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涂圣勇</h3><h3> 作于2020年4月1日。</h3> <p class="ql-block">(下面这五张黑白照片,为广西靖西县1979年2月17日随大部队出境对越作战的民兵支前敢死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80年代,阵地上流行着一句话,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累不累看看咱们的军工队。</p><p class="ql-block"> 当时的“军工敢死队”是我们所有战友们心中都很敬佩的兄弟姐妹,他们的能力和付出是一般人不可挑战的。他们所承受的累,苦,痛及所有的伤害是一般人无法理解和解读明白的,他们穿越生死线,保障了前线战斗的各种战略物资配送和牺牲烈士及伤员后撤的任务。</p><p class="ql-block"> 这支军工部队是我三十多年前在战场上亲眼所见的“支前民兵敢死队”,同时也称为“支前军工敢死队”。他们用同生共死,不惧牺牲的革命信念完成了一次次特殊任务,他们是我的心中万分敬重的人。虽然当时没有见过他们穿过军装,但他们同样也是共和国的军人,在共和国的旗帜上有他们血染的风彩,他们也更应该是共和国的功臣和共和国的脊梁。让我们永远记住那些,为了祖国和平和人民幸福的民兵勇士们!。</p> <p class="ql-block"> 芳华岁月,在历经十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我们曾看到了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没有穿军装,更不要说军衔了。但他们照样前进在边境线上,在那个硝烟弥漫,烽火连天的年代。在南疆亚热带那山高林密,沟壑纵横,到处悬崖峭壁,又天无三天晴的特定恶劣气候环境中。这队支前民兵连照样穿越过越军的重重炮火和其它轻重武器的封锁,穿丛林,趟雷区,冒生死,克服重重困难完成各项战略运送和民兵哨所的守备任务。</p> <h3> 峥嵘岁月,时光荏苒,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思维慢慢老化,我们的记忆却只对战时的回忆越发灵动。在边境的每次战役中都离不开地方群众和民兵组织。无论是战前还是战后都会有他们的身影。在广西云南的边境线上地理环境十分复杂,到处都是崇山峻岭,悬崖峭壁,九拐十八弯崎岖不平的道路,交通极其艰难。有时穿插丛林时还有毒蛇猛兽,雷区和越军特工的狙击。</h3><h3> 我军作战的大部分战略物资都需要人工用肩背,肩扛才能到达阵地。有时还要运上崖顶,他们就必须团队协同合作,采用攀爬,拖,拉,拽等方式来完成任务。所以,我们身边就出现了这样的一支民兵队伍。他们担负着前方阵地的后勤保障和补充,帮助运送弹药,食品药品和水,还帮助运送伤员,搬运烈士遗体。他们的工作任务也万分危险而工作量也非常大,所有的任务不是一般常人所能完成的。</h3><h3> 在运送战略物资时民兵也常与越军相遇,他们敢于亮剑。不怕流血牺牲敢打硬仗,狭路相逄勇者胜。他们用军人的誓言和敌人誓死一搏的精神英勇杀敌。民兵的英勇顽强让敌人闻风丧胆。</h3> <h3> 复杂的战时环境,咱们解放军要打胜仗。我想无论是哪个战争时期都脱离不了人民群众和民兵组织的兄弟姐妹们帮助,他们虽然不是军人,但确也担负着保家卫国的重任,他们和我们军人一样苦练军事本领,敢挑重担,勇于担当。他们也是我们军人们永远学习的榜样。</h3> <h3> 无论什么时候,永远都没有什么岁月静好。特别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那个漫长的战争年代,一边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中国由贫穷走向复兴,都市华灯闪烁,到处是万元户,暴发户滋生。一边是炮火纷飞,血与火的洗礼。敌人密集的炮弹落到阵地炸塌我们的猫茸洞和对敌作战工事。我们一次次对敌作战,一次次抢修工事,阵地上的尸臭味至今都还留在我们的胃里。内心还时刻回放着当年的炮火和地雷将敌我双方的人员炸得血肉横飞的画面。没有经历过战争的人永远意思不到战争的残酷,看不到英雄烈士倒下时的豪迈身影,体会不到英雄是我们这代人永不磨灭的民族精神!。只有我们才知道“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的真正含义。</h3> <h3> 战争留给我们的思念永远无法散去,我们曾经战斗过的地方。累累的弹坑和战友们日夜坚守的阵地及猫茸洞的阴暗潮湿,还有布满地雷的茂密丛林。更让我们回味和无法忘记的压缩饼干,雪菜和生冷腥味的猪肉罐头,牛肉罐头。当然,当年最美的还有桔子罐头及和战友们一起上前线时喝过“五加白"品牌的壮行酒。</h3> <h3> 今天,让我们在缅怀英烈的同时,也让我们一起向在对越自卫反击作战中的支前民工,民兵和所有幸存的参战指战员们致敬!。向在我们参战过程中为我们提供物资和生命保障的民兵敢死队队员们致敬!。在战场上你们永远是我们的过命兄弟和命运中所遇到的贵人。我们将永远铭记你们。</h3><h3> 民兵敢死队的队员们,我们参战军人向你们敬礼!。</h3> <h3> 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共牺牲支前民兵和支前民工二千余人。让我们一起向英雄们致敬!。让共和国永远铭记我们的民兵英雄,他们的功勋也将彪炳史册!。</h3> <p class="ql-block">说明,支前民兵战地拍摄的部分图片,来源于原41军122师战地记者刘林楷战友拍摄,向所有参战的战地记者战友们致敬!。是他们不怕流血牺牲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影像资料!敬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