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悄悄的写了,请你轻轻的看 。 读书偶得 (一) 徐志摩篇

微不足道

<p><br></p><p> 徐志摩(18970115-19311119)浙江海宁人,现代著名作家。1921年开始创作,参与发起成立新月社并加入文学研究会,与胡适、陈西滢等人创办“现代诗评”,是新月派的标志性人物。曾游学美、英、苏、印、日、德、意、法诸国。回国后与闻一多、朱湘等人开展新诗格律化运动。历任北京大学、中央大学等校教授。后来与陈梦家、方玮德等创办“诗刊”。</p><p> 徐志摩才华横溢,激情飞扬,独树一帜的浪漫诗句,实在是值得推崇。可他遭遇不少非议,也是实情,但能在某一方面被时代所记住,就已经了不起了。就连林徽因都说,徐志摩为的是“诗意的信仰”,他的人生就是一种诗意的信仰,有些执着,也有些单纯……。</p><p><br></p> <p>  记得那年去剑桥,同行的几位靓男俊女急切的去寻找这块勒石,口中还喃喃叨念着“再别康桥”</p><p>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这首“再别康桥”相信很多人都有听过。作为徐志摩脍炙人口的诗篇代表作,也是文青们耳熟能详,想起来就会不由自主哼哼的。</p><p> 这首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 语言轻盈柔和,形式精巧圆熟,用虚实相间的手法,美仑美奂且唯妙为肖地将对康桥爱恋的表达,对眼前离别的失落,对未来生活的憧憬,那叫一个丝丝入扣、真挚隽永,读起来有一种如痴如醉的感觉。</p><p> 实话直说,对于六、七十岁的我们这一代人,知道徐志摩的并不是很多,曾经的语文教材中选录的多是“鲁郭茅巴老曹”,中小学期间鲜有接触徐志摩的作品,个别曾提及“新月派”的老师在wg不是被斗个半死也是批得体无完肤。</p> <p>  徐志摩作为一位五四新文化运动催生,在中国文坛上曾经活跃一时并有一定影响的作家,由于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以及欧洲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他的诗风自然也就奠定了浪漫主义的烙印。</p><p> 胡适先生一语中的:“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分别是:爱、自由和美。纵观徐志摩一生的历史,只不过是他追求这三个理想的过程罢了。”这都说明他是个布尔乔亚诗人,十分擅长细腻的心理捕捉和缠绵的情感刻画。尤其爱情诗中的情感变化与其感情经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p><p> 徐诗描摹细腻、词藻华美,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他的散文开阖自如、意象新奇、景随情牵也自成一格,其诗“韵的和谐与完整”,其文“华丽与奢侈的弦目”,但比较而言,他为新诗的发展进行过的探索,导致他的诗歌有着相当鲜明的独特风格,融入了他的生命,从而也就成为人们喜欢的理由。</p> <p>  徐志摩确是现代诗歌不可逾越的里程碑,谈起现代诗歌,徐志摩又是一个真的值得一提的人物。教材中入选三首现代诗中就有其“再别康桥”:</p> <p>轻轻的我走了,</p><p>正如我轻轻的来;</p><p>我轻轻的招手,</p><p>作别西天的云彩。</p><p>那河畔的金柳,</p><p>是夕阳中的新娘;</p><p>波光里的艳影,</p><p>在我的心头荡漾。</p><p>软泥上的青荇,</p><p>油油的在水底招摇;</p><p>在康河的柔波里,</p><p>我甘心做一条水草!</p><p>那榆荫下的一潭,</p><p>不是清泉,是天上虹;</p><p>揉碎在浮藻间,</p><p>沉淀着彩虹似的梦。</p><p>寻梦?撑一支长篙,</p><p>向青草更青处漫溯;</p><p>满载一船星辉,</p><p>在星辉斑斓里放歌。</p><p>但我不能放歌,</p><p>悄悄是别离的笙箫;</p><p>夏虫也为我沉默,</p><p>沉默是今晚的康桥!</p><p>悄悄的我走了,</p><p>正如我悄悄的来;</p><p>我挥一挥衣袖,</p><p>不带走一片云彩。</p><p> 剑桥的英式文明,令徐志摩陶醉,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他心中梦寐以求的“康桥情节”,也始终贯穿徐志摩诗文中,因此他曾满怀深情的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p> <p>  轻轻我走了,</p><p> 正如我轻轻来;</p><p> 我轻轻招手,</p><p> 作别西天云彩。</p><p><br></p><p>  诗的第一节连用三个“轻轻”这样的叠词,透过其本身含有的音乐感,也就自然而然显露出一种温婉缠绵,烘托出一种温馨浪漫,一种温柔甜蜜情感扑面而来……</p> <p>  中国游客去了剑桥大学,多会询问的是徐志摩笔下的"康桥"了。