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行之意大利(9)---罗马:万神殿、许愿池

红牛

这是从纳沃纳广场步行去万神殿,再走去许愿池(特雷维喷泉)的路线图。途中穿街过巷,行走于罗马古城中,有好多文物古迹、教堂、喷泉,连墙壁、街灯、地上的地砖也诉说着历史。当然,其中还有大量的美食、旅游工艺品藏于深巷中。漫步于其中,才真正领略到古罗马的伟大和"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真理。身在其中就好像穿越时空,在两千多年前与现代中穿梭。(具体细节,我分别设专辑:意大利(6)情迷罗马城、意大利(12)暴走罗马城) 万神殿---这座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建筑,是至今完整保存的唯一一座罗马帝国时期建筑,是所有建筑师崇拜的建筑。 万神殿是至今完整保存的唯一一座罗马帝国时期建筑。始建于公元前27-25年,由罗马帝国首任皇帝屋大维的女婿阿格里帕建造,用以供奉奥林匹亚山上诸神,可谓奥古斯都时期的经典建筑。公元80年的火灾,使万神殿的大部分被毁,仅余一长方形的柱廊,有12.5米高的花岗岩石柱16根,这一部分被作为后来重建的万神殿的门廊,门廊顶上刻有初建时期的纪念性文字,从门廊正面的八根巨大圆柱仍可看出万神殿最初的建筑规模。 饱经风霜的石柱-----怎么形容万神殿?这是我在罗马看到的最令人惊叹的建筑,他就像一位隐藏在闹市中的巨人,在抵达这个狭小的广场之前,你无法想象会有这么一座体量巨大、饱经沧桑的圣殿,隐藏在楼群中。万神殿斑驳的巨石,残损的石柱,仍然支撑起完美的穹顶,很难想象在别的地方能看到保存如此完好的2000多年前的建筑。 万神殿在罗马市中心,有一个中央竖立着高大的尖顶方碑的喷水池,方碑基座雕有古罗马神话场景,这一喷水池所在地就是罗马万神殿的前庭。 <p class="ql-block">  万神殿的侧面如此敦实,就像堡垒。现今所见的万神殿主体建筑是亚德里亚诺大帝于公元120-124年所建,为43.4米高的圆形堂,其内仍供奉罗马的所有神袛。公元609年万神殿被赠予教皇,随即改为天主教堂,将多尊圣骸保存于内,更名为圣玛丽亚教堂,后拉特朗协约将其定位意大利国立教堂。也正是因此,万神殿才在后来幸存下来。</p> 公元80年的火灾,使万神殿的大部分被毁,仅余一长方形的柱廊,有12.5米高的花岗岩石柱16根,这一部分被作为后来重建的万神殿的门廊,门廊顶上刻有初建时期的纪念性文字,从门廊正面的八根巨大圆柱仍可看出万神殿最初的建筑规模。 万神殿前的喷泉是吉雅科莫设计,1575年索尔马尼完成雕塑作品,1711年按上埃及的拉美西斯二世方尖碑。 柱廊: 公元80年的火灾,使万神殿的大部分被毁,仅余长方形的柱廊,内有16根高12.5米的花岗岩石柱,留作重建的万神殿的门廊,顶上刻有初建时期的纪念性文字 MAGRIPPALFCOSTERTIVMFECIT,是拉丁文,含义为“吕奇乌斯的儿子、三度执政官玛尔库斯阿格里巴建造此庙”。现在看到的廊柱,只有左边的3根是17世纪作品,其余都是原物。 <p class="ql-block">  万神殿(pantheon)初建于公元前27-25年,公元120年重建,连米开朗基罗都称赞为“天使的设计”。万神殿pantheon的pan是指全部,theon是神的意思(怎么和中国神的发音相近呢),指必须供奉罗马全部的神(即希腊的神)。公元4世纪前,罗马还是多神崇拜。万神殿面对的是罗通达广场,广场中央建有美丽的喷泉。许多为了万神殿慕名而来的游客在此休息。</p> 这座距今3300多年的方尖碑最初是古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1303BC-1213BC)为赫里奥波里斯的拉神(Ra,埃及的太阳神,又称赖神)神庙而做。