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通过《指南》提出3-6岁各年龄段幼儿学习与发展目标和相应的教育建议,可以帮助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了解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指南》为教师指明专业成长的方向,以“幼儿为本”,即了解幼儿的知识与能力、科学保教的知识与能力。</p> <p> 老师利用了假期学习了李季湄教授:幼儿园实践《指南》的七大问题与误区。</p> <p> 老师们对《指南》的内容学习更深入,在一日活动中要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将各领域的学习目标融合在一日生活中,避免小学化倾向,保护与激发孩子的好奇心与对学习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让《指南》真正成为幼儿发展的福音,让每个孩子都能自尊自信地成长。</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一次交流研讨开始啦!</b></p> <p> 大家相互推荐相关书籍,自主阅读学习。</p><p> </p> <p> 在交流分享研讨活动中,老师们对过渡环节这个话题很感兴趣,于是我们决定开展“学习《指南》精神 优化过渡环节”线上教研活动。</p> <p> </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二次研讨活动!</b></p> <p><b>一、什么是过渡环节?幼儿一日活动中有哪些过渡环节?</b></p><p><b>刘海玉老师:</b>过渡环节是指一个活动和另一个活动衔接的中间阶段。</p><p><b>彭晶晶老师:</b>《纲要》中明确指出:“寓教育于一日生活中。”由此过渡环节成为幼儿园一日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实过渡环节包括了每个活动之间的转换。</p><p><b>李丹丹老师:</b>晨间活动与早操、早操与集体活动、集体活动与自主游戏、自主游戏与午餐、午餐与午睡。</p><p><b>戴瑶老师:</b>起床与做操、做操与下午点心、点心与自主游戏、自主游戏与离园活动。</p><p><b>彭晶晶老师:</b>她们两位老师对幼儿一日活动的过渡环节进行了简单的概述。不过是过渡环节有的时间长,有的时间短而已。短时间过渡环节:晨间活动与户外活动、户外活动与做操、做操与集体活动、集体活动与自主游戏、自主游戏与午餐。长时间过渡环节:午餐与午睡、起床与做操、做操与点心、点心与自主游戏、自主游戏与离园。</p> <p><b>二、过渡环节的价值。</b></p><p><b>左文婷老师:</b>更自然、更好的发展,幼儿能够自主选择游戏。</p><p><b>刘海玉老师:</b>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下一个活动做好铺垫。</p><p><b>侍洁老师:</b>可以减少消极等待现象。</p><p><b>韩娟老师:</b>有利于教师现场设计,及时发现孩子的发展需求,能够及时的进行整改。</p><p><b>彭晶晶老师:</b>过渡环节表面上看起来是容易被忽视的细节问题,在我们的思维中它所起的作用只是环节的转换与连接,没有什么教育的价值,但事实上这个细节问题却十分重要。这不仅仅在于它的过渡作用,使它同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其他组织形式之间建立积极的联络互动,而且还在于它本身可以独立发挥积极的教育价值,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给予不同幼儿不同的行为风格、活动节奏以及存在的空间,并且使他们能够有相对比较充分的余地来进行自主地安排和调整,从而培养其自主性。</p> <p><b>三、请老师说一说自己班级过渡环节存在哪些问题?</b></p><p><b>彭晶晶老师:</b>在区域活动与午餐之间的过渡环节中,孩子们游戏久了个别孩子会出现不收拾玩具,扔的满地都是。后来安排了“小小管理员”,他们有责任心,会管理、监督好每个区域的整理工作。