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疫”的歌声里(上)

刘翀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不喧哗 自有声(四)</p><p><br></p> <p>  最终,我还是决定把写成口水式平铺直叙,这样可能显得并不那么主旋律,但总多了一份自娱自乐的亲松自在。</p><p> 三月初,听到谢霆锋,萧敬腾和王俊凯为这次疫情创作的《保重》后,我就又突发了“为难”他们的想法。想想大部分的歌都是填词进去的,我们可能暂时很难生起曲调的灵感,而且这可能完全超越了我们目前阶段的能力。于是利用周末布置了这个作业:将自己喜欢的歌的歌词改编成和抗“疫”相关的内容。</p><p> 几位家长热情地帮忙参与了这次评审,大家一边忙着上班,回来忙着审稿还仍然一丝不苟,比如勒乐爸爸,硬是把每首歌的原曲都听了一遍;宇平爸在紧张的工作下还晚上回来评审歌词。每位评委对每首满意的填词还都写了评语。</p><p> 最终,在我们的投票下,大家选出了意见比较统一的几篇作品。</p><p> “一计既成,再生一计”,我在想如果把它再做大一点会不会更好玩?于是我便头也不回地让这些由我们一起投票评选出的优秀填词的小作词人用灵活的方式将自己作词的歌曲呈现出来。</p><p> 于是:</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传奇将再现》</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作词:吴 婧</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演唱:万仁杰</p><p> 吴婧给我留下利利索索的印象是在让我认识她大约大半年左右,也是在一个我看见她在这门学科上态度和能力上有了明显提升的时候。虽然隔着几百公里,但我还是能想象她像习近平总书记说的那种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样子。</p><p> 以前给我的印象却只有风风火火。我们普遍认为现阶段的语文学习(真希望风向转正),女生应该占有一些优势,因为女生更细腻,所以在感受文字上或多或少更敏感。而且课堂上无论从坐姿还是书写,无论是专注度还是跟进力都没有什么问题,但是这个给我文文静静印象的女孩在作业上表现出来的完全就是一个课间十分钟还可以在走廊上疯跑出满头大汗的“毛头小子”。我也惊讶于那些能如此无视题干又彼此无甚关联的回答。</p><p> 真正发现吴婧改变的其实是是她的妈妈。有一天,突然收到吴婧妈妈的微信,这是一条毫无征兆的感谢。这时我才开始翻她一直以来的作业,从莫名其妙到有点样子再到渐成气候,然后还有几次入选了优秀作业,考试成绩慢慢地出现在班里前列,甚至成为了我们“《海底两万里》专家团”一员。</p><p> 这是一个我无意间多点了几次她的学号她就很开心的女孩,是一个布置一个活动任务像打了鸡血一样去准备的女孩,是一个没看懂我评语还会来问我的女孩,是一个在我提醒或建议了之后愿意无数次去修改的女孩。</p><p> 这次活动,引用吴婧妈妈的话来说“感觉孩子思想成熟了很多,让我看到了一个不再稚气的少年。”“孩子的感悟与操作能力让我意外。”</p><p> 一个总是迎风奋进孩子是多么让人欣慰!</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们必胜》</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作词:黄凡宸</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演唱:黄凡宸</p><p> 看到这个视频后,我是震惊的!</p><p> 这种如同影片般的观感,特别是字幕的出现方式如同我学生时代看到的宝丽金、上华的音乐录影带;这如此有力量的唱腔,完全没有了少年的青涩。难怪,所有学科老师都这么看重她,她就是这么与众不同。</p><p> 我绝没有想到,一个在我眼里大多是不苟言笑,老成持重的她还藏着无数不为我知的技能。因为,我只是一直认为她是个学霸!</p><p> 在这位根正苗红的学霸面前,什么偷懒,投机,钻空子,小性子这些牛鬼蛇神,旁门左道的小把戏统统无法近身。只要她坐在教室里,一股学习的浩然正气便充盈其间。据说在教室外也把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井井有条。</p><p> 在有些孩子为了画两幅漫画而匆匆涂两下作业时,在有些孩子为了做两个视频而上课无精打采时,她是怎么做到做啥啥行,不做啥啥也行的?</p><p> 也许学霸的更令人深思的含义不是“学习成绩之霸”而是“学习能力之霸”,宏观到对生活内容的统筹规划,微观到各个学科的学习安排调整,当别人在生活学习内容越来越丰富的时候开始出现“延时”“宕机”之时,她们却还能一如既往的稳步前行,这可真是一门学问啊!