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这个社会按下了暂停键,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们也无一例外的宅家上网课。网课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在教学中必须要求老师们做到提纲挈领式的教学过程。让孩子们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高效的掌握知识点。<div><div> 为落实“太原市教委决定全市大中小学、幼儿园 2020年春季延期开学”的通知要求,美术科学制定特殊时期的学科教学方案,坚持“停课不停学、学习不延期”原则,指导学生在家期间快乐学习,在这特殊时期太原市杏花岭区实验小学的美术老师们精心制作了微课程,希望孩子们学有所获。在网课教学这一段时间,我校美术组的老师们从孩子的认知能力出发,多次集体备课,磨课,教研,制定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在不断地反思和实践中,我们的对教学有了新的认识,所谓“终身学习”“教学相长”“藏息相辅”,大抵是每个老师对这段时间网课教学的真实心得体会。</div></div> 刚刚毕业两年,整好步入教学岗位两年,而真正从事小学美术教学也就是半年时间,让我从研究生阶段“打点深入”式的研究性思维迅速转换到社会性“教——学”新手思维,期间有迷茫,有矛盾,有挑战,有再认知。从以往的“讲座式”教学风格逐渐转换成“引导式”教学风格,我在不断地重新定位自己。因为我面对的是儿童这一可爱的特殊群体。<br>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我们做老师的在教学中起到的作用是启发引导儿童去探究知识。因此,我们是引导者而不仅仅是研究者。那么,什么是一趟好的小学美术课?我曾经多次问自己这个问题。后来,在多次教学实践中我找到了答案,一堂高效的美术课应该做到:有效,有趣。儿童的心理结构特点决定了他思维的发散性,纯粹性,直觉性,不同于成年人的理性思维。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就应该从这些特点出发,设置和儿童兴趣接近的情境去展开教学,寻找儿童原本知识掌握范围和所学知识范围之间的生长点,去激发孩子“跳起来摘果子”,去发现这个世界美的规律。我们在教研过程中探讨每一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落实美术学科核心素养,融入“思政”理念,给孩子们制定了集欣赏评述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于一体的教学体系,根据每一个孩子的心理特点进行专项辅导和评价,旨在让孩子们劳逸结合,学有所思,学以致用,体现美术的人文特点和深厚的民族情感,建立大文化观理念,陶冶审美情操,建设和完善人格,增强社会责任感。让每个孩子不仅能够理解和享受人类创造的人文艺术,而且能用自己的美术语言大胆的进行创作和表达,做到美化自己,美化环境。 接下来,我们在杏花岭区教研员高艳萍老师的带领下针对台湾名师张美智老师的公开课展开杏花岭区美术线上教研会议的研讨。 这节课可谓是情境教学的优秀范例。我作为一名观摩者,首先对这节课的感受是轻松愉快的氛围,可谓是践行了“儿童中心论”捷克教育家杜威式的“做中学”教学理念。张老师为了给孩子们讲好晦涩难懂的中国山水画知识,采用孩子们熟悉的“旅游”话题作为导入,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拉近了与孩子们的距离。除此之外,给孩子们事先发好山水画作品的小卡片,让孩子们能近距离接触大师作品,直观而贴切,让孩子们有效的掌握知识。本节课的主线很明确,从山水画构图(全景式构图),到技法(欣赏树和山石的不同造型极其“皴法”,卷云皴,斧劈皴,雨点皴),再到意境(高山仰止),逻辑比较清晰。其次,在课堂上的提问层层深入,教学内容环环相扣,有效的引发学生发散式思考,并对孩子们的问题一一解答。接下来,切割画面,找出细节,教会孩子们欣赏作品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有课堂总结和评价部分,比如三幅不同山水画作品“瀑布声音大小”这个部分,允许孩子们不同的意见产生,有的孩子支持郭熙《早春图》而有的孩子支持范宽《溪山行旅图》这样能够引发学生的审辩性思维,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思想,不人云亦云。