</p><p><b>刘海玉老师:</b>比如建构区每换一个新的主题添加新的游戏材料,孩子不管什么时候都会一直待在游戏区不愿意出来。</p><p><b>戴瑶老师:</b>起床与做操之间的过渡环节怎么做比较合理?</p><p><b>刘海玉老师:</b>女生梳头发,其他小朋友可以自主游戏。</p><p><b>蒋艳红老师:</b>起床后孩子们有的还没“睡醒”,可以放一些舒缓的音乐。</p><p><b>赵雨涵老师</b>:孩子吃饭时,有的孩子吃的速度快一些,有的孩子稍微慢一些,这个时候速度快一些的孩子怎么办?</p><p><b>李丹丹老师:</b>孩子可以坐在一起选择“小组长”带领孩子一起唱歌、手指游戏等。</p> <p><b>四、以《指南》为依据,说一说过渡环节问题解决的途径。或者说围绕主题创设如何创设适宜的过渡环节。</b></p><p><b>彭晶晶老师:</b>其实过渡环节中我们不一定总是以儿歌、手指游戏、聊天的方式来过渡。</p><p><b>戴瑶老师:</b>结合《指南》5—6岁健康领域目标: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知道引起自己某种情绪的原因努力缓解。在过渡环节中要根据不同幼儿的特点,适当满足幼儿的一些要求,如:在排队和消极等待的时间里,让幼儿根据自己内在动机和愿望队事自由活动,幼儿有了愉快的活动体验,就能够以稳定、良好的状态投入到下次活动中。减少了烦躁情绪和攻击性行为。幼儿宽松、愉悦、自由、安全的环境中,进行自己喜欢的活动,幼儿随时调节自己的行为,摆脱被动受支配地位。变执行纪律、执行任务为幼儿主动参与,学习自我管理的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主体意识和生活自理能力,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p><p><b>刘海玉老师:</b>结合《指南》中的5—6岁健康目标: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我们可以在自主游戏与午餐中的过渡环节教育孩子“吃东西时细嚼慢咽”。</p><p><b>汤文丽老师:</b>结合《指南》社会领域目标5-6岁目标:活动时能与同伴分工合作参与劳动,减少“过渡环节”的等待在加餐和进餐环节,需要餐前的整理、消毒等准备工作,教师组织幼儿收拾活动中用品,保育员老师对于餐桌进行消毒、分加餐及餐具。大班的幼儿在生活自理方面较前更独立了,能将劳动与游戏分开,对劳动持认真态度,关心劳动结果,在幼儿园里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种植、饲养、值日生劳动等:在劳动中表现出一定的责任感,有了分工合作的意识,在此“过渡环节”中孩子自主分工合作,有帮助老师整理教育活动结束用品的,有帮助保育员整理桌面、分发餐具和加餐的、还有部分幼儿进行查选。避免了两个活动之间的过渡环节的等待,也锻炼了了大班幼儿为班级服务的意识。</p><p><b>彭晶晶老师:</b>过渡环节一般安排比较灵活,幼儿之间的交流比较多。大班的幼儿好学好问,他们有强烈的求知兹和认识兴趣,这就有利于我们了解幼儿的兴趣点。例如:在午餐和午睡之间的过渡环节,在带领幼儿进行散步时,就可以有意识地结合幼儿的兴趣点,进行一些谈话活动。如:植物、天气等相关内容,通过幼儿之间的交流、讨论。结合《指南》中5—6岁科学领域目标:1.亲近自然,喜欢探究。2.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丰富幼儿相关经验。并根据幼儿的兴趣点生成我们的主题。</p> <p> 今天大家都研讨的都很积极,对于过渡环节的重视和改变,是一个师幼共同探索、共同调整、适应的过程。今天讨论了那么多的方法,与好的经验,希望老师们能运用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教师要依据实际的情况,在追随幼儿兴趣并提供支持的前提下,处理好教师指导和幼儿自主之间的关系。让过渡环节成为师生积极交流、互动,充分发挥幼儿个性的过程,同时也让这个过程自然、和谐,充满乐趣!我们可以制定怎么样更合理的作息时间,大家可以去考虑一下。</p><p><br></p><p> </p><p><br></p><p> </p><p><br></p><p> </p><p><br></p><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