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家是我们心灵的归宿,是温暖的港湾,饱含家人的谆谆教诲,亲切鼓励还有严格的要求。“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重视家庭和亲情,家就是我们人生中第一所学校,父母则是我们第一位老师。家庭是思想性格的塑造场,家教是人生价值的奠基石。家庭,让我们学会了感恩、责任、担当。</p><p> 古有《朱子家训》,今有《傅雷家书》,凝聚了前辈对晚辈、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与爱。名门家训的传承,才使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忠孝节义、礼义廉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文思想和美德得以流传。</p><p> 今天是个高速运转的网络时代,我们随时可能在无尽的信息和诱惑间迷失。作为学生,我们拥有了更充实的娱乐生活,但也带来了很多的影响,有的迷失了时间,有的迷失了方向。</p><p> 如果家庭中有正向的引导,父母言传身教,主动向子女讲述一个家风好故事、阅读一本家训经典、传抄一份家教名言,涵养我们做人的志向,家风家训就是家庭和睦的精神纽带。</p><p> 好家教、好家风,让正能量传递你我之间。在本次教育局开展的“深圳家话”家庭教育主题征文活动中,南山实验教育集团麒麟中学选取了四位家长的优秀文章,围绕“家训、家风、家规”,用他们的故事,畅谈家庭教育,为我们分享经验和感悟:</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清风吹我襟</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麒麟中学七8班方珩澄家长 徐琼珊</b></p><p> 虽然我们家没有正儿八经的家训家规,但是长辈们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影响着我,如清风拂柳般含蓄。</p><p>一、珍惜自己 尊重别人</p><p> 有天晚饭后,外面传来哭泣声,夹杂着喧哗声,我看到大人们个个严肃着脸,忙活着。从大人们的交谈中,我才知道,住前巷的“六指妹”不见了,大家准备打着灯笼和手电筒去寻她。</p><p> 说起“六指妹”,她是我众多玩伴中最不受待见的一员,不少小伙伴都嘲笑她长着六根手指,拿小石子丢她,不和她玩。我也曾这样子欺负过她,后来被爸爸拿藤条打了手掌心,说是因为“六指妹”天生开窍,所以生下来被奖励多出一根手指,其实她和我一样很乖。于是,我转为羡慕起她来,也成为她极少数玩伴之一,她的另一个玩伴是她弟弟。</p><p> 隔天天朦朦亮,半睡半醒中,迷迷糊糊的我听到爸爸对妈妈说,找到了,沿河漂到在另一个村,可人没了。四岁的我,不甚了解“人没了”意味着什么,隐隐约约感到出大事了。我趁大人不注意,去她家门外转了转,没能看到她,只看到她妈妈和外婆披头散发,坐在地上哭得撕心裂肺。</p><p> 晚上躺在奶奶怀里抽泣,我问奶奶,要是我也不见了呢?奶奶搂着我说,一家人就要齐齐整整,缺一不可,少了谁,其他人都会很伤心、很痛苦!如果我出事了,我爸爸妈妈和长辈们也会一样伤心不已,甚至可能会因此而生病,因为大家都很爱我。那天晚上我一边为玩伴掉泪一边暗下决心,我一定不要去做令家人担心的危险的事情,我要活得好好的。</p><p> 幼时发生的事情大多已不记得,唯独第一次经历人世间的离别让我记忆深刻。家里人用爱教会了我:珍惜自己,尊重别人。</p> <p>二、广泛阅读 兴趣多样</p><p> 奶奶闲时经常拿着书看得津津有味,晚上睡前,会给我讲《隋唐英雄传》,讲一点就停下来,留着明晚讲。