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的老家地处北纬41°14′10″至41°58′50″,东经124°15′56″至125°27′46″之间。紧邻赫图阿拉城,长白山余脉。一望无际的原始森林孕育着世代辛勤劳作的人们。在这种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下,山林中盛产奇珍异宝,尤其以人参最为珍贵。从这个季节开始,人们以团队的形式上山采人参,俗称:“放山”。每个团队有一位灵魂人物俗称:“把头”。团队追寻自然的法则,无论是谁发现了人参,都要团队统一管理卖完钱统一分配。爷爷就是一位远近闻名的老把头。孩提时总看到其他团队的把头带上“货”。来找爷爷鉴定品相、预估价格。在五六十年代,爷爷三十元零五毛的工资养活十个孩子、供奉四位老人。实在不易。通过放山大大的贴补了家用。勤劳而伟大的老人靠着勤奋与智慧为后世子孙留下了丰厚的精神遗产。很怀念他老人家。</p> 那一年爷爷六十多岁了,身体还可以但已不能与年轻人比脚力。爷爷退休不再放山。爸爸作为掌门长子继承爷爷的事业当上了把头。爸爸发扬光大,团队最多时人数已达十余人。成为当地赫赫有名的把头。爸爸总结了这几十年放山的经历:“虽然没有挖到国宝级的大货,但每天在深山里穿行身体练的棒棒的是最大的收获。”如图,最小的一种人参“巴掌子”。新生人参像个巴掌一样。一般在山上看到不采待长大后再采。 如图:“二甲子”。巴掌子发育几年又发出一个叉。两个叉为二甲子。比较小遇到不采。但是药用价值很高了已经。 “三品叶”要十余年能长这么大,三个叉,中间接人参籽了。现在上山人参籽还未红。俗称:“青榔头”。 “四品叶”算成品了,经多年的生长。吸日月之精华,灵性十足。老把头在挖这种人参之前先要用红绳将其绑好。否则,人参娃娃是会跑滴。 “五品叶”野山参里比较少见的,快成精了。年代也不是很好推测了。七八月时它们头上顶着大大的一团人参籽,火红火红滴。俗称:“红榔头。”据说每每这个季节棒槌鸟一看到这红红的人参籽就会唱起:“王刚哥、王刚哥......”人们就会寻着这鸟叫声去山里找寻红榔头。 <p class="ql-block">“六品叶”极为罕见了,如能遇到真所谓人品爆发。价值连城。人参最大“六品叶”。在努尔哈赤传中曾经提到。当年老汗王就是遇到了一片六品叶,到抚顺城里卖掉后开始资本原始积累。招兵买马创立基业!我老乡。</p> 如今,纯山参已经不多了。爸爸在山上还有些存货。后人放山挖的很多应该是爸爸或爸爸团队的人移植的或栽的。爸爸说:“不去管它们了,留给后人些文化遗产吧。”叔叔、姑姑们每家都有很多林下参。所谓林下参就是人工养殖的。纯山参数量奇缺的环境下林下参的价格也是逐年上升。勤劳的亲人们,大家都发大财! 爷爷、爸爸都喝了一辈子的人参酒,每天晚上二两,喝完浑身舒畅、睡眠一级棒。我也继承了下来,每天二两。 感谢自然的馈赠,我们要从我做起保护环境、为后世之孙留下些物质精神上的财富!美好的生活,要懂得珍惜与品尝。这个季节属于文化!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图文/后期/制作/编辑/在路上</p><p class="ql-block">后期制作:鸣谢美图秀秀</p><p class="ql-block">修改时间:2022年7月2日</p><p class="ql-block">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感谢原作者。如有侵权,告知即删。</p><p class="ql-block">感谢您的欣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