古罗马时期运至罗马,立在一个为埃及伊西斯女神而建的神庙(也许是凯撒为讨克里奥帕特拉喜欢而建,也许更早吧),1374年被挖掘出来后立在离此不远的一个广场上,1711年被教皇克莱蒙十一世立于此地。 进入到万神殿內参观 为减轻穹顶的重量,建筑师巧妙地在穹顶内表面作了28个凹格分成5排,同时在墙上有门的前提下开了7个凹室作为祭龛,祭龛里放的是神像,一些名人的墓穴,如意大利统一后第一个国王维克托.伊曼纽尔二世的墓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的画家拉斐尔的墓。穹顶顶部的矢高和直径一样,也是43.3米,这样,万神殿的剖面恰好可以容得下一个整圆,而它的内部墙面两层分割也接近于黄金分割,因此它常被作为通过几何形式达到构图和谐的古代实例 万神殿的主祭台 拉斐尔墓1483-1520年,意大利画家、建筑师,与列奥那多·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合称“文艺复兴三杰”。被教皇利奥十世任命为圣彼得教堂营造局的建筑师后,以毕生精力研究和大声呼吁保护古代建筑和遗迹,被授予罗马周围10公里的全部文物、建筑和古迹绝对处置权。拉斐尔为自己选择了万神庙作为墓地,在37岁生日那天画家离开人间,这天巧合是耶稣受难节也是画家的生日,瓦萨里设计了他的陵墓,洛伦佐雕刻了大理石的圣母像 神殿里面有几位伟人的坟墓,最知名的就是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拉斐尔;最醒目的则是意大利的国父,开国国王埃曼纽尔二世之墓,他的儿子,意大利第二任国王翁贝托一世的墓也在这里。 万神殿圆顶上直径30英尺的大洞一直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其实际上是一个巨型日晷仪,用于让阳光在重要场合照射到罗马皇帝身上。万神殿拥有2000年历史,自然光只能通过圆顶上的巨大开口照进大殿,但雨水也会借机涌入。为此地板上开凿了一系列小洞,用于排水。专家们发现阳光只能在3月春分和9月秋分以及4月21日这一天通过大洞照亮内部。4月21日据信是罗马落成的日子。在这些重要日子走进万神殿时,罗马皇帝会沐浴在阳光中 穹顶: 万神殿下半部为空心圆柱形,从高度一半开始,上半部为半球形的穹顶,装饰了镂空镶嵌花格板,底部平面直径与高度相等,均为43.4米。值得一提的是米开朗基罗设计的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的穹顶,其直径是42米,不敢越前辈一步。 天窗: 在穹顶的中央有一个直径为8.3米的圆洞提供光源,也具有支撑建筑结构的作用。下雨天游客可以欣赏雨水从天窗落下,滴在大理石地上再流入水沟。下雪的情景更佳。 排水孔-----穹顶顶部中央是一个直径近9米的圆孔,起到采光的作用,本身万神殿没有窗户,也是为了解决穹顶造成推力的问题,里面用了些假窗户做装饰。在下雨的时候,万神殿地面上的排水孔可以及时发挥作用。雨水从开口进入,但是会通过倾斜的大理石地板上22个几乎看不到的小孔排走,这个是万神殿内地上最正中的排水孔,正对上方穹顶天窗。周围还有多个这样的排水孔,但不是青铜造的,只是在石板上打孔。 万神庙内部至今虽然经过多次修缮,但古今相比仍无多大变化,地板的图案依然,穹顶四周天花的方格也如故。万神庙里供奉着战神、爱神、朱必特神以及其他保护神等。庙里还有不少陵墓,其中最著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大画家拉斐尔的墓。 翁贝尔托一世 万神殿的伟大之处在于巨大的穹顶,这穹顶直径43.3米,高度也是一样,充满了和谐之美,很难想象2000年前的古人在没有现代仪器的帮助下兴建了如此完美的建筑。