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延安中路在民國初被稱為長浜路,后改為福熙路,解放後改稱為延安路,其包攬了延安東路、延安中路和延安西路。延安中路同時也是以前公共租界(下稱英租界)和法租界分界綫,我略有所知的延安中路(陜西路口)就是這條分界綫的重要部份。</h3><h3>要談租界這個大題目實在太難,不妨先從局部談起,來得容易些。延安中路北邊屬英租界,延安中路南邊屬法租界,根據我和同窗好友榮君的談話紀錄,他告訴我從前英、法租界各自為政,方規大不相同,上海有民謠"大英法蘭西,大家勿來起",一句民謠道盡了上海一個半世紀的興衰榮辱,殖民與半殖民地關係,兩者特徵區別大致上有:</h3><h3>英租界220v電壓,法租界110v電壓。英租界方形木柱電線桿,法租界帶园弧形鋼筋水泥柱電線桿。英租界印度阿三巡捕,法租界安南巡捕。工部局學校集中在英租界內象格致中學、育才中學等,教會學校聖方濟學校(時代中學)、徐匯公學等集中在法租界內。英租界的菜塲設施較為完整,如西摩路菜㘯,法租界多為露天菜塲。還有乳品一廠和電車一塲在英租界、乳品二廠和電車二塲在法租界等等。連黃包車過英,法租界都要二邊領牌才能通行,24路無軌電車經過延安中路都要乘客下車換車方行。而英租界陝西北路和法租界陝西南路的街道號碼多是相悖的,同向一邊為單號另一邊卻為雙號,真是怪事一桩。英租界的工業基礎是靠苏州河南的一大批產業工廠發展起來的,但法租界就象一個消費社會,雖起步較晚,但發展很快。</h3><h3>這種划分方式,也證實了租界形成及演繹的進程,但本文不會專談租界,而是一篇延安中路懷舊文章,這裡承載着榮君太多的記憶,還是從延安中路930弄開始,從前"慈惠南里"也是哈同的房地產,連同"慈惠北里"及安義路上的"慈厚南里"、"慈厚北里"均屬哈同太太罗迦陵名下投資,羅迦陵信佛,大概佛教的信念慈悲為懷打動了她,哈同的房地產投資均會以"慈"冠名,僻如說南京東路的"慈俶大樓"。</h3> <p>慈惠南里在拓展延安中路高架時,被拆掉二排,這是現在的面貌。它屬石庫門式的新式里弄,建于1934年,磚木結構二層。</p> <p>慈惠南里就在延安中路,陜西北路口,地處南京西路和淮海中路的中間點上,出行非常方便。</p> <p>沿街面在延安中路,陜西北路有不少商鋪,榮君回憶起,像延安中路924號的"怡靜茶室",該店不大卻設有火車座位,名為茶室倒也有飯點供應。老闆原為毛紡廠股東,開部BB奧斯汀車,老闆娘是京剧票友,一眼就知道不是干粗活的,公私合營後老板娘轉去沒幾步的國營店"同寶泰飲食店"做跑堂,該店靠近48,71路公交站,生意一直很好,它的交頭面、蝦仁餛飩和小籠饅頭,一直被坊間稱道:良心價錢!靠近"同寶泰"東有"新中國理發店"西有"維也納理發店",別以為兩店靠得近,会有競爭,從前人考慮得商業氛圍,要成行集市才好。"新中國理發店"老闆因去港被關進去,老闆娘為生計只好給人洗頭,鄰居十分同情。"維也納理髮店"在大躍進年代誕生女子理發師,後改為"紅寶石西點店"。在"慈惠南里"弄堂口有個食品店,榮君稱之謂"老惠通",東主夏XX生意做得很大,除食品店外還涉足飲食業,像滄州飯店內的"雪園",山東路的"老正興"以及淮海飯店等均有股份。再有"毛春堂文具店",一開間門面經營筆庄,最早是從城裡搬來,租界內少筆庄,它設有工塲間,靠十多個工人操作,毛筆可供出口,所以別看廟小,做得卻是出口生意。