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解剖生理及疾病gif动画欣赏

董其庆

<p><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 font-size: 20px;">  消化道是人体内的“母亲河”,从口腔到肛门长不到9米,但人体的90%营养和能量来源于消化道,消化道除提供营养外,还排出体内废物,参与人体发育、营养、代谢、免疫及其他功能。如果对“母亲河”不加爱护,胡吃海喝,暴饮暴食,生冷不忌等不良饮食习惯,“母亲河”也会生气、发脾气,轻的引起:恶心呕吐、消化不良、腹泻便秘、呕血黑便、肚子长风、食少屁多、严重的引起:梗阻穿孔、长瘤长癌、给人带来精神上和肉体上的痛苦,甚至丧失生命。我们要爱护“母亲河”,保护好人体九大系统之一消化系统。</b></p> <p><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 font-size: 20px;">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肛门)等。临床上常把口腔到十二指肠的这一段称上消化道,空肠以下的部分称下消化道。</b></p><p><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 font-size: 20px;"> 消化腺有小消化腺和大消化腺两种。小消化腺散在于消化管各部的管壁内,大消化腺有三对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肝脏和胰脏。</b></p> <p><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 font-size: 20px;">  口腔是消化道和呼吸系统的入口,其内覆盖有黏膜层,位于两颊、舌下和颌下的唾液腺的腺管都开口于此。</b></p> <p><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 font-size: 20px;">  舌位于口腔底部,其功能是感觉食物的味道和搅拌食物。食物味道是由舌表面的味蕾感知,味觉相对较简单,仅能区别甜、酸、咸和苦味,而嗅觉可以区别各种微小差异的气味。</b></p><p><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 font-size: 20px;"> 味蕾就是味觉感受器,在舌头表面,密集着许多小的突起。这些小突起形同乳头,称为“舌乳头”。舌面分布着1万个味蕾,每个味蕾又由50~70个味觉细胞组成。一般10~14天更换一次,味觉细胞表面有许多味觉感受分子,与不同物质能结合而呈现不同的味道。在酸、甜、苦、咸四种基本的味觉中,人对咸味的感知最快,对苦味的感知最慢,但就人对味觉的敏感性来讲,人对苦味最敏感。人感冒时会没有胃口,吃东西没味,实际上是暂时失去部分感觉食物味道的能力。</b></p> <p><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 font-size: 20px;">  口腔通过咀嚼运动对食物进行机械性加工。咀嚼是由各咀嚼肌有顺序地收缩所组成的复杂的反射性动作。咀嚼肌包括咬肌、翼内肌、翼外肌和颞肌等,它们的收缩可使下颌向上、向下、向左右及向前方运动,这时,上牙列与下牙列相互接触,可以产生很大的压力以磨碎食物。咀嚼使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以形成食团,便于吞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吞咽由主动开始,并自动持续下去。吞咽时,一小片肌肉(会厌)关闭,以防止食物经气道(气管)进入肺脏,口腔顶的后部分(软腭)升高以防止食物进入鼻腔。</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食管--一个内覆有黏膜层的薄壁肌肉管道,连接着咽部和胃。食物在食管的推进不是靠重力,而是靠肌肉有节律地收缩和松弛,称为蠕动。</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人体的食道是很巧妙的,它的主要功能是通过食物,食物从嘴进入胃里,这一段称为食管,它的长度为25公分左右。</b></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从咽喉部开始到心窝部的位置,就是食管的位置,它的前方是气管,后方是血管,食管巧妙的是食入食物时候,它的食管口就会张开,不进食的时候,它是闭合的状态。</b></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食管有三个生理性狭窄,第一个狭窄,咽部食管相连续处,第二个狭窄,位于食管和左主支气管交叉处,第三个狭窄位于食管穿过食管裂孔处。</b></p> <p><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 font-size: 20px;">  胃位于膈下,上接食道,下通小肠。胃的上口为贲门,下口为幽门。胃是一个大的蚕豆形肌性空腔脏器,包括三部分:贲门、胃体和胃窦。食物通过能开闭的环状肌肉(贲门括约肌),从食管进入胃内。此括约肌能防止胃内容物返流到食管。通过蠕动搅磨食物,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b></p> <p><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 font-size: 20px;">  胃是储存食物的器官,可有节律地收缩,并使食物与酶混合。胃表面的细胞分泌三种重要物质:黏液、盐酸和胃蛋白酶。</b></p><p><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 font-size: 20px;"> 食物进入胃后约5分钟,蠕动即开始。蠕动是从胃的中部开始,有节律地向幽门方向进行。胃蠕动波的频率约每分钟3次,并需1分钟左右到达幽门。