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全体同学及家长朋友:</p><p> 大家好! </p><p> 目前,新冠肺炎的疫情防控工作总体已取得显著成效,但疫情尚未结束,我们不可放松警惕。此外,我们在防疫的同时,也要做好居家安全和开学准备。</p><p> 3月最后一周是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周,最后一周的星期一是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3月30日是第25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今年的这个日子,因为处在特殊时期,而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经过这场已经持续了两个多月的洗礼与考验,相信大家对生命、对健康、对安全有了更深刻的感悟。</p><p> 平时对安全多一分关注,关键时刻换来的可能就是生命的一个个奇迹。关注交通安全,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就是搭建了一道生命的屏障;关注食品安全,为“舌尖”把关,就是开具了一张健康的药方;关注校园安全,抵制暴力欺凌,就是垒筑了一道平安校园的高墙……</p><p> 安全教育中,人人都是主角。在继续居家网课学习和准备春季开学之际,今年的安全教育日,学校提醒广大学生及家长——“疫”刻不放松,安全记心中!</p> <p>以下安全提示请牢记:</p><p>科学防疫 正确看待</p> <p>规律日常 乐观心态</p> <p>居家生活 牢记安全</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交通安全,人人有责。</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认识交通规则</p><p>一、交通安全六要是什么</p><p>1、乘坐汽车要系好安全带;</p><p>2、乘坐摩托车、电动自行车要戴好安全头盔;</p><p>3、横穿道路要走斑马线;</p><p>4、走路要走人行道;</p><p>5、骑车要在非机动车道内;</p><p>6、要自觉做到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时不抢行。</p> <p>二、行走须知</p><p>1、行人须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的要靠路边行走;</p><p>2、行人不准在车行道 上追逐、猛跑,不准在车辆临近时突然猛拐横穿;</p><p>3、不准在道 路上扒车、追车,不准强行拦车或抛物击车;</p><p>4、不准在公路上玩耍、嬉闹;</p><p>5、学龄前儿童在街道或公路上行走,须有成年人带领;</p> <p>三、乘车须知</p><p>1、不准在道路中间招呼车辆;</p><p>2、机动车在行驶中不准将身体的任何部位伸出窗外;</p><p>3、乘车时,不准站立,不准在车内吃东西;</p><p>4、不强行上下车,做到先下后上,候车要排队,按秩序上车;下车后要等车辆开走后再行走,如要穿越马路,一定要确保安全的情况下穿行;</p><p>5、不乘坐超载车辆,不乘坐无载客许可证、运动证的车辆;</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珍爱生命 谨防溺水</b></p> <p> 近期气温回升,溺水事故也将逐渐增多,加之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学校还未开学,家长上班后孩子们独自在家,防溺水挑战更大了。</p><p> 特此提醒各位家长,在做好防范疫情的同时做好预防溺水的安全教育和监管,切实履行好监护责任。请告知您的孩子,应在家长或成年监护人的看管下参加水上活动,不允许单独或与其他伙伴一起去水边玩耍或游泳。同时,要孩子牢记以下防溺水“六不准”:</p><p>①不准私自下水游泳;</p><p>②不准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p><p>③不准在无家长或老师带队的情况下游泳;</p><p>④不准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p><p>⑤不准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p><p>⑥不准不会水性的学生擅自下水施救。</p><p>对子女行踪做到“四知道”:</p><p>知去向;</p><p>知同伴;</p><p>知归时;</p><p>知内容。</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食品安全——请管住自己的嘴</b></p> <p> 食品安全已经成为家庭、学校和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特别是假冒伪劣食品、“三无”食品、过期食品,严重影响着学生的身体健康。为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饮食理念,让学生学习必要的饮食安全知识,希望各位家长朋友们与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开展维护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提高学生食品安全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让孩子们健康饮食、健康成长。</p><p> 一、让孩子树立健康饮食观念。了解孩子饮食特点,介绍各类不安全食品对孩子健康的影响,引导孩子合理膳食,以正餐为主,少吃或不吃零食。</p><p> 二、让孩子学习必要食品安全知识。教育孩子购买食品时要做到“一看二闻三触摸”。教育学生不购买、不食用来源不明、假冒伪劣、过期或“三无”食品。</p><p> 三、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注意饮食卫生安全,提高个人卫生习惯,防治病从口入,同时说服孩子不要在路边无证经营的小店或流动摊点就餐。</p><p> 四、让孩子知晓维权途径。