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师张毅工作坊的美篇

11小学数学教师工作坊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 25, 25);">澧县小学数学教师张毅工作坊</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 25, 25);">网络直播课堂:趣味数学第4期</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1, 100, 250);">直播视频回放+教师点评+学生作品</b></p><p><br></p> <p>  春天是播种的季节,一份耕耘一分收获。老师们在坚持寻找新的课题,孩子们在坚持听课,每一次的坚持都会有新的收获。</p><p> 趣味数学第4期播出后,低年级的孩子们在火柴棒游戏中,学会了巧移火柴棒使等式成立的方法,有的还用火柴棒摆出了许许多多美丽的图案;中年级的孩子们从马可的故事中更加清楚的知道了条形统计图的作用,并在课后去收集数据,动手制作了各种主题的条形统计图;高年级的学生的知道了怎样过独木桥最节省时间,培养了学生的优化意识。</p><p><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 1️⃣.错过了直播的孩子们请扫码看回放</b></p> <p><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 font-size: 20px;">  2️⃣.瞧瞧这些孩子们坐姿端正,准备充分,听得多认真呀!</b></p> <p><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 font-size: 20px;">  3️⃣.听课的老师们也发表了不同的见解,我们一起来看看吧!</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巧过独木桥》评课</b></p><p><br></p><p><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1. 复兴镇双龙小学:毛思</b></p><p>&nbsp;&nbsp;&nbsp;&nbsp; 肖老师利用生活中突发事件的动画进行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在讲解过程中引导学生认真读题,仔细分析,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题目的能力和习惯,题目分析仔细到位,配合动画演示很好地让学生理解题目意思,过独木桥时一种种方案列举出来,让人一目了然。让学生学习利用不同方案解决问题,选择最优方案。最后作业布置在例题的基础上,增加数据,学生在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对数学学习兴趣,体会数学和生活的联系。</p><p>&nbsp;&nbsp;&nbsp;&nbsp; 肖老师的趣味数学课是一堂生动有趣的数学课,向肖老师学习!&nbsp;</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p><p>&nbsp;</p><p><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2. 银谷国际实验学校:王楠&nbsp;&nbsp;&nbsp;&nbsp;&nbsp;</b></p><p> 老师用视频导入,成功的让学生对接下来的学习产生兴趣。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老师用亲切的语言,引导学生和老师一起动脑思考,怎样才能节省时间,让所有人在17分钟内全部过独木桥,并给学生留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接着老师循循善诱,和学生一起解决问题。</p><p>&nbsp;&nbsp;&nbsp; 肖老师的课堂生动有趣,让学生体会到了玩中学的乐趣。最后的课后作业,进一步巩固了新知。是一堂优秀的趣味教学课堂。向肖老师学习。</p><p><br></p><p><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3. 银谷国际学校:吴金晖</b></p><p> 肖老师的课选材新颖,结构完整,层次分明。首先利用视频动画导入,将孩子们迅速地引入课堂,有效地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在探究“怎样在17分钟内全部过独木桥”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且学会在多种解决方案中得出最优方案,渗透数学思想。留给学生的课后思考题在例题的基础上又有一定的提升,进一步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深切体会到学习数学可以解决很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p><p>&nbsp; 整堂课生动有趣,思路清晰,值得我们学习。</p><p><br></p><p><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4. 官垸镇中心小学:王中秋</b></p><p> 肖老师的整节课堂生动有趣,结构完整,语言亲切,层次分明,值得我们学习!</p><p>首先,肖老师用视频导入,吸人眼球,充分调动了学生探索新知的积极性,接下来在探究新知环节,肖老师注重引导学生一起研读题目,一起动脑思考,如何让所有人在17分钟内全部过独木桥,并一一列举过桥方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解决问题,并选择最优方案,渗透了数学中的择优思想;最后的课后作业,巧妙的巩固了新知,也进一步增添了本节课堂的趣味性。向优秀的肖老师学习!</p><p>&nbsp;</p><p><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5. 第一完全小学:彭玥婷</b></p><p> 肖老师用有趣的动画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有效的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探究“怎么才能在17分钟内过独木桥”的问题,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紧接着肖老师循序善诱,在教学中用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慢慢组合”、“快快组合”……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提升认识。让孩子们从数学的角度经历从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中寻求优化的过程。