那感觉像是一根羽毛在心上轻轻扫过,惹人发痒。“上学识字看书”变成愤愤不平的我每晚入眠前的执念。而待我啃完奶奶那整整四本竖版繁体字的《隋唐英雄传》时,已是到了小学毕业。家里对我的阅读持开放态度,无论是儿童读物,还是《广州日报》都可以。而图画册,还有后来的漫画、故事大王、期刊杂志等等,也构成了我童年在伙伴们面前炫耀的资本。</p><p> 小学三年级暑假的一天,读初中的几个堂哥和表哥们凑在一起,把蜡烛掰成小块,烧溶后,连着锅猛一丢进装满水的水桶里,立马制成各种各样的形状,好神奇哦。但被姑妈和伯父发现了,请了他们吃了一餐“藤条焖猪肉”。我因年小占优,无人忍心苛责,只劝告不要学哥哥们调皮。</p><p> 回家后,我偷偷拿了爷爷的小锅、木碳和火柴盒,还有妈妈放在祭祖台下面柜子的红蜡烛,井边装着一半水的桶,嗯,加上爸爸的一捆信纸,叫上妹妹和弟弟,仨人躲到庭院桔子树后,搬着石头砌起小灶,学着哥哥们做实验。手忙脚乱中有两滴蜡烛溅到妹妹的手背上,妹妹哇一声大哭起来,弟弟也吓哭了。我心想,完蛋了,要步入哥哥们的后尘。</p><p> 爸爸和妈妈抢着跑过来。爸爸问明原由后,想象中的惩罚没有落下,先是表扬我有学习和实践精神,接着又批评我凡事关“火”的,一定要有大人在旁,然后可以大胆去做。自此,我家庭院成为了哥哥们和我做各种试验的唯一获得“官方认可”的“实验基地”。我也有样学样的捣鼓自己的串联并联小灯炮,制作树叶书签和蝴蝶标本,捉到青蛙总想着解个剖什么的。</p><p> 家里人一直用他们的肩膀为我撑开一个宽松的成长空间,让我的童年能享受到广泛阅读和兴趣多样的快乐。</p> <p>三、信守承诺 心胸开阔</p><p> 小时候还住在村里头时,爷爷养的猪是家里的主要收入来源。记得有一回,不知何故,快出栏的猪生病死了,损失惨重。没过两天,奶奶的妹妹姨婆来了,说是爷爷曾答应她等猪出栏了就借钱给她家。妈妈把家底都掏出来,爷爷又挨个去找了他的弟弟借钱,外婆帮着垫了垫,最后才凑够数交给姨婆。我不解。妈妈说,既然答应了别人,就要努力做到。“信用”二字在我家被列为最重要的品格,家里人还一直向我灌输“上课时间也是一种约定,上学迟到是对学校和老师不讲信用”的观念。</p><p> 小学一年级拿到期末考试试卷后,我回家哭了,找妈妈控诉说语文老师有一道题批改错了,多扣我0.5分,另一名同学原本错了,却批改成对了,然后我成了年级第二名,我很生气很委屈。妈妈仔细比对了课本后,抱着夸我的答案和课文的一致。我强烈要求找老师算账,并重新宣布我的第一名。妈妈听后但笑不语,起身给我煮了一碗放足了料的鸡蛋糖水;爷爷乐呵呵地带我到书店买图书以资奖励;外公摸着我的头告诉我,在他心目中,我就是那个第一名。</p><p> 爸爸回来后,得知我介怀,答应我会提醒老师他的疏忽,然后给我看了一张大海的图片,给我讲了大海的宽阔,讲了它的包容力,讲了海底的鱼儿和天上飞着的海鸥……还让我画我想象中的最宽广的大海。画完后,爸爸问我:“学校都放假了,你是希望让老师专门回来一趟呢?还是高高兴兴去看新买的图书,等开学后老师订正。”我选择开开心心去看书。爸爸夸我有着如大海般的胸襟,还说,心有多宽,路就有多宽。</p><p> 高中毕业旅游,当我在厦门第一次面朝大海时,突然回忆起这件事来。家里人无非希望我做一个“信守承诺且心胸开阔”的人。</p> <p>四、心存善良 守住原则</p><p> 有天我放学回家,家里来客了,是一位远房亲戚。妈妈和奶奶在厨房忙碌着做饭。我脱下波鞋,换上拖鞋回书房做作业。饭桌上,亲戚一直在倾诉他家有多不如意:桔子树被虫咬、孩子没钱学费、厨房要修缮……饭后,我看到妈妈在给亲戚打包一些吃的和用的好带回去,奶奶拿着红纸把钱包装成利是。对此,我已习以为常。妈妈悄悄把我叫到一边,和我商量着把那套新运动服送人。我一听,不甚乐意,那是我的新衣服,我一次都不舍得穿,准备到重要日子再穿上。