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期】浓浓语文味 悠悠古诗情一《鸟鸣涧》线上教学

陆宏伟

<p>  古典诗词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是华夏文明的核心,是传统文化中的绮丽瑰宝。诵读古诗词能让学生认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文化精英,拓宽视野,加强人文修养,增强民族自豪感。鸟鸣涧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古诗描绘了山间春夜中幽静而美丽的景色。线上教学改变了我们多年的教学模式,一场“先学后教”的模式悄然开启。古诗中的字词解析都已在预习中完成,课堂教学主要是针对于重难点的突破、情感的升华、知识的拓展。</p> <p> 看图猜诗 激情导入</p><p>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课堂有兴趣了,才能全身心的投入。本课从猜谜入手,把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出来,加之课前对内容做了大量的预习,学生对课程内容信心满满,哪有不想学的道理呢?</p> <p> 追问生疑 环环相扣。</p><p>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为了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中对古典诗词产生探究感。授课中教师问:你们对桂花了解多少?学生回忆,教师出示图片,进而再次提问:这么细细小小的桂花落地的声音你能听到吗?王维听到了,说明周围环境怎么样?听到桂花落地的声音,只是因为环境静吗?如果人处在焦虑中,还能听到吗?这说明王维的心境是怎样的?如此静寂优美的夜晚,几声鸟叫,是不是破坏了意境呢?这又是什么写法呢?整篇文章是怎样描写夜的静寂呢?作者写如此优美的景色,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如此下来,古诗内容跃然纸上,一目了然。</p> <p> 想象诵读 析句悟情</p><p> 古诗语言精练,一字一词皆作者反复推敲而得,学生在学习古诗时去反复吟诵,细细品味,方解其中意。在解析人闲桂花落时,让学生想象:细小的桂花是怎样落地的呢?从而读出轻柔舒缓的感觉。“闲”时作者都做了什么?读出作者悠闲自得的神态。“时鸣春涧中”的时鸣是怎么叫?小鸟用自己的叫声赞美什么?从而让学生读出赞美之情。</p> <p> 注重方法 授之以渔</p><p>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古诗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自己怎样去学古诗,所以方法很重要。开篇让学生复习学习古诗的步骤,并且在后续的教学中,逐步进行,给学生引导。在解析“人闲桂花落”时,让学生想象:在这幽静的夜晚,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告诉学生学古诗要发挥想象,去体会作者所描写的意境</p> <p> 组诗拓展 开拓视野</p><p> 《鸟鸣涧》作者王维赞美友人居住地五首古诗之一。拓展此组诗的其他作品有助于学生对本文的理解,更能拓宽学生视野,增大阅读量,《莲花坞》、《萍池》的学习让学生兴趣大增。在学生期待进一步拓展时,教师突然止步,并告诉学生剩下两首诗中还有一个典故呢!希望同学们课后自己去找一找。如此,学生怎能不主动查阅资料自主学习呢?</p> <p>  《鸟鸣涧》这首古诗虽然字数不多,难字没有,但其意境悠远,值得学生细细地去探究,去品味。相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孩子们更加喜爱古诗。</p>

古诗

学生

桂花

鸟鸣

作者

王维

学习

读出

拓展

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