因此,通常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nbsp;当接近幽站时,明显加强,可将一部分食糜(约1-2ml)排入十二指肠,因此有幽站泵之称。并不是每一个蠕动波都到达幽门,有些蠕动波到胃窦后即行消失。一旦收缩波超越胃内容物,并到达胃窦终末时,由于胃窦终末部的有力收缩,胃内容物部分将被反向地推回到近侧胃窦和胃体部。食糜的这种后退,非常有利于食物和消化液的混合,还可机械地磨碎块状固体食物。</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分泌胃酸的壁细胞存在于胃体和胃底。壁细胞:又称泌酸细胞,在腺的颈、体部较多。此细胞较大,多呈圆锥形。核圆而深染,居中,可有双核;胞质呈均质而明显的嗜酸性。电镜下,壁细胞胞质中有迂曲分支的细胞内分泌小管,管壁与细胞顶面质膜相连,并都有微绒毛。</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小肠位于腹中,上端接幽门与胃相通,下端通过阑尾与大肠相连,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盘曲于腹腔内,上连胃幽门,下接盲肠,全长约4-6米,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部分。整个肠道上皮的可吸收面积比本来的肠道面积要大几百倍,绒毛和微绒毛这些结构带来的表面积扩张使小肠内表面面积可以达到200m²,相当于标准篮球场的一半大小。</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小肠分节运动(小肠特有):一种以环行肌为主的节律性收缩和舒张运动,即在食糜所在的一段肠管,间隔一定距离的环行肌在许多点上同时收缩,将小肠分成许多节段;随后,原来收缩的部位发生舒张,而原来舒张处收缩,如此反复进行,使小肠内的食糜不断地分开,又不断地混合。</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1, 100, 250);">  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食糜在小肠内受到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化学性消化以及小肠的机械性消化后,各种营养成分逐渐被分解成简单的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在小肠内吸收。</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1, 100, 250);">  维生素B12是惟一的需要壁细胞分泌内因子帮助才能被吸收,有的人由于胃异常,缺乏这种内因子,即使膳食中来源充足也会患恶性贫血。植物性食物中基本上没有维生素B12。</b></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1, 100, 250);"> 维生素B12在肠道内停留时间长,大约需要三小时(大多数水溶性维生素只需要几秒钟)才能被吸收。维生素B12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参与制造骨髓红细胞,防止恶性贫血;防止大脑神经受到破坏。</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三大营养物质的吸收:要经过胃液、胆汁、胰液、肠液等作用才能吸收,</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1)糖:</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食物中的糖主要为多糖(淀粉),它们必须被水解成单糖(葡萄糖)后才能被吸收。吸收后的糖经血液循环这条途径运至肝脏和全身。</b></p><p><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 font-size: 20px;"> (2)蛋白质:</b></p><p><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 font-size: 20px;"> 必须被消化成氨基酸才能被小肠吸收。胃蛋白酶会将一部分蛋白质分解成多肽,但蛋白质的主要消化吸收场所是在肠道,胰腺、肠道分泌胰蛋白酶,在蛋白酶作用下蛋白质会分解成氨基酸被肠道吸收。</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3)脂肪:</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脂肪的消化主要在小肠上段经各种酶及胆汁酸盐的作用,水解为甘油、脂肪酸等。 脂类的吸收有两种:中链、短链脂肪酸构成的甘油三酯乳化后即可吸收,经由门静脉入血;长链脂肪酸构成的甘油三酯与载脂蛋白、胆固醇等结合成乳糜微粒,最后经由淋巴入血。</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1, 100, 250);">  食物是先经过小肠,再排到大肠,通过肛门排出体外。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部分,成年人全长5-7米。食物的消化过程在小肠内基本完成,经过消化的营养物质也大部分在小肠被吸收,因此小肠是消化吸收的重要部位。大肠接受小肠下传的含有大量液体的食物残渣,吸收其中多余的液体形成粪便,随大肠运动将粪便排出体外。</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1, 100, 250);">  肝脏位于人体右上腹,隐藏在右侧膈下和肋骨深面,大部分肝为肋弓所覆盖。肝脏是人体消化系统中最大的消化腺,成人肝脏平均重达1.5公斤,肝脏还是人体内最大的解毒器官。</b></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1, 100, 250);"> 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脏器,生理功能很多,担负着重要而复杂的生理功能。