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二岁啦

银龄

<p>樱花盛开了,我家晨宝宝2岁啦。</p> <p>两年前的这个美好季节,我在日本名古屋参加国际会议,恰逢樱花盛开。那是我第一次看到成片成片的樱花。与会的几天我如痴如醉,每天清晨,早早起来,沿着名古屋城,悠闲漫步,赏花闻香,驻足冥想……。</p> <p>樱花是爱与希望的象征,也代表着高雅、质朴和纯洁。感谢上苍,在如此美好的时节里赐给我们如此清秀、活泼、可爱、机灵,有时候还有几分调皮和滑稽的宝宝。期待着宝宝年复一年伴随着春天静静怒放的樱花,健康快乐成长,成为有爱,有担当,本性纯朴,气质高雅的堂堂汉子。</p> <p>原本今年春节宝爸宝妈带着宝宝去日本冲绳旅游的。今年暖冬,一月下旬的冲绳亦或能见到樱花的。无奈突发疫情,只能退了机票禁足宅家。其实,宝宝也不懂出国旅游是啥意思,只是想着能坐飞机而已。</p> <p>疫情初期,宝爸宝妈天天陪着宝宝在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家两边住。大人,尤其是爸爸妈妈天天陪着,他是最开心的。我原本担心复工后,宝宝会不会闹。没想到他还非常乖巧,每天早上和妈妈再见,爸妈回家,他会嚷嚷着:快去汏手,调衣裳。</p> <p>平时我们都用上海话和宝宝交流,偶尔用普通话,由于孩子语言发育缘由,上海话中的“g”发不准,都用“d”取代,如外公的“公”(gong),宝宝发“东”(dong)音。奶声奶气,非常好玩。</p> <p>宝宝外婆说:这次禁足你最大的收获是和宝宝增加了交流,加深了感情。是的,退休至今,我基本没闲着,每天还是满满当当。平日里基本都是宝宝外婆和大大(宝宝外婆的姐姐)带着。</p> <p>疫情爆发,小区封闭,宝宝也只能宅家。可爱的小宝宝有时候只好隔着阳台玻璃说:么落雨,好到外外去。一会又自我安慰:外外有病毒,有细菌,勿好去。当我问他,那怎么办呢?宝宝会挥动小拳头,说:打刹伊,打刹伊。</p> <p>宝宝喜欢粘着我,一会儿“外公抱抱”,一会儿“兜一圈,兜一圈”,犹如疫情中宅家“旅游”视频一样,每个房间,每个阳台兜一圈,还必须一边兜一边解说呢。每天午睡也要我哄。我左手的腱鞘炎痛了一年多刚刚恢复,右手腕又开始了。难受中伴随着幸福。哈哈。</p> <p>每周三上午,我说:晨宝宝,外公要出去了。他就会说:去太太屋里,送菜菜。</p> <p>其实,疫情期间,我的心情和很多人一样,都不太好,每天关注着疫情发展态势,担心着家人的健康,静不下心。宝宝似乎也很懂事,只要我接电话,网络会议或在电脑前工作,他便乖乖的自己玩或边上等着,绝对不会干扰你。这一点在宝宝一岁不到的时候我就发现了。也真奇怪。</p> <p>宝宝还很有爱哦。看到太太爬高,他会叫我:外公挡牢。有一次我搀着宝宝的手在电视柜上走,被宝宝外婆发现,很有场景感的一幕开始了:</p> <p>外婆:(装着很严肃的口吻)谁让站在柜子上的?两个人一道立壁角!</p><p>外公:对的,晨宝宝,阿拉错了,阿拉一道立壁角去。(宝宝做出了立壁角的样子)。</p><p>外婆:晨晨算了,这次是外公的错,应该外公立壁角。</p><p>宝宝马上抱着我的腿,哭腔的叫着:勿要勿要!一下子把我感动得不要不要的。我抱起宝宝问他:外公立壁角侬舍得吗?他说:勿舍得。</p> <p>外公:把侬送给外外人,侬猜外公舍得吗?</p><p>宝宝:勿舍得。外婆勿舍得,妈妈勿舍得,爸爸勿舍得,嗯奶勿舍得,阿爹勿舍得。(幸福乐园大家庭成员一个不漏,哈哈,好厉害哦)</p><p>外公:还有啥人勿舍得呢?</p><p>宝宝:太太勿舍得,姑婆勿舍得,姑爷爷勿舍得,小外公勿舍得。</p> <p>外公:还有伐?</p><p>宝宝:大大勿舍得,悠哈哥哥(我家大金毛)勿舍得。</p><p>外公:想想看,还有伐?