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常青藤教育理念提倡我们,建立积极的儿童形象。儿童是有能力、创造力的、适应性强、自信的、独立的,能评估风险并勇于尝试的……</p> <p>让我们一起走进图娜拉老师分享《产生链接 塑造新知》,在“心电感应”中感知我们与儿童的链接与塑造新知。</p> <p>观察,记录,分析与提炼是我们接近儿童真理的有效步骤,是我们与幼儿产生链接与塑造新知的有效途径。</p> <p>学无停滞,分享进步!</p><p> 正是一幼教师对专业精进的渴望,对幼教工作孜孜不倦的追求,老师们每次学习完后都在智慧的碰撞中激动着、感动着,在反思中浸润着、探寻着。</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教师感悟篇</p> <p>2020.3.29《第三届常青藤学术节》第一场</p><p>教师反思汇总篇:</p><p>2020.3.29.太原煤气化第一幼儿园杨眉 学习图娜拉老师分享《产生链接 塑造新知》感悟 1、教师应重视孩子活动过程中的观察与记录。要做到手机贴身存放、随时拍摄,记录孩子有意思的对话和视频,之后再及时的进行分析、提炼,是否可以作为话题成立小组活动。 2、当孩子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时候,鼓励儿童用图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3、坚持开展教师讨论会,当自己的小组活动遇到瓶颈期,无法进行下去的时候,多听听其他老师的想法,或许会茅塞顿开。会使自己的小组活动继续前行。教师和幼儿创设一种互相鼓励互相尊重和信任的关系,这会使我们之间的链接更加容易,我希望我们的孩子同伴与同伴之间儿童与自然界之间建立亲密链接,相互关爱。教师要参与到孩子每一次的活动中,真实的去感受孩子的感受,和孩子一样去体验和感受生活,这样教师与孩子之间的链接也越来越亲密切。</p><p><br></p><p>2020.3.29太原煤气化第一幼儿园王玉昆对学习《常青藤第三届学术节》第八场《产生链接,塑造新知》的感悟: </p><p>听完图老师的分享后我一直在思考儿童究竟是什么样的形象呢?大多数人都会认为儿童是柔弱的、能力不足的、需要成人去保护的。但事实真是这样么?在接触到了常青藤的教育理念后我看到了不同的儿童形象,他们是独立的、有能力的学习者。孩子们总会在不禁意间带给我不一样的惊喜与震撼,而作为教师的我只需要以支持、跟随的方式,给他们更开放、更丰富的环境,让孩子有机会自己尝试,并在活动中给建立对儿童真正的信任,给予孩子们更多积极、正向的阐述,渐渐地,就会发现孩子们会担负起这种形象,进入积极的自我建构。</p><p>同时作为教师的我们不能只做好观察及跟随,最重要的是要做好反思。在每一次的小组活动及反讨论会后,教师能否深入的进行反思?能否找到矛盾点?能否提出研究型问题?这都关乎到小组进行下去的关键。站在儿童的视角用心观察,跟随儿童的脚步陪伴成长,用教师的专业化反思活动。</p><p>2020.3.29</p><p>太原煤气化第一幼儿园 魏静静</p><p>对学习《常青藤第三届学术节》第八场《产生链接,塑造新知》的感悟</p><p>●“心电感应”无形中增进了孩子们之间的距离,创设了师幼间互相鼓励,尊重和信任的关系,更使同伴之间学会了彼此关心,彼此关爱。我们要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中,去真实的感受孩子的感受,去体验感受生活。</p><p>●鼓励孩子用图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绘画形式,表达儿童的思想,倾听发现成长的声音,让儿童自然发展,让成长更有温度,让孩子享有幸福的童年。</p><p>●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要针对孩子情况及时调整思想和策略,每一项活动的实施都应真正的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想孩子所想,思孩子所思。生活中也要留心多蹲下来抱抱孩子,听听孩子的声音。所以观察了解走进幼儿内心,尽所能的用孩子的眼光看待世界,用孩子的心灵去感受世界。