還有"萬豐絲棉店"及"滙一百貨商店","滙一百貨商店"是夫妻老婆店,老板姓孫,酷愛越剧,業餘時間搭班客串演戲。延安中路916號以前是"豐記米店",這是個中共上海市委秘密聯絡點,老闆是張困齋,下有一部電台與中央聯系,發報員是秦鴻均,解放前夕電台被敵特發現,張、秦倆位壯烈犧牲。延安中路与威海路交匯处有一三角花園,曾經是當年日本、捷克展覽會的售品部,撘張大帳蓬在內,購貨人群排隊人山人海,現在成了中國石化加油站。</p> <p class="ql-block">延安中路轉角沿陝西北路1号是華德药房,華德藥房也稱華德大藥房,屬西藥房,轉角位從來就是招財位,榮君說哈同地產一直捂盤不賣,要靠關係又要點實力,才能取得此位置。民国24年,由姫覺弥創办,他是愛俪园的大管家,華德藥房在轉角上,僱有藥劑師,還有一間專接外來配方,平時有專車送藥,后來藥房東主是寧波人,他還僱有廚子,公私合營前天天供應僱員午飯,老底子的商舖供應午飯是定律,這一套公私合營后才消失。陝西北路下面依次還有"惠通食品商店",台階較高,門面很大,店面外有個24路無軌電車延安中路公交站,人來人往,好不热鬧,沒有一家食品店是不行的。"惠通食品商店"變大的過程中兼併了"紐約水電行"和"野孛荠",威海路不到,尚有"湯春生中藥店",該中藥店有代客煎藥、送藥,中藥品種較為齊全。以及一家門面稍小些的"樂仁仁中藥店",牛奶棚以前叫"維爾康",也供應一些西點飲料,陝西北路附近廣東人多,這家小店很受歡迎,老闆娘和伙計王小姐倆人就可以應付門面了,清清爽爽給人很舒服,老闆娘兒子騎着蘭岺腳踏車,常到店來看書,一看就知道家中條件很好。還有"同雨春"生煎饅頭店和一家舊書店。靠近威海路的"慈惠南里"邊門以前還有煤球店,米店,老虎灶,米店老闆是本地人,家境殷實,及"匯達水電行",他家用中式記帳本,直式記帳,不像"紐約水電行"僱佣明德里的會計師叶先生西式記帳,榮君說這些事多發生在公私合營前,叶先生西裝革履系上領帶,很一夲正經的模樣。近米店處甚至還有棺材店,過去年代租界內很少有棺材店,看了怪吓人的。現在這一切都成了昨日黃花。</p> <p class="ql-block">华德大药房內部分設:配方部、原药部、本药部、化妝部,分部別类很淸楚。</p> <p class="ql-block">此图為聖安娜舞场,舉辦睡衣伴舞,姫覺弥奉送贈品廣告。</p> <p class="ql-block">解放前上海发大水,百姓苦不堪言,华德大藥房面對租界分界線。</p> <p>陝西北路西段,現在的店家。</p> <p>陝西北路(延安中路)口西段,已無以前人來人往。</p> <p>陜西北路(延安中路)口,東西兩側商業街。再無從前的熱鬧景象,反而辦公樓增加不少。</p> <p class="ql-block">對馬路陜西北路80號,在威海路交界處有座英式紅磚大花園洋房,過去這裡是西摩路陳家,陳炳謙的私人宅邸,陳炳謙享譽上海灘是近一個世紀的往事了,他是著名的上海祥茂洋行的買辦,富商,少年時代闖蕩滬上,勤奮加天分,幫助他打開命運之門,在力士肥皂之前,最暢銷的肥皂是祥茂肥皂。代理祥茂火險生意期間,數次據實賠付巨款,從不借口或抵賴。致富后,陳炳謙涉足地產投資,為上海英國地產商業广告公司的董事,陳炳謙雖為富商,但重義輕財,1910年10月在閘北創立中国公立醫院,消滅鼠疫,陳捐3萬元。1919年初,拯救廣州四鄉米荒,領導上海粵僑商業聯合會先后採辦了數十萬担大米,分十四批運往廣州,最終解決了這次百年未遇的米荒,拯救了無數生靈。1923年,再建粵商醫院,特設產科,個人再捐資3萬元。