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和自驾两日游(一)

柳河汀

<p>二零二零年三月二十六号,星期四,天气雨夹雪。</p><p>清早,七点半背着行囊出门。外面气温骤降,凉嗖嗖的冷意让人不寒而栗。昨天早上骑行甘北公路,下午吕二沟爬山看杏花,热潮人了。今天,特意减了衣服。</p><p>至公交站,突然意识到忘记带上口罩。急忙回家取来口罩,否则坐车会受到阻止。二次走出巷道,正好与同伴赵师傅大陈一同搭公交车。十位骑友在炳灵寺集合,两辆车于八点钟出发。在皂郊镇上高速公路,目标是西和县仇池山。途径天水镇,礼县盐关,西和县,至石峡下高速路。翻越西高山,至位于西汉水河畔的赵尧村。由于上仇池山的公路维修,上山的道路用钢管焊死阻挡。汽车行不通,爬山又考虑到七十七岁的赵师傅吃不消。故而,临时决定放弃游览仇池山。直接抵达大桥乡,在蝴蝶宾馆先吃了中饭。一人一碗肉丝面,自在尽兴又给每个人加两个鸡蛋。原计划是住在大桥镇,晚上去鱼洞网鱼的。只是刚刚路过时看到,从大桥镇走鱼洞河滩上没有路可以直接抵达。鱼洞在公路对面,过不去不说,有没有鱼也是未知。(相传清明节前后,鱼洞有大量鱼群会喷涌而出。当地人在洞口用背篓等工具,会轻而易举捕获鲜鱼)。因为,此时是鱼儿产卵的季节。走出鱼洞的鱼儿,都是为了产卵。不打三春鸟,不食三月鲫。所以,我们决定放弃捕鱼。 </p><p>前年,我们骑行西和,已经游览过仇池山了。此次虽然上不了山,略作介绍是应该的。仇池山八景:伏安仙崖、石勺奇潭、金龙滚珠、八仙上寿、麻崖古洞、东水无根、洞涌神鱼、小有洞天。八景是这里最著名的景色,也构成了仇池山“峰、泉、云、洞、石”五绝美景。当地民谣唱道:“伏表仙崖第一景,轩辕神修滚龙珠。东石无根西石勺,中洞潜藏小有天。四大菩萨云霄殿,八仙上寿吉祥山。一上仇池百顷田,麻姑仙洞几千年”是对其最好的表述。</p><p> 择录:甘肃西和仇池山曾在历史上是军、寇多次安营扎寨之地,故又有大山寨之称。仇池山最有名的除了仇池国遗址之外,还有诸多历史传说,如人文始祖三皇伏羲、神农、轩辕的诞生地等,在《山海经》中也对这里有所描述。而山峰的秀而不媚,幽而不闭,以及特有的“峰、泉、云、洞、石”五绝美景,更是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探险。</p><p><br></p><p>看看大桥镇的集市,久违的竹编背篓,筛子,筐子,簸箕等用具这里都有。看到这么多曾经用过的农产品,勾起过往的记忆,心生亲切感。五十年代修建的吊桥,在此还在发挥着余热。大伙踩着木板铺的有缝隙的桥面,好奇地走过晃晃悠悠的吊桥,感受着久违的意趣。吊桥用钢丝铁链固定在两山之间,悬空于西汉水之上,造福乡民七十载。吊桥的铁链链接,都是铁匠用手工打造的,虽然极具沧桑,却依然坚固牢靠。小镇因大桥而得名,吊桥给小镇带来便利的同时,又成了小镇的一道靓丽风景。</p><p>离开大桥镇,前往礼县境内的香山风景区。途中就绕着仇池山下经过,嵯峨险峻的山峰层出不穷。我们时不时停下来,看看奇峰峻岭,看看怪石嶙峋,看看山泉秀水,看看满山杏花烂漫,看看悬崖峭壁上鬼斧神工的古老木栈道。迎着寒风凛冽,拍摄途中的山山水水,水墨丹青般的画廊。香山从田峪村开始上山,硬化路十分陡峭,胳膊弯试的山路让人胆战心惊。</p><p>择录:关于观世音仙长的民间传说,各地传说不一,但作为道德的圣典,历来被善良的人们所敬仰、传颂。二零零五年春节除夕,央视联欢晚会,“千手观音”触动了我心绪。联想到小时候听过的许多关于香山趣事动人的传说,联想到舞剧的深刻内涵,夜不成眠,遂萌发了寻根溯源之念。不待春节过完,回老家礼县滩坪乡秀山村,向祖父之婿现年83岁高龄的潘清瀛老人请教,经过多次倾心交谈,潘老道出了他对千手千眼观世音仙长的全部感知,倾诉了“香山宝卷”誉抄保存的艰难历程,并献出了他作为传人历时六年,古墨油灯相伴,于一九六八年亲手抄写,至今收藏完整奉为至宝的《太上慈悲香山宝卷》(以下简称《宝卷》),并反复叮嘱此书系绝世之作,至高至尊云云。为了进一步确认《宝卷》的真伪,我专程到有关记述观世音菩萨的名山名观、名寺,向有关资深之士求教、征询,结果都是深知观世音的某一片段,谁也无法证实其出生年代和具体地域,至此,我才始觉《宝卷》的珍贵。</p><p>出于对观世音精神的敬仰,出于对历史文化的弘扬责任,作为历史文化的触摸者,我深感历史责任的重大,也坚定了我的信心,克服各方面的困难,开始了探证的艰难历程,走全国有关观世音的名观名寺查阅史料,七上礼县香山,数次往返礼县、西和县、武都、兰州、北京,所到之处有波无折,受到了社会贤达和各级领导的热情关注。