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新桥小学教师培训心得(五)——《把握好承前启后的重要节点》

美友73835402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停课不停学,离校不离训</h3> “四年级下册数学是知识迈向能力的重要阶段,是一个阶段的总结梳理,另一个阶段的开始;是思维内容、思维方法、思维方式的重要转折期。四年级下册的学习是较低水平的学习向较高水平的学习的过渡期,一个非常重要的承上启下的节点。”平国强老师的基本观点。 平国强老师围绕两个话题与我们展开详细的交流,第一个是四年级下册内容的基本特点,第二个是四年级下册教学中思维和能力的重要关注点。 平国强老师讲得细致、透彻,让我明白了教学要把握知识点的前后迁移,基于算法算理的前提下做到承前启后,丰富了我的数学教学理论。同时,平国强老师的耐心举例讲解,更让我受益匪浅,不仅给我提供了教学的经验,拓宽了我的教学思路,也让我明白教学是一个不厌其烦、循循善诱的过程。(学习笔记如下) 四年级下册的学习内容会呈现各种概念型特征,平国强老师强调教学时要重视分析概念的结构,理解概念的本质,形成正确的观念,将概念教学提升到应用水平。<div><br>(1)理解概念本质<br> 比如讲《平均数》时,学生要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是移多补少的结果,而不仅仅是掌握算法与数量关系。例题求女生队踢毽子平均多少个?教材提供的是一种计算方法,而事实上除了计算,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思考:你能不能根据表中的数据,不用计算就得出女生队每个人踢毽子的个数?其实根据平均数的意义很快得出答案,这样能够更好的理解平均数的意义。</div> 又比如讲《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时,学生通常掌握在三角形里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而忽略了三边之间有这样的关系的本质是什么?其实她的数学本质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所以教师讲解完例4之后,可以把例4和例3做一个讨论沟通,这样学生就不仅仅掌握了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还理解了三边关系的数学本质和原理。 (2)提升到应用水平<br> 比如讲《小数的大小比较》时,如果我们让学生去解决图中关于跳远成绩的几个问题,把小数的大小比较放在一个应用的背景、解决问题的背景当中去学习、去研究,这样会更有利于把学习提升到应用水平。 (3)突破概念的难点<br> 比如讲《三角形的高》时,我们可以假设要把一个三边长分别为3,4,5的三角形框架移进一个高3.5,宽2的门,要怎么摆才能够把门移进去呢?让学生想办法,反复尝试。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理解的三角形的高和底是什么?再来学习教材高的概念,高是指从哪里到哪里呢?接着再去学习画高的方法和技能。最后与前面学习的平行四边形的高、梯形的高联系起来,问这三种图形的高在画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在数量上有什么不同点?通过这样的讨论,去突破对高的理解,从简单的记忆到对高的特征的突破。 通过此次学习,我知道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具备这样的一种理念:要让学生深度理解领会知识,要用整体的视角去把握结构,要基于学生去设计教案,以学定教,要立足能力去整合拓展。而相应的课堂教学操作也要从记忆的操练发展到重视知识的本质应用,要从就事论事到,联系沟通,要从我们老师自身的经验逻辑方法转变成以学生的逻辑为本进行教学,要把以往线性结构的课堂变为模块的课堂,这样将更有利于学生在课堂里进行探究。 <h3 style="text-align: right">撰稿人:张树英</h3>

教学

学习

学生

平国强

下册

四年级

三边

理解

三角形

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