一旦发现假冒伪劣食品,请及时拨打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举报电话维护自身权益。</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远离校园欺凌暴力,呵护孩子健康成长</b></p> <p> 校园欺凌、校园暴力的案件屡屡发生,在这些事上人们往往看到的是孩子问题,但在问题背后更有家庭因素对孩子的不良影响。</p><p>1、孩子欺负人是一种主动攻击行为,是不会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的表现。</p><p>2、被同伴欺负的孩子在身心健康上会遭受很大的伤害。经常被同伴欺负的孩子情绪低落,注意力分散,自信心不足,学习成绩下降,内心孤独感和挫败感增强,严重的还会出现失眠,逃学甚至自杀或杀人等极端报复行为。</p><p>3、受害人还可能转化为加害人。</p><p>4、被欺负的孩子的童年生活、性格倾向,甚至未来人生都会受到严重的消极影响。</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那么对于欺负人的孩子和被欺负的孩子,我们要给到哪些支持呢?</b></p><p>首先对于欺负人的孩子:</p><p>1、经常动手打人的孩子通常语言发展水平不好,不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感受。另外有的孩子语言发展水平正常,但没有掌握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技巧。家长要引导孩子用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与愿望。平时有意识的训练孩子的交往技能。当他有什么需求时,家长不要马上满足他,而是要花多一点时间让孩子组织语言,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家长做好引导。</p><p>2、孩子打人之后,家长不宜为了澄清事实或者为孩子出气,而卷入孩子之间的纷争。家长要学会善后,教会孩子道歉。告诉孩子在这样的情况下,该怎样和小朋友打交道。</p><p>3、孩子在欺负人之后,家长不要袒护孩子,要正确引导。不要粗暴的打骂孩子,以暴制暴。孩子可能暂时被慑服,但家长给他做了错误的示范,就是家长也在用暴力解决冲突和问题,孩子会越打越皮。家长也不要用简单的惩罚方式威吓孩子。理性的做法是用严肃的态度否定孩子的行为,并让孩子充分倾诉。了解更多细节,然后跟他讲清楚错在哪?提高孩子人际交往中的认识水平。</p><p>4、训练孩子的移情能力,所谓移情就是能够设身处地感受他人情绪的能力。对他人产生同情,不忍心的心理。当孩子出现攻击行为时,家长要让孩子认识到他的行为给别人带来的痛苦和危害,并启发孩子联想如果他被打了,疼不疼、难不难过,培养孩子的移情能力来减少攻击行为。</p><p>5、给孩子营造平和,有安全感的家庭生活环境。孩子的性格养成,深受家庭环境的影响。经常目睹家长之间争吵、不和的孩子在情绪、情感和社会性发展方面显著低于和睦家庭的孩子。容易表现出自卑,怯懦,冷漠、压抑、多疑、攻击等性格缺陷。这一方面与模仿家长的攻击性行为是有关系的。另外一方面也与孩子生活在压抑的环境中有关。他们积累了太多不良情绪需要发泄。所以为孩子营造平和有安全感的家庭环境是非常重要的。</p><p>6、有的孩子自尊心很强,或者在某方面比较突出。不愿意接受别人对自己的指责或者是微词。控制不住情绪,与人发生冲突。在这种情况下,家长要锻炼孩子看到别人的优点,也要看到自己的缺点。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有长处,每个人都有优点,少表扬多鼓励孩子。</p><p>7、不要看有暴力倾向的影视作品,不玩有暴力倾向的游戏,减少孩子的模仿行为。</p> <p>其次对于被欺负的孩子:</p><p>1、受了欺负的孩子会产生一些复杂的感受,比如委屈,害怕,沮丧甚至是自卑退缩,特别需要家长的抚慰。我们家长要先关注孩子的情绪,不要急于追问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在孩子的情绪平复之后鼓励孩子讲出整个事情的经过和自己的心情。家长的理解和接纳会让孩子放松。不要指责孩子,这样会让他心理压力更大。</p><p>2、受人欺负的孩子通常胆量比较小,力量比较弱。力量不均衡就不要还击,但是我们要做出一种保护自己的动作。比如可以用力的推开欺负自己的人,大声的呵斥他“走开”,“我喊人啦”,“把手拿开”,“别拿我的东西”等等。这些都可以威慑到欺负人的孩子。</p><p>3、与欺负人的孩子的家长进行沟通也是十分必要的。欺负人的孩子的家长也深受困扰。他们不希望孩子有这样的行为。沟通的时候要态度坦诚,相护尊重,不要指责人家的孩子没有教养,更不能指责家长缺乏家教。这样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使矛盾升级。在与家长妥善沟通的时候,家长不要兴师问罪,兴师问罪会减轻对方的内疚感。另外兴师问罪也是一种包办代替,养成了孩子有问题就去找家长,而不是自己积极主动的去寻求解决办法的习惯。</p><p>4、与欺负人的孩子做妥善的沟通,我们要相信孩子欺负人是因为没有熟练地掌握交往的技巧,以及行为习惯不良这些原因,而不是主观上想伤害人,也不是道德品质问题。所以我们家长要有一种理解和包容的心态,不要在孩子之间树敌。</p><p>5、多给孩子创造交朋友的机会,让孩子学会交朋友。人际交往的能力提升必须要有互动言语和互动行为。交往能力提升了,也会促进孩子之间的友好相处。</p> <p> 各位家长,孩子的生命安全关乎整个家庭的幸福。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关爱孩子的生命,是我们应尽的责任。让我们携起手来,克服麻痹侥幸心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意识,重视对孩子的安全教育与监护,关注孩子交通安全、卫生安全,增强防范溺水等安全事故的自觉性,提高识别险情、遇险逃生的能力,切实担负起呵护孩子生命的责任。</p><p> 祝您全家幸福、安康!</p><p> 十堰市重庆路小学</p><p> 2020年3月30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