其实,康桥不是指剑河上的哪座桥而是指剑桥大学,"再别康桥"就是再别剑桥大学。徐志摩当年在这里再别康桥时,是充满对康桥的爱恋和离愁的,是他情感的真诚流露。</p><p> 另外需要强调的是与牛津(Ox</p><p>-ford)名字的意译不同,剑桥(Cam-bridge)是音译与意译的合成。穿城的剑河(River Cam)Cam在闽粤方言中音如“剑”,(照片中就是著名的数学桥)而Cam在普通话中发音更像“康”,因而也就有了我们所熟知的康桥,据说这也是徐志摩的神来之笔。</p> <p>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p><p>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p><p>你不必讶异,</p><p>更无须欢喜——</p><p>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p><p>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p><p>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p><p>你记得也好,</p><p>最好你忘掉,</p><p>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p><p> 这么些年来,我们读过的诗太多激昂、太多奔放、太多深沉、太多呐喊;我相识一位资深写作人,可以说是著作等身;他笔下的诗句,常以“啊!”、“XX!”……开头,穿插了很多新词,贴近时事寓教于乐乐,但和志摩的诗相比,多了些亢奋,少了些平和。这是因为徐志摩多采用口语入诗,朴实、自然、亲切。普遍的言语在诗人超凡能力的驾驭下,使得诗歌</p><p>进入一种宁静、和谐、淡雅、无冲突的意境,从而朗朗上口,留连往返,领悟到了一种超乎寻常的美。这样的诗歌,也许只是一种浅吟低唱,但却会让每一个曾经热恋或不曾热恋的人感动和共鸣,从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读者。</p><p><br></p> <p><br></p><p>我不知道风</p><p>是在哪一个方向吹——</p><p>我是在梦中,</p><p>在梦的轻波里依洄。</p><p>我不知道风</p><p>是在哪一个方向吹——</p><p>我是在梦中,</p><p>她的温存,我的迷醉。</p><p>我不知道风</p><p>是在哪一个方向吹——</p><p>我是在梦中,</p><p>甜美是梦里的光辉。</p><p>我不知道风</p><p>是在哪一个方向吹——</p><p>我是在梦中,</p><p>她的负心,我的伤悲。</p><p>我不知道风</p><p>是在哪一个方向吹——</p><p>我是在梦中,</p><p>在梦的悲哀里心碎!</p><p>我不知道风</p><p>是在哪一个方向吹——</p><p>我是在梦中,</p><p>黯淡是梦里的光辉。</p><p><br></p><p><br></p> <p>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 ,不悲不喜 ;</p><p><br></p><p>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里 ,不来不去 ;</p><p><br></p><p>你爱,或者不爱我 ,爱就在那里 ,不增不减 ;</p><p><br></p><p>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里 ,不舍不弃</p> <p>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搭乘的“济南号”因大雾导致飞机失事,徐志摩在事件中罹难,时年年仅34岁。徐志摩死后,原配妻子张幼仪以未亡人的身份主持了葬礼,葬礼上,当时文化界名流如胡适、郁达夫等都纷纷献挽联以示哀悼。</p> <p>你去了,你去了,志摩,一天的浓雾,</p><p> 掩护着你向那边,</p><p> 月明和星子中间,</p><p> 一去不再来的莽莽的长途。</p><p> 没有,没有去,我见你,在风前水里,</p><p> 披着淡淡的朝阳,</p><p> 跨着浮云的车辆,</p><p> 倏然的显现,又倏然的隐避。</p><p> 快回来,百万颗灿烂,点着那深蓝,</p><p> 那去处暗得可怕,</p><p> 那儿的冷风太大。</p><p> 一片沉死的静默,你过得惯?……</p><p><br></p><p> 这首“招魂”徐志摩遇难后,他的挚友孙大雨先生在第一时间写的悼念诗。据说,人若客死他乡,魂魄找不到归途。就会像他的遗体一样停留在异乡,受着无穷无尽的凄苦,会成为一个最悲惨的饿鬼,永远轮回于异地,长久地漂泊,没有投胎转生的希望。因此家人就要招魂,他才能够循着声音归来。