</b></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1, 100, 250);"> 1、分泌胆汁,每日分泌胆汁600-1000毫升,经胆管流入十二指肠,帮助脂肪消化以及脂溶性维生素C、D、K的吸收。</b></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1, 100, 250);"> 2、代谢功能。</b></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1, 100, 250);"> 3、凝血功能。</b></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1, 100, 250);"> 4、解毒作用。</b></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1, 100, 250);"> 5、吞噬或免疫作用。</b></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1, 100, 250);"> 6、参与造血、调节血液循环的作用。</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肝小叶是肝脏结构和功能的单位,呈六角柱状,肝小叶的中央有一条中央静脉,中央静脉的周围有大致呈放射状排列的肝细胞板(肝板),肝板之间为肝血窦,相邻肝细胞之间有微细的胆小管。肝是由50万-100万个基本结构单位-肝小叶构成。</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b></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胆汁是由肝细胞分泌,在进食的时候,通过肝细胞分泌的胆汁进入到肠腔,帮助食物的消化吸收。如果胆汁不能完全被利用,也就是在人没有进食的时候,肝细胞分泌的胆汁就会进入到胆囊,由胆囊进行浓缩和贮存,然后在人进食的时候再由胆囊的收缩排出到肠腔帮助消化吸收。</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胆汁由约75%肝细胞生成,25%由胆管细胞生成。成人每日分泌量约800~1000ml。在进食的时候,通过肝细胞分泌的胆汁进入到肠腔,帮助食物的消化吸收。在人没有进食的时候,肝细胞分泌的胆汁就会进入到胆囊,由胆囊进行浓缩和贮存,然后在人进食的时候再由胆囊的收缩排出到肠腔乳化脂肪。</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1, 100, 250);">  血清胆红素主要来源血红蛋白,正常红细胞平均寿命为120天,超限的红细胞经网状内皮系统破坏和分解后形成胆红素、铁和珠蛋白三种成分。此种胆红素呈非结合状态,当非结合胆红素到达肝脏后,被肝细胞微突摄取,由胞浆载体蛋白y和z携带至肝细胞微粒体内。</b></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1, 100, 250);"> 大部分胆红素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催化与葡萄糖醛酸基相结合形成结合胆红素,结合胆红素随胆汁排入肠腔,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还原成胆素原,大部分胆素原随粪便排出,与空气接触后氧化成粪胆素,是粪便着色的原因,小部分胆素原被肠黏膜重吸收经门静脉进入肝脏。重吸收入肝的胆素原90%以原形又随胆汁排入肠道,形成了胆素原的肝肠循环。</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门静脉血液循环系统包括:脾静脉、食管静脉、胃底静脉,当门静脉血液回流受阻时这些器官都会出现淤血的症状。会表现出脾脏增大、上消化道出血、呕血和黑便等症状。出现这种情况一般是由于肝硬化引起的,需要及时治疗,否则会出现生命危险。</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十二指肠降部的中部后内侧壁上有一纵行皱襞,它下端的突起称为十二指肠大乳头,是胆总管和胰管的共同开口处,距中切牙约75cm其上1~2cm处,个别人可见十二指肠小乳头,为副胰管的开口。</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1, 100, 250);">  胰腺具有外分泌功能和内分泌功能,外分泌功能主要是分泌胰蛋白酶、淀粉酶、胰脂肪酶、弹性蛋白酶,糜蛋白酶等等多种消化酶。在生理情况下,这些酶是一种无活性的酶原颗粒存在,在各种生理刺激下,这些酶原颗粒释放,经过胰管、十二指肠乳头进入到十二指肠,然后在酶的作用下被激活,从而能够发挥消化食物的功能。另外胰腺还能够分泌胃泌素,胃泌素能够促进胃酸的分泌。</b></p> <p><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 font-size: 20px;">  胰腺的内分泌功能:胰腺的内分泌来源于胰岛,胰岛内含有多种细胞,其中以B细胞最多,占50%以上,分泌胰岛素;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占20%左右;D细胞可分泌血管活性肠肽(VIP),G细胞分泌胃泌素,胰岛和腺泡细胞之间还存在胰多肽细胞。此外,胰岛内还有少数具有分泌5-羟色胺、生长抑素和脑啡肽等功能的细胞。</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胰腺中胰岛细胞</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1, 100, 250);">  膳食纤维就是在人体中不能被消化道的酶所分解,也不能被人体吸收的一种物质,膳食纤维进入人体后,能够加速胃肠道的蠕动,一些食物能够很快的通过胃肠道,而且膳食纤维在人的大肠内起到吸收水分,软化大便,有助于大便的排出。</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阑尾位于右髂窝部,外形呈蚯蚓状。