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今天是2020年的清明节,也是上坟扫墓的日子,因全球大流行的冠状病毒传播,情况特殊,不孝的儿子只能在家中祭拜逝去的父亲母亲及亲人们,你们的音容笑貌永远在我心中。今特别编辑整理一些父母生前的图片资料,汇成美篇,寄托我的哀思和对亲人的思念……</span></p> <p> 父亲杨润成家族全家照(红圈为父亲)</p> <p> 父亲与爷爷奶奶</p> <p> 我的爷爷</p> <p> 我的奶奶</p> <p> 父亲杨润成与叔伯兄弟留影</p> <p> 父亲的姐姐杨志成我的姑姑全家人</p> <p> 父亲小学毕业证书</p> <p> 父亲初中一年级毕业证书</p> <p> 父亲初中二年级毕业证书</p> <p> 父亲高中毕业证书</p> <p> 父亲在华北大学学习证书</p> <p> 母亲谢文琴刚从河南来太原的照片</p> <p> 母亲与姐姐谢海燕和我的大表姐</p> <p> 母亲与姐姐谢海燕与我的大表哥</p> <p> 这是当年河南老家的亲戚寄来的照片</p> <p> 1953年,母亲参加了工作,单位是中国图书发行公司太原公司,这也是母亲第一次填写的表格(档案中查阅)</p> <p> 这是1957年母亲在新华书店太原支店的干部登记表(档案中查阅)</p> <p> 母亲的字迹(档案中查阅)</p> <p> </p><p> </p><p> </p> <p> (这是母亲亲笔写的个人经历 整理如下)</p><p> 谢文琴 女 河南内乡县、谢寨村、18岁、出生年月 1936年4月,家里是贫农成份,我是从九岁时父母都去世了,家里只剩下我和姐姐俩个人生活,那时我的家里没有地,也没有房子,父母在世时,因为我们家里没有男孩子,父母无论生活怎样困难,也要供养姐姐上学,父母去世后,姐姐就在女师上学,就苦了我一人过着流浪的生活,(当时的生活主要是靠父亲给别人种地、母亲帮人家做针线养活我们)。直到姐姐结了婚以后,我就住在姐姐家里,因为我是住在人家里,姐姐也没有权力让我上学,只要有我吃的饭就行了,那时我的生活环境是非常苦的,所以经常好哭,这样直到48年,河南解放,我12岁,姐姐参加了小学教师训班学习,经过两个礼拜的学习后,就分配在内乡第一完小教书,这样我才有上学的机会。</p><p> 12岁我开始上学,到了学校就念三年书(三年级上半期),到了学校后,因自己出身贫困,从来没有上过学,即然有了上学的机会,自己一定要很好的上学,自己有这样的思想,所以在学习上很用功,从来没有退过班。在解放前,像我这样上不起学的孩子非常多,因为家人多的孩子,生活在旧社会一方面因为很穷、家庭贫困,没有钱来念书,另一方面在旧社会的制度下,没有上学的机会,解放后,他们都和我一样的得到上学的机会,这时我的脑海里才会更加灵敏的。回忆我以前所经过的悲伤生活,使我对旧社会更加仇恨,49年土改,消灭了地主的压迫,我也分到了2亩2分一个房子,这时我的生活才逐渐好起来,还是跟着姐姐、一起念书。到5O年,因姐夫在山西长治工作,就领姐姐也到了山西,家里又剩下我一个人,自己当时年令小,分到的2亩2分地,自己种了一亩,别人代耕了一亩,当时自己的生活,一方面靠地里的收成和姐姐的补贴,到了50年未,我初小毕业后,因为姐姐去了以后,我的生活有点紧张,没有办法再上学,因此又停学了半期,到51年后半年,姐姐有了工作以后,每个月给我寄十万元,我又继续升到五年级,在51年的寒假里,我接到了姐姐的来信,让我来太原,使我高兴极了。52年初,旧历的元月十号,我由河南起身来到太原,到了太原后,因当时的姐姐经济条件有限,孩子多供我上学有困难,所以当时决定让我去报考行政干校,因我当时的文化程度不够,就没有录取上,最后又决定让我再去上学,就在本市一完小又继续上到六年级的前半学期,由人民出版社介绍到中国图书发行公司工作,经过测验于1953年2月28日正式参加了工作。因自己初次参加工作,对书店工作也没有认识,对同志们很生,对工作也不懂,另一方面感到自己文化水平有限,想继续升学,求得更多的知识和更多进步,因此自己想离开工作,继续上学,工作不安心,时常哭哭啼啼,经同志们和领导多次的帮助和教育,使我初步认识到自己工作是革命工作,而是一个光荣的革命工作者,在工作上只要自己能很快的学习,也同样进步,自己产生了这样的思想以后,使我很快能安心工作了,继续上学的思想也没有了。