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学第一课

张轩赫

<p>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急性感染性肺炎,其病原体是一种先前未在人类中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即2019新型冠状病毒。2020年2月7日,国家卫健委决定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暂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2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英文名称为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2月22日,国家卫健委决定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英文名称修订为“COVID-19”,与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保持一致,中文名称保持不变。</p><p>2020年1月30日,WHO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p><p>患者初始症状多为发热、乏力和干咳,并逐渐出现呼吸困难等严重表现。多数患者预后良好,部分严重病例可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或脓毒症休克,甚至死亡。目前,缺乏针对病原体的有效抗病毒药物,以隔离治疗、对症支持治疗为主。</p> <p>上面这个图片就是延迟开学的原因,在此次疫情当中有许多白衣天使踊跃而上,奔赴前线。</p> <p> 钟南山,男,汉族,福建厦门人,1936年10月出生于南京,中共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学专家,中国抗击非典型肺炎的领军人物,曾任广州医学院院长、党委书记,广州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广州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华医学会会长。</p><p> 已83岁高龄的他,告诉我们不要去武汉,可还是在第二天晚上还是坐专机去了湖北。</p> <p>在本次“抗疫”行动中,有着很多感人的事迹,“疫情不除,头发不留。”“什么是中国速度?三天,20多吨医疗物资抵达湖北。六天,集齐14支医疗队,两千多名医疗成员抵达湖北,七天推出17款快速检测试剂盒。十天,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相继落成。”</p> <p>  中新网鄂尔多斯3月18日电 (记者 张玮)18日下午,内蒙古首批返程医疗队落地鄂尔多斯。此次返程的是内蒙古驰援湖北第2批医疗队和第3批医疗队,共计204人。</p><p><br></p><p>记者了解到,第2批医疗队由102名医护人员组成,2月4日出发,支援武汉市江汉方舱医院。1个月时间里,第2批医疗队累计护理患者506人、咽拭子采集1161人次、血标本采集641人次,医疗队员总计入舱1760人次,人均入舱工作108小时。</p><p><br></p><p><br></p><p><br></p><p><br></p><p><br></p><p>第3批医疗队共计102名队员,2月15日出发支援武汉市汉南区沌口方舱医院。近1个月时间里,第3批医疗队累计管理患者191人(其中重症62人),累计治愈出院129人,转出62人。</p><p><br></p><p>两支医疗队均实现救治护理患者“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圆满完成任务后凯旋。</p><p><br></p><p>第2批医疗队队长闫蕾接受记者采访时潸然泪下。她说:“走之前我答应过大家要一个不少的带回家,我做到了。”</p><p><br></p><p>18日中午,第3批医疗队乘坐的大巴车从武汉入住酒店缓缓驶出时,道路两旁列队站满了武汉市民,他们向医疗队挥手送别,大喊“谢谢你们”并鞠躬致谢。</p><p><br></p><p><br></p><p><br></p><p>第3批医疗队队员包莎日娜眼里噙着泪说:“说好不哭的。这1个多月,武汉人民也是守护我们的坚实堡垒,我们还会再回来的!”</p><p><br></p><p>记者了解到,来自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的医护人员在离开酒店前,用蒙汉双语为酒店工作人员和这些日子接送他们的司机师傅留下感谢信,并相约“萨日朗”(草原上的山丹花)盛开再相见。</p><p><br></p><p>据悉,按照国家要求,驰援湖北医疗队返程后需集中休整休养14天。</p> <p>  复学之后,我们又应当做什么呢?</p><p> 病情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是由飞沫传播的,预防新型冠状病毒首先要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和减少外出,外出时要戴口罩,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在家也不要长时间看手机电视,否则容易引起免疫力低价,建议你适当活动,可以慢跑,跳绳等有助于提高自身的免疫力,饮食上多吃高蛋白的食物,如鸡蛋,牛奶,鱼肉等有助于补充蛋白质,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可以有效预防新型冠状病毒。</p><p> 新型冠状病毒在高温56度30分钟就会死亡,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使用75%的乙醇或者乙醚,含氯的消毒液进行消毒,能够有效的降低感染病毒的几率。而且新型冠状病毒是通过飞沫进行传播的,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佩戴口罩,不要去人口密集的地方,室内需要经常开窗通风。</p><p> 高风险人群的划分标准为:曾经被诊断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近14天与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有密切接触史的学生和教职员工;近14天有武汉旅居史的学生和教职员工;或有意大利、西班牙、法国、德国、美国、瑞士、英国、荷兰、瑞典、挪威、丹麦、奥地利、比利时、伊朗、韩国等高风险国家旅居史的学生和教职员工。</p><p><br></p><p>中风险人群的划分标准为:近14天有发热(腋温≥37.3℃、额温≥36.8℃)、咳嗽等呼吸道症状者;近14天有非武汉市等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或与入境来皖(回皖)人员有密切接触史的学生和教职员工。</p><p><br></p><p>低风险人群的划分标准为:高风险、中风险人群以外的学生和教职员工均为低风险人群。</p><p><br></p><p>根据标准,高风险人群暂不返校,中风险人群暂缓返校,低风险人群可正常复学复工。</p><p><br></p><p>所有返校师生员工签署承诺书</p><p><br></p><p>所有返校师生员工需向学校承诺其报告的真实性,签订承诺书。学生须承诺“我以及与我一起共同生活的家长或亲属,返校前14天没有外出,特别是没有外出到疫情严重的湖北省、省外疫点及有疫情的国家和地区”,“我以及与我一起共同生活的家长或亲属,没有患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不是无症状感染者,也不是上述两类人员的密切接触者”,“返校前14天,没有因为发热、干咳等症状到医院就诊过”等内容。</p><p><br></p><p>返校途中安全防护</p><p><br></p><p>如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应佩戴口罩及时就医,排除新冠肺炎病毒感染后再择期返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进入公共场所时,全程佩戴口罩;全程保持手卫生,减少接触交通工具上的公共物品或部位。当手接触了公共物品、咳嗽时用手捂、饭前便后等情况下,用洗手液或肥皂流水洗手,遵从“七步洗手法”;或者使用免洗手消毒液清洁双手;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眼;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捂住并妥善处理废弃纸巾,无纸巾时可用手肘衣服遮住口鼻;应留意周围旅客状况,避免与可疑人员近距离接触。发现身边出现可疑症状者须及时报告乘务人员;做好健康监测,自觉发热时要主动测量体温,若出现可疑症状,尽量避免接触其他人员,视病情及时就医;旅途中如需到医疗机构就诊,主动告诉医生个人14天内是否到过新冠肺炎疫情高风险地区或国家的旅居史,是否途经疫情高风险地区或国家,是否接触过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等,积极配合开展相关流行病学调查;妥善保存旅行票据信息,以配合密切接触者的调查;到校按学校要求报告,登记相关信息,填写健康卡。 </p><p> </p> <p>以上就是我的美篇,制作不易,且看且珍惜,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