后来想想亲戚所说的,那位姐姐穿的都是她妈妈改小的衣服,也挺心酸的,于是同意了。</p><p> 傍晚时,爷爷帮着亲戚把单车尾的东西都绑结实了,车头也挂满了大包小包。亲戚走到门口鞋架上拿起我的波鞋,说他家女儿还没穿过这么漂亮的鞋,这鞋子带回去刚好能穿,一边说着一边准备把鞋装进袋子里。我转身看着妈妈,委屈得眼泪直打转。须知那可是我除了拖鞋以外唯一一双鞋,拿走了,那我穿什么上学?拖鞋吗?“放下。”爷爷发火了。亲戚一看不对劲,扔下鞋子推着车往外走,嘴里嘟囔着:“不就一双鞋吗。”爷爷气得转身回屋。</p><p> 晚饭时,爸爸宽慰爷爷说:“您从小教我能帮就帮的嘛。”爷爷说:“是啊,以前我爸妈也是这样教我。但是,我们也是普通人家,能力有限,帮人也要有底线,能帮的尽力帮,不该的,也要拒绝。”我永远忘不了家人教我的:心存善良,守住原则。</p> <p>五、生活规律 健康饮食</p><p> 爸爸为了让我的生物钟形成规律,从我刚出生就定下了“定时定量喂食”的规定,还特地去买了个闹钟。于是家里经常会反复出现这么一幕:奶奶、外婆或者妈妈手里拿着奶瓶,紧盯着闹钟,准备冲锋;爷爷、外公有一搭没一搭聊着天,眼睛时不时瞄向闹钟;而我,扯开喉咙使劲哭喊,伴随着妈妈、外婆和奶奶絮絮叨叨的安慰声和抱怨声;爸爸一般跑门外躲起来。“铃……”闹钟刚一响,全家人立马松了一口气,奶瓶以最快速度塞进我嘴里,外公和爷爷的聊天顿时变得热烈起来,爸爸若无其事的走了进来,全家乐呵呵地。</p><p> 大人们是不允许孩子们挑食的。遇到我所不喜的菜,我会想办法把就餐时间延长,磨磨蹭蹭,希望以此来逃脱,但往往会被守在旁的奶奶给逮到,又或是洗碗的妈妈透过垃圾桶里的蛛丝马迹给揭露出来,这时会被加倍惩罚吃不喜欢吃的菜,代价颇为不低。家里人一直希望我养成“生活规律,健康饮食”的好习惯。</p><p> 长辈们用他们朴实的言行教给我这些不可多得的为人处事之道,似暖风和煦,恰流水绵长。</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卓越之家,脚踏实地</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七14班刘越儿家长 吴晓慧</b></p><p> 家有两女,名唤卓儿和越儿,故在2006年就将当时的博客命名为“卓越之家”,即卓儿越儿的温馨小家。之后的Q空间、微信也用了此名。长此以往,我家就习惯性以“卓越之家”自称了。当然也有希望两女将来卓尔不群、卓越不凡的美好愿望,但更重要的是想让孩子们继承“脚踏实地、自强自立、自律认真、学至终身”的家风。</p><p> 我和娃爸都是草根出身,大学毕业后一切都是靠自己。20多年前,我们放弃了内地国营企业轻松闲适的铁饭碗,毅然决然地来到深圳,在这个举目无亲但充满了机会的城市从头开始。</p><p> 太喜欢深圳了!低调务实、公平明朗、高效迅捷的作风,充满青春活力、生机勃勃、海纳百川、开放包容的氛围,都跟内地截然不同。在这里找工作没有户口的限制,也不用拼爹、找关系、走后门,只要你踏实肯干就有机会。“机会面前人人平等”、“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来了就是深圳人”,这些都是深圳人的座右铭。</p><p> 虽然我们在经济上一无所有,但有的是认真努力、勤奋肯干的劲头。如鱼得水般,这些年不管是打工还是创业,我们都发展得不错。曾经一穷二白的我们,渐渐的在这个真心热爱的城市里安居乐业。加上公公婆婆,一家六口母慈子孝、幸福和谐。</p><p> 脚踏实地,就是深圳教会我们的做人做事原则。出生并成长在深圳的我的孩子们,耳濡目染之下,希望你们也能学会。 还记得叙利亚被美国轰炸后,中国人纷纷感慨“弱国无外交”吗?其实这是1945年民国时期第一任外交总长(也就是外交部长)陆徵祥说的话。