</p><p>&nbsp;&nbsp; &nbsp;&nbsp;肖老师整课堂思路清晰,设计有层次,充分体现了数学的趣味性。向优秀的肖老师学习。</p><p><br></p><p><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6.第一完全小学:王美香</b></p><p> 听了肖老师的课我第一感觉是教师语言干净,适合教小学高年级的数学。第二感觉是课的设计精美,易懂。 整堂课环环紧扣,趣味性强,思维性强,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会不由自主去思考问题。本堂课的难点应在于一个"巧"字,我们在教这堂课时应深挖"巧过",是否可以在探究出结果后归纳出巧妙在什么地方,巧组合,巧安排。</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p><p><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7.澧县第一完全小学:孙雅琴</b></p><p>&nbsp;&nbsp;&nbsp;&nbsp; 《巧过独木桥》一课由动画视频巧妙导入,吸引学生眼球,把学生注意力迅速拉入课堂。紧接着进入游戏课堂,和学生一起提出问题并开始着手解决问题。在和学生一起讨论怎样巧妙节省时间的过程中,肖老师语速把握很好,不紧不慢,留给学生足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思维循序渐进,轻松解决“巧过独木桥”问题。本堂课结合生活实际,孩子们既玩了数学又长了见识。</p><p>&nbsp;&nbsp;&nbsp; &nbsp;是一堂优秀的趣味数学课。向优秀的肖老师学习。</p><p>&nbsp;</p><p><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8.澧县实验小学:揭思仪</b></p><p> 肖老师用视频巧妙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帮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角色,并聚焦问题“如何在17分钟内四人全部过桥”。教师课堂用语简洁又具有亲和力,语速十分恰当,留给了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课程探索过程设计得层次分明,且环环相扣。尤其是命名组合和分步骤思考的方式让学生思路变得清晰,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效率。无形中向学生渗透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p><p>&nbsp;&nbsp;&nbsp; &nbsp;本堂课结合生活实际,让孩子们体验了优化选择的过程,是一堂优秀的趣味数学课。</p><p><br></p><p><br></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神奇的条形统计图》评课</b></p><p><br></p><p><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1.涔南镇中心小学:赵歆玥</b></p><p>&nbsp;&nbsp;&nbsp; 今天有幸观看了任老师的直播课,任老师从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过程进而导入课堂,让学生充分的参与进课堂。</p><p>&nbsp;&nbsp;&nbsp; 整节课围绕《马可的零花钱》这一小故事,首先吸引学生的兴趣,然后一步一步的在故事中学习到今天的知识点——条形统计图;认识到条形统计图特点:直观的看出数量的多少;学会条形统计图的组成、绘制方法等。并且从马可和爸爸的两个统计图来比较分析,充分拓展了学生的思维。</p><p>&nbsp;&nbsp;&nbsp; 任老师的课堂上,充分体现了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存在着数学这一理念,也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统计的奥妙,也是一堂让我收获多多的教学。</p><p>&nbsp;</p><p><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2. 涔南镇中心小学:王燕玲</b></p><p> 任老师的教学设计得精思巧妙,无论是孩子还是老师都能很好的融入进课堂。</p><p>&nbsp;&nbsp;&nbsp; 整堂课由“马可想涨零花钱”这一故事贯穿始终,首先明确条形统计图的作用:更直观的表示出数据的多少,带领学生观察分析马可制作的零花钱条形统计图,引出本节课的重点:1、认识条形统计图,2、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顺着故事的发展,将爸爸的统计图和马可的进行比较,轻松攻克难点:纵轴怎样用一格确定几个单位,老师巧妙得将知识点由繁化简,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拓展欲望。</p><p>&nbsp;&nbsp;&nbsp;&nbsp; 通过任老师的课让我们发现,原来数学和生活贴的这么近,生活中的数学还有很多很多,相信听课的每一位学生都有了继续探索数学的兴趣。是一堂值得我学习的数学课!</p><p><br></p><p><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3.第一完全小学:李志芳</b></p><p>&nbsp; 任老师独辟蹊径,用中年级孩子们喜欢的绘本故事导入课程,故事主题《马可的零用钱》能迅速引起学生注意,并引发共鸣,想要好好儿学一学怎么样也能让自己的家长给自己涨涨零花钱。</p><p>&nbsp;&nbsp;&nbsp; 从马可尝试多种方法让爸爸给他涨零花钱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各种方法之间的区别,尤其是最后的终极方法——利用课堂所学绘制条形统计图,效果显著。值得注意的是马可总共绘制了两幅条形统计图,体现了他单位时间家务工作量和零花钱的数目不对等,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例,两幅图的结合解读才得到了爸爸和老师的认可。另外爸爸借鉴了马可的条形统计图,使得自己的工作从中受益,更说明了条形统计图用途广泛。</p><p>&nbsp;&nbsp;&nbsp; 整堂课是一次学科融合教学的尝试,很好的利用了启发式教学方式。任老师教学语言亲切大方,深得学生喜爱。</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p><p><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4.第一完全小学:杨海燕</b></p><p> 今天聆听了任老师的直播课,我认为任老师的这节课有以下亮点:1、抓准学生的学习起点,有效设计教学。