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生命,都该被爱与被尊重 ——丰县赵庄镇刘集小学新教育学习篇

丰县实验小学第一分校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新教育实验是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十大行动为途径,帮助教师和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教育实验。新教育一直倡导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培养学生健全的心智、发掘潜能、发现个性。</b></p> <p>  而如今,我们的每位孩子真的都是幸福的吗?都能得到全面发展吗?带着这个疑问,3.29日晚,刘集小学全体教师齐聚屏幕前,一起学习《苏霍姆林斯基如何面对学困生》,在这当中寻找答案。</p> <p>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段话“每年入学的儿童中都有少数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他们对教材的记忆力很差,思维过程迟钝。在对这些儿童的教学和教育中,必须采取特殊的措施,要对他们采取细致的、温和的、个别对待的态度。”而这种特殊儿童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学困生。</p><p> “学困生”这个词语已经屡见不鲜,每个班级里都会有几个这样的学生,这可愁坏了老师。每位老师都把自己的十八般武艺拿出来:有的老师会课堂上多关注,有的老师课下多辅导,有的老师给他专门配位小老师等。可是即使这么做,有些学困生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更有甚者,不管使用哪种方法对他来说就是对牛弹琴,更别提进步了。于是老师越教越气,以致于在教室里、办公室里对这些学困生进行了狠狠地批评。</p><p> 今晚听了冯老师对这个问题的解读,我明白了,在教学中不要强迫学生死记书本,这样只会扼杀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其发挥想象,提高智力,朝着更高的方向飞翔,让每位孩子都像花儿一样盛开。</p><p style="text-align: right;"><b>——张倩</b></p> <p>  每个生命都应该被爱被尊重。所有孩子都不可能完美,每个班级都会有几个不擅长学习的孩子。多年的教学中,我也遇到各种学习困难的学生,也曾因为给一个孩子讲了半天“春眠不觉晓”到他口中依然是“春天不睡觉”那种深深的挫败沮丧笼罩心情许久。慢慢的,可能见过的多了,心理承受力更强,对于学习困难的孩子,能做到心平气和了。</p><p> 一. 承认差别。</p><p> 这个道理其实所有人都明白,可是要理智地做到,尤其在自己倾尽心血还不见成效的时候,真的也挺不容易。但是,我们必须承认,人与人是不同的。归根结底,人各有所长。就如有的人不会唱歌,有的人不会跳舞,有的人一 跟着音乐走路就同手同脚一样。那么不幸沦为“学困生”的孩子,除却一些极其调皮的之外,都是因为自己所不擅长的恰恰是“学习”。我们真的没有必要强求所有手指头都一样长。</p><p> 二、搭建平台</p><p> 承认差别,不代表我们放弃努力。</p><p> 教学中努力创建高含金量的智力背景,设计高质量的课堂提问,增加学生阅读,培养自动化阅读能力,帮助学生开发智力潜能。</p><p>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让第一次呈现的知识,在学生心中打下较深的烙印。应该在教学上给孩子带来更多惊奇与赞叹。这样孩子的大脑会被更多次唤醒,对所学习的内容印象就更深刻一些。孩子的惊奇与赞叹是不参假的。在教学中要做到这一点,教师真的要下一番功夫。首先要提升自己,要在自己的知识底蕴和备课上下功夫——这是课前的功夫。而在课堂上,就语文课而言,教师要能用恰当的情境把孩子吸引到所学的内容上来(聊天、讲故事、猜谜语、说新闻等),随时补充相关知识(名人轶事、格言谚语、传说常识等),必要时用孩子喜欢的直观信息(图画,音乐,视频等)引起学生共鸣,使孩子对学习的知识有深刻的印象。</p><p> 三、 发展特长。</p><p> 正如我们所知道的,人总有他不擅长的。同时也一定有他所擅长的。既然有的孩子对学习就是不擅长,那么我们的责任就是让他尽最大努力学习。用他所擅长的事情,提升自信。或许将来会因为今天的发现,让孩子多一条路可走。</p><p> 相信爱和尊重可以让孩子走得更远,自信和自强可以让人生天地更宽广。</p><p style="text-align: right;"><b>——何艳云</b></p> <p>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遇见过很多很多类型的学生,让我们记忆深刻又感到无力的就是所谓的学困生了,几乎我身边所有的老师都会为了这一类的学生费心费神,想让他们快速提升,想让他们按照自己的计划发展却发现事实并不能如此,我曾经也为此伤透脑筋,今天听了讲座也有所觉悟,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他们所拥有的超能力也是不同的,有的孩子擅长计算有的孩子擅长朗读,有的孩子擅长绘画唱歌却也会为了那几道数学题愁眉苦脸。作为老师首先我们应该以好的心态去看待每一个孩子,分析研究每一个孩子,也许他们上课不积极回答问题,作业会出错,分数不理想…但我们也不能因为这表面的种种去否定他们。</p><p> 我遇见过很多学困生,离老师很远就开始问好,也会因为捡了一张废纸被表扬而开心一天,因为有一点点进步积极的向老师分享开心这些都是他们的天真他们的闪光点,也许如果我们能及时的正面的去赞扬去肯定这些学困生有时候也会改变他们的一生。孩子们也和我们一样会为了一句赞美的话而更加努力积极,会为了一句打击的言语放弃勇往直前。</p><p> 正如杜威所言“教育即生长”,他们的人生也许会因为我们的教导而绽放光彩,缺点积极引导的同时,我希望我们也能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多一些赞许少一点埋怨。</p><p style="text-align: right;"><b>——张冉</b></p> <p>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一样“任何一个孩子都想在学习中取得成就”学困生也是。