他回顾了近代中国的屈辱历程,路途坎坷,多灾多难,有感而发说了这么一句话。在当代,我们还贫穷落后的时期,也一样经历过这样的屈辱。改革开放四十年后,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任何人都不会再小看中国。特别是在中国成功控制住了新冠病毒疫情后,又义无反顾地站出来帮助和支援其他国家,更是体现出了大国胸怀和担当。</p><p> 自强自立,才能屹立不倒。这是伟大的祖国教会我们的。孩子们,一定要牢记!</p><p> 疫情期间,全国人民自觉自愿宅在家抗疫,孩子们也一直在家上网课。大家都说:疫情过后,学生会出现明显的两级分化。自律的会越来越优秀,优秀一大截;不自律的,各种糊弄假学,就会遥遥落后。</p><p> 非常同意!我家两女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大女卓儿从小到大非常自律,学习基本不需要我们操心就考取了理想中的大学。小女越儿就缺乏姐姐的自觉性和认真细致、精益求精的劲头,所以经常因马虎大意而丢分,我们稍不督促就松懈懒散起来,令人头疼!因此我们把“自律认真”定为家规,希望她能从一点一滴做起,养成自律自觉、严谨认真的好习惯。</p><p> 我和娃爸都是比较好学的人,我在2005年利用业余时间辛苦备考考取了MBA,再用两年攻读,最后一学期我怀了越儿,挺着大肚子也照常去上课。2018年为了考香港教育大学的研究生,我以44岁的高龄再次拿起书本备考雅思,并如愿进了香港教育大学读研,跟一群90后成了同学。那一年大女卓儿正逢高考,我们母女俩互相鼓励一起加油,都实现了心中所愿。</p><p> 言传身教就是最好的教育。要求孩子做的事情,自己首先要做到;想让孩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自己就做个终身学习的好榜样。</p><p> 脚踏实地、自强自立、自律认真、学至终身。爸爸妈妈已经做到,孩子们,接下来就看你们的了!因为世界,总归是你们的。</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愿你做一个普通人</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麒麟中学 九7班 唐陈睿仪家长 陈莉</b></p><p> 疫情期间,也是难得和孩子一起呆了这么长时间,刚放寒假的时候,一家人还算过得和睦,整天嘻嘻哈哈,打打闹闹的,但时间一长,各种问题原形毕露,接二连三地接踵而至。</p><p> 寒假快结束那会,我整天整天地催孩子写作业,眼瞅着就要开学了,作业还搁在一旁积灰,孩子倒好,翘了个二郎腿,吃着小零食,瘫在沙发上看小说。我承认我是一个急性子,抽起衣架就唰了过去,吼道:“都什么时候了!你还在这看什么东西,初三了啊你懂不懂!”狠狠拽起小说就朝一旁扔去,发出巨大的声响。她惊愕地看着我怒气冲冠的脸,捂着发红的手臂,默默地走进房间,又悄悄关上门,唯恐再次惹怒我的那种小心翼翼。</p><p> 其实年前的时候,我就三番五次地催,感觉作业是要我写的一样,孩子一脸不在乎,但看在她和外婆包饺子那么开心、拿着红包时嘴角上扬的那个样子,便也不忍心再说什么。</p><p> 打的伤痕虽然在孩子身上,痛的却是我的心头肉啊,但初三的形式迫在眉睫,容不得怠慢,若她自己不把自己往上面揪,家长再怎么样追在屁股后面赶也没用,毕竟路还是要自己走的,孩子的人生可怎么能把笔交给父母去填写答案呢?</p><p> 这时候,或许有些家长会说:“你家这个还好啦,起码是在看书上耽搁时间”,那可就大错特错了。几周前,孩子还是有自己的手机的,有一天晚上我让她第二天早上把英语的听说作业做完,她也连声答应了。