陳炳謙的一生,主要以參與大量社會活動和慈善公益事業而為後世敬重,他也是當年粵商的領軍人物。</p> <h3>陳炳謙(l862一1938)。</h3> <p class="ql-block">陳炳謙与家人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创业初期,陳炳謙代理的祥茂肥皂。</p> <p>陳炳謙宅邸原為英國匯豐銀行大班托益所有,住宅建于1900年,是當時上海罕見的雙城堡建築,二层高,紅磚英式立面,系獨立式花園洋房,特點是大面積,大尺度,講究豪華氣派,雙城堡原有尖頂,在階級鬥爭年代,被認定是四舊,所以拆除了,味道也變淡了,見下圖片。</p> <p>陳家房產位於陝西北路80號,現為上海第二工業大學。原建築已在1994年被拆遷。解放后,先后被機關託兒所、上海元件五廠徵用。</p> <p>陳炳謙府邸沒保留下來是一大憾事,這是二工大內僅剩下一座西式樓宇,幸虧還保留着。</p><p><br></p> <p>離二工大沒幾步便是陝西北路10弄,20弄,30弄,它是由一排三層公寓住宅和二排三層聯排住宅所組成,始建1934年,迄今已有快90年歷史,1998年因建設延安中路高架橋的市政需要,10弄和20弄被拆除,當年這里住有不少白俄及國內有名的實業家,企業家,藝術表演家,醫生,高級職員和政府官員,正是這些老建築和人的故事,記錄了特定年代的生活方式,审美情調乃至社會狀況。一個完整的城市,應該能完整體現變遷過程、保護過程和積澱過程。這個社區目前僅剩30弄。</p> <p>設計師范文照像片。</p> <p>原設計者是中國留美建筑師范文照,外墻舖設深褐色的泰山面磚,原10弄沿延安中路商舖橱窗均用無框大玻璃窗,超級贊。范文照在上海近代建築史上發揮重要作用,1942年后去香港工作,1949年定居美國。</p> <p>這是30弄在延安中路的朝南向,由傑成地產建成,總面積8700平方米,共計房屋有18戶。</p> <p>因為30弄未被拆掉,延安中路高架橋工程完工后,行人習慣上稱這裡為市民公寓,30弄變成延安中路850一876號。</p> <p>圖為30弄后門,大門上有電子門鎖,由此入內,才可見到名人銘牌。</p><p><br></p> <p class="ql-block">陳炳謙後來家道中落,不少後裔和親屬都住在20弄內,其后裔阿明夫婦在文革年代,常和我的叔执輩們一起聽聽懷舊金曲,一邊飲着咖啡,兩家都是做善事的后人聚在一起,這也是他們暮年最好的時光。</p> <p>著名越剧表演藝術家,曾住30弄6號二樓。</p> <p>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曾住30弄6號三樓。</p> <p>與畢春芳,戚雅仙同住30弄6號。</p> <p>20弄4號靠弄口,徐端文的弟弟曾是上海信鴿協會100號會員,每天成群鴿子飛來飛去,是這一帶的風景綫。徐端文管理着上海第四印刷廠,信譽很好,是銀行的交稅及現金流大戶。</p> <p class="ql-block">還有廣東人甘志通牙醫師,開業醫生,在10弄內,招牌是掛在延安中路上的,與墻面呈90度,很醒目,后來他的女兒去了美國。在20弄內還有外科醫生唐XX,也是開業醫生。</p><p class="ql-block">显而易見,10弄,20弄,30弄人文薈萃,在社會上有一定的影響力,也屬靜安區內歷史名人集中地。