</p><p><br></p><p>28203.29太原煤气化一幼 赵文智对八场《产生链接,塑造新知道——儿童将揭示人类认知本质》感悟</p><p>在图老师的心电感应小组活动中,让我看到了大班幼儿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理解。这个年龄阶段就能够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我认为是很了不起的。以及考虑到不同语种的人们应该怎样的去沟通。并且想到很合理的解决办法。让我看到了幼儿的社交交往能力有了明显的变化。在理解问题的时候,不单单仅想到表面问题,还会往更深处去思考。幼儿会自主探索用不同方法来练验证自己的理论以及修复和完善自己的理论。</p><p>图老师还告诉我们甄别大想法的方法:</p><p>1.观察儿童言行的细节。</p><p>2.重视对活动过程的,观察与记录。</p><p>3.鼓励儿童用图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p><p>4.开展教师讨论会。</p><p>对于步入新手的我来说,图老师这个经验,给我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探索幼儿大想法有了明确的方向。</p><p>我们要相信儿童是最接近真理的人。我们会在儿童的身上学会很多。</p><p><br></p><p>2020.3.29太原煤气化第一幼儿园刘星媛对学习《常青藤第三届学术节》第八场《产生链接,塑造新知》的感悟:</p><p>通过这么多次的学习,让我充分明白了,孩子们的小组活动,一方面是让孩子们在已有经验下了解更多关于生活中他们所知道的知识,另一方面通过小组让幼儿们了解在过程中的一些神奇或有趣的知识来扩充他们的已有经验。所以在教学与游戏这两者之间我明白了,教学更多地强调“目的”“计划”“效果”,强调教师指导的幼儿活动游戏更多地强调“兴趣”“表现”“过程”,强调幼儿自主的活动。因此,对幼儿来说,教学和游戏都有独立存在的价值,我们不应该将教学和游戏混为一谈。在游戏中“兴趣比较直接,这个事实常常这样的活动表示,就是在游戏中,活动就是它自己的目的,而它具有将来的结果”。 </p><p><br></p><p> 2020.3.29.太原煤气化第一幼儿园张姬俊分享《产生链接 塑造新知》感悟 </p><p>1、教师应重视孩子活动过程中的观察与记录。要做到手机贴身存放、随时拍摄,记录孩子有意思的对话和视频,之后再及时的进行分析、提炼,是否可以作为话题成立小组活动。 </p><p> 2“心电感应”无形中增进了孩子们之间的距离,创设了师幼间互相鼓励,尊重和信任的关系,更使同伴之间学会了彼此关心,彼此关爱。我们要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中,去真实的感受孩子的感受,去体验感受生活。</p><p>3.鼓励孩子用图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绘画形式,表达儿童的思想,倾听发现成长的声音,让儿童自然发展,让成长更有温度,让孩子享有幸福的童年。</p><p>4.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应真正的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想孩子所想,思孩子所思。观察了解走进幼儿内心,尽所能的用孩子的眼光看待世界,用孩子的心灵去感受世界。 </p><p><br></p><p>2020.3.29太原煤气化第一幼儿园 李晓霞</p><p>学习图娜拉老师分享《产生链接,塑造新知》的感悟</p><p>1、教师要随时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不以教师的自以为是去干涉孩子的思维,静静的观察,认真的倾听,去发现孩子真正的内心。</p><p>2、善于发挥众人的力量,多去向同事请教,倾听他们的观点,会发现每次活动中更多的价值点,就会给孩子们活动中更多的可能性,激发孩子们更加有深度的思考!</p><p>3、注重图示表达孩子内心的重要性,很多时候,孩子们的想法,没办法很好的表达的时候,图画会是一种很好的表达方式,弥补孩子们语言表达的不足,有助于教师更好的了解孩子的内心!</p><p><br></p><p>2020.3.29太原煤气化第一幼儿园 邓玉华 对学习《常青藤第三届学术节》第八场 图娜拉《产生链接 塑造新知》的感悟:</p><p>如果我们每一个人发出的“善”别人都能感受到。