长度2到20cm不等,一般为6到8cm,直径0.5到0.7cm。阑尾基于盲肠根部,附于盲肠后内侧壁,位于三条结肠带的汇合点。</b></p> <p><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 font-size: 20px;">  膈肌痉挛是由于某种刺激,引起膈神经过度兴奋导致膈肌痉挛,症状较轻者,可以快速饮水、快速下咽干面包或者碎冰,可刺激由脑部发出并支配胃的迷走神经,从而使膈肌痉挛停止,如果症状严重时,可以使用药物治疗。</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1, 100, 250);">  胃酸反流是指胃酸及胃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的疾病。可导致食管黏膜糜烂、溃疡、炎症等。胃酸反流的感觉是非常难受的,患者常在饱食后出现胸骨后烧灼感(烧心)、反流和胸痛。烧心是指胸骨后向颈部放射的烧灼感,反流指胃内容物反流到咽部或口腔。反流症状多发生于饱餐后,夜间反流严重可影响患者睡眠。</b></p> <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  胃酸反流可引起食道损伤,长期胃酸反流可能造成食管上皮的癌变。试想一下,你的食管经常被酸性物质灼烧,上皮肯定会发生变化。如果食管下端黏膜长期受到反流物的侵蚀,可能会发生柱状上皮化生,这时会有癌变的风险。</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1, 100, 250);">  将一弹性材料像围脖一般缠绕于贲门部,通过胃壁的收缩,加强贲门部括约肌的阀门作用,约束和控制胃腔内的食物反流。</b></p> <p><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 font-size: 20px;">  幽门螺杆菌,一种伸着长尾巴、张牙舞爪的小拖把细菌。虽然名字里有“幽门”,然而它们可不仅在幽门溜达,人的唾液、牙菌斑、胃和粪便……都是它们喜欢藏身的“乐园”。1982年由两位澳大利亚科学家马歇尔和沃发现,两人获得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b></p> <p><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 font-size: 20px;">  胃幽门螺杆菌是一种螺旋型,微厌氧的细菌,幽门螺旋杆菌是唯一可以在胃液中生存的细菌,能够引起胃炎,消化道溃疡等疾病。胃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不良预后是胃癌。</b></p> <p><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 font-size: 20px;">  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可以通过经口传播,不洁餐具、聚餐等均有可能传播幽门螺杆菌,因此幽门螺杆菌的再感染问题不容忽视。</b></p> <p><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 font-size: 20px;">  目前能检查幽门螺旋杆菌的方法有三种,一种是通过呼气试验,就是检查胃内气体,另一种方法就是从胃里面取一小块肉做检查,还有一种方法就是通过抽血检查,目前用的比较多的就是呼气实验,方法比较简单,而且没有什么创伤,准确率又高。</b></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其原理是利用幽门螺旋杆菌含有尿素酶,能将尿素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其检测的过程:先让病人吞服一颗尿素胶囊,当胃内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时,这个细菌会将碳13标记的尿素分解为碳13标记的二氧化碳,当检测病人呼出来的气体带有碳13标记的二氧化碳时,提示结果呈阳性,说明其胃内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b></p> <p><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 font-size: 20px;">  胃痉挛就是胃部肌肉抽搐,主要症状是上腹部疼痛和呕吐。</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1, 100, 250);">  胃炎病灶</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1, 100, 250);">  胃绞痛</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1, 100, 250);">  胃疼主要表现为左上腹部或者剑突下疼痛,一般会伴有恶心、反酸、嗳气、腹胀、烧心、消化不良等症状,而且是跟饮食有一定的相关性。常见病为浅表性胃炎,急性糜烂性胃炎等,如果是消化性溃疡,会出现规律性的上腹痛,胃溃疡表现为饱餐后疼痛,饥饿的时候缓解,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表现为饥饿痛和夜间痛,进食后可以缓解。</b></p> <p><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 font-size: 20px;">  胃壁共分五层,自内向外依次为黏膜层、粘膜肌层、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不同胃部疾病侵犯是不同黏膜层。