</p><p> 参加中图工作以后,分配到综合门市部,因工作和业务情况生疏,暂时未负责连环图书工作,当时自己一方面负责连环图书的工作,另一方面自己积极熟悉书架,这个才能了解整个的业务情况,读者问到自己也能满足读者的要求,这样工作了2个月自己所负责的工作熟悉了,另一方面在当时自己对文艺书架也比较有点熟悉,所以向领导才提出负责看文艺书架,当时领导满足了自己的要求,直到和新华书店合并。在这七个月当中,自己认识了自己的工作重要性,各方面有了很多的进步。</p><p> 首先是在工作当中,自己认识了自己工作的重要性,要求自己应当钻研业务和提高文化水平,这样才能负责更多的工作,在这样的思想支配下,自己认真的学习业务,学习文化。</p><p> 我的缺点是:</p><p>1 个性强,不能虚心接受同志们的批评,影响了和同志们团结的不够密切,因为自己有了这样的缺点,使自己得不到更多的进步。</p><p>2 在学习上犯冷热病,不能踏踏实实实事求是的学习,要求自己过高,也不切时做到。</p><p>3 在业务上钻研不够。</p><p> 1954.10.1</p> <p> 父母定婚时的合影</p> <p> 父母结婚时的合影</p> <p> 父母结婚证 一式两张</p> <p> 父母结婚证,第二张</p> <p> 母亲工作时的同事</p><p> xxx 母亲 (谢文琴) 李昆茹 张青梅</p> <p> 母亲参加工作后,在1955年还参加了太原市级机关干部业余文化补习学校的学习。图片为学业通知书(档案中查阅)。</p> <p> 母亲工作时获得的荣誉证书</p> <p> 母亲的先进事迹(档案中查阅)</p> <p> 母亲和同事初次游晋祠</p> <p> 母亲生病疗养时的留影</p> <p> 1960年,母亲生病后疗养出院时的鉴定表 (档案中查阅) </p> <p> 母亲因病离职时与同事合影留念 </p><p><br></p><p><br></p><p><br></p> <p> 父亲当年的同事</p><p>张乐珍 曲波 杨润成(父亲) 白崇义</p> <p> 父亲在迎泽公园时的留影</p> <p> 文革时期父亲和同事的留影 他们是:</p><p>苗同林 徐仁达 侯应同 贾步兴 杨润成</p><p><br></p> <p> 1979年父亲出差,顺便到部队看望我时的留影。</p> <p> 1980年 父亲第二次到部队看望我,那时候我因劳累,得了肺结核,在海军408医院治疗了4个多月后,回到部队,这是在营部的合影。</p> <p>父亲身体很好,夏天喜欢穿个二股筋背心</p> <p> 父母在西肖墙40号住时的合影</p> <p> 父母和姐姐在西肖墙住时的留影</p> <p> 父亲抱着猫咪在西肖墙住时的情景</p> <p> 母亲抱着猫咪在西肖墙住时的情景</p> <p> 1983年我们家从西肖墙搬到老军营居住,第一次住楼房,这是父母和姐姐在明亮的室内合影</p> <p> 这是1987年的中秋节,我叔叔(杨铸成)一家人与我们全家欢聚时的情景。</p> <p> 叔叔婶婶和俩个妹妹与父母</p> <p> 大妹妹杨华婚后带着孩子看望父母</p> <p> 父亲的叔伯兄弟从天津来家看望父母时的留影</p> <p> 父亲与弟子们的合影,他们分别是张广智 董春英 父亲 南建军 杨俊武</p> <p> 父亲喜欢扮演喜剧人物,那时候各个单位都有文艺宣传队,书店自编的情景剧《一块银元》曾轰动一时,父亲扮演的角色是大地主,活灵活现的表现了地主的姿态,引来大家的一片喝采声,其中的一段唱腔,我至今都记忆犹新:"一块银元,血泪斑斑,桩桩仇、件件恨,记在上面。唉 黑暗的旧社会,咱们穷人的血和汗,一件一件记在上面,唉 记在上面” 。可惜的是那时没有留存照片。上图为书店春节联欢时父亲与李荷芳为大家表演的木偶剧。</p> <p> 父亲在五一路新华书店院中的留影</p> <p> 和平照相馆给父母拍的艺术照</p> <p> 退休后的父亲身体非常好</p> <p> </p> <p> 母亲在迎泽公园的留影</p> <p> 1984年底,我们家由老军营搬到五一路书店宿舍居住,这是母亲在阳台上的留影</p> <p> 母亲一生喜欢的小动物猫咪</p> <p> 母亲在五一路家中的留影</p> <p> 母亲在五一路家中的留影</p> <p> 母亲去世前一个月的留影</p> <p> 母亲于2000年11月4日仙逝 卒年66岁</p> <p> 恩爱的一对伴侣</p> <p> 父母在老军营住时的合影</p> <p> 父母在五一路住时的合影</p> <p> 父亲与他画的仕女图</p> <p> 父亲与他画的山水画</p> <p> 父亲和外甥张宝堃回老家灵石看望</p> <p> 父亲 姐姐与猫咪</p> <p> 猫咪和小孩子一样,父亲每天哄才行</p> <p> 猫咪整天陪着老父亲</p> <p> 猫咪陪着父亲看电视</p> <p> 父亲看书,猫咪也跟着看</p> <p> 这幅画是一位网友看到我发的父亲与猫咪后,深受感动,从未学过画画,即兴画了这幅父亲与猫,回复与我。