保证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无私奉献,不惧病毒,而自己却倒在了抗击疫情的第一线。</p><p> </p><p><br></p> <p>  在清明节来临之际 ,幼幼披塘幼儿园特此号召各位小朋友和家长传承红色基因,学习先辈英烈的无私奉献精神,以绘画、手工制作、寄语等形式共同追思纪念抗疫“逆行者”们!</p> <p><br></p><p><br></p><p><br></p><p>撰稿:何泽群</p><p>审核:李 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