结果到了第二天早上,我去房间一看,孩子竟然玩了一个早上的手机,让她完成的任务自然是一点没动,我忍住怒气,好声好气地跟她说快点做作业啦之类的话,她看都没看我一眼,嘀嘀咕咕几句就把我应付过去了,“啪”一声把门给关上了。又到了中午,还在玩!往日孩子总是说手机是她的命、精神食粮诸如此类的话,想到这里我便怒从心起,夺过手机就开始破口大骂。</p><p> 孩子他爸闻声而来,听了我稍微“添油加醋”的告状之后也是火冒三丈,夺过我刚抢过来的手机,狠狠地甩在了地上,手机自然是碎了。</p><p> 事后的那一天,孩子都没有踏出过房门,隐约还能听到她蜷缩在床上哭得撕心裂肺的声音,我也知道那手机上有着孩子许许多多美好而宝贵的回忆,但都随着手机破碎的那一刻,彻底零落。往后的几天里,家里都一如既往的沉默,孩子萎靡不振,走路恍恍惚惚的,饭也不出来吃,我总是想着那就不要做她的饭了,但是倒米的时候还总是习惯地加上了孩子的饭。</p><p> 教育真是最难的学科,我就是那个不及格的考生。孩子的事还没翻篇,这不,又和孩子他爸吵得不可开交。</p><p> 一晚,我和孩子他爸正讨论孩子学习的事情,孩子他爸总是劝我不要给孩子报那么多补习班啦,有什么用,要把重心放在语数英三科之上就可以了等等,我立刻反驳说:“难道理化历史体育就不重要吗,也占了一百六十分的啊”“你没懂我的意思,理化根本没必要补!”“什么不懂啊,是你不懂好不,你又不知道孩子现在的学习模式是什么样的,别人家的孩子都在补啊你知不知道”……</p><p> 事后我想了一想,每人的教育理念不同也是正常,但闹到这步田地,也甚是后悔。关于孩子补习的这件事,我也是看到了一篇犯罪纪实类的文章后,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文章中说:“国际沟通分析协会会长鲍勃.高登,曾经提出过一个‘禁制令’观点”——长期受到‘禁制令’影响的人,非常容易活出负面人生。这些禁制令,一般都来自父母和学校,比如‘不可以踢球,会受伤’‘不可以和那个小孩玩,因为他学习不好’‘不要和父母顶嘴,安静听我说’。总被告知不行的人,会放弃自我思考,丧失判断力,变得只会随大流,甚至自卑。在心理学上,这种情况叫‘习得性无助’。那些容易受传销、邪教蛊惑的人,大部分就是这种‘习得性无助’的人。”</p><p> 其实报补习班也是一样的,父母总是自己觉得孩子哪里不好,顺手就给报了补习班,一直都在给孩子灌输自己这科一定不好,只能用补习维持的思想,长时间的认为只有自己的学习力量根本不足以有好成绩,开始依赖补习,放弃努力的机会,成为了心理学家口中的“习得性无助的人”。所以关于补习,是要孩子真正意识上认为自己需要,经过双方慎重讨论分析,孩子乐意上,补习才是成绩的锦上添花。</p><p> 综上所述,拿一位专家的话来说吧:“吵吵闹闹的家庭,多半至少有一个人非以自己的标准来衡量,所以才会让大家不开心。”,是这样的,在我们之间每人都各执一词,说了伤人的话,做了伤人的事,虽然心中有懊悔,但都又固执地不去递梯子,觉得丢面子,就这样,一家人在没日没夜的勾心斗角中,关系变得越来越疏远,开始变质成水火不容的状态,与其说是仇人,不如说是一对陌生人罢了。事情已经闹到了不可逆的地步,剩下的,也只能时间去慢慢缝合裂缝,也不知这一等,又是几年。</p><p> 抗疫虽然即将结束,但许许多多的家庭问题还水深火热,此次疫情,一下子打破了家庭教育的舒适区,撕破了平时阖家欢乐的假面具,迎来的是歇斯底里的对立冲突。有人说人在真正饥饿的时候会放下一切人性和尊严,从而产生人吃人的现象,家庭纠纷也是一样的,人们在过度的频繁接触中,稍微的歧义引起的口角便会立即擦出巨大的火花,燃起的熊熊大火渐渐吞并亲情,造成如今悲剧。</p><p> 我不知道发生的这一切会是多少家庭的缩影,也或许不是。但我相信在每个孩子的心中她们还是那个天真烂漫的小朋友,想要的东西也很简单:只要开心就够了,他们对生活的一腔热血和自信可能来源于那没有被岁月摧残过的天真,不知天高地厚,还没发现远方的路上布满荆棘的不堪。