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生的美篇

徐建生

<p>与B一52大型轰炸机最近的一次接触</p> <p>F一4战斗轰炸机护航</p> <p>水平投弹</p> <p>  1972年6月8日,是老挝雨季中难得的好天气。雨过天晴,湛蓝的天空飘着几朵薄薄的白云,好高好远一眼望不到边。清新的空气,让人心旷神怡。</p><p> 下午十六时左右,战斗警报又一次拉响。宁跑千次空,不漏一次情的我们坐炮待战,立即就位,迅速进入战斗状态。根据上级指挥所的情况通报,我炮瞄雷达在50公里处发现目标,高度一万米,速度240米/秒直行临近。与往常有所不同的是敌机飞行高度高,飞行速度快,从雷达银屏反映的亮点来看,中间一个大亮点,周边有几个小亮点,初步判断大型机编队飞行。随着目标不断临近,我指挥镜在25公里左右发現目标,侦察员根据以往训练识别飞机的经验判断,果断报出B一52一架,F一4战斗机四架直行临近。</p><p> B一52是当时美国最先进的大型远程战略轰炸机,不旦飞行高度高、飞行速度快,而且载弹量大(25一30吨)一般飞机攻击目标都是府冲投弹,而B一52是水平投弹,可见其威力杀伤之大。在越南战争中B一52对越南北部、老挝和束埔寨地区的重要目标经常大规模的地毯式轰炸。对公路、桥梁、电厂等重要设置杀伤力极强。这对于我们第一次遇到B一52轰炸机‘而没有亲历过对抗的人来说压力可不小,心里的害怕程度可以想象。但在当时的我们也来不及想这些了。一门心思捕捉目标,求准诸元,力争干掉敌机,打一个漂亮仗。</p><p> 指挥仪也在18公里处捕住了敌机,连指挥员下令,瞄准B一52。指挥仪六、九测手以最快速瞄准跟踪好B一52并迅速上报。指挥仪七、八测手及时修正方向和距离提前量,力求求出稳准诸元。以前的几次战斗都是慢速机,侦察机。而慢速机、侦察机的飞行特点是飞行的方向和高度灵活,经常变动。对精准跟踪和各测手的操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修正的各项诸元精准误差有一定的偶然性。而对于大型快速机来讲,高度固定速度均匀,操作得心应手。因此指挥仪在敌机进入一万米时就求好了诸元。并上报给了连指挥员。根据上级指挥所可以射击的指令,我连在距离8000米时射击,二、三连也相继开火。为了贯彻集火的原则五、七炮连也相继开火。四个齐射后,目标离远,停止射击。这次战斗我八、五炮营三个连队共发射炮弹近80发。</p><p> 总结这次战斗。由于能见度好,发现目标较早,各光学器材均在一万五千米外捕住敌机。指挥仪也在一万米求出射击诸元,直接准备时间充分,射击条件有利,但无战果。</p><p> 战后有两种不同意见:</p><p> 一是认为不应该射击。其理由是敌机飞行高度偏高,不在我火炮射击范围之内(苏式85炮最大射高一万米,而实际有效射高只在八千五百米以下)不旦消灭不了敌人,反而报露了整个防区和阵地位置。另一种意见是,敌机己飞临我防区上空,如不打等于临阵脱逃,贻误战机就是犯罪。应该射击。虽说说法不一,但事实上我们的防区和武器装备情况敌应该是掌握的。敌U一2高空侦察机每天都从防区经过,再伪装也逃不过他们的电子眼。他们是有意挑战我武器装备的对空作战能力。</p><p> 两天后敌又一次三架B一52和十多架F一4组成三个编队,浩浩荡荡从我防区通过。由于受武器装备的能力限制,这次我们没有射击。国力弱受人欺,战士们个个狠得咬牙切齿。</p><p> 五十年过去了。如今的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力大增,軍队强大,武器装备也进入了电子信息自动化的高科技时代。曾经为祖国守卫海疆兰天安全的高炮部队己完成了他的历史史命。一支靳新的部队,火箭军己担负起了保家卫国的重任。任人欺负的历史已一去不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