我们老师在他们的学习生活中不止扮演着引路人的角色,也要同时扮演一个启发者的身份。是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作为一个启发者那么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学生求知欲,要以身作则这时就又要扮演求知者的身份,要一步一个脚印的带领他看到知识世界的繁盛,点燃他的学习欲望。昨天也有说到,每个孩子都是一颗正在发芽的种子而学困生确是一粒向日葵的种子,他虽然没有肥沃的土地但是他可以昂首挺胸的追随着太阳吸收更多的阳光。</p><p style="text-align: right;"><b>——刘席席</b></p> <p>  教育应该是教书和育人。我们现在过于重视教书即知识的传授,而忽略育人的优先地位。知识应该是为育人服务的。学困生的出现很大程度上也是我们只重视成绩而忽略孩子的全面发展所导致的。分数低的学生在学校里不受重视、没有尊严,找不到自己的存在感,感觉不到学习的快乐,长此以往他们往往变为真正的学困生,甚至其他的良好品德都慢慢消失。想法设法找到学生的优势所在,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培养他们愿意学习的欲望和动力这是我们教育最应该做得事情。</p><p> 面对低年级就出现学困生的问题,苏霍姆林斯基分析指出:“这是因为在学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的缘故”。不同的儿童因为遗传、家庭环境等因素影响,在学习这个领域呈现 的状态是不同的,如果我们不能做到因材施教,采取统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可能很多孩子都渐渐丧失了学习的乐趣。</p><p>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这就是说,在学习中,无论就脑力劳动的内容,还是就所需的时间来说,就应当采取个别对待的态度。”我们现在倡导的分层教学,分层作业,其实就是一种很好的实践。我曾对自己的学生说,别看英语考了30分,但如果下次考了31分,你就是进步生,老师就表扬你。让学生感受到在学习上的成就感,学生就不会把教师单纯地看成严厉的监督者,也不会把评分当成一种棍棒。这样他就会想树立自己的尊严,他的其他品行也会由此逐渐往好的方面发展。</p><p style="text-align: right;"><b>——任艳</b></p> <p>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新的教学理念逐步走入课堂,要求每位学生都要参与到教学中来,这就要求老师更多地关注后进生。</p><p> 在后进生的转化过程中,我们既要充分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利用校外因素对他们的积极影响,尤其要十分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做好后进生家长的工作,取得家长的配合和帮助,达到共同教育的目的。在教学中,老师要善于寻找发现思维的“交集点”。</p><p style="text-align: right;"><b>——任秀华</b></p> <p>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动化读写能力?</p><p>1、学龄前,给孩子多听故事、多读绘本,多上思维课(去大自然旅行。让孩子多接触雕刻、剪纸、编织等手工操作,锻炼手的肌肉控制力,为流利书写作准备。</p><p>2、小学低阶段开展大量有感情、有理解的朗读。可多开展晨诵、讲故事、整本书共读活动。大量的读写绘作业。从用图表达思想过渡到用“图画+文字”的方式来表达思想。直到二年级末三年级能用纯粹的文字来表达思想。可以进行半命题写作。包括晨诵诗歌的补写、续写、仿写。</p><p>3、小学中段开始,教师鼓励学生开展海量阅读。同时开展经典共读。可以建立在前两者基础上的自由创作。培养迅速而有理解的书写技能的练习,读写结合,边听边记录。</p><p>4、小学高段注重学生默读,猜读能力的掌握,可开展研究性阅读。阅读课防止被各种各样的“教育性谈话”“教育性因素”所代替。</p><p style="text-align: right;"><b>——吴月娥</b></p> <p>  所谓“学困生”,一般指那些在知识、本领、品格、方法、体质等方面存在着偏离常规的难题,智力得不到正常开发,不可以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必需经过有针对性的教育对策或医疗对策赐与补救或矫治的学生。这些学生往往思考不积极,注意力不集中,善于机械记忆,不善语言思维,不愿或不善于开动脑筋,常常回避那些较难的习题,思维上有惰性。 </p><p> 在小学语文学习中,主要表现在听、说、读、拼写、思考等方面表现出本领不足的情形。相对于其他的学生,他们需要花更多时间和精力,才能掌握知识后进生同样具有进步心,自尊心,渴望进步。他们由于各种因素而导致了成绩差。作为教师,应具体学生具体分析,逐个解决。孟子说过: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学生对教师的尊重信任源自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与信任。</p><p> 教师只有用自己诚挚的爱心去拥抱学生,才能真正感化学生,才有可能细致观察,正确评价,宽容对待学生们.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尤其需要有爱心的老师完成,爱心是促进学生进步基础和情感前提,而缺少爱心,教育工作就失去了它的人性本质。有部分学生是因为家庭原因父母离异而性格内向,孤僻,并伴有自卑心理,导致学习成绩落后。我们应主动找他们谈心,在生活上给予关心,给他们以宽容的态度,平等地与其交流,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动员家长主动过问,关心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情况。有些后进生成绩差,是因为没有学习目标。