心电感应小组的奥秘所在,与彼此建立感应,一个个问题,一个个去解决,一个个去验证。心电感应游戏,真的太美妙了,孩子们跑到户外去玩儿,背靠背去表现,同样的动作和表情。这些东西都是孩子探究过后的发展,理论建立了孩子们的分享。</p><p>微笑无国界,艺术无国界……语言不通也不会阻挡孩子们的沟通。计划可能性工具表单的设计辅助了老师的观察。如何甄别大想法,观察~记录~分析~提炼,循环往复运用在活动中,老师的追踪甄别更高效。</p><p> “今天我们的反思,预示着明天的实践。”教师的反思与幼儿的活动产生链接,和儿童之间心的距离更近,儿童是最接近真理的人,接近儿童就是接近事情本来的样子,接近真理,接近属于我们独有的沟通。</p><p>真的是“精彩”二字来形容,一个户外不经意的瞬间,捕捉到了这么有价值,有意义的话题,并且在这过程中真正的体会到了“以儿童为中心”,相信孩子,孩子在成长,教师也在这个过程中成长。</p><p><br></p><p>2020.3.29太原煤气化第一幼儿园贾小娟</p><p>对学习《常青藤第三届学术节》第八场《产生链接,塑造新知》的感悟……</p><p>从图老师分享的《心电感应小组》看到了孩子们可以站在不同角度的大想法,他们在解析心电感应的一些高阶思维,在实践过程中,通过兴趣不断的牵引,思维不断的深入,解决问题不断的提高,验证,修复,完善自己的理论。</p><p>❤让我反思到:</p><p>1、教师与幼儿间互相鼓励,互相尊重和信任的关系。</p><p>2、教师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中。</p><p>在小组活动中,追求方法是外在的,只有不断的实践与反思,适当的放弃与梳理,领悟其本质,愿意倾听与相信孩子,一路解密,一路成长,教育才是“真教育”!</p><p><br></p><p>2020.3.29太原煤气化第一幼儿园乔荔红</p><p>对学习《常青藤第三届学术节》第八场《产生链接,塑造新知》感悟:</p><p>如何甄别幼儿的大想法?这正是在小组中困扰我的问题,但今天通过图老师的讲解,让我找到了方法。</p><p>1、观察儿童言行的细节。</p><p>2、重视活动过程的观察与记录。</p><p>3、鼓励儿童用图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p><p>4、坚持开展教师讨论会。</p><p>作为教师我们要放慢脚步,去追随孩子的兴趣,真实的聆听孩子内心的想法,学会反思,站在儿童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真正的走入孩子们的世界中去!</p><p><br></p><p>2020.3.29太原煤气化第一幼儿园 安梓瑞</p><p>对学习《常青藤第三届学术节》第八场《产生链接,塑造新知》的感悟 1.追随孩子兴趣。说到孩子的兴趣,我们要在前面加上一个“真”字,我们称之为“真兴趣”。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有时不能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有时又会受成人价值观的影响等,表现出来的兴趣并不是他的“真兴趣”,所以在开学的前期,我们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观察识别孩子的“真兴趣”,因为只有“真兴趣”才具有持久性。</p><p>2.分析孩子的大想法。经过上个学期一个学期的学习和练习,我们老师可以较快的识别出具有价值的矛盾点,这一点小小的“成功”,曾经给了我们这些实践常青藤理念的老师些许安慰!我们把这些矛盾点带到反思会和大家进行讨论,引起幼儿思考。在与孩子进行探讨的过程中,如何识别孩子的大想法,是我们目前较困难在地方。在讨论的过程中,老师要快速理解孩子的语言,并对他们的话进行提炼,在相信的基础上进行质疑,这对老师原有的思维方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老师要打破固有思维,瞬间去接纳一个新思想,所以要求老师要彻底改变对儿童的认知,从一个主导者变成一个倾听者、学习者、思考者,这一切的改变都是翻天覆地的。即使在这样艰难的环境里,老师每天坚持开反思会,在纷乱的环境里一点点的去解读,去改变。</p><p>利用放学后的时间,观看录像视频,找出自己的错误,常常听到老师在教研的过程中反思自己:“我当时怎么会说这样的话?我怎么会提这么愚蠢的问题?