</p><p>宝宝想了想,双手一摊:么了来。</p><p>然后,用小手点点我的脸,很得意的说了一句:这是晨外公。</p> <p>外公:外公叫侬啥呀?</p><p>宝宝:晨宝宝。</p><p>外公:晨宝宝很乖的时候,外公叫侬啥?</p><p>宝宝:外孙皇帝(“皇”用第三声夸张的拖长重音,“帝”用轻音,一口宁波音)</p><p>外公:晨宝宝不乖,外公生气了,叫侬啥?</p><p>宝宝:(收紧下巴脸一板)张子涵!</p><p>(“外孙皇帝”是我小时候我外公的姐姐对我的昵称。我也不知道啥意思,估计是戏文里的吧。我小时候也得到了外公外婆的宠爱,外公的姐姐我们叫她“婆”,记得我从农场回沪住在外婆家,“婆”正好也在,坚持要为我洗衣服,那时她老人家已近90岁)。</p> <p>1岁到2岁,是孩子变化最快的时段,尤其是蹒跚学步,牙牙学语,似懂非懂的交流,真是太可爱了。前阵子宝宝手臂压在电脑键盘上,发出警示声,恰巧电脑显示器坏了,我说:坏特了,哪能办?宝宝马上说:叫阿爹修。在宝宝的心目中,阿爹是最厉害的,啥都能修。宝宝玩工具,我说你是张工啊?宝宝会很认真的说:勿是张工,是小张工。周四上午我说,宝宝今天晚上要去嗯奶阿爹家,侬要听话哦。吃了晚饭,他拿起电话,装着打电话:嗯奶,阿爹,等一歇我过来哦。谁也没教他,滑稽伐。小区朋友来修电脑,事后宝宝学着朋友的话:晨晨,电脑坏特了对伐?要买一只了哦。一副滑稽相把我笑得来。</p> <p>一岁半不到,宝宝会叫“嗯嗯了(大便)”,但就是不肯坐马桶。现在会背近10首古诗和儿歌,早就会数1-10,但对积木,玩具,认字都没啥大兴趣,而对工具情有独钟。有开关的任何东西,不用教,他都知道开关在哪里;拿着螺丝刀对着螺丝眼一瞄一个准,像模像样,非常专注。总之喜欢探究大人的世界。</p> <p>说也奇怪,我们好像也都没有把他当婴幼儿,就把他当大孩子一样和他交流。亲戚家比他小两个月的宝宝会认几十个字,会很认真的搭积木,确实很棒哦。但每一个孩子天性不一样。再说了,对于婴幼儿过早认字,教育界也有不同的观点。我觉得在孩子的教育上还是发现爱好,培养兴趣,适当引导,顺其自然,“陪伴”和“爱”是最最重要的。要让宝宝体会到所有家人都是爱着他的,所有家人之间都是相互爱着的,让宝宝在“爱”的氛围中感受到安全,这才是健康快乐成长的最好基础。</p> <p>好在宝爸宝妈也都很佛系,疫情前宝宝爸妈为他报名了早教班,最近对方来电询问是否参加网络课。宝爸宝妈认为参加网络课起不到孩子社交的作用,婉拒了。我是完全赞同的。现在的孩子,最缺少的是社会交往,需要的是社会角色认同。“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原本就是很滑稽的说法。</p> <p>有朋友说,其实带孩子,很不值得,吃力不讨好,自己的生活都没有了。听起来似乎有点道理。但我总觉得不对劲,“值得”应该是经济的视角吧?家人之间的亲情怎么能用经济的角度去理解呢?家人之间以亲情为主要纽带的中国家文化,不仅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这正是西方社会所羡慕的。</p> <p>我是觉得祖辈带大的孩子,只要不溺爱,是最懂得爱的。我是外婆带大的,自我感觉我是很有爱的人;我女儿是我母亲带大的,我女婿是他外婆带大的,他们也都是很有爱的年轻人。</p><p>当宝宝奔跑着过来揉着你的脖子亲你,或你在做家务的时候他抱着你的大腿,仰视着叫你“外公”……,那种幸福感,他人是无法感受的。含饴弄孙的隔代相亲,原本就是一种天伦之乐。何尝不是消除退休后寂寞和孤独的良药,老年人精神慰籍的途径,老年人学习和融入时代的动力?不仅如此,我觉得还会激发老年人的童心,让老年人越活越年轻。如果从经济层面理解,那不也是很“值得”的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