针对情况,指导他们制定短期和长期学习目标,而且经常督促他们检查自己的目标实现情况,以此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动机。</p><p style="text-align: right;"><b>——杨丹林</b></p> <p>  学困生就是学习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任何一个班里,都有学困生,他们学习成绩不理想,自律性差,喜欢自由,有时贪玩,孤芳自赏……就是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不注意听讲,作业应付。那么,作为老师,如何来转化他们呢?</p><p> 首先帮助学困生树立信心!实在人为,境由心造,只要将自信装进心底,就能够战胜困难。帮学困生树立了信心,引导他们向目标奋进——行动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p><p>其次,学校要与家长联合起来,老师在学校教,家长在学习上也要给孩子必要的指导,要让孩子明白,他们不是在孤军奋战。</p><p>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不聪明没有关系,只要勤奋就可补拙。只要勤奋,每天进步一点点,总有一天成功的大门会向你敞开。</p><p style="text-align: right;"><b>——崔秋玲</b></p> <p>  关爱、帮助学困生,在教学中寻找思维的“交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刻苦顽强地用功学习,就要让他们对自己树立起自信心,从“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让他们获得幸福、完整的教育。</p><p style="text-align: right;"><b>——张春景</b></p> <p>  在今晚的讲座向苏霍姆林斯基学习如何帮助学困生中,谈到新教育----学困生产生的原因,说:促使儿童学习,激发他的学习兴趣,使他刻苦顽强地用功学习的最强大的力量,是对自己的信心和自尊感。当儿童心里有这股力量的时候,你就是教育的能手,你就会受到儿童的敬重。而对于学困生来说兴趣是个好老师,所以他学习欲望也就更强烈了。 </p><p> 很多学困生他们在学习掌握知识的时候用了死记硬背的方式,他们根本不理解这个知识是怎么推导出来的,没有兴趣,所以他更感受不到发现,创造知识的那种快乐。所以她学习肯定是被动的,他的这种被动。很多时候我们的老师也要去想一下,学生也需要我们的理解,帮助,鼓励,来重塑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喜爱以及知识带给的力量,对他们而言,这样才能有更好的学习兴趣。</p><p style="text-align: right;"><b>——李稳稳</b></p> <p>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吸收新的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课堂驾驭能力,关心爱护学生。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还原学习语文的真正目的:学以致用。让学生觉得学习是快乐的事,与老师一起学习是幸福的,做到和谐教育,教学相长。</p><p style="text-align: right;"><b>——李月梅</b></p><p><br></p> <p>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我们应把爱撒向每一位学生,尤其学困生,更应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让孩子在学习中充满活力,关注学习中的亮点,点燃自主学习意识,让孩子能够积极融入到每一天的学习,体会学习成功的幸福。</p><p style="text-align: right;"><b>——刘伟</b></p> <p>  在阅读方面,我们农村的孩子远远不如城里的,读书尤其是读课文的时候,城里的孩子是有感情地读,而我们农村的孩子则是机械地读,到现在五年级的学生甚至指读……我们要帮助孩子制定读书的计划,找到易于达到熟读的方法,让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文章的要点,重点难点,把读书的感觉绽放是农村孩子的一大难点。</p><p style="text-align: right;"><b>——刘秀花</b></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教师对学生的爱,</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是思想与心思的碰撞,</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是眸子与眸子的交流。</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师爱无言无悔的,</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是寻常的、</p><p style="text-align: center;">质朴的、</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平淡的,</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也是无私宽容的、</p><p style="text-align: center;">瑰丽的。</p><p style="text-align: right;"><b>——刘家德</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span></p><p style="text-align: right;"><b>——苏霍姆林斯基</b></p>

学困生

学习

学生

孩子

老师

他们

苏霍姆

教学

教育

林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