如果我当时不带有主观意识,我就能听懂他在说什么。他说的信息那么重要,我怎么没有意识到呢?”就是在这样的反思中,我们慢慢去读懂孩子,分析他们的大想法。</p><p><br></p><p>2020.3.29太原煤气化第一幼儿园</p><p>傅楷琳</p><p>对学习《常青藤第三届学术节》第八场《产生链接,塑造新知》感悟:</p><p>如何甄别大想法?</p><p>1.观察儿童言行的细节。(小组活动的发生来源于老师的观察)</p><p>2.重视对活动过程的观察与记录。</p><p>观察-记录-分析-提炼</p><p>3.鼓励儿童用图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p><p>4.坚持开展教师讨论会。</p><p>作为教师我们时刻要去观察,倾听以及记录,跟随孩子的脚步,发现孩子的大想法,推动孩子更好的成长。</p><p><br></p> <p>2020.3.29.太原煤气化第一幼儿园郭红霞学习图娜拉老师分享《产生链接 塑造新知》感悟 </p><p>小组活动中孩子们对自己理论观点的提出和修复,还是反思讨论会中孩子们的探讨、实践,只要孩子还有继续下去的想法,我们就要去支持、帮助他们,让他们不断地去探究和尝试,从而获得经验,这样的经验对孩子来说才是最宝贵的是他们自己寻找、体验到的,远比我们成人要给他的更好。</p><p>当我们小组活动遇到瓶颈期时,正式考验我们作为反思型教师的时候,要从孩子的视频,需要,图画中深挖发现幼儿的大想法,找到矛盾点,使小组活动产生链接,让幼儿塑造心知。</p><p>2020.3.29太原煤气化一幼 梁艳</p><p>对第八场《产生链接,塑造新知道——儿童将揭示人类认知本质》感悟:</p><p>《心电感应小组》的图示跟让我们清晰的看到幼儿的想法,观察幼儿的每个言行细节并记录,鼓励幼儿用图示呈现他内心的想法,便于教师了解他。</p><p>1.活动的生成体现在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细节,教师将有价值的对话很好的记录下来,每天都带有一个小本和笔,这将是最好的记录与观察,也不会错过幼儿的精彩瞬间。</p><p>2.及时的反思和教研有助于幼儿和教师的成长,更好的进行后期的开展和理论的建构。</p><p>2020.3.29太原煤气化第一幼儿园 王惠婷</p><p>对学习《常青藤第三届学术节》第八场《产生链接,塑造新知》的感悟</p><p>游戏材料的操作主体是幼儿,对游戏材料的规划权和使用权上这种主体性得到充分的体现。在以往的游戏中,我们制作投放材料只是凭借成人的主观经验,这些材料对幼儿来说是适宜的这只是我们主观的认为,事实上只是在某一阶段这种适宜才会存在,如果材料总是一成不变,孩子们的兴趣就会逐渐减弱。要保持永久吸引力的游戏材料对操作者来说,就必然要对游戏材料的使用和规划权让幼儿来主动承担,以保持开展循环深入地和游戏材料的操作探索,并主动构建经验。以往教师往往把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游戏材料的制作和游戏线索的预设上,而忽略对幼儿游戏需求和游戏意愿的关注。幼儿对材料的使用情况事实上我们更应该时刻关注,分析孩子在操作游戏材料过程中的新需求和新想法,然后对幼儿的探索通过对材料作出调整来进一步支持。各种自然物的沉浮实验中可能会出现溶解现象,教师要分析幼儿是否关注到了溶解现象,要判断是否需要给幼儿提供新的帮助和支持等。总之,要把对操作使用游戏材料的权利和规划游戏的玩法最大限度地交还给孩子。教师要试着站在孩子们背后,时刻关注孩子游戏过程和分析游戏的需求,并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支持。</p><p>2020.3.29太原煤气化第一幼儿园 王卓茹对学习《常青藤第三届学术节》第八场《产生链接,塑造新知》的感悟:</p><p>如何甄别孩子的大想法:</p><p>1、观察儿童言行的细节。</p><p>Alise园长说:小组活动的发生来源于老师的观察。</p><p>2、重视对活动过程的观察与记录</p><p>教师从小组观察中记录孩子的想法,从孩子的想法中分析孩子内心的大想法,并从中提炼出孩子的大想法,再从孩子的大想法中观察,以此类推,观察→记录→分析→提炼→观察</p><p>3、鼓励儿童用图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p><p>Alise园长曾经告诉我们,当儿童无法用语言表述自己的观点时,我们可以鼓励孩子用示意图把自己的想法画下来。