</p><p> 每个孩子的家长总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现在孩子天天上着网课,一盯电脑就是一整天,每傍晚看着她摘下眼镜时那疲惫的眼睛,就总觉得心里不是滋味,看着台灯下被笔磨出茧的手,还有愈发消瘦的身影,又觉得自己总是帮不上什么,我忽然又觉得当一个普通人多好,没有隔阂,只是平凡。</p><p> 在学校里,虽然表面上全是孩子们嬉笑打闹的场景,但暗地里的学习竞争一日比一日严峻,高阶层的孩子针锋相对,低阶层的孩子迎着被父母老师责骂的风险默默无闻。也许只是做一个普通的孩子,做一个普通的学生,要比这些要好得多,我从不祈求我的孩子要有多么多么优秀,但只要足够普通,不好也不差,我觉得就够了,起码在普通的世界里,没有明争暗斗,你追我赶,尔虞我诈,只是简简单单的,朴素而平庸。我也曾经想过自己要成为一名普通的家长,普通的职员,但风风雨雨,世事难料,经历了这次家庭矛盾,我才发现要保持普通有多么不容易。</p><p> 最后想送给孩子一段话:“孩子,希望在你的心中或者真实的想法和认知之下,不要把我当成只为了成绩的怪物,我无法理解你内心深处,你也不会懂得做父母的揪心,我只是希望在未来的某一天,你没有被世界拒之门外,还能拥有自己掌控的世界,没有勾心斗角,没有谎言,没有黑暗的世界。”</p><p> 愿你做一个普通人,身旁有爱你的家人。</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家话畅谈</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麒麟中学 七4班吴东霖家长</b></p><p> 家风是一盏灯,照亮我前方的路,家训是一个闹钟,提醒我时刻警醒,家规是一面镜子,时刻发现自己的弊端。 </p><p> 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从我记事起,就知道父母天还没亮就出门干活去了,出门前,母亲早早生了火,把饭菜做好,父亲把柴劈好,出门前轻轻的敲敲门,叫几声我们兄妹几个起床就走了,我们吃了热乎乎的饭菜就上学去了,等天快黑了,父母才回来,父母的辛苦我们看在眼里,为减轻父母的负担,放学回家,哥哥姐姐懂事的把饭煮好,把牛羊从山上赶回家,懵懂的我也跟着干,为了一家人的生计,父亲长年在外做木工,等父亲回来了,就买点点肉,混着辣椒炒着吃。父母把肉都夹给我们吃了,我傻乎乎的问,妈妈你不喜欢吃肉?妈妈说她不爱吃。现在想着眼眶都发热。我读初中时,每周母亲给我两毛钱零花钱,等周末放学回家我就买两个包子给父母,那时候能有个包子吃也是极大的满足,爸妈总说,你现在长个儿,学习辛苦,多吃点,我乐呵呵的说我吃过了。 这是我家家风的传承吗?嘿嘿,我想是。</p><p> 我们家没有家训家规,爷爷奶奶走的早,我们在父母影响下,自然就有了勤劳,朴实,孝顺,礼貌等品质,在我们带领下,我的孩子成了我们的复制版。记得有次放学时,在回家的路上,娃从书包里神秘的拿出一小包零食,高兴又得意的说:“这是老师奖给我的,只有考到100的同学才有,有的同学都吃掉了。” 同学吃了你也吃呗,不然会馋的,娃说这是他努力挣来的,一定要跟妈妈一起分享,当时我感觉喉咙发紧,一时说不出话来,给了娃一个大大拥抱 。还有一次,我生病住院了,孩子放学去医院看我,那时正是饭点,饭放在搁板上,娃说妈妈我喂你吧!你手上有针不方便。同病房的一位奶奶直夸:长大错不了。</p><p> 我想我们家的这个无形家风不会因时代变迁而褪色的,我相信有了这些品质,家训家规可有可无。我们有个温馨快乐的家,经常一起谈笑风生,游戏,打闹,逢节假日,一家子出去旅游,赏祖国的大好河山,识各地的风土人情。