</p> <p> 猫咪望着父亲好像在说:休息会儿跟我玩玩吧</p> <p> 猫咪与父亲整天在一起</p> <p> 父亲晚年在丽景苑家中的幸福生活</p> <p> 父亲在丽景苑小区的愉快生活</p> <p> 我的 二表哥(王思红)从长治来看望父亲</p> <p> 父亲在太原美术馆看画展时的情景</p> <p> 父亲与老朋友相遇在美术馆</p> <p> 2017年夏天,父亲突感不适,住院检查后,胸片显示为肺部肿瘤,经专家观察后确认是肺癌。</p> <p> 邻居美芬到医院看望父亲</p> <p> 父亲在医院结识的南堰村村民</p> <p> 姐姐在医院陪伴父亲时的情景</p> <p> 父亲病重期间,还多次去看望我的叔叔,叔叔退休后患了脑萎缩,生活不能自理,长年住在医院。</p> <p> 父亲和叔叔的外甥张宝堃(北京自然博物馆恐龙专家)专程从北京来看望病中的叔叔。叔叔(杨铸成)不幸于2019.10.30日去世,卒年74岁。</p> <p> 父亲病重期间,听说五一路要改造,书店即将拆迁,专程回到书店,这是在书店传达室与老同事亲切交谈。</p> <p> 这是与老同事张良晨在即将拆迁的书店门口留影。</p> <p> 父亲在书店门市部看到自己工作40余年的地方,即将消失,怀着深深的眷恋,让我为他拍下了这2幅照片。</p> <p> 父亲在书店门口的留影</p> <p> 父亲与孙子(杨笛)在书店门口留影</p> <p> 2017年国庆节期间,爷孙俩还在一起交谈。(半个月后父亲离世)</p> <p> 交谈中,父亲用颤抖的手,给孙子写下了平生最后的绝笔(三首小诗)</p> <p>年令跨上八十九 自知生命不长久</p><p> 生死本是平常事 骨灰久成泉下土 </p><p> 从这简短的四句话里,映射出父亲面对死亡是如此的平静。</p> <p> 离人无语夜无声 明月有光人有情</p><p> 相思一夜又一夜 紧抱睡枕忘天明</p><p> 父亲在病入膏肓时,还一直思念着母亲,自母亲去世十七年来,父亲始终如一的过着鳏夫的生活,恪守着当年对母亲的承诺 白头偕老 永远相爱。</p><p><br></p> <p> 父亲病重期间,朋友郝帅(中医师)来家里为父亲做艾灸时的情景。</p> <p> 父亲与钟爱的猫咪的最后时光。</p> <p> 猫咪与父亲依依不舍时的情景</p> <p> 2017.10.17日下午四时,父亲在猫咪的依偎中安祥的仙逝,卒年八十八岁。</p> <p> 猫咪在父亲的灵堂前,整夜的为父亲守灵,不停的哀叫,看到这样的场景,不襟使我潸然泪下,足以看出猫咪与父亲的感情是多么的深厚,感动了上苍。</p> <p> 安息吧 我亲爱的爸爸妈妈🌺🌺🌺</p> <p> 安息吧 我的大姨 大姨夫🌺🌺🌺</p> <p> </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每当祭奠的日子,翻阅父母生前的照片,仿佛就是昨天。看着父母远去的身影,总会勾起串串的回忆……本篇音乐选自著名的秧歌剧《兄妹开荒》,它是1943年由鲁迅艺术学院在延安时期创作的作品,反映解放区大生产运动。父母年轻时常常唱起这首歌,在我5岁时就有印象,这次编入美篇,让父母在九泉下,静静的听吧……</span></p><p> 雄鸡 雄鸡高呀么高声叫</p><p> 叫得太阳红呀么红又红</p><p> 身强力壮得小伙子呀嘿</p><p>(合唱) 怎么能躺在热炕上作呀懒虫</p><p> 扛起撅头上呀么上山岗</p><p> 站在那山岗上</p><p> 好呀么好风光</p><p> 我站得高来看得远 呀嗨</p><p>(合唱)咱们的边区到如今成了一个好呀地方</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那哈依哟嗨嗨哎嗨 那哈依哟嗨</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黑牛2020.4.3深夜</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