</p><p> 大雨先生深知一介书生徐志摩的境况和性情,招魂也招出了个性:快回来吧,“那去处暗得可怕/那儿的冷风太大/一片沉死的静默,你过得惯?……”。</p><p> “你去了,你去了,志摩,……没有,没有去,我见你,……快回来……”。你去了,天妒英才;快回来,还我志摩。</p><p><br></p> <p>  徐志摩不幸遇难后,亲人、朋友所撰挽联众多,十分值得一读。</p><p>徐父徐申如:</p><p>考史詩所載,沉湘捉月,文人橫死,各有傷心,爾本超然,豈期邂逅罡風,亦遭慘劫;</p><p>自繈褓以來,求學從師,夫婦保持,最憐獨子,母今逝矣,忍使淒涼老父,重賦招魂。</p><p>前妻張幼儀:</p><p>萬裏快鵬飛,獨撼翳雲遂失路。</p><p>一朝驚鶴化,我憐弱息去招魂。</p><p>陸小曼:</p><p>多少前塵成噩夢,五載哀歡,匆匆永訣,天道複奚論,欲死未能因母老。</p><p>萬千別恨向誰言,一身愁病,渺渺離魂,人間應不久,遺文編就答君心。</p><p>蔡元培:</p><p>談話是詩,舉動是詩,畢生行徑都是詩,詩的意味滲透了,隨遇自有樂土。</p><p>乘船可死,驅車可死,斗室裏臥也可死,死於飛機偶然者,不必視為畏途。</p><p>郁達夫題賦挽聯兩幅:</p><p>新詩傳宇宙,竟爾乘風歸去,同學同庚,老友如君先宿草。</p><p>華表托精靈,何當化鶴重來,一生一死,深閨有婦賦招魂。</p><p><br></p><p>兩卷新詩,廿年舊友,相逢同是天涯,只為佳人難再得。</p><p>一聲河滿,九點齊煙,化鶴重歸華表,應愁高處不勝寒。</p><p>刘半农:</p><p>一夕清淡成永诀</p><p>万山云雾葬诗魂</p><p>楊杏佛:</p><p>紅妝齊下淚,青鬢早成名,最憐落拓奇才,遺愛新詩雙不朽。</p><p>小別竟千秋,高談猶昨日,憑弔飄零詞客,天荒地老獨飛還。</p><p>梅蘭芳:</p><p>歸神於九霄之間,直看噫籟成詩,更憶拈花微笑貌。</p><p>北來無三日不見,己諾為餘編劇,誰憐推枕失聲時。</p><p>張歆海、韓湘眉:</p><p>數年相知,情同手足。</p><p>刹那慘別,痛徹肺腑。</p><p>溫柔誠摯乃朋友中朋友。</p><p>純潔天真是詩人的詩人。</p><p>陳夢家:</p><p>泰山其頹乎?志摩魂飛九霄而何曾頹。</p><p>梁木其壞乎?志摩譽播萬邦而何曾壞。</p> <p>  我曾专程去海宁市区参观了徐志摩故居,这是一幢中西合璧式的小洋楼。主楼底层两侧有徐志摩家世、生平及思想和文学活动陈列;楼上东侧是志摩和陆小曼的新房及“眉轩”书房;西侧是志摩父母的卧室及志摩前妻张幼仪的居室;后楼屋顶露台,可眺硖石东西两山。</p><p> 故居展览陈列设计极有诗意,清新、时尚、绚丽。灯光随参观者的前行自动开启,光线柔和得恰如其分。除了展示诗人不同时期的照片,“再别康桥”诗作置放在醒目位置而使参观者一眼难忘。令人诧异的是梁启超在徐志摩和陆小曼结婚大典上,骂得二人抬不起头的训词公然张贴在此,实在是空前绝后。</p><p> 另外,报道徐志摩飞机失事的报纸也在陈列之中。“【济南十九日专电】(1931年11月)十九日午后二时中国航空公司飞机由京飞平,飞行至济南城南州里党家庄、因天雨雾大、误触开山山顶、当即坠落山下......遇难飞机师王贯一、机械员梁壁堂、乘客徐志摩......”。</p> <p>  徐志摩墓位于其故居后面的西山公园,为花岗石所砌,呈方块形,墓前有石阶数级并与另三段石阶相通。</p><p>两侧的以水泥浇制的两块诗碑,都作打开的诗卷状,分别刻着诗人生前所写的名诗短句。</p><p> 左侧诗碑所刻为“偶然”中的:</p><p>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p><p>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p><p>你不必讶异</p><p>更无须欢喜</p><p>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p><p> 右侧诗碑所刻“再别康桥”中的的:</p><p>轻轻的我走了</p><p>正如我轻轻的来</p><p>我轻轻的招手</p><p>作别西天的云彩</p><p><br></p><p><br></p><p><br></p> <p>  徐志摩身后有着诸多的非议,不仅是作品,还有他的感情生活。我无法也无能,不想也不愿来评述这些是非对错;只是想从一个曾经的文学青年的角度来认知他的作品,谈一点肤浅的认识与感受。无聊读几篇,有闲写两句,打发时光,得过且过。</p><p> 疫情期间,懒得出门,与其坐着发呆,不如读读写写,三言两语积少成多。今天写了徐志摩,还想着郁达夫、张爱玲……,就象当年下乡时在汉北河工棚吃饭,吃在碗里、望着锅里,是目标也是追求!</p><p> 谢谢您的浏览,我悄悄的写了,请您轻轻的看。拙作如有错漏,期待您的指教!您的鼓励,您的转发,就是我的动力!那么,下一篇:张爱玲!</p><p> 再一次谢谢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