</p><p class="ql-block">在10弄的聯體公寓下面,榮君講也有不少商家入駐,靠近轉角處有"普蘭德洗染店",公私合營后轉為"正章洗染店",隔壁原先還有一家"罗琪童裝店",後被併入洗染店,前走還有一家專營西方舶來品的"寶成舊貨店",有段時期,櫥窗內放些不雅油畫,後又用布遮上,環境比較高雅,不像舊貨店,反倒象藝術沙龍,上海的舊貨店辦成能象這家的,絕無僅有。還有"康悌藥房",前行還有一家高檔電器用品修理店,專修進口電視機和音響等。最后,講到延安中路866號的"紅榴村飲食店",他家的小餛飩和肉絲春卷非常有名,屬于靜安區第二飲食公司管理,據悉當年歇業時,不少師傅被"王家沙"請進門。最早這裡是"福煦",可能沿用了路名,也可能是陝西北路附近廣東人多的特點,該店堂時時充斥粵語,以廣幫點心為主,還有叉燒包供應,榮君说給他深刻影響的還有此店有一部老式收銀機,十分珍貴。我對"紅榴村飲食店"的認識是:每當兒童藝術劇場散場,這裡會是吃點心的不二選擇。</p> <p class="ql-block">正章洗染店的前身是普蘭德洗染店。</p> <p>延安中路830號是上海染化工廠老板謝善葆的故居,共有南北二幢樓,建於1933年,謝善葆年青時留學在外,歸国后一直居住在此,他住在南面一棟,其弟住北面一棟,他的南面一棟因建延安路緣地被拆除,北樓現有l8戶居民混合居住這棟住宅內。 </p><p>謝善葆對待同鄉也非常熱心,常常提供住宿。1955年公私合營后,這里成了總工會大院,當年的上海市總工會主席鐘明一家居住在內。</p> <p>這是目前僅保留的北幢居所,也就是總工會大院。</p><p><br></p> <p>過街楼巧妙連接了延安中路8l6号和830号。</p> <p>延安中路816號是沙船大王和致祥錢莊主嚴同春號的私邸,嚴同春號共有二進,佔地面積3692平方米,第一進在建造延安路高架時被拆除,第二進有前,後客廳等,二、三樓共有71間房間和14間衛生間,房屋之間互為貫通,這許多住房足夠五世同堂享用,可惜等不來了。主樓現歸解放日報社,不讓隨便參觀。昔日主人嚴載如于1956年公私合營期間,將此樓交于房管部門保管。</p><p>或許小到一個家族,大到一個企業,在漫長的世代傳承中,只要短短的一瞬間。</p><p>這裡曾經歷過上海交響樂團入駐,當年的指揮是在文革中寃死的陸洪恩,他的孩子當年也在延安中路小學就讀,這時家境優裕,文革一來就變了樣。後來變為上海儀表電訊局長期駐地。</p> <p>嚴載如(1897一1992),上海人,著名的詩文畫家、商人、收藏家。</p><p>這是他和小輩在一起。</p> <p>嚴同春號的銘牌,釘在報業集團入口處。</p> <p>深褐色的泰山面磚與前面的市房公寓很恊調。</p> <p>延安中路8I0號是前印度駐上海總領事館,現今的地圖上是沒有這個位置的,與陳炳謙宅邸一樣,同樣是紅墻面磚的英國式花園住宅,不過它的花園較大有9149平方米,領事官邸僅2442平方米,這倒襯托出房屋的高雅。前印度駐上海總領館原為英僑亞伯拉罕使用,解放後他回国,房屋空關,1956年12月印度駐上海總領事館自中山東一路12號迁入,1962年中印邊界爆發自衛反擊戰,同年12月15日印度駐上海總領事館宣佈停館。停館后現由軍方總參住人,花園府邸已不見,造了好多房子,看後有些傷感。</p><p>記得領事館有個大草坪花園,內設有草地綱球塲,供領館人員休閒使用,還有種植了多棵大榕樹,樹上有專人飼養的白頭烏,據說是印度的国烏,領事館門口常有頑童觀望,比劃着手中的彈弓,雖然達不到擊落距離,但是門衛紅頭阿三還是會前來驅散這些頑童。