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解读学习</h5> <h3>作为70后,我们这代人从来都不缺少劳动素养,因为,我们从小在心中就种下了劳动的种子。我的家在农村,每到农忙时,还很小的我就要为起早贪黑农忙的父母做晚饭,在家收拾屋子,洗衣服,稍微大些,就要“下地”插秧、间苗、割稻子,虽然干不了多少活,妈妈总是带上我和弟弟,现在想想,老母亲真是睿智用心良苦。我的学生时代没有五一、十一黄金周到处旅游,但是有让我期盼的农忙假,老师那时也是有地的,大家每到春天、秋天都会有假期。从小老师都告诉我们要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孩子,后来我工作了就办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了,教育大会上习主席提出五育并举劳动教育重回我们的视野。认真学习了《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更加为基层学校指明了方向。<br></h3><h3>国家高度重视的同时,我们要明确,劳动教育是必修课,是学生评价的重要参考和依据,劳动不分贵贱,要把劳动教育贯穿在大、中、小学的各个阶段,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主要提出了以下五点:</h3><h3>1、充分认识新时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加强劳动教育新要求。</h3><h3>劳动的独特价值正在淡化,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教育大会精神,注重教育的失效知行合一,五育并举。</h3><h3>2、 构建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的体系</h3><h3>树立劳动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体验劳动的过程,强化实践体验。注重新时代的特征。家庭劳动要日常化,避免一刀切。把握劳动教育的教育内涵,明确劳动教育的目标。</h3><h3>课程目标:形成劳动习惯、培养奉献、创新、奋斗精神。</h3><h3>课程实施: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每周课时1课时,每天规定课外劳动的时间内容,结合学科特点进行劳动教育。编写指导手册、考核评价、教学案例等。</h3><h3>课程内容:劳动意识启蒙、自理、卫生、劳动习惯养成,公益劳动、合作劳动、体会劳动的光荣;初中开始渗透职业教育、吃苦耐劳的精神、参与公益劳动;高等教育则侧重公共服务意识,主动作为的奉献精神。</h3><h3>评价制度:建立评价标准,劳动竞赛、价值体认等。</h3><h3>开足开全劳动的课程,规划好劳动教育的课程内容。组织好劳动周,加强对劳动教育的研究。</h3><h3>3、 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h3><h3> 家庭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崇尚劳动家风。学校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学校不得挤占劳动实践的时间,组织学校劳动周,开展实践活动,体验劳动的快乐和幸福感,促进学生的积极性。社会发挥劳动教育的实践活动,社会资源开放劳动场所,提供参观和实践的场所。</h3><h3>4、 提升劳动教育的支撑保障能力</h3><h3>根据劳动教育的需要,学校要配置专兼职的劳动教师。,把劳动教育纳入到继续教育的内容。与安全相结合,把预案做好,清除学生在劳动中的安全隐患。</h3><h3>5、 加强劳动教育的组织实施</h3><h3>营造全社会劳动的氛围。北京、浙江等地已经出台了很多关于劳动教育的政策和课程设计与成功做法,如:3+6专题教学模式。设置校园中的不同的劳动的岗位,扫地、拖地、擦黑板等各负其责 设计岗位名称、岗位职责等。带着孩子去社会体验,医院、法院、园林局等地参观体验,为学生审视人生的崭新而鲜活的视角。把菜地改成棉田,打造四季课堂。开辟菜地体验种植。统筹资源构建模式,家校联动、开心农场等。让劳动教育更关乎做人,让劳动成为生活的内涵。</h3><h3>结合当下劳动课程,我校未来课程设计要去向何方,我有如下思考:</h3><h3>我们学校正在进行的,现在正在做的继续保持:</h3><h3>1、结合学校学生社团目前已经开展,烹饪社团、木工坊、种植社团、十字绣、美艺制作。</h3><h3>2、学校的日常维护小花园的除草,除雪,卫生打扫。</h3><h3>3、结合学校的学科课程实践,中秋课程了解中秋文化做月饼,冬至时包饺子,元宵节煮元宵,校园书市跳蚤市场等。</h3><h3>4、假期的线上课程中包含劳动的渗透和指导,拖地、包饺子、炒菜、洗袜子等。</h3><h3>5、公益劳动社区服务捡垃圾。</h3><h3>接下来我们应该做的,补足短板:</h3><h3>1、家庭劳动教育的打卡,提高家长意识,形成家校合力。</h3><h3>2、制定家庭劳动、学校劳动打卡记录手册,作为学生评价一项。</h3><h3>3、学校教育中增设劳动技能大赛,营造劳动最光荣的环境。</h3><h3>4、设计主题实践社会参观活动。</h3><h3>5、各个社团可以把自己的社团劳动手册整理完善。</h3><h3>劳动教育,既是生活教育,在劳动中让学生学会合作、沟通,学会吃苦耐劳,学会坚持、奉献,劳动带给孩子的不仅仅是技能,而是精神上的丰盈。</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