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防疫资料 三十二 我真的什么都做不好吗

海南省技师学院 德育指导中心

<p>  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失败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经历,而在失败之后,往往会产生一种无助,这种行为被称之为习得性无助。当遇到这样的行为时候,不要着急,通过下面的活动,让你焕然一新。</p> <p>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有着和小光一样的困扰吗?你真的什么都做不好吗?</p><p> 别轻易自我否定,来看看你是否陷入了习得性无助呢?</p> <p>  美国心理学家塞利,在1967年研究动物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把狗关在笼子里,蜂音器一响,就施加电击。狗逃避不了电击,于是在笼子里狂奔、惊恐哀叫。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狗就趴在地上惊恐哀叫,也不狂奔。后来在给电击前,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倒地呻吟和颤抖。</p><p> 它本来可以主动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因为它觉得自己是逃不了的,这就是习得性无助。</p> <p> <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为什么会习得性无助</b></p><p> 习得性无助的人,往往在归因方式上存在问题。譬如成绩不好的、无助的同学更容易采取内在的、普遍的、稳定的归因(如自己的学习能力不足,而这种能力是无法改变的),而非外在的(某次考试比较难)、个别的(仅仅不擅长某科)、不稳定(这次没有认真复习)的归因。</p><p> 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为自身不可改变的因素,放弃继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破罐子破摔,比如,认为学习成绩差是因为自己智力不好,失恋是因为自己本身就令人讨厌等。</p><p> 一次失败会让他们觉得要垮掉,然而之前的好成绩则对他们不产生影响。产生了消极认知,就会产生无助感。</p> <p>  所以要想让自己远离绝望,我们必须学会客观理性地为我们的成功和失败找到正确的归因</p> <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 如何对抗习得性无助</b></p><p> 1.正确归因</p><p> 我们在遇到挫折的时候,通常会出现以下几种想法</p><p> 我努力不够,是我自己的原因</p><p> 我努力不够,是外界的原因</p><p> 我命该如此,是自己的原因</p><p> 我命该如此,是外界的原因</p><p>只有一种归因是正确的:那就是我努力不够,是我自己的原因。</p><p> 2. 不要轻易说“不可能”,给自己一个尝试的机会。</p><p> 3. 先着眼于完成小的任务。</p><p> 在取得小的进步和成绩后,及时庆祝自己每一个微小的胜利,用它们来激励自己。切身体会到“自己真的可以做到一些事情”本身就是一种鼓舞。</p><p> 4. 冷静思考:到底因什么而无助?</p><p> 有时候,让我们无助的,仅仅是无助本身,并不是我们面对的事情。当我们满心都是“我完蛋了”的念头时,也许我们可以将它具体化一些,比如“我具体遇到了什么事情,让我感觉很糟糕”,这样,我们就可以问出下一句,“现在这个情况下,我还可以做些什么?”</p> <p> <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重视过程的意义</b></p><p> 过程的意义,不需要结果来赋予。</p><p> 结果如何,丝毫不影响你过程的选择。</p><p> 当你学会重视过程,其实就是重视自我的力量。自我力量带来的成就感,是没办法磨灭的,而这也是走出习得性无助最恰当的方法。</p><p> 重视过程,要从改变思维习惯开始。比如考试,你过程非常努力,这就是你自己的力量,那么你就值得肯定,而不是否定自己的努力。所以,用考试举例子,夸奖自己也是有窍门的,用“我为了这次考试学习很努力,所以值得夸奖”,替代“我这次考试考了100分,所以值得夸奖”。不断地进行这种思维上的纠正,你就能克服习得性无助了。</p><p> 伟大的诗人里尔克,曾在《给青年诗人的10封信》中提到:“我们所谓的命运是从我们内部走出来,并不是从外边向我们走进。只因为有许多人,当命运在身内生存时,他们不曾把它吸收,所以他们也认不清有什么从他们身内出现。”</p> <p>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习得性无助就是我们体内产生的命运,看清它,我们就能从中摆脱!</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