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3月29日晚七时,有幸在县教研室的组织下,再次来聆听张齐华老师的小学数学教材解读系列公益讲座。</p> <p>古人曰:“学贵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也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创新。</p> <p>一、为何要带着“提问”看教材</p><p>二、如果带着“提问”看教材</p> <p>为何带着提问看教材,张老师从教材、教师、学生三个方面来分析 。对于教材没有提问,就没有真正的理解,对于教师没有提问,就没有真正的教学,对于学生没有提问,就没有真正的学习。在我看来这三者是相辅相成的,只有读懂教材,才能更好地促进于学生的学习,有利于自己的专业发展,这样才算是合格的教师。</p> <p>如何带着提问看教材,从学生和教师两个层面来分析</p> <p>提问的确是一门学问。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要深入实际,了解自己所教学生的基础知识、接受能力、思维习惯,以及学习中的困难等。只有真正了解了学生,才能有针对性地促进学生提问。</p> <p>我们一定要“善待”学生的提问,无论学生提什么样的问题,无论学生提的问题是否有价值,只要是学生真实的想法,教师都应该首先对孩子敢于提问题给予充分的肯定,然后对问题本身采取有效的方法予以解决,或请其他学生解答。对于有新意的问题或有独到的见解,不仅要表扬他勇于提出问题,更要表扬他提出问题的价值所在,进而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去深层次地思考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提问题中感受到更大的收获,才会对提问题有安全感,才会越来越爱提问题,越来越会提问题。</p> <p>作为教师重在发现教材之问题,可以从教学内容、教学编排、整体结构中去发现。其实我们用心就可以发现很多问题,就比如每个单元的情景图,为什么这样呈现,给了我们那些信息,这些信息在本单元教学中起什么作用,情境中渗透了哪些思想品德教育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p> <p>张老师结合具体的案例讲了三种路径,这些案例对于我而言都是想不到的问题。由此更加体现提问的重要性,问题比答案更重要,没有问题就不会有答案,我们知道数学教材的编排遵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很多知识都是前面简单的学,后面再深入的学习,在以后教学的时候我们可以问问自己,后面的知识新在哪里,在内容结构上有什么不同。</p> <p>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让我们学会提问,学会用批判性的思维看待问题,思想只有在碰撞中才能升华。让我们挥动“提问”这引领大家奋飞的翅膀,在数学学习的天空里,与学生一起翱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