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一)难忘的回忆</p><p> (二)地震了</p><p> (三)我的学工和教学</p><p> 记得是1967年冬,我们班到棉一学工。那时,进驻我们一中的“工宣队”是棉一的。</p><p> 我被分到棉一的机修车间。同去的还有我校的几名老师。以女老师居多。</p><p> 到了机修车间,分派我的工作是焊铁护栏。因为棉一要在大门口南面建几栋职工宿舍楼。需要一批护栏。厂方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机修车间。我们去学工,就赶上了这批活。</p><p> 刚去的前两天,是一位工人师傅教我,怎么使用电焊机,怎么把截好的钢筋用电焊焊接起来。我很快就能独立操作了。没想到,第三天,那位工人师傅就不来了。车间直接把这焊护栏的工作交给了我。</p><p> 我负责焊,那几个女老师负责用大钢锉打磨那一个个焊接点。一开始,由于我的焊接技术还不夠熟练。焊出的护栏的各个焊接点,不夠平整。有很多毛刺。把负责打磨的女老师们累得夠戗。我看到,她们脸上淌着汗水,手都红肿了。没几天,女老师们的脸上都露出了笑容。皮建玲老师笑着对我说:“前几天,你焊的焊点疙疙瘩瘩,很不好打磨。可把我们累得夠戗。没想到,这才几天,你就能焊得这么平整了。我们只要稍加打磨就好了。真得谢谢你。”我很不好意思地对皮老师说:“都是我不好。我以前从来没有干过这种活。让老师们受累了。"</p><p> 没想到,几年后,有一次我去找李向吉同学。他把我带到棉一大门口南边的棉一职工宿舍。他的家就在那里。具体是哪栋楼我记不清了。那些楼都是那种南边是房间,北边是敞开式走廊。而那走廊边上的钢筋护栏,我一看就知道是当年我焊的。我兴奋地对李向吉说:“你们这些宿舍楼的护栏,都是那年咱们在棉一学工时,我焊的。”他还不大相信。</p><p> 杜富珍是棉一“工宣队”的队员。她是厂电话室的一个接线员。记得有一次她到机修车间,把我们十几个一中的老师和同学召集起来训话。她一顿一顿地说:“对,你们,这些,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就必须,狼狼地!”师生们听得一个个一脸愕然。随后,就都哑然失笑了。都明白“狼”和“狠”差了一点。这件事,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p><p> 这由于我1967年在棉一劳动过一段时间,对棉纺厂有大概的了解。所以,15年后的1982年,我在石家庄市第二十八中任教时,教初中二年级学生写说明文,突发奇想。何不带领学生,先参观棉纺厂,了解每一个车间的每一道工序。然后回来写一篇《棉花是怎样织成布的》作文。</p><p> 有了这个想法,首先找关系。我自己先到棉一,把全厂每一个生产车间认真仔细地看了一遍。做到了心中有数。 </p><p> 当我把这个想法向同学们宣布时,学生们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因为我的这些学生,谁也没有进过国营大棉纺厂。谁也没见过棉花是怎么变成布的。</p><p> 于是,我事先与棉一那个关系人联系。打算利用星期天时间,带学生前去参观。没想到,她说她去不了。此事只好告吹了。</p><p> 我不甘心。我又找关系,联系了国棉四厂。棉四比棉一的规模大一倍。有四千多名工人。没想到,棉四厂方同意了我的要求。</p><p> 一个星期六的下午,我向全班学生宣布,星期日,我将带领全体同学步行到棉纺四厂参观。说明参观的目的是要写说明文《棉花是怎样织成布的》。要求学生带上记事本和笔。到时候,一边参观,一边记。回来整理成文章。学生们高兴极了。</p><p> 第二天上午8点,我们在学校集合。我讲了注意事项后,就带领全班五十多名学生出发了。学生们排成两路纵队,出合作路,走水源街,上北马路(现在改称和平路),一路向东。到棉四时正好9点钟。厂方派的人把我们带进厂。参观开始了。</p><p> 我们从位于最西边的准备车间开始。看工人师傅怎样打开皮棉大包,把皮棉摊开,送上机器。清理出沾在皮棉上的杂质。然后送上疏棉机,将棉花做成粗棉条。 </p><p> 下一步, 将粗棉条送往纺纱车间。 在纺纱机上纺出粗纱和细纱。然后,将用于织布的经线上机器过浆,烘干。再经过机杼穿扣,将几百根经线一根一根不能出错地穿好。这的确是一个很费眼、费力,很辛苦的活儿。另一方面,将没有上浆,用于纬线的,缠在一个个梭心上,装在梭子里。这样,纺纱车间的工作就完成了。</p><p> 下一步,将这些半成品送到织布车间。