</p><p>4、坚持开展教师讨论会。</p><p>“今天我们的反思,预示着明天的实践”。</p><p>儿童就是最接近真理的人, 在我们人类文明形成之初,不就是像孩子这样去探索人类认知世界的本质的吗?孩子精确地从话题中向我们揭示了人类认知的本质,成人无法意识到我们从孩子身上学会的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隐性本领,小组活动是给幼儿提供了深入探究某个话题了解某种现象迎接某种挑战的机会。学习中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与反思中选择一些东西,还要重新处理一些东西本质,懂得原理方法自然会有很多,会发现孩子就是哲学家。</p><p>2020.3.29太原煤气化第一幼儿园 杨文涛</p><p>学习图娜拉老师分享《产生链接,塑造新知》的感悟</p><p>在图老师的分享真切的体现了想孩子所想,做孩子想做,从户外活动中两个小女生的对话中敏锐的挖掘到“心电感应”一词,而生发的小组活动,这个过程一次次的感受到孩子们在连接一切想不到的能量,这种聚焦就是深度思考的过程。</p><p>在挖掘大想法这一过程中,图老师给到了很多经验与方法:细致观察、随手记录</p><p>教研分析、图示理解幼儿想法等,每一个点都是教师反思的过程,当孩子们的表述难以理解时一定善于用图示法分析幼儿的真实想法,这也是最接近幼儿真理的方式。真实的感受孩子们的感受,体验孩子们的体验!</p><p>2020.3.29太原煤气化第一幼儿园任志芳对学习《常青藤第三届学术节》第八场《产生链接,塑造新知》的感悟: </p><p>心电感应”无形中增进了孩子们之间的距离,创设了师幼间互相鼓励,尊重和信任的关系,更使同伴之间学会了彼此关心,彼此关爱。我们要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中,去真实的感受孩子的感受,去体验感受生活。</p><p>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只是观察、协助、推动、支持,孩子们完全是自主探索、自主发现、自主构建,他们是在自己学习,自己接受,不是以往的老师教授,而且我相信比老师教授的效果我相信也好太多了,因为这就是他们的自我学习能力。</p><p>因此我们应在一日活动中尊重幼儿、追随幼儿的兴趣、给与适当的支持,我们与孩子一样不断探索去实践去自我提高、与孩子一同成长!</p><p>2020.3.29</p><p>太原煤气化第一幼儿园 王晓昱</p><p>对学习《常青藤第三届学术节》第八场《产生链接,塑造新知》的感悟</p><p>一个简单的对话!有了心电感应的话题,没想到小小的细节蕴藏着这么大的情感能量!</p><p> ♥教师要时刻保持警惕的一颗心去观察和倾听孩子们内心的表达!往往最能触动孩子们的就是需要我们老师去深挖的细节!</p><p> ♥教师要有目标计划的观察!时刻去梳理和整合幼儿的价值点,条理清楚的帮助和激发幼儿!</p><p> ♥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是老师们将一日生活中记录下的所有内容都要找时间来回分析,因为这些内容往往都蕴含着很多值得探究和有价值的点!</p><p> ♥当孩子们画出自己的大想法,教师也要仔细观察!并和孩子们聊一聊图画中的内容,或许可以找到更有价值的突破点!</p><p> ♥今天我们的反思,预示着明天的实践!教师的反思极其重要,可以帮助幼儿思想上和能力上的不断提升,挖掘幼儿内心最深层次的能量!</p><p> 每次小组活动中,真实的去感受孩子们的感受,和孩子们一样去观察,体验和感受生活,和孩子们共同成长,建立密切的链接!</p><p>2020.3.29 太原煤气化第一幼儿园</p><p>宋敏</p><p>对学习常青藤第三届艺术节 第八场 图娜拉《产生链接 塑造新知》的感悟:</p><p>一个无意中“心电感应”的话题,作为成人而言,可能就是一句话的事,但在老师用心的发现中,儿童产生了一系统的活动认知,生发了出了多种关联,儿童提示了人类认知本质,教师追随儿童,探究儿童的大想法,使得儿童学会了彼此关心关爱,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等等。小组活动的发生来源于老师的观察,需要我们随时记录及系统整理,重视对活动的观察与记录,坚持开展教研,仔细探究儿童的大想法及更好地支持儿童,因为儿童是最接近真理的人,我们要通过教育让儿童善于思考复杂性,给予儿童发挥和发展的各种环境支撑。