</p><p> </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借》</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作词:熊泽宇</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演唱:李笑婕</p><p> 这是唯一一首被所有评委都选中的作词。</p><p> 是他,是他,又是他!</p><p> 我已经不知道他的作文多少次出现在考场佳作的选刊中,也不记得他多少次在办公室被谈起过,反正我只知道,在文字表达上,泽宇总是很棒!</p><p> 妍熙妈妈在评语中是这么写的“描写和表达到位,用词也比较精炼,风格偏成熟,少见!”</p><p> 优秀的孩子总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怕折腾!爱折腾!</p><p> 他会为了“春天”,去查一查还有什么其他的表达,会细细品读一番“春天”“阳春”“昭节”“三春”在句子里哪一个会有更好的表达效果;他会有意识地构思一副深沉的意境,去选取“无声”“落寞”“渺渺”“灰白”等这些格调的词语。第一部分主歌的用重章叠句方式构建了四组分别的场景极具画面感。如果说我们因为不太了解毛不易原词的背景和思路而使得有些地方不太明白(或许就是为了要这种似懂非懂的效果?),那这首歌的歌词在抗“疫”的背景下,既显得含义明白,又体现出不凡的语言功底。实在是动人心魄!</p><p> 的确,这场抗“疫”中,我们听了太多豪迈,雄壮,勇敢和赞美。来听一曲浅吟低唱又充满关怀的满心疼爱自是别有一番风味。</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爱勇敢的快递小哥》</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作词:王砚泽</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演唱:王砚泽</p><p> 反复看完所有作品后,我就产生一个“邪恶”的念头:不管怎样,我一定要坚持选上这歌词——因为它太特别,太特别了!</p><p> 好在,评委们也同样没有错过它!</p><p> 原曲是一首我小学就会的歌——《我爱祖国的蓝天》,在这个大抵都爱流行,爱说唱,爱摇滚的年龄,这样一首内容主旋律,曲调又老套的歌不应该早被淹没在层出不穷的音乐歌曲中了么?</p><p> 在评选时,我还又特意地去听了两遍,听着听着我从有点想笑慢慢地整个人变得轻快起来,仿佛一下子也变成了一个在阳光下奔驰的少年!</p><p> 我其实很不认识王砚泽,从一开始看到他总是把字写得漂漂亮亮,潇潇洒洒让我觉得他肯定是个活跃的孩子,到后来课堂被点起来却是唯唯诺诺,手足无措又让我觉得他定然是个腼腆,内敛的孩子,再到后来我时常课间跑去教室里瞎逛发现他竟然是个逗逼;再到我认为作为一个逗逼吧,必然会接触到很多的事情,可这首歌怎么让我又觉得他完全就是2018年还在用按键式手机的李健!</p><p> 请不要误会,我丝毫没有嘲笑的意思。恰恰相反,在王砚泽清澈的声音里,我能感受到属于他的简单,能听到一个少年在歌声里的认真和快乐。我不知道是什么灵感触发了他写到这场疫情里很不起眼的快递小哥,但也正是这不起眼,这份有些“土”的简单,让我从歌声中寻到一份与世隔绝的轻松与快乐!</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勇敢的你 逆行的你》</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作词:向梓源</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演唱:范骞匀</p><p> 学习中最乏味的事情之一就是绝大部分活动,总是一群学霸霸榜。如同宋奕杭,吴芷潆之于英语;危勒乐,邹飞龙之于数学,熊泽宇,刘艺欣之于作文,大部分同学只能在下面作为吃瓜群众随着他们的表现紧张、激动、开心或者赞叹。想想也是,由于学科知识积累与运用等关系,单位时间里紧张激烈的竞争必然要派出最强选手。我反而觉得这次有充足时间的活动算是“最大众”的一项活动了。</p><p> 这么冗长的开头,无非是要引出令我惊讶的作词人梓源——这个时而说这节语文课特无聊,时而作业马虎了事,时而牢骚几句我觉得我写的挺好为什么老师不欣赏之类的话的语文谈不上优秀的同学也获得了大部分评委的青睐!这大概可以给我们很多启发吧!</p><p> 让我想说的还有这次活动中的一个小故事,受邀演唱这首歌的妹妹应该对这首歌还不太熟悉,有几处让人觉得有些遗憾的地方。我挺希望有人能把这首歌唱得更好些,就有了临时换将的建议。</p><p> 这真是个艰难的决定:一边是作品更好的演绎,一边是姐妹之间的情谊。</p><p> 最后,她还是决定用妹妹帮唱的这段。</p><p> 她的这个决定也让我开始思考:我到底希望把这次活动做成什么样子?是一次光鲜亮丽的结果呈现还是更注重整个过程中家人朋友彼此间的情感融合?</p><p> 无论是填词的练笔还是音乐的录制,是素材的筛选还是最后视频的制作,不论我们怎么努力,怎么精益求精,制作出来的也还是业余作品。那么期待它作为缓解久困于屋舍中的烦闷,增进叛逆期久疏于沟通交流的情感会不会是除了作业以外更大的收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