教师利用《马可的零用钱》这一故事为主线,让学生在听故事过程中水到渠成的生成今天的学习新知条形统计图,设计得很有匠心。2、注重知识的对比认识,环环相扣,扎实有效。任老师让学生在比较辨别中认识到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以此深化学生对条形统计图应用范围的认识。3、注重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众所周知,统计观念的培养,首先应该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而培养统计意识,应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统计的必要性。我认为任老师所选取的教学素材很好的潜移默化的做到了这一点。</p><p><br></p><p><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5.复兴镇中心小学:龚心怡</b></p><p> 首先,任老师通过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兴趣的话题——“零用钱”导入新课,紧接着引出本堂课的主题故事《马可的零用钱》,故事采用有趣直观的绘本图进行叙述,迅速抓住了孩子们的眼球。</p><p>&nbsp;课上,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知识不是简单的灌输,而是创设情境。“马可想涨零用钱”一线贯穿整堂课始末,经过一步步的实践,马可终于利用绘制条形图的方法得到了爸爸的认可,这让学生对统计的魅力产生了更高的兴趣。</p><p> 整堂课渗透统计思想,发展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培养了学生的统计意识。向优秀的任老师学习。</p><p><br></p><p><br></p><p>&nbsp;</p><p><br></p><p><br></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火柴棒游戏》评课</b></p><p><br></p><p><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1. 城头山镇中心小学:聂豆豆</b></p><p> “生活中的火柴棒是点火用的,今天把它带到课堂上来,火柴棒可以做什么数学游戏呢?”首先彭老师从课堂导入便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生兴趣,其次,注重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主动探索新知,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最后的练习设计也形式多样,生动有趣,学生通过摆一摆,移一移,感悟到了火柴棒游戏的乐趣。</p><p>&nbsp;&nbsp;&nbsp; 这堂课充分体现了彭老师的个人魅力,教师始终给人亲切的感觉,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整堂课结构清晰,语言生动,对学生的评价及时到位,非常值得我们学习。</p><p>&nbsp;</p><p><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2. 第一完全小学:高 瑜</b></p><p>&nbsp;&nbsp;&nbsp; 《火柴棒游戏》是一节数学思维训练课,也是一节数学活动课。强调了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和想象能力的培养。火柴棒是一种常见的点火工具,同时也可以作为一种游戏工具,用来做数学游戏。彭老师带学生做了不同类型的移火柴棒游戏,使学生知道了,用火柴棒可以摆出很多有趣的图形、数、运算符合等。在算式中移动火柴棒,还可以使算式成立。火柴棒的游戏对训练孩子数学思维、增长智慧起到了一定的作用。</p><p>&nbsp;&nbsp;&nbsp; 彭老师的课堂生动有趣,语言亲切自然,对孩子们的评价及时到位,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非常优秀,值得我们学习。&nbsp;</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p><p><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3.第一完全小学:彭红霞</b></p><p>&nbsp;&nbsp;&nbsp;&nbsp;&nbsp; 彭老师用火柴棒的用处和制作火柴棒玩具的视频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整堂课教学环节衔接过渡自然。教者语言亲切、有激情,表扬及时。游戏设计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用火柴棒摆一摆、移一移、说一说,训练了孩子们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口头表述能力,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感受了学习数学的乐趣。</p><p>&nbsp;</p><p><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4. 小渡口中心小学:陈燕萍</b></p><p> 彭玲老师用一个有关火柴的视频引入课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又用一个火柴摆出各种有趣物品的视频,牢牢的抓住了学生的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紧接着就以摆火柴的活动正式进入本节课的主题。彭玲老师通过带学生做三个不同类型的移火柴棒的游戏,极大的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并且让学生对数学课堂产生了更大的兴趣。</p><p>&nbsp;&nbsp;&nbsp; 彭老师教学思路清晰,语言亲切自然,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是一堂优秀的趣味数学课,非常值得我们学习!</p><p>&nbsp;&nbsp;&nbsp;&nbsp;</p><p><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5. 一完小桃花滩分校:陈潘潘</b></p><p> 彭老师通过火柴在生活中的应用的小视频引入新课,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接着给学生观看用火柴棒玩游戏的视频,更是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孩子们都迫不及待想去玩一玩。