</p><p>2020.3.29太原煤气化第一幼儿园 胡晓晶 对学习《常青藤第三届学术节》第八场 图娜拉《产生链接 塑造新知》的感悟:</p><p> 图老师的分享给了我很大的惊喜,原来小组活动的话题也可以在这不经意间形成。在小组活动中教师要去跟随幼儿的兴趣来走,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通过幼儿的对话来挖出有价值的东西,在反思讨论会中按照幼儿的想法继续深挖,教师要做到放慢脚步,跟随着幼儿。</p><p> 教师要给予孩子更多的空间,让幼儿尽自己的能力来完成自己的想法。</p><p> 教师时刻保持着反思,秉承着与孩子同成长共进步的节奏,和孩子一起走进奇妙的世界,感知孩子想法背后的理论,陪孩子一同成长。</p><p>2020.3.29太原煤气化第一幼儿园 张玲</p><p>学习图娜拉老师分享《产生链接,塑造新知》的感悟</p><p> 图老师的小组活动中我感受最深的词是“表达者”、“倾听者”。</p><p> 首先是孩子和孩子的表达让倾听的图老师抓祝关键词“心电图”。</p><p> 接着每次孩子们出现大想法,她们都会用图画来表达自己得想法,图画就是孩子们思维付诸实践的一个梳理过程。然后再在生活游戏中实践。</p><p> 活动中我们也看到老师的表达和实践,每次观察记录的小本及视频,小组表格的修改及孩子的图画,无不体现着,教师和幼儿共成长。孩子在前,教师在后的实践。</p><p> 最后每次老师和孩子的反思,让瓶颈期的小组再次出发。也就是图老师最后那句总结“今天我们的反思,预示着明天的实践”</p><p> 观察——记录——分析——提炼就是我们接近儿童真理的有效步骤。</p><p>2020.3.29太原煤气化第一幼儿园 刘慧琴</p><p>对学习《常青藤第三届学术节》第八场《产生链接,塑造新知》感悟:</p><p>作为老师就是要放慢脚步,学会倾听,保持一颗警惕的心,大胆的尝试。相信我们的孩子们有相信与质疑的能力,不是把一个问题放在某一个点上,而是将这些贯穿在我们的日常活中,找到孩子们的闪光点。</p><p>教师要善于观察,特别对于小班孩子,观察的要更加细微,因为一个小小的挫折都能转化成以后不愿参加活动的源头,所以教师要善于观察并捕捉到有效的信息,迅速作出调整,适时介入,用语言、动作鼓励和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不断挖掘孩子的关注点、兴趣点,使他们得到真正的发展、提高。</p><p>2020.3.29 太原煤气化第一幼儿园张家琪</p><p>对学习常青藤第三届艺术节 第八场 图娜拉《产生链接 塑造新知》的感悟:</p><p><br></p><p>一个无意中“心电感应”的话题,作为成人而言,可能就是一句话的事,但在老师用心的发现中,儿童产生了一系统的活动认知,生发了出了多种关联,儿童提出了人类认知本质,教师追随儿童,探究儿童的大想法,使得儿童学会了彼此关心关爱,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等等。</p><p><br></p><p>总之,要把对操作使用游戏材料的权利和规划游戏的玩法最大限度地交还给孩子。教师要试着站在孩子们背后,时刻关注孩子游戏过程和分析游戏的需求,并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支持。</p><p>2020.3.29太原煤气化第一幼儿园 薛俊梅</p><p>对学习《常青藤第三届学术节》第八场 图娜拉《产生链接 塑造新知》的感悟:在整个过程中,发现基于儿童的立场,反思教师的教研是很有必要的,通过教研(记录后的有效沟通),当下的刺激,思想的碰撞,持续研讨,支撑走下去。比如说,在我的机器人小组活动的过程中,有很多有意义的价值点,都没有把握好,比如说教师的思考:</p><p>1.在机器人的材料准备上,是否适合幼儿操作,机器人的功能是什么,在搭建机器人时,儿童之间的合作,沟通。</p><p>2.下雨之后的反思:孩子们想把机器人抬上教室,出现问题:抬不起开,怎么办?现实生活🀄️怎么办:进行求助,问题分析。从画机器人到制作了机器人,紧接着给予材料刺激,包括材料投放的层次,幼儿已有经验的思辨,这些都需要教师之间的高效沟通,有效教研,并坚持每天的反思讨论会。我想这样坚持做下去,效果一定是很好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