那时候工程师们只能靠大胆的设计,这是真正的创新,是需要一种精神的。如此宽大的穹顶,会产生巨大的水平推力,古罗马的建筑师用厚厚的墙来抵挡,这个建筑这么多年稳如泰山,墙体也没有沉降,不能不说是奇迹。 它是世间圆顶建筑的鼻祖基本上之后大型的圆顶建筑都是参照它建成的,包括圣彼得教堂的大蓝顶和法国先贤祠。 万神殿是哈德良皇帝在阿格里帕的神庙基础上建成的。阿格里帕是罗马帝国首位皇帝屋大维的得力干将和亲密战友,万神殿的门楣上写着阿格里帕的名字,让考古学家产生了误会。当哈德良皇帝建起神庙的时候,这里供奉的是传统意义上的诸神,所以这里才得名万神殿(Pantheon)。七世纪以后,这里变成了基督教堂,此后也历经战乱、掠夺和破坏,不过也许因为他教堂的身份,才能保留到如今。 万神殿内的七座壁龛,分别供奉战神和朱利奥.凯撒神明和英雄,除壁龛外,殿内还有很多神明和英雄的雕像。万神殿内侧面的小堂,是拉斐尔、意大利国王维克托.伊曼纽尔二世、翁贝尔托一世和他的妻子玛尔盖丽妲王后等重要人物的长眠之地。 万神殿入口处是两扇青铜大门,这可是原装的,上千年了。它高7米,又宽又厚,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青铜门。靠门的两个壁龛内,放置着昔日英雄奥古斯都和阿格里巴的雕像。 17.28时,走出万神殿,广场上还是那么多人。 万神殿正面长方形柱廊,宽约34米,深达15.5米,有16根科林斯柱,前排8根,中、后排各排立4根,这些柱子是花岗岩加工而成,柱高12.5米,柱底部直径为1.43米,柱头和柱的底座是白色大理石。穹顶和柱廊原来都是用镀金铜瓦覆盖的,可以想象当初有多漂亮。公元663年,东罗马皇帝下令揭下运往君士坦丁堡。735年后,罗马人用铅瓦覆盖。17世纪上半叶,柱廊的铜质天花被贝尔尼尼熔化了铸造圣彼得大教堂的青铜华盖 如果说树木一岁一枯荣,那么剖开这一圈科林式柱子,里面该密密麻麻布满了两千多个年轮了。好多人都说万神殿是仅存的硕果,是因为它是罗马帝国时期唯一尚存的建筑,如果说十五六世纪的那些教堂是一种爷爷辈的存在,万神殿就是不折不扣的祖宗十八代了。这门廊处存留下来的16根石柱却是当时未被烧毁的花岗岩巨柱,所以细细算来是不是得有2000年的历史了。 铜门: 两扇大铜门在造型上是原版,实际上是在1653年大规模整修时重新铸造的。高7米,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青铜门。雕工精美的青铜大门镇守着万神殿已经逝去的气势。2000年前的神庙,如今的教堂。它是罗马保存最完好的古迹,也是西方最有影响力的建筑之一。仰视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大的无钢筋混凝土穹顶,以及开在穹顶中央那个直通天堂的窗口,感受阳光穿过窗口,让这里瞬间无比神圣。 万神殿前的罗通达广场和埃及方尖碑。广场在是15世纪由教皇尤金四世下令修建的,之前是杂乱的棚屋和商铺,19世纪时广场曾是个热闹的鸟市,后来还是在拿破仑短期控制罗马期间整顿了这里。 喷泉是1575年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修建。 其实万神殿从外面,尤其是侧后方来看平平无奇,后圆前方,像一座敦实的城堡,正面则是希腊神庙风格,八根科林斯石柱支撑带山花的门廊。可是万神殿从外到内的古朴,最终铸就了奇迹。 万神殿广场上表演的街头艺人,正在唱意大利歌剧,人们围着聚精会神地欣赏。 刚参观完万神殿出来,在万神殿广场上欣赏街头艺术家表演意大利歌剧!真系超正!高手在民间! 各国游客欣赏可能是最正宗的---意大利歌剧 广场上的马车在等客 正在唱: 我的太阳。我们停留听了十多分钟,还收录了几段视频。他唱得确实好正。背面就是有2000多年历史的万神殿。 这条街巷是通向许愿池的。