本节课先让孩子们感知基本的数字是由几根火柴棒组成的,并摆一摆,再抛出问题“请移动一根火柴棒使算式正确?”将教学内容从数带入到式。这一环节充分调动了孩子的观察能力,所有学生都沉浸在自己的火柴棒设计算式中。最后再次升级,巧移火柴棒,让小猫和小鱼掉头,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p><p>&nbsp;&nbsp;&nbsp; 彭老师在整堂课中充满激情,富有感染力,对学生的评价语言多种多样,值得学习!</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p><p><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6.一完小桃花滩分校:马亚军&nbsp;&nbsp;</b></p><p>&nbsp;&nbsp;&nbsp; 彭老师语言亲切,及时关注学生的回答,并表扬学生。通过播放火柴生火和火柴棒拼成的很多有趣的图形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探究火柴棒中的数学奥秘的学习欲望。课堂上彭老师通过让学生用火柴棒摆0到9的数字,移动一根火柴棒使等式成立,移动几根火柴棒改变图形的样子等活动,充分的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在探究的过程中,彭老师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和操作,让孩子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激发孩子的思维。</p><p>&nbsp;&nbsp;&nbsp; 彭老师的课堂思路清晰、环节紧凑,是一堂充满趣味的数学课,值得我们学习。</p><p><br></p><p><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7.第一完全小学:李志芳</b></p><p>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可以说彭老师今天带领孩子门做了一节不错的体操,本节课总的来说有三个特色。</p><p> 1.改变了孩子们被动听的习惯</p><p> 传统的教学往往老师讲,孩子们听,彭老师的教学选择了简易的学具,使他们动起手来。孩子们有的用牙签,有的用生活中的牙签,有的用自己的学具小棒,在摆一摆、移一移、拼一拼的游戏中认识100以内的数,练习整数加减法,培养孩子们的数感。</p><p> 2.培养了孩子们思维的发散性</p><p> 彭老师教学注重培养发散思维,例如移动一根火柴可以使等式变成4+7=11,还可以移成14-7=7,其实就是教育孩子们转换一种思维方式,你会有新的发现。后面移的时候孩子们也想到了不同的移法,这一点真的很棒。</p><p> 3.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p><p> 彭老师的语言亲切,是孩子们喜欢的味道,课的设计也是孩子们的喜欢的。首先是用火柴棒搭房子,接着是用火柴棒摆数字,到后来的移动火柴棒摆算式,摆图形,孩子们乐此不疲,从他们完成作业的情况看来,教学效果真是棒极了。</p><p> 总之,这样的课堂中,我只愿是一名学生,可以一直享受做数学的快乐。</p><p><br></p><p><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8.第一完全小学:龚钰子</b></p><p> 相信很多孩子对火柴棒并不陌生,火柴棒是一种常见的点火工具,同时也可以作为一种游戏工具,用来做数学游戏。用火柴棒可以摆出很多有趣的图形、数、运算符合等。在算式中移动火柴棒,还可以使算式成立。它对训练孩子数学思维、增长智慧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彭玲老师选取了这个吸引孩子们的教学内容,通过用火柴棒摆一摆、移一移、说一说,训练了孩子们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让孩子们感受到数学的神奇和乐趣!这是一堂成功的趣味数学直播课,值得大家一起学习。&nbsp;&nbsp;&nbsp;</p><p><br></p><p><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9.第一完全小学:李玲</b></p><p> 《火柴棒游戏》是一节数学思维训练课,也是一节数学活动课。强调了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和想象能力的培养。</p><p>二年级的小朋友思维能力比较差,他们遇到问题往往只会束手无策,茫然以对。教师在孩子思维发展的黄金时期,要教给孩子一定的思维方法,动手操作就是比较有效的思维方法之一。本堂课彭老师的设计意图就在于此,先让学生尝试摆出或画出0—9这几个数字,接着通过自己动手“拼出两个相同的三角形,至少要几根火柴棒”体验两个连续的三角形可以少用一根火柴棒,“用9根火柴棒摆出相同的四个三角形”感悟火柴棒根数和三角形根数之间的联系,学生得出结论:第一个三角形要用三根火柴棒,后面每多一个三角形只要两根火柴棒,实践证明,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沟通了外显动作,最大限度地启发了学生的思维。最后,教师还在课尾寄予孩子们厚望:动手又动脑,才能有创造。动手操作是为了更好的思考,思考帮助我们更有效的操作。只有动手又动脑,才会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无限的乐趣!&nbsp;</p><p><br></p><p>&nbsp;&nbsp;&nbsp;&nbsp;</p> <p><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  4️⃣.瞧!小小的火柴棒孩子玩得多起劲呀,请看低年级小朋友们的大能耐!</b></p> <p><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5️⃣.中年级的孩子们也不赖哟,亲手制作了生活主题统计图!</b></p> <p><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6️⃣.请看高年级孩子们工整的书写和最优的解题方法。</b></p> <p>一完小学生作品:</p> <p>银谷国际+小渡口中心小学学生作品:</p> <p>  看到孩子们的作品,给我的感受是惊讶,更多的是惊喜,不流于形式而是真正的喜欢工作坊推出的课堂。我想送给孩子们两句名言来作为今天的结束语: </p><p><br></p><p>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况】</p><p><br></p><p> 伟大的作品不是靠力量,而是靠坚持来完成的。【约翰逊】</p>

学生

火柴

老师

孩子

统计图

课堂

数学

学习

条形

完全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