有朋友说,让我们淡季出游,我说去哪都要带娃走,让娃读了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p><p> 我对孩子的要求比较严,不管是学习还是日常习惯。所以,在小学期间一直都很优秀,期末评选时,不是三好学生就是优秀少先队员,为此我沾沾自喜,自以为自己有一套教育方法,还经常告知我侄儿侄女怎样学。直到孩子上了初中,问题来了,才知道我的那套行不通了-------写作业时盯着,时间写长一点,一点没写好,就开始唠唠叨叨了,错了不该错的题就会说,这么低级的错误也会犯……直到有一天,孩子对我咆哮说,你别再管我了好吗?孩子开始不受操控了,我开始慌了,我想我那么尽责,怎么会这样,是孩子变坏了吗?我郁闷,焦虑,烦闷了好一阵子,我想: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于是,我到处找心理专家咨询,包括本校的心理老师,在网上听有关青春期方面的讲座,看相关视频,才如梦初醒,原来是我把孩子搞“丢”了,教育观念落伍了,没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孩子没有自由空间,没有充分尊重他等等,把我给孩子的爱套上了枷锁。从那时起,我天天学习,提升自我,学习怎样与孩子沟通,了解青春期孩子的特质,曾看到有一段话让我热泪盈眶:孩子的自信,是对自己作为一个人的价值的肯定,从根本上讲是来自父母无条件的爱。什么是无条件的爱?当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你会对孩子说:“宝宝,无论你以后是健康还是病弱,聪明还是愚笨,听话还是捣蛋,漂亮还是丑陋,学习成绩好还是差,爸妈都会永远爱你,养育你直至你成为独立自主的人。这就是爱。仅仅因为你是我的孩子,所以爱你,和你是个什么样的孩子无关,有父母的爱在后面支撑,孩子在外面不管遇到了什么,都无所畏惧,他心里非常踏实,知道自己拥有取之不尽的力量,可以面对整个世界,孩子心中最渴望得到的东西,就是父母的爱,无条件的爱。因为他是父母的宝贝,不是因为他是什么“钢琴神童”或是“数学天才”,或者他得过什么奖。</p><p> 大彻大悟后,我决定无条件的爱孩子,不带任何水份和色彩。也许是我的努力,进步,孩子看到了,知道我慢慢真正懂他了。孩子也用行动回应了我---------愿意跟我们一起游戏,畅谈人生,主动学习。上次娃还跟我商讨了自己的学习规划,让我只管看他的学习成果就行,我连说三个“好好好”,孩子能独立自主的干,不管结果如何,都是好事,证明孩子长大了,有主见,我尊重他的一切决定,只要把舵掌好就行,我相信相信的力量。</p><p> 感谢这次疫情,更感谢奋斗在一线的战士们,让我有机会有时间跟娃相处,找回了从前优秀的娃,也找回了从容优雅的我。耐心有效的陪伴,无形的家风、家训、家规,让一切都回归了美好。 </p> <p> 以上文章,值得大家学习和思考,唤起我们对家庭的重视,对家人的珍惜,让美好的精神力量传扬在每一个家庭之中。</p><p>一个词,一句话,一则家里的故事,一段家庭的记忆,都是家风的载体。</p><p> 拥有好的家训,才能练就好的家风。</p><p> 优秀家风影响的不止一代人,它将会世世代代传承下去。只有千家万户好,国家才好,家庭梦汇聚成民族梦,展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振奋力量!</p><p><br></p><p><br></p><h5>作者:李雨昕</h5><h5>审稿:章冉曦</h5><h5>图文编辑:章冉曦</h5><h5>副主编:李雨昕</h5><h5>主编:章冉曦</h5><h5>社团指导老师:李倩</h5><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