</b></p> <p><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 font-size: 20px;">  治疗胃病的药物一般包括:</b></p><p><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 font-size: 20px;"> 1、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艾普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兰索拉唑等。</b></p><p><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 font-size: 20px;"> 2、H2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尼扎替丁,这两类药物都可抑制胃酸的分泌,从而减轻胃痛的症状。</b></p><p><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 font-size: 20px;"> 3、胃黏膜保护剂,如胶体果胶铋、枸橼酸铋钾以及硫糖铝等等,均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b></p><p><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 font-size: 20px;"> 4、M受体拮抗剂,哌仑西平。</b></p><p><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 font-size: 20px;"> 5、抗酸药,氢氧化铝、三硅酸镁。</b></p><p><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 font-size: 20px;"> 6、患者合并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可使用标准的三联(泮托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根除疗法,疗程14天,以根除幽门螺杆菌。</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呕吐这种症状主要是因为胃肠道疾病引起的,而引起呕吐的主要因素是胃粘膜受到了刺激才会出现,这是机体自我保护的表现,引起呕吐的因素比较多,有可能是因为胃肠道炎症、胆囊炎、腹膜炎等所造成。</b></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呕吐时胃窦部持续收缩,贲门开放,腹肌收缩,腹压增加,迫使胃内容物极速而猛烈的从胃反流,经食管,口腔排出体外。呕吐与反食不同,反食是指无恶心与呕吐的协调动,而胃内容物经食管口腔溢出体外。</b></p><p><br></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上消化道出血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出血亦属这一范围。大量出血是指在数小时内失血量超出1000ml或循环血容量的20%,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呕血和(或)黑粪,往往伴有血容量减少引起的急性周围循环衰竭,是常见的急症,病死率高达8%~13.7%。</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1, 100, 250);">  胃出血俗称上消化道出血,40%以上是由胃、十二指肠溃疡导致,</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肠道蠕动过快影响消化吸收而导致的腹泻,常伴有肠鸣音亢进和腹痛。</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1, 100, 250);">  急性腹泻起病急骤,每天排便可达10次以上,粪便量多而稀薄,排便时常伴腹鸣、肠绞痛或里急后重。感染是腹泻最常见的原因。</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7月28日是已故诺贝尔奖得主巴鲁克·布隆伯格的诞辰日,为纪念这位乙肝病毒发现者,所以WHO定7月28日世界肝炎日。</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肝硬化是一种严重可怕的肝病,死亡率是相当高的,大部分肝硬化都是由慢性肝炎发展而成的。所以肝炎病人在平时更应该抓紧时间治疗,而且要做好平时的日常护理,这样才能够有效的预防肝硬化。</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肝炎—肝硬化—肝癌”三部曲,乙肝三部曲并不是每个乙肝患者的必然之路,只是少部分患者的病情会发展为肝硬化、甚至是肝癌。从乙肝到肝硬化和肝癌,需要经历10—20年左右的时间,如任由它反复发作,肝脏持续受损,容易发生病变。肝脏是没有痛觉神经的,即使已经发生了病变,也不会轻易有症状,一旦出现症状,可能已经发展到肝硬化,甚至是肝癌,这时再想起来医治,多数人是花了钱也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1, 100, 250);">  左右肝管在肝门下方汇合成肝总管,沿肝十二指肠靭带右前缘下行,与胆囊管汇合。成人肝总管长约2~4cm,直径0.4~ 0.6cm。</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1, 100, 250);">  肝总管结石属于肝外胆管结石的一种类型,目前的治疗方式主要是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如果结石在肝总管或胆总管,常常合并有胆管梗阻,导致胆汁排出受阻,因为胆汁是由肝细胞合成分泌的,所以胆汁排泄受阻,会引起肝细胞胆汁淤积,肝细胞内压力升高,进一步导致肝细胞炎症及细胞膜损伤,导致血清胆红素和转氨酶水平增高,这就是肝功能的损害。</b></p> <p><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 font-size: 20px;">  当胆管堵住后,体内的胆汁无法进入到肠道,而通过毛细血管进入血液,从而导致皮肤发黄。