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br></div><div> 清明节融汇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为一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祖们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合一,讲究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清明节的节俗丰富,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br></div> 清明节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更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p> 清明果,又名青团、菠菠粿(福州)、清明粑(江西)、清明馍馍(四川),蒿子粑(安徽)、艾果等,是中国南方各省汉族特色食品之一。</p><p> 由于农业社会物质匮乏的特性,传统节日强调“吃”的文化,清明果之于清明(后逐渐覆盖了上巳、寒食两个节日),具有饮食丰富性、礼仪仪式性、家庭参与性。 闽台民俗是中华文化一体,例如在闽台将清明节祭祀祖先、吃清明果(清明粿)等民俗作为主要活动,亦很盛行于古代中原清明踏青之俗。 </p><p> 清明果外皮绿色,多用艾草或鼠鞠草做成,较软,久置后变硬。馅分咸甜等种类,形状有类“元宝形”和圆形之分。</p> 那么请你们和爸爸妈妈在家里一起试着做做清明果哦! 1.糯米、大米按1比1的比例放入冷水中浸六小时<br>2.艾草洗净放锅中沸水捞一下,后加入适量的碱煮1-2分钟连水带草捞出装盆冷却<br>3.将艾草切碎放入浸好的米中脚步均匀磨成浆压干后揉成面团(需加点水) 4.把面团在均匀分搓成乒乓球大小后做成皮子包上馅料 5.上锅蒸15分钟即可 <div> 清明果形状有些像饺子,但味却截然不同。这小小的点心透着股清香,看上去到更像一件精美的玉器,吃在嘴里更是清香滑糯。那气味是春天的甜腥气。</div> 今年清明时节正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进入“下半场”的特殊时刻,所以我们大力倡导文明、节俭、安全的祭祀风尚。 节日的到来,孩子们的参与,不仅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了传统节日清明节的丰富内涵,感受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同时,在实践操作中也很好地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体验了快乐、学会了分享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