</p><p>据一九九九年版《礼县志》记载,礼县在夏朝后商、周时名西犬丘,周朝末期名西垂,秦朝时名西县,晋朝时名始昌县,元末明初时改为礼县。甘肃省陇东南地区的礼县、西和县、成县、天水的秦州一带,“开发很早,距今约7000年左右。”现已开发的文化景点,有先秦发祥地——礼县大堡子山墓群、祁山武侯祠,西和县仇池国遗址,礼县常羊香山(现存千手千眼观世音仙长坟墓,普贤观世音墓碑),唐、宋、元、清时,皇帝给千手观音敬袍,因文革十年动荡期间庙院都被毁掉,现在还保留有清朝时康熙年间孝庄太后给千手观音做的袍等等。仅礼县境内建檔的文物景点就有107处,遍及县东北部的18个乡镇,永兴乡锦延3.5公里的西南山有西垂(西犬丘)国妙庄王皇家陵园遗址,永坪乡挖掘出了300多只形态各异的陶羊,常羊山、仇池山地区周围百十公里以内的雷坝、大桥、王坝等乡镇,在50岁以上的人群中提起香山观世音的传说,无人不晓,尽人皆知。西和县、礼县、成县、原天水县关于伏羲、女娲“生于常羊、仇池山,长于成纪”的定说,更是有口皆碑,史实证明,这里是上洞神仙修练之地,也是天下第一秦,几千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在天(水)陇(南)一带休养生息,文化积淀相当深厚。</p><p>遍及祖国大地的名山寺观,多有观世音仙长的一席之地,也为人类的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的奉献,但观世音当年修炼何处?历经了哪些艰难?一阅《宝卷》便知。</p><p>《宝卷》分上、中、下三卷,约五万八千余字,详细记述了三千年前西犬丘国妙庄王之三女妙善,不听父王为其招附马承王业,清享荣华的苦劝,一心普度众生,遭到父王反对,以苦力、杀身、焚烧等手段协迫,但无法夺志,在太上老君、太白金星的指引下,终于如愿在香山苦炼,后成为上洞仙长。妙庄王因其不善,染恶疾久治不愈,悬榜招医,经仙人点化,需亲人手眼作药引方可医治,庄王召集文武商议,王之亲人均不舍手眼、不作声,万般无奈之际,差人赶赴香山,向妙善索取。妙善满含热泪,舍肉血,献手眼为父王疗疾即愈,父王受感,仰天而祈,妙善女遂有千手千眼,庄王受其女以身教化,举家归心向善,兴土木,修庙宇,俱成观世音,即后来供奉各地的千手千眼观世音仙长、文殊观世音、普贤观世音、庄严皇王观世音、万善王母观世音、太上全功观世音、三宵观音送子娘娘、妙巧观音娘娘、麻姑观音娘娘和九天观音娘娘等。</p><p><br></p><p>今天,是二上香山。不但感受到了白雪飘飞中香山的险、峻、奇、秀之美。而且,还领略了香山深厚的文化底蕴之渊源。上山途中就在飘洒雪花,当我们抵达山巅,忍受寒冷游览盛景的时候。雪花飘飘洒洒,一会儿功夫遍地洁白。怕下上路滑,不敢耽搁,急急匆匆离开香山。于晚上六点钟左右回到西和县城,住宿水电宾馆。安放好行囊后,出门吃晚饭。在西和通杨师傅的推荐下,至县医院对街的餐馆点菜解决温饱。十个人,本来点了满满一桌菜。自在尽兴又加了两个硬菜,铁板烧羊肉和梅菜扣肉,赵师傅又悄悄拎来一瓶好酒。丰盛的晚餐,有好酒好菜,自然而然大伙是大快朵颐,尽情享受。酒足饭饱后,回到宾馆。似乎余兴未了,几个人又挖坑玩至夜深人静……</p> <p>西和石峡镇集市上的豆腐,一尺多高,一个豆腐要一百斤过。</p> <p>赵尧村海拔九百多米,树叶明显比西和县城大许多</p> <p>自在尽兴同当地美女合影</p> <p>仇池山风光</p> <p>西汉水河滩</p> <p>仇池山风光</p> <p>西汉水海滩的大鱼</p> <p>在公路边隔岸观鱼洞</p> <p>大桥镇蝴蝶宾馆,吃晚餐</p> <p>参观古吊桥</p> <p>走过吊桥,感受晃晃悠悠的刺激</p> <p>大伙一一走过吊桥</p> <p>有人胆怯</p> <p>河水悠悠</p> <p>吊桥上面</p> <p>骑友们走在吊桥上面</p> <p>大桥镇的集市</p> <p>赵师傅站在大桥桥头堡</p> <p>仇池山风光</p> <p>仇池山风光</p> <p>仇池山风光</p> <p>山水丹青</p> <p>自然天成山水画</p> <p>溪流成潭,泉源同宗</p> <p>路途中的景色</p> <p>抵达香山中途</p> <p>香山中途景点</p> <p>香山之巅的大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