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期日志(12):地球一小时

庸平

<p>2020年3月28日 阴雨</p><p> 今天是“地球一小时”活动日。</p><p> 2007年,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出了一项全球性节能活动“地球一小时”。 呼吁个人、社区、企业和政府在每年三月最后一个星期六的当地时间晚上20:30-21:30,人们关上不必要的照明及电器一小时,以此来激发人们对保护地球的责任感,以及对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环境问题的思考,并用行动表达支持。</p> <p>  2007年3月31日晚8点,WWF在澳大利亚悉尼市开展了首次 “地球一小时”活动,约有超过220万户的家庭和企业关闭灯源