上到织布机上,织布机一开动,就看到织出的白布一点一点地往外走。织布车间很大,有几百台织布机。机器轰鸣,震耳欲聋。工人们说话,都是贴着对方的耳朵,可劲地喊。在这种环境里工作,而且根本不能坐。一人看好几台织布机,一干就是八小时。真的非常辛苦。</p><p> 最后,就是把织好的布匹送到检验车间进行检验。那检验台上负责的检验工人,那眼神,非常人能比。她能夠从眼前飞快流动的布面上,找出任何的瑕疵,并马上进行处理。她们的工作真是太不可思义了。</p><p> 毫不夸张地说,那每一寸织成的布,都是纺织工人师傅们血汗的结晶啊。</p><p> 经过检验合格的布匹,打成包,就可以作为成品出厂了。</p><p> 学生们在厂方人员的引导下,听着厂方人员的讲解,仔细地看,认真地听,扼要地记。经过近两个小时的参观,都有了很大的收获。我想,这样的十分难得的,参观大型国营棉纺厂的经历,会给他们留下终生难忘的记忆。</p><p> 写这篇说明文,只要学会写说明文的要求和规范,那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p><p> 我就是这样进行我的语文教学的。</p><p><br></p><p><br></p><p><br></p> <p>由于我1967年在棉一劳动过一段时间,对棉纺厂有大概的了解。所以,15年后的1982年,我在石家庄市第二十八中任教时,教学生写说明文,突发奇想。带领学生,先参观棉纺厂,了解每一个车间的每一道工序。回来写一篇《棉花是怎样织成布的》作文。</p><p> 有了这个想法,首先找关系,我自己先到棉一,把全厂每一个生产车间认真仔细地看了一遍。做到了心中有数。 </p><p> 当我把这个想法向同学们宣布时,学生们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因为我的这些学生,谁也没有进过国营大棉纺厂。谁也没见过棉花是怎么变成布的。</p><p> 于是,我事先与棉一那个关系人联系。打算利用星期天时间,带学生前去参观。没想到,她说她去不了。此事只好告吹了。</p><p> 我不甘心。我又找关系,联系了国棉四厂。棉四比棉一的规模大一倍。没想到,棉四厂方同意了我的要求。</p><p> 一个星期六的下午,我向全班学生宣布,星期日,我将带领全体同学步行到棉纺四厂参观。说明参观的目的是要写说明文《棉花是怎样织成布的》。要求学生带上记事本和笔。到时候,一边参观,一边记。回来整理成文章。学生们高兴极了。</p><p> 第二天上午8点,我们在学校集合。我讲了注意事项后,就带领全班五十多名学生出发了。学生们排成两路纵队,出合作路,走水源街,上北马路(现在改称和平路),一路向东。到棉四时正好9点钟。厂方派的人把我们带进厂。参观开始了。</p><p> 我们从位于最西边的准备车间开始。看工人师傅怎样打开皮棉大包,把皮棉摊开,送上机器。清理出沾在皮棉上的杂质。然后送上疏棉机,将棉花做成粗棉条。 再将粗棉条送往纺纱车间。 在纺纱机上纺出粗纱和细纱。然后,将用于织布的经线上机器过浆,烘干。再经过机杼穿扣,将几百根经线一根一根不能出错地穿好。这的确是一个很费眼、费力,很辛苦的活儿。另一方面,将没有上浆,用于纬线的,缠在一个个梭心上,装在梭子里。这样,纺纱车间的工作就完成了。</p><p> 下一步,将这些半成品送到织布车间。上到织布机上,织布机一开动,就看到织出的白布一点一点地往外走。织布车间很大,有几百台织布机。机器轰鸣,震耳欲聋。工人们说话,都是贴着对方的耳朵,可劲地喊。在这种环境里工作,而且根本不能坐。一人看好几台织布机,一干就是八小时。真的非常辛苦。</p><p> 最后,就是把织好的布匹送到检验车间进行检验。那检验台上负责的检验工人,那眼神,非常人能比。她能夠从眼前飞快流动的布面上,找出任何的瑕疵,并马上进行处理。她们的工作真是太不可思义了。</p><p> 毫不夸张地说,那每一寸织成的布,都是纺织工人师傅们血汗的结晶啊。</p><p> 经过检验合格的布匹,打成包,就可以作为成品出厂了。</p><p> 学生们在厂方人员的引导下,听着厂方人员的讲解,仔细地看,认真地听,扼要地记。经过近两个小时的参观,都有了很大的收获。我想,这样的十分难得的,参观大型国营棉纺厂的经历,会给他们留下终生难忘的记忆。写这篇说明文,只要学会写说明文的要求和规范,那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p><p> 我就是这样进行我的语文教学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