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br>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br>★选自《世说新语笺疏》,《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刘义庆,字季伯,彭城人,南朝宋文学家。<br>一、《咏雪》<br>1、本文选自《世说新语笺疏》中的《言语》篇。<br>2、谢太傅在对“兄子”与“兄女”的两个比喻并未加任何评论,但作者的评论却已在其中,一望而知为什么?<br>答:兄女回答后“公大笑乐”,公“笑前喻,乐后喻”,文章虽然没有明确交代谢太傅的评价,但从文末补充兄女的身份中可以看出,作者是在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兄女的才气。<br>3、本文将雪进行比喻的两个句子: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br>4、文中的两个比喻哪个好?<br>1)观点一:“撒盐”一喻更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撒盐空中”比较接近,这个比喻达到了形似,而形似是写物的基础,所以此喻更好。<br>2)观点二:“柳絮”一喻更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欠缺的就是这种意蕴,所以此喻更好。<br>5、主题:通过谢家儿女咏雪一事,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机智,同时也透出一种家庭生活的雅趣和文化的传承。<br>二、《陈太丘与友期行》<br>1、本文选自《世说新语笺疏》中的《方正》篇。<br>2、人物形象分析:<br>1)元方:聪明机智、个性率真、勇敢善辩、明白事理、落落大方;<br>2)友人:无信无礼,但知错能改。<br>3、主题:通过讲述七岁儿童陈元方的故事,表现了陈元方的明白事理、落落大方;同时从另一个侧面告诉人们做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br>3、文学常识:<br>1)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br>敬辞类:“令” (令尊、令堂、令郎、令爱)、“惠”(惠存、惠顾、惠赠)、“垂”(垂问、垂询、垂爱、垂念)、“赐”(赐教、赐复)、“高”(高见、高论、高寿、高龄、高就、高朋、高邻)、“贤”(贤侄、贤弟)、“奉”(奉送、奉还、奉劝、奉陪)、“其他”(久仰、劳驾、赏光、赏脸、贵姓、贵庚、大作、大驾)。<br>2)家君: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br>谦辞类:“家”(家父、家严、家君、家母、家慈)、“舍”(舍弟、舍妹)、“小”(小弟、小儿、小女、小店)、“愚”(愚兄、愚见)、“拙”(拙作、拙著、拙见)、“敝”(敝人、敝姓、敝校)、“鄙”(鄙人、鄙见)、“其他”(寒舍、见教、见谅)。<br>第11课《论语》十二章<br>1、本文选自《论语译注》。《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东汉列为“七经”之一,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春秋末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被称为“孔圣人”,与孟子合成“孔孟”。东汉“七经”分别是:《诗经》、《尚书》、《仪礼》、《周易》、《春秋》、《论语》、《孝经》。<br>2、名句:<br>1)最能体现“安贫乐道”情趣的句子:<br>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br>2)珍惜时光的句子:<br>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br>3)讲求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的句子:<br>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br>4)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br>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br>3、由本文演化而来的成语:“三十而立、不舍昼夜、择善而从、随心所欲、温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匹夫不可夺志”等。<br>第15课《诫子书》<br>1、本文选自《诸葛亮集》。作者,诸葛亮,字孔明,琅玡阳都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诫,告诫、劝勉。子,一般认为是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书,书信。代表作:《出师表》、《诫子书》、《诸葛亮集》。<br>2、主题:本文劝勉儿子勤学励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淫慢”、“险躁”。同时还告诫他要珍惜年华。<br>3、重要的句子:<br>1)论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br>2)治学: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正面论证)<br>3)修身: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反面论证)<br>4)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br>5)名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br>4、文中“志”与“学”的关系:有明确的志向是成就学业的前提,“志”与“学”中“志”是很重要的,只有有了明确的志向,才能终成就学业。<br>第18课《狼》<br>1、选自《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淄川人,清代文学家。代表作有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等。郭沫若评价蒲松龄的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br>2、主题:本文讲述了一个屠户回家途中遇狼、惧狼、御狼、杀狼的故事,说明了狼再狡猾也斗不过人,告诫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坏人不能幻想妥协,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br>3、屠户与狼的四次交锋:<br>遇狼(开端)、惧狼(发展)、御狼(高潮)、杀狼(结局)。<br>4、文章的中心句: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br>5、关于狼的成语:狼狈为奸、如狼似虎、狼吞虎咽、引狼入室、鬼哭狼嚎、狼心狗肺、狼子野心、豺狼虎豹、豺狼当道、狼奔豕突。<br>第22课寓言二则<br>一、《穿井得一人》<br>1、本文选自《吕氏春秋》。《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由战国末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的。全书二十六卷,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穿,挖掘、开凿。<br>2、主题:凡事要认真思索,不能轻信传言。<br>二、《杞人忧天》<br>1、本文节选自《列子·天瑞》。杞,周朝诸侯国。《列子》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它属于诸家学派著作。《列子》,旧题为列御寇著。列御寇,相传是战国时的道家人物,郑国人。<br>2、主题: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告诉人们不要为没有必要或毫无根据的事情担忧)。<br>3、杞人忧天:传说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吃饭睡觉都感到不安。借指为不必要忧虑的事情而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