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诗词让梦想开花</p><p> 七(28)班 何美萝</p><p> 一路迤逦而来,多少旖旎风景,唯有诗词让梦想开花......</p><p> 班级中举行诗词大赛的前一天晚上,我梦想着在诗词大赛上一举夺魁,一枝独秀。想着想着,我便背诵了王维的《鹿柴》。不知为何,无论我将诗句背得如何熟练,仍旧想象不出“返景深林”的静谧,体会不到“空山人语”的恬寂。母亲说,这是一幅很美很美的风景画,让我画出来。我虽画了幅像摸像样的画,其意义仍然不懂。青苔上点点的黄昏只是朦胧,而我对摩诘的浅淡佛意则更模糊了。</p><p> 第二天,我胸有成竹的进考场,心灰意冷的出考场。</p><p><br></p> <p> 一回家,我便急了:“为什么我天天背诗,到考试却一点用都没有?”我将诗集高高地举起,又重重地摔下,仿佛摔下了一个沉重的累赘。什么“黄鹂鸣翠柳”,什么“萧萧班马鸣”在一夜间,都成了不堪的聒噪。</p><p> 直到——</p><p> 那夜月光皎洁,细细地织在窗前。百无聊赖的我偶尔拎起久违的诗文,随手翻看:“明月随良掾,春潮夜夜深”;“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转念,细思,顿悟——这纸墨间回响的平平仄仄的音韵,不正是天中那一轮清丽皎白的月吗?原来,原来诗不是光靠背的,而是要去体会的呀!终于,重拾一份美好,重拾一份诗韵,重拾了那个待开花的梦想。</p><p><br></p> <p> 爱上读诗。一句“曾经沧海难为水”是多少深情的留恋;一句“人生若只知初见”是多少无奈的叹息;“二十四桥明月夜”隐隐可见曾经的繁华;“巴山楚水凄凉地”细细诉说着人事的坎坷。</p><p><br></p> <p> 爱上品诗。“白日依山尽”于简单的文字透出季凌的智慧;“落霞与孤鹜齐飞”于华丽的描摹中浸染子安的才情;“人生有味是清欢”于清新的表达中展现子安的胸襟。</p><p><br></p> <p> 更爱上写诗。曾自创《无题》一首:“春雾绿起眼朦胧,野望无舟相思浓。锦觅难解心中事,岁月不待罗缉红。”后来发现不符合平仄标准,于是苦思冥想了好一段日子,终于又提笔:“春雾绿起泪朦胧,野望无楫恨意浓。寸草难说心上事,归来岂时旧时容。”虽自知情感浅薄,内容生涩,却也是最幸福的尝试。</p><p><br></p> <p> 在第二届诗词大会中,我的梦想开了花。 </p><p> 回顾整个过程,原来是诗词让梦想开了花。因了它的雄浑;因它的优雅;因它的深厚;因了它的博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