</p><p><br></p> <p>原領事館已改變為民房,并不讓入內。</p><p><br></p> <p>原領事館靠近延安中路的花园,變化甚大。高大的樓房代替了以前的大草坪花園。</p> <h3>延安中路740弄是新式里弄"康樂村",這條里弄十分干淨整洁,前商務部部長陳德銘就是從"康樂村"走出來的,他也是我們的同齡人。</h3> <p>"康樂村"除了通茂名北路外,還和威海路相通,出來便是"太陽公寓"。</p><p><br></p> <p>弄內停有不少汽車,但一切井井有條,搞得弄堂很整齊,看了許多地方,唯這裡夠清洁。</p> <p>"康樂村"隔壁有間汽車修理工廠,今天還在,條件比過去好不少。</p> <p>在延安中路720弄(以前称達巷)7號,是座獨立花園洋房,建于1930年前,磚木結構三层,曾住過章士釗,湖南人,曾任北洋政府的司法總長和教育總長,解放后曾任全國人大常委,全國政協會員,中央文史館長,1930年,章士釗在上海正式掛牌律師,章士釗人脉廣泛,與各階層人物均保持友好關係。章士釗有幾年在上海待過,養成了江南生活習慣,連橋牌都迷上,在與浙江商業儲蓄銀行的洪楨良的橋牌搭檔中,間接地促成了養女章含之與洪君彥(洪楨良之子)的婚事,當然洪家也是大戶人家,真可謂門當戶對,可惜最后還是離婚收場。</p> <p>章士釗(188l一1973)</p> <p>720弄的巷口,那對石獅子是后添換的,舊的那對毀于文革。</p> <p>延安中路7l8號(茂名北路65號),也是一幢歷史優秀建築,獨立式花園住宅,1940年進德女子中學茂名路分校遷入。</p> <p>在近延安中路南面,接近茂名南路處,有延安中路545弄,也稱明德里,過去屬卢湾區,低層新式里弄,1927年建,佔地1.1公傾,118幢,為建延安路高架,犧牲了二排。</p><p><br></p> <h3>延安中路545弄15號,已故李鵬總理的出生地。延安中路545弄17號曾經是香港著名影星兼歌舞二棲演員龔秋霞的故居,上海舞蹈學校校長胡蓉蓉與龔秋霞是姑嫂關係。據悉孫中山先生的女兒孫婉也曾入住在明德里。</h3> <p>明德里也是一條有悠久歷史的弄堂,這是翻新后的明德里,靠近延安中路的那一排。明德里過去有個大頭,其大如斗,由於病情原因,常在弄口休息,引來不少人觀注,若是有點同情心,斷不至于如此⋯。</p> <p>延安中路549號是上海雜技團的團部所在地,解放前,這裡由浙江商業儲蓄銀行總經理洪楨良所拥有,稱作"熙園",大概離福熙路近,叫上口又很風雅吧。"熙园"佔地面積4340平方米,建築面積590平方米,有個中式小園林,與它的英式別墅,分別屬于兩種風格,混搭唄。</p> <p>洪楨良1948年在"熙園"所攝。</p> <p>洪君彥10岁時在"熙園"所攝,他是章含之前夫,洪晃的生父,"熙園"離"達巷"很近,就在斜對面,再近的距離也不能修成正果。</p> <p>延安中路555號是中國福利会兒童藝術劇場,在1958年2月正式啟用。過去這裡是"金門大戲院",1978年,劇塲擴建,座位增加到1397個。1996年9月,相關部門鑑定為"危房",逐停止營業。</p><p>兒童藝術劇場伴隨着我們一起成長,忘不了的劇塲,忘不了的童話劇"馬蘭花"。</p> <h3>隨着延安中路高架橋的建造,兒童藝術劇場也被拆,這是今日舊址。</h3> <p class="ql-block">曾經的兒童藝術劇場。