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红楼一梦伤心处(原创)

浔城墨痕

<b>题记</b><div><b><br></b></div><div> 道是石头记,又逢情僧录,奈何满纸荒唐,写不完一把辛酸。悼红轩中,痴相公挥毫洒墨,一段虚幻,留待后人……<b><br></b></div> <div><br></div><div> 小时候,总是抱怨《红楼梦》太过生晦难懂,屡次开卷,又屡次放下,终不得小说之精髓。今年春天,借着疫情宅家的机会,我强迫自己静下心来,再次打开了这本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去探寻曹公笔下的金陵世家。</div> <p>  《红楼梦》以宝黛爱情悲剧为线索,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奇异凄美的画卷。在读完百二十回后,留给我最深的,是内心的那份痛和悲——<b>痛的是无数人物的悲惨遭遇,悲的是看似可以改变实则早已注定的命运。</b></p><p><br></p><p> 整部小说中,描写最精彩的莫过于黛玉葬花的情节了,我想,所有的读者都希望看到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然,宝玉空欢喜一场,黛玉抱恨而终,这真的是宝钗的错吗?撕扇子作千金一笑的晴斐,有个性,有骨气,一心一意服侍宝玉,却换来寂寞离世,这仅仅是王夫人和王善保家的错吗?《红楼梦》,写的又仅仅是贾府的兴衰吗?</p><p><br></p><p> 诚然,小说以贾府为主要环境,描绘了一个白玉为堂金作马的大家族从兴盛走向衰败的过程。但,在这个情节背景下,曹公又不吝笔墨地去刻画贾府以及与贾府相关的包括四大家族在内的众多人物形象。在一个个人物的故事里,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个人的命运起伏,更是埋藏在每个人心中最深的禁锢——封建礼教。</p> 黛玉,之所以不能与宝玉走到一起,只是因为贾母等人认为她心眼小,性子里有一股叛逆劲儿,恐她不能长命。木石前盟再美好,宝黛之间再心有灵犀,也终抵不过凤姐一场精心设计。黛玉含恨焚稿时,并不知道,她所痛恨的绝情的宝玉,正在为自己马上能娶到“林妹妹”而欢喜。黛玉悲剧的始作俑者,正是封建家长制!<div><br>  而看似破坏了宝黛幸福的宝钗呢?这位在贾府里所有人眼中的温柔端庄的,甚至连嫉妒成性的赵姨娘也暗自称赞的宝钗,命运亦十分跌宕。薛家败落,哥哥不成体统,嫂子又时常指三骂四。宝钗在贾母和薛姨妈的安排下秘密与宝玉成亲,可金玉良缘不但没有给她带来幸福,反而让她守寡终生。究其原因,不也是封建礼教吗?</div> 宝玉生的叛逆,且厌恶求学做官的套路。他看似与世俗格格不入,却正是曹公笔下最明理之人。宝玉的不入凡俗,注定了宝钗与他并不合适。可贾母等人,在明知道宝玉性格的情况下,还是欣赏符合封建审美的宝钗。“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宝黛生不逢时的爱情,又何尝不令宝玉的一生,充满悲哀呢?<br><br>  可以说,《红楼梦》讲述了一段爱情,可这段爱情,又岂是相爱双方能决定的?<b>在封建礼教之下,长辈认为你应该爱谁,你就只能学着去爱,哪怕,并不合适。</b> <p>  说到封建礼教,我想许多人心中不禁浮现出一个名字:祥林嫂。是啊,在那个封闭的鲁镇中,这样一个勤劳质朴的女人被百般愚弄,最终淹没在小镇祝福的烟火中,沦为看客们的谈资。其实,鲁迅笔下,何止祥林搜,从聪明伶俐到麻木愚昧的闰土,从“豆腐西施”到伶仃圆规的杨二嫂,从害怕被人吃到发现自己也在“吃人”的狂人,哪一个不是封建礼教活生生的受害者?</p> <b>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b>也往往是悲剧,最能牵动读者的心扉,在感叹书中人物的悲惨时引发深刻的思考。<div><br> 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鹊桥难会相思苦,直教化蝶难采同心甜。在这样的封建礼教的禁锢下,所有人都自愿或被迫朝着人们所认为理所当然的方向成长。何为自由,何为爱情?<b>在这座密不透风的围城中,里面的人们只能抬头望望,看看那高不可渝的城墙和城墙四角的天空……</b></div> “冷月葬诗魂”,埋葬的更应该是这样的封建礼教和封建社会。正如历史的潮流浩浩荡荡,封建制度,终被淘汰在时间的泥沙之中。“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我想,曹公之所以披阅十年,也正是源于对封建礼教制度的痛恨和无可奈何吧。 <b>“人生之恨事,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未完。”</b>《红楼梦》,带给我的不仅是一段爱情的悲剧,更是整个封建社会的悲剧。批判封建,更要引以为戒,尊重自由,正确对待个性,才是《红楼梦》留给当代最深刻的意义。 <h5>  本文系作者原创文字,转载请注明作者“浔城墨痕(刘朝阳)”字样,否则一律视为侵权,侵权必究。</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