许愿池离万神殿约十多分钟路程。 从外面看,最深的印象就是坚固,虽然不怎么好看,但2000年屹立不倒。在罗马这样伟大的城市,你可以感受圣彼得教堂神圣的气氛,可以细品梵蒂冈博物馆无价的珍宝,可以体会斗兽场血腥的前世,可以陶醉于许愿池华丽的情调,但是必须见识一下万神殿无可匹敌的沧桑。 17.45时,离开万神殿广场沿着这条巷走向大名鼎鼎的---许愿池。 许愿池卫星图-----许愿池的全名叫做特莱威喷泉,又叫幸福喷泉。始建于1732年,历时三十年,于1762年建成。意大利罗马是名副其实的浪漫之都,当置身于这座浪漫之城,你会发现她的许多名胜古迹背后都有着一个美丽浪漫的爱情传说,每一个生动的传说里鲜活的人物形象都让人难忘,为之动容。《罗马假日》里的经典桥段让许愿池风靡全球,成为罗马城里最富浪漫气质的旅游景点。到许愿池许诺美好愿望,早已成为许多去意大利罗马游客的必做之事。 18.15时,来到大名鼎鼎的---许愿池。用手机拍下许愿池全景图。许愿池的全名叫做特莱威喷泉。早在公元前19年,喷泉就是古罗马人将贞女泉引进罗马城水道的终点。15世纪,这里又进行过一次大规模的整修,一直保留至今。喷泉主体部位的大理石海神雕像栩栩如生,细微处如海马们拉着的硕大的贝壳也处理得相当精美。据说背转身向池中投上一枚硬币就可以许三个愿望,但其中的一个必是"再回罗马"。 许愿池是力量的象征。在远古时代,出征的罗马男子会来到许愿池旁,投下一枚银币,祈祷自己能凯旋归来。后来罗马人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如果有人背对着喷泉,右手拿硬币从左肩上方向后投入水中,就能实现自己的愿望。一枚硬币代表此生会再回罗马,两枚硬币代表会与喜爱的人结合,而三枚硬币则能令讨厌的人离开。很多旅游者在喷泉边排着队往里抛硬币就是被这座城市迷住了的证明。 夕阳下的许愿池边非常多游人,水泄不通。许愿池是意大利罗马市内最大的也是知名度最高的喷泉。喷泉位在三条街的交叉口,整个广场面积不大,能容纳不足1千人。 海神驾驮着马车,四周环绕着西方神话的诸神,每个雕像神态都不一样,栩栩如生,诸神雕像的基座是一片看似零乱的海礁。 喷泉主体在海神的前面,泉水从各雕像、海礁石间涌出,流向四面八方又汇集于一处。海神两侧年轻女孩的浮雕,名字叫Trivia,喷 泉就是以她的名字命名。据说她带着口渴的罗马士兵在罗马城外22公里远的地方找到了泉水。后来罗马人建造了水道把泉水引入了罗马,为全城人供水。许愿泉 的水就来自于水道系统 海神宫的上方站着四位少女,分别代表着四季的仕女像。 在海神的脚下,是两个人身鱼尾的水神分别在驾驭两匹有着双翼的海马,其中一匹狂暴,另外一匹平静,分别代表了大海的两面。这是左边那匹狂暴的海马。水神极力控制狂野的海马,海马似乎在嘶鸣。 这是右边那匹平静的海马。另外一位水神非常惬意地一只手扶着海马,另一只手在紧握海螺,鼓起腮帮子在吹响,似乎在为海神“吹螺开道” 。 罗马有着数不清的喷泉,但在所有的喷泉中,知名度最高的莫过于许愿池了。虽然情节颇为平庸,但由于格里高利.派克和奥黛丽.赫本的精彩演绎,《罗马假日》成为了一部经典影片,影片中所涉及到的罗马诸多场景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宣传效果。 许愿池游人如织,络绎不绝,每天抛出的硬币据说多达3000欧元。夜间有工人将硬币捞出,所有硬币都要上交梵蒂冈,教皇拥有对这些金币的收取的权利,由一家叫做博爱的慈善机构代管。 许愿池的背景是一座公爵府。正中央是海神尼普顿,站立在一个巨大的贝壳上,指挥着两个水神驾驭两匹海马;整个雕像的基座是一片零乱的海礁。喷泉由各雕像之间、海礁石之间涌出。海神两侧分别站立着富裕和健康女神。两位女神上方是两幅描绘历史故事的浮雕。海神宫上方是四位代表春夏秋冬的侍女。海神宫最上方貌似是一枚徽章,由两位吹着小号的天使护持。