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个为什么》阅读分享之“画外音”

艾草

<p>《十万个为什么》小链接</p><p> 作者米·伊林(1896—1953)是我国读者十分熟悉的苏联著名科普作家、工程师、儿童文学作家。</p><p> “十万个为什么”这一极富生命力的名称即取自伊林的著作,而米·伊林则取自获1907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英国作家卢·吉卜林的一句话:“五千个哪里,七千个怎样,十万个为什么。” </p><p> 米·伊林善于把文学和科学结合起来,用文艺的笔调、生动的比喻、典型的事例、诗一样的语言,娓娓动听地讲述科学知识,作品活泼而又逻辑严谨。我国著名科普作家高士其曾在《人民日报》上用“内容丰富,文字生动,思想活泼,段落简短”这样16个字来概括米·伊林作品的写作特点。 </p><p> 米·伊林的作品是优秀科普作品的典范,对我国科普创作界产生了很大影响。中国老一辈的科普作家和20世纪50年代成长起来的许多科普作家,都从米·伊林的作品中受到教益。</p><p> 作为四年级下册的必读书目,小水滴们在阅读中也深深地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p><p> </p><p><br></p> <p>   经过一个阶段的阅读,小水滴们已经在本书中走了几个来回。现在让我们再次走进《十万个为什么》,来一场“我来画,你来猜”的行动吧!</p> <p>   周五,上了《十万个为什么》阅读分享课二,收到楼老师布置的“画外音”之“我来画”任务。</p> <p>  周日,绵绵春雨和猜图更配,小水滴们收到了楼老师的美篇,里面集合了所有小水滴的插图。那么,就让我们快快翻开《十万个为什么》,来找“画外音”之“我来猜”吧!</p> <p>  然后,楼老师的手机这头,一张张图片细雨般飘洒而来🌧小水滴们找到的文字一个个跳动在老师眼前。</p> <p>  截止下午5:30,此美篇仅在班级群分享的情况下,点击量达到833人次。这说明大部分小水滴在反复打开,反复欣赏,反复猜测,反复思考。这些孩子,又一次次走进了《十万个为什么》。</p> <p>  那么,把“画”和“音”结合在一起,让我们跟着小水滴们再一次走进《十万个为什么》吧!</p> <p>  石林芷看了别的版本的《十万个为什么》,怪不得大家找了很久都没找到相应页面,没关系,看了就是硬道理,版本不同也没关系。</p> <p>  停课不停学,阅读不止步。从《十万个为什么》一本科普书的阅读,到更多的科普书阅读,我们的脚步要一直在路上哦。</p><p> --楼老师与小水滴们共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