其次,张老师的教学过程中,眼神温和,充满微笑,娓娓道来,这在儿童看来,无疑像是求学路上的灯塔,给他们希望和力量,如春风化雨般润泽着孩子们的心灵。最后,课堂教学环节很有趣,比如对“皴法”的讲解,教师很诙谐有趣的站在孩子原有的语文认知层面说一个错误的发音“酸皮”,再说明正确答案“cun”,这样让孩子们会牢牢地记住这个词的发音,以及“皴法(是表现山石﹑峰峦和树身表皮的脉络纹理的画法。)”的含义。最后,课后拓展升华部分,张老师出示了近几年很火的关于国画山水画的故宫文创产品以及台北故宫的镇馆之宝,说明这三幅山水画同时出现的低可能性,由此告诉孩子们这三幅山水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外延形式中的重要分量。张老师这节教学目标明确,讲清楚了知识的重难点,做到了将欣赏评述课上的“有效”和“有趣”。 那么,在此我也补充一些个人的小建议和观点。首先,教学的导入部分略微有一些长,使得后边的内容讲的有一些快。第二,教学导入和教学内容虽然是以“旅游”的形式新颖的吸引着孩子们,但是教学标题是否可以稍微的艺术化一些,比如“高山流水 行走人间”或者“寻觅山的足迹”等等。第三,课堂教学缺乏讨论环节,孩子们可以以小组的形式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样有利于审辩性思维的进一步发展。第四,有必要提一下中国山水画的意境营造,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这也是区分于西方客观造型艺术的最大特色,在这里张老师可以运用对比的方法进行讲解,但在这节课中并没有讲。第五,为了充分调动孩子们的感官,我建议张老师在教学课件上播放到山水画的位置可以适当的配置一些“流水潺潺”,“山间鸟语”等自然界的声音,这样让孩子们更有代入感,恰似身临其境。最后,课堂的拓展升华部分仍需要继续研究,我认为对于儿童而言,一课堂的结束代表着关于山水画的探究才刚刚开始,我认为关于国画山水画的知识部分还需要深入挖掘,例如:在讲取景构图过程中,对郭熙“三远”构图法的探索,平远,高远,深远。什么是“可游”“可居”“可行”“可望”?《林泉高致》中“真山水之烟岚,四时不同,春山澹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有什么深刻的内涵? 除此之外,高老师也给大家分享了许多宝贵的教学经验。首先,深入研读教材,包括整体解读,单元解读,单课解读,注重整个教材的教学体系,内化为自己的教学思路。要明确一堂课的教学目标,讲清楚教学重点和难点。在短短的一堂课的时间里,不可能面面俱到,往往需要有一条明确的主线,也只有一个知识点必须详细讲解,那么就要将这个知识点“敲响”到位,剩下的其他的知识点就要为这个主要知识点服务,该删减的就要删减。其次,教学目标不要“假,大,空”,而更多地应该是站在儿童认知的角度设置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或者分层目标。接下来,根据教学目标,制定教学方法,预设学生学习效果。那么,这就需要备学情,即大部分学生现有的平均知识水平,老师也可以找到孩子的兴趣点去导入一节课,在原有知识水平和目标教学水平之间搭建认知的桥梁,可以让孩子们“跳起来摘果子”。 接下来,调动多个感官探索问题,可以利用多媒体,将视频、音频、对话、旁边插入到课件中,使孩子们更好的理解抽象的知识。通过《中国龙》这一课的剖析,我们了解到教学目标具体化的重要性,不仅要重视教的目标,还要重视学的目标。我们做老师的还需要深入研读教材,就像高老师所说的“读教科书里的每一个字”,因为教科书字字珠玑,我们要推测他每句话的的上下逻辑和意义。在《面线点之面》这节课中,肖像漫画的教学重在交给孩子们观察方法,怎样捕捉人物外貌的典型特征?那么,头型和发型是第一特征。而第二点是教给孩子表达方法,例如:夸张,省略,比拟,象征,自谦等等。 最后,我总结一下自己的收获,教师如果想给学生一滴水,那么你就必须有一桶水的储备。站在儿童的心理结构特点去讲授知识,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设置有趣的教学情境,集“有效”和“有趣”,才能引人入胜,产生积极地教学效果。在网课的特殊教学环境下,怎样能有效的引发学生思考?师生之间的对话?学生之间的互动?这都是网课教学的短板,而网课的优势是能够快速的资源共享,老师们有大量的时间思考问题,一起集中探讨,教研磨课,教师们的教学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br> 我想“实践出真知”,我们要学习张老师的教学方法,站在儿童的认知角度去设计教学,这样才能做一个能“启发诱导”学生的好老师!<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