整个雕塑群依托着公爵府,公爵府漂亮的巴洛克式拱顶和科林斯式柱头非常细腻 。 许愿池高约25.9 米,19.8米宽,是全球最大的巴洛克式喷泉。池中有一个巨大的海神,驾驮着马车,四周环绕着西方神话中的诸神,每一个雕像神态都不一样,诸神雕像的基座是一片看似零乱的海礁。 喷泉的主体在海神的前面,泉水由各雕像之间、海礁石之间涌出,流向四面八方,最后又汇集于一处。喷线雕刻叙述的是海神的故事,背景建筑是一座海神宫,中间立着的是海神,两旁则是水神,海神宫的上方站着四位少女,分别代表着四季 喷泉建筑完全采左右对称,在中央立有一尊被两匹骏马拉着奔驰的海神波塞冬,背景是海神宫,两旁有水神侍候。海神像是在1762 年雕刻家伯拉奇(Pie- tro Bracci)的设计。在海神两侧分别站立着富裕和健康女神。左侧富裕女神手捧丰收的果实,以表示富裕 。右侧健康女神手持长矛表示健康,她的形象通常为身上身上盘着条大蛇的少女。健康女神的父亲阿斯克勒庇俄斯是希腊的“医神” ,母亲是医药女神厄菲噢呐。 海神宫的上方站着四位少女,分别代表着四季。从左起:春--她手中擎着代表丰收的瓜果。夏--正是小麦的收获季节,满脸丰收的喜悦。秋--右手采摘的葡萄,显示这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左右高举葡萄酒杯,让我们庆祝吧。冬--手中的枝叶已经凋零,仕女的眼神颇有一些迷离和黯然神伤。在公爵府顶部的雕塑。两位吹着小号的天使在护持着巨大的徽章。 喷泉巧用宫殿作为借景表现,正中铸有一尊站立在硕大贝壳之上的雄壮海神像,正在驾驭着奔腾的马车凯旋而归;在其两旁分布的是水神。右边的水神像上有一幅“少女指示水源”浮雕,顶端有四位圣女雕塑,分别一年四季。每一个雕像精雕细琢、惟妙惟肖;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泉水在雕像和礁石间喷涌而出,汇集在一处,象征着波涛汹涌的大海,许愿池也因此顺势而成。整座雕塑气势磅礴,即便是在户外,但也不失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一处经典之作 <p class="ql-block">  圣味增爵圣亚纳大削教堂-----是意大利首都罗马的一座巴洛克教堂,靠近特莱维喷泉和奎里纳尔宫,由儒勒·马扎然枢机建于1646年到1650年,由建筑师小马提诺·隆基设计,立面的中心是马扎然枢机的牧徽,和两个裸露胸部的女子雕像。从西斯都五世到良十三世共25位教宗经防腐处理的心脏保存于此。</p> 喷泉1762年建成,虽然罗马有其他历史更悠久的喷泉,但始终以许愿池知名度最高,最得游客欢心,相信这多少与以下两个传说有关。第一个传说,是游客只要背对许愿池,右手拿硬币越过左肩抛入池中,便可以重返罗马。第二个传说是用同样动作抛三次硬币,第一枚是代表找到恋人,第二枚是彼此真心相爱,第三枚是蜜运成功,婚后并一起重返罗马。 许愿池每天世界各地游客都络绎不绝。当然我也入乡随俗抛下硬币,许下一个再游罗马的心愿 很多旅游者在喷泉边排着队往里抛硬币就是被这座城市迷住了的证明。喷泉的名字特雷维是三岔路的意思,因为喷泉前面有三条道路向外延伸,也正是喷泉名字的由来。喷泉由在教皇克雷芒十二世主办的喷泉大奖赛中得胜的尼科洛·萨尔维设计,巧妙地用借景手法将背后的宫殿借来,使得海神尼普顿和特里托内充满生气。1762年完成。通往喷泉的道路很窄,比较难分辨。 这个角度可见全部在许愿池的游客 意大利警察时刻保卫着游客 罗马并不是一天建成的,要完全游走罗马当然也并非一次可以完成。19时,离开许愿池前去寻找意大利美食。这是许愿池对面的圣味增爵圣亚纳大削教堂。 <p>时间: 2016年9月1日</p><p>地点: 意大利罗马</p><p>图/文: 红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