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清明节是24节气之一,也是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那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清明节的由来和习俗吗?和老师一起去听一听,看一看吧。</p> <p>清明节的来历</p> <p>清明节习俗</p><p>扫墓祭祖</p> <p>清明节比较传统的活动就是扫墓祭祖,当今社会人民除了传统的祭祖,还会缅怀先烈,寄托哀思。</p> <p>放风筝</p><p>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p> <p>插柳</p><p>据说,插柳的风俗,也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p> <p>植树</p><p>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p> <p>踏青</p><p>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