</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顾名思义胆囊结石就是在胆囊内长的结石,这类结石主要成分就是胆固醇结石以及以胆固醇为主的混合性结石。胆囊结石它主要发病是成年人多发,一般是四十岁以后发病率逐渐增多,女性胆结石的发病率高于男性,胆结石它最常见的表现就是胆绞痛,以及上腹部疼痛和胆汁淤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 font-size:20px;">  胆囊管结石导致肝总管堵塞,要进行手术治疗,才能够取得比较良好效果。</b></p> <p><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 font-size: 20px;">  胆囊是人体的一个重要器官,它具有储存和浓缩胆汁的功能。胆囊分为三部分:基部、体部和颈部。如果结石位于胆囊颈部,则称为胆囊颈部结石。由于结石位于胆囊颈部,胆囊排空受阻,胆囊腔内压力增加,胆囊强烈收缩会表现出明显的疼痛。</b></p> <p><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 font-size: 20px;">  第一种,ERCP下的取石,过程是从口腔插入一个内镜,经过食管、胃到达十二指肠乳头,进行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插入一些取石的球囊或者是网篮,从而把胆总管结石取出。</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第二种,腹腔镜下的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操作过程是在腹部建立操作孔,植入相应的手术器械,把胆总管进行切开,植入取石的球囊或者是取石的网篮,或者是取石钳,从而把胆总管结石给予取出。</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痔疮分为三种类型。包括内痔,外痔,混合痔。内痔位于齿线以上,平时覆盖在肛门内,外痔位于齿线以下,血栓淤滞而形成的肿块,表面盖以皮肤,称为外痔。混合痔是直肠上下静脉丛共同曲张的静脉团块。及时去做相关的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再对症治疗。</b></p> <p><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 font-size: 20px;">  内痔表面覆盖黏膜,平常是看不见的,只有在排大便后可脱出到肛门外面,也可以不脱出肛门,脱出后都可以自行还纳,经常是伴有便血的。</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1, 100, 250);">  痔疮结扎疗法是通过结扎痔核基底部阻断其血液供应,使痔核缺氧坏死,痔核脱落与创面基底部修复同时进行,当痔核脱落后新的肉芽组织迅速填充创面达到治愈目的。</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1, 100, 250);">  硬化剂治疗痔疮属于一种注射治疗方法,就是把硬化剂注射到痔核根部,让痔核产生硬化缺血,从而坏死脱落,应该说治疗的效果是比较好的。但是硬化剂治疗痔疮后容易复发,并且注射硬化剂容易造成痔疮血栓或者是感染。</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常规的做胃镜在术前给予局部浸润麻醉后,患者在病床上取左侧卧位。将胃镜的管子通过口腔进入到咽喉部,再依次进入到食管和胃部,最后通过幽门进入到十二指肠球部和降部,以观察食管、胃、十二指肠水平部有无病变。</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  胃镜活检就是在做胃镜的同时取胃部病变细胞组织单独检查。从胃镜的管道中伸入活检钳,取一点活体组织,取出来的东西交给病理医生,在显微镜下观察肉眼看不到的微细变化,以判断病变的性质。取活检只有小米般大小,不会感觉到疼痛,会有少量出血,医生会喷洒止血药处理。</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1, 100, 250);">  结肠镜是一种临床常用的纤维内窥镜。通过肛门插入逆行向下可检查到直肠、乙状结肠、降结肠、横结肠、升结肠和盲肠以及与大肠相连的一小段小肠(回盲末端)。可以清楚地发现肠道病变,同时还可对部分肠道病变进行治疗,如:大肠息肉等良性病变镜下直接摘除,对肠道出血进行镜下止血,对大肠内异物进行清除。</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1, 100, 250);">  结肠镜下电灼切除。结肠镜直视下电灼切除息肉已成为当今息肉切除的常用手段,对于有蒂息肉或较小的广基息肉,可在结肠镜下用圈套器从息肉根部电灼切除。</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1, 100, 250);">  结肠镜是利用一支细长的医学仪器通过肛门进入到直肠,清晰的观察到结肠和大肠的内部情况,能有效的检查出是否有病变组织存在。而肠镜能检查出大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慢性结肠炎、结肠癌等疾病;一般出现不明原因的下消化道出血、慢性腹泻等都需要进行肠镜检查。</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造瘘术说通俗点,就是把有肿块的那段肠子切掉(包括肿块在内),把上段的肠子从肚皮上重新开个口,拉出来,大便以后就从这里出来。常为永久性人工肛门,也有用作暂时性人工肛门的。</b></p> <p><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 font-size: 20px;">  胶囊胃镜”全称为“磁控胶囊胃镜系统”,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兆申领衔研发,于2005年问世。