</p> <p class="ql-block">前国家副主席宋慶齡上台與兒童们在一起。</p> <p>聽說新的兒藝劇㘯已搬去苗江路800號的新館內,此地空余銘牌,以誌紀念。</p> <p>延安中路到陝西南路口,離兒童藝術劇㘯不遠的轉角處,過去這里是"宜和舊货商店",舊時專售鋼琴、高檔成套傢具,當然小到手錶或雞血石也拿得出,文革時期大批钢琴在店內堆售,價格是地板價,但還是無人問津,結果只能轉手給文藝單位。解放前叫"宜和拍賣行",每當有新款的美國轎車上市,它的轉彎角無框大玻璃內,就是最好的展台。路人行過多會望一眼,不用宣傳,印像已深入人心。文革之後,這里改成"陝西工藝品商店"。</p> <p>在延安中路(陜西南路)立交橋朝下張望,綠化地帶便是"宜和舊貨商店",但已店去貌非。</p> <h3>陝西南路30號是馬勒别墅,這個看來像丹麥安徒生童話小說勾勒出的宮殿,就是根據馬勒愛女夢境所見建造,從夢幻到現實,從設計到建築,一共用了八年時間,1936年落成後,沒多久,太平洋戰爭爆發,僑民要么待在集中營?要么遠走他鄉?馬勒從此失踪。這里變成日本軍人俱樂部,抗戰勝利后,中統特務機構和三青團也在此辦公過,解放后一直是團市委,1989年被列為上海市首批近代優秀保護建筑,2002年由衡山(集團)公司管理。馬勒別墅帶有一個二千平方米的花園。從前馬勒別墅的一堆洋人需要佣人侍侯,它催生了陜西北路的菜塲、煙酒業、裁縫業、洗滌業等,連帶哈同房地產一起,"慈惠南里"和"慈惠北里"就是服務人員最好的落腳處。原延安中路民航售票處是馬勒別墅的馬廐。榮君深情地告白,彷彿撞擊到他的心中一般。</h3><h3>我總感覺馬勒別墅就象一座住有幽靈的城堡,一入別墅就有恍惚感覺,倒底是奇幻神密還是意亂情迷?一時说不出來,但是位於市中心,能有這樣一座北歐城堡,感覺上經典又出彩。</h3> <p>最後要讲得便是陜西南路2號,是座老洋房,它正好处于延安中路的轉角位,在今天的地图上是見不到的,已在建造延安中路高架橋中被拆除。它還有輔樓,大花園等,但外墻是柏油漆過的竹籬笆,1972年尼克松訪華前改成圍牆,內外見不到人,以前這裡是白俄俱樂部,解放後白俄回国,這裡變成了海軍大院,在我的記憶中:這里曾是中統局上海本部的特務機構,卢大容的"和爸爸一起坐牢的日子",關押點就是這裡。榮君還懷念着過去踢球時和白俄小孩打架的往事,自陝西南路到靠近"模范村",還有一大片花園洋房別墅,后改為工廠,像照相制版廠、三益印刷廠、普陀機模廠等等,連民航延安中路售票處、延安中路小學、汽車修理公司、六合公寓以及延安中路851號的"寶豐水菓店"等都沒保存下來,而改建成"新民大廈","東方海外"等,這一片的二層花園別墅,特點是花崗石墻基堆砌着鵝卵石,配上低矮的木柵欄,完全的俄羅斯風恪,以前的白俄聚居地,還有汽車小道通往內裡,花園草坪上經常可見白俄拉着手風琴唱歌跳舞,或圍着長桌在吃喝中...。</p> <p>馬勒別墅前的緣地,便是被拆除的陝西南路2號。</p> <p class="ql-block">陜西南路2號昔日之面貌。</p> <h3>與榮君一起回顧了一小段延安中路,環繞着陜西路到茂名路,這裡人文薈萃,經典處處,回憶是抹不去的,但也難免有漏記或誤記。歲月無情,歷史留㾗,從延安中路兩旁的建築里分柝出來的故事,這就是歷史文化底蕴的美。</h3> <p class="ql-block">(原创)。(部分照片來自網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