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克时艰,“语”你同行

Biu biu

——记于洪小语“沈阳云课堂”录制<div><br></div> 嘉月之时,本该春光烂漫汇校园,朗朗书声满晴空,却不料疫情突发,挡住学途。全国抗“疫”,展现大国担当;最美医者,上演执甲逆行;盛京师生,邂逅云端课堂。于洪区小学语文教研团队认真落实教育部及省教育厅“停课不停学”的要求,积极响应沈阳市教育局的号召,巧用云平台,线上再发展,贡献教育者的力量。在教研员夏艳臣老师、刘红老师的指导下,10节高质量的语文课在“沈阳云课堂”上播出。 【骨干教师齐上线,别样课堂云传音】<br> 参与云课录制的9位教师均为我区骨干教师,授课内容覆盖1—6年级三个学段。时间紧,任务重,自接到通知,老师们披卦上阵,几番操练,多方借鉴,云端传音。为了给全市小学生呈出质量高、趣味浓、收获大的品质课程,语文教研团队对每一节语文课都高标准,严要求。从习作写话课、名著导读课到实践活动课,每一位参与教师都精选内容,重新整合,致力于优化教学过程,努力打造精品云课堂。 【勇挑重担不畏难,齐心聚力展风采】<br> 虽然时间紧,任务重,录课标准要求高,但于洪小语人没有畏惧、没有退缩、没有懈怠,而是用饱满的热情、积极的态度和严谨的作风投入到云课录制工作中。<br> 两位教研员老师白天风雨无阻地为社区防疫一线执勤,晚上通宵达旦地为录课教师指导把关,积极协调,统筹安排……每一个深夜,她们都随时在线为老师们答疑解惑。 一堂20分钟的语文课,凝聚着老师们数十次的修改打磨。他们字斟句酌,反复调整,既要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教学,又要保证“线上教学”学生的主体地位。第一次进行“云课”录制的老师们为了保证画面的精美和视听的多维,主动学习软件的使用、剪辑等新的教学手段。文字、画面、声音……这样全新的教学方式让老师们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每天只睡3小时,电脑面前一坐就是一整天。但老师们个个都毫无畏难情绪,勇于挑战自我,力求做到尽善尽美。 郎翟老师和牟福林老师专心备课,只能把年幼的孩子交给父母照顾;边若思老师为了有一个安静的备课环境,疫情期间,家人只能开车带着孩子穿梭于高速公路上;孟凡静老师身体情况欠佳,但自接到录课任务开始就基本不眠不休,仍然坚持;康野老师为了保证录课效果,主动请教前期录课教师,几次更换设备、精益求精;谢佳凝老师、苑媛老师、田晶老师、孟琳老师都是班主任,她们既要负责班级日常工作,又要指导学生线上学习及辅导,但仍克服一切困难反复打磨……省实验学校赤山校区、阳光小学、国奥小学、市实验中海城小学都成立了磨课团队,每一个“20分钟”后都是校本教研几个日夜的研磨。家人们的全力支持、团队的鼎力相助成为了云端上每一位教师的坚强后盾! 【守土尽责进行时,共赢未来再出发】<br> 这次特殊的“云授课”让老师们在教学条件和交流空间的变化中,对知识获取方式和传授方式、教与学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思考。云课播出后,两位教研员依托工作坊坊主培训,以点带面,渐进式促进校本研修。针对每一节云课,指导坊主,针对4种新课型,组织有议题、有指向的研讨10余场。每一位授课教师也都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反思与总结。疫情是危机,也是我们更新教育理念的时机,更是运用信息化手段推进教学方式改革的转机。我们会将线上教学的经验与未来的课堂教学有效融合,不断寻求语文课堂教学新突破。 尽职责、尽本分!疫情当前,每一位“线上教师”都在用行动诠释着教育者的责任与担当。虽不能冲上前线,但所有教师都愿以钻研、专业、奉献的姿态与祖国守望相助。“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全体于洪小语人将一如既往,不忘教育初心,勇担教育使命,并肩携手,展示于洪教师新风采,共创于洪教育新未来! 文字:郎翟 谢佳凝<div>编辑:谢佳凝</div><div>审校:刘红 夏艳臣</div> 于洪区教育研究中心 教师进修学校

老师

教师

云课

教学

录课

课堂

教研员

录制

洪小语

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