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第五国:马其顿</p> <p class="ql-block">马其顿的奥赫里德小城座落在欧洲最大也最深的湖泊之一的奥赫里德湖畔,一年中有230天阳光明媚,故有"阳光之城"的美誉,景色秀丽、气候宜人,市内现有建筑主要源于7世纪至19世纪,闲步这座湖畔山腰的世界遗产城市,目睹它的久远文化和遗风古韵,体会它的悠然自得和心旷神怡。</p> <p>马其顿的奥赫里德小城曾经一度拥有过365座教堂,因而有 “巴尔干的耶路撒冷” 的美誉,如今都改造成民宿或民居了。我们参观的小圣索菲亚教堂,是保存比较完好的拜占庭式风格。</p> <p class="ql-block">第六国:阿尔巴尼亚</p> <p>阿尔巴尼亚的首都--地拉那,这座城市有着东西方文化交融的独特气质,走马观花般游览了市政广场,中央大道,前领导人恩维尔.霍查曾经的住所外观,图书馆和城市建筑及街道风貌,城市不大,也不繁华,人少车少。据导游说:毛泽东时代,中阿友谊深厚,我们捐赠了许多粮食给阿尔巴尼亚,以至多到他们吃不完放粮仓里都发霉了,后来又要求中国免费提供每户一台柴油机,那时候咱们中国自己都还是贫下中农呢,到了邓小平时代,没有捐赠这回事儿了,他们对中国也不那么友好了,呵呵。</p> <p class="ql-block">阿尔巴尼亚地拉那的图书馆。</p> <p class="ql-block">阿尔巴尼亚地拉那的这个“金字塔”是霍查时期的霍查女儿设计建造的,当时被用作纪念霍查的博物馆,在霍查政府被推翻后,这座建筑也被荒废,如今成为了当地年轻人平时聚会的最佳地点和滑板爱好者的乐园。</p> <p class="ql-block">阿尔巴尼亚战争时期的地堡,因为拆除成本太高,所以就这么遗留下来了。</p> <p class="ql-block">阿尔巴尼亚从柏林运过来的柏林墙一角。</p> <p class="ql-block">阿尔巴尼亚建于1919年的著名古迹哈奇•艾特海姆•培清真寺。</p> <p>阿尔巴尼亚的民族英雄斯坎德培的骑马青铜雕像。</p> <p class="ql-block">阿尔巴尼亚地拉那的斯坎德培广场。</p> <p class="ql-block">第七国:黑山共和国</p> <p class="ql-block">黑山科托尔湾边绵延着无数古城镇,但位于湾底的科托尔古城最为耀眼,这里曾是伊利亚人聚居地,后被希腊、罗马、拜占庭和威尼斯相继统治。市内拥有地中海地区保存较为完好的中世纪建筑,其中最为著名的景观是从9世纪至18世纪不断修建的古城墙(长 4.5公里、宽15米、高20米)。1979年科托尔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文化遗产”。老城中有建于1166年的圣特里芬大教堂,还有一座建于6世纪的钟楼。老城内砖石铺就迷宫般的小路,高耸的楼房,狭窄的街道,古老的教堂,悠远的钟声,忽而又霍然开阔的各有特色的城市广场,琳琅满目的商铺橱窗,熙熙攘攘的各国游客,南腔北调的各国语言,彷佛漫步在中世纪的威尼斯都市。</p> <p class="ql-block">在黑山科托尔老城宽宽窄窄的巷子里转来转去,转到一个只有两人宽且黑呼呼的深L形小巷,咬咬牙怯生生走向前,再向前,哇哦!眼前豁然开阔,别有洞天,乐声歌声,原来是一个小广场,有三两家露天酒吧,黑人女歌手暗哑的嗓音,激情四射的演唱着,然后是两个帅哥吉他手,深情款款的唱着经典老歌。在闪耀的星空下,古老的城墙里,昏黄的灯光中,听着美妙的音乐,今夜是如此的梦幻浪漫,纵然身处遥远的异国,纵然置身陌生的人群,这一刻我心醉神迷,久久的不愿离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