2009年磁控胶囊胃镜系统研制成功,它只需患者随水吞下一粒胶囊内窥镜,经过15分钟左右便可完成胃部检查。这一系统在2013年正式进入市场,成为全球首台用于临床的磁控胶囊胃镜,真正实现无创无痛无麻醉的胃镜检查 。</b></p> <p><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 font-size: 20px;">  “磁控胶囊胃镜”机器人能够实现精确控制,可严格依次按照胃底、贲门、胃体、胃角、胃窦、幽门的顺序,对胃腔的六大部位进行依次有序的系统图像采集,保证了检查的准确性、完整性和系统性。确保全面检查无遗漏。随后,“磁控胶囊胃镜”机器人会进入小肠。最终会随人体正常排泄排出体外,一次性使用,不再回收,既安全又卫生,杜绝交叉感染。</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1, 100, 250);">  医生可以通过胶囊定位器软件实时精确操控的体外磁场来控制胶囊机器人在胃内的运动,改变胶囊姿态,按照需要的角度对病灶重点拍摄照片,从而达到全面观察胃黏膜并做出诊断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图像被无线传输至便携记录器,数据导出后,还可继续回放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价钱大部分集中在三千元到四千元不等。</b></p> <p><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 font-size: 20px;">  “磁控胶囊胃镜”机器人头部有灯,可以把胃世界照得亮亮堂堂。然后小机器人就要在医生的控制下开始对胃进行全方位检查了。</b></p> <p><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 font-size: 20px;">  “磁控胶囊胃镜”长约27毫米,直径约12毫米,体重不足5克 。外壳采用具有生物相容性的高科技材料制成,遇水后非常顺滑。检查时,仅需随水吞服,即可轻松地进入食管,通过食道,到达胃部,就像吃了一颗胶囊药丸那么简单!</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1, 100, 250);">  胶囊胃镜,通常由三部分组成:胶囊内镜、数据记录仪、工作站。胶囊内镜摄取消化道图像后经传感器传送至数据记录仪,数据记录仪储存图像并上传图像数据至工作站,在工作站中,数据被处理为彩色的动态视频图像进行播放。</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1, 100, 250);">  这是胃溃疡,要准确记录相关数据,多角度仔细观察——小机器人又忙碌了起来。胃里的情况很复杂,但是这难不倒小小“磁控胶囊胃镜”机器人,它总能成功完成自己的使命,各种胃病,都逃不出它的火眼金睛。</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1, 100, 250);">  胶囊内镜检查是一种无创检查,特别是对于小肠的检查是非常有必要的,检查的步骤主要有以下几个:第一、检查前2-3日需要注意饮食,以清淡饮食、无渣饮食为主,以利于肠道的准备。第二、口服泻药以行肠道准备,清洁肠道。第三、需要口服胶囊,穿戴马甲(像背心儿一样的连接器)。马甲就是一个监视器,以利于传输到电脑上面。如果需要检查胃,可以在检查床上来回地翻身,适当的运动。一般胶囊检查是8-10小时左右,可以完全的观察肠道的情况。有的病人如果肠道蠕动慢,不一定能够观察完全,最后通过电脑来观察肠道的情况。</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胶囊胃镜也可以检查肠道,而且它的优势在于可以清晰地观察小肠。在没有胶囊胃镜之前,小肠常被认为是内镜检查的盲区,因为上消化道可以通过胃镜检查来观察食管、胃以及十二指肠粘膜的病变,胶囊胃镜是可以检查全消化道的。但比较适合小肠的检查,不太适合大肠的检查,可以作为消化道疾病尤其是小肠疾病诊断的首选方法。</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1, 100, 250);">  如果发生了病变,胆囊是可以切除的。胆囊的主要功能是浓缩和储存胆汁,当切除胆囊之后,短期之内人没有浓缩和储存胆汁的能力,在进食油腻的食物之后是有可能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但随着时间延长,人就会逐渐适应这种没有胆囊的状态,肝脏在进食油腻的时候会多分泌一点胆汁促进消化。所以说胆囊切除之后,对人体的影响是短暂的,胆囊是可以切除的。</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肝移植的条件是移植前检查,包括配型检查。第1点,ABO血型测定,原则上需采用ABO血型相符者的供肝进行移植,才能移植成功。第2点,淋巴细胞毒交叉配合试验,是指受体的血清与供体的淋巴细胞之间的配合试验,是肝移植前必须进行的检查项目,用来避免超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第3点,HLA(人类白细胞抗原又称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配型,主要是针对HLA-A,HLA-B位点,DR位点配型试验。如配型不合格是不能进行肝移植手术的。</b></p> <p><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 font-size: 20px;">  传统肝移植技术包括“三部曲”,也就是器官获取、保存及植入等环节。简单来说,医生将肝脏从捐献者体内摘除过程中,先用用保护性的化学溶液进行灌洗、降温。随即,因缺血而颜色发白的肝脏被放入0—4摄氏度的器官保存液中保存,再植入移植受体的腹腔。新肝的血管和胆管与患者的血管和胆管一一吻合。随着血液流入新肝,原本冰凉的肝脏重新变得温热,表面变为鲜红色。当胆管有金黄色的胆汁流出时,移植成功,患者重获新生。</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1, 100, 250);">  “带血肝移植”,摘取肝前医生先将连接肝脏的血管接入“多器官功能修复系统”,在断掉原有血液供应的同时,由“多器官功能修复系统”替代人体的供血机制,从而实现平稳过渡。供肝植入移植受体时,将受体的血管接入“多器官功能修复系统”,在由受体的血液循环系统“接管”的同时,将机器撤离。在这个过程中,肝脏里的“血一直是热的”。“相当于是器官捐献者和移植受者之间一座生命桥梁,几乎‘零损伤’地实现了肝脏的成功对接”。</b></p> <p><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 font-size: 20px;">  胃旁路手术是一种改变肠道结构、关闭大部分胃功能的手术。手术比较复杂,通过这个手术,将重新排列患者小肠的位置,改变食物经过消化道的途径,减缓胃排空速度,缩短小肠,降低吸收,从而达到减肥的目的。</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1, 100, 250);">  毕I式胃大部切除术是由毕罗(Bill-roth)于1881年首先应用的胃切除术,故简称毕Ⅰ式。原则是胃大部切除后,将残留胃直接和十二指肠吻合。优点是手术操作较简单,吻合后的胃肠道接近于正常解剖生理状态,所以,术后由于胃肠道功能紊乱而引起的并发症较少。毕I式胃大部切除术多用于治疗胃溃疡。</b></p> <p><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 font-size: 20px;">  毕2式是指将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将十二指肠残端闭合,将胃的剩余部分与空肠上段相吻合。自1885年毕罗Ⅱ式倡用以来至今也有多种改良术式。</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优点是:胃切除多少不因吻合的张力而受限制,胃体可以切除较多,溃疡复发的机会较少,由于食物和胃酸不经过十二指肠,直接进入空肠,十二指肠溃疡即使未能完全切除,也因不再受刺激而愈合。因此临床上应用较广,适用于各种情况的胃、十二指肠溃疡,特别用于十二指肠溃疡。</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b><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 font-size: 20px;">缺点是:手术操作比较复杂,胃空肠吻合后解剖生理的改变较多,引起并发症的可能性较多,有的并发症甚为严重。</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1, 100, 250);">  倾倒综合征是指在胃切除和胃肠吻合术后,由于病人失去幽门或胃的正常生理功能,胃内食糜骤然倾倒至十二指肠或空肠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b></p> <p><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 font-size: 20px;">食管与胃歌诀</b></p><p><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 font-size: 20px;">食管三段颈胸腹,三个狭窄要记住;</b></p><p><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 font-size: 20px;">胃居剑下左上腹,二门二弯又三部;</b></p><p><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 font-size: 20px;">贲门幽门大小弯,胃底胃体幽门部;</b></p><p><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 font-size: 20px;">小弯胃窦易溃疡,及时诊断莫延误。</b></p><p><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 font-size: 20px;">小肠歌诀</b></p><p><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 font-size: 20px;">小肠弯又长,盘曲在腹腔;</b></p><p><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 font-size: 20px;">上段十二指,中下空回肠;</b></p><p><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 font-size: 20px;">全长约五米,空回二三量。</b></p><p><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 font-size: 20px;">大肠歌诀</b></p><p><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 font-size: 20px;">大肠四周围成框,空肠回肠框内藏;</b></p><p><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 font-size: 20px;">结肠袋带肠脂垂,三大特点记心上;</b></p><p><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 font-size: 20px;">盲肠位居右髂窝,阑尾根部连于盲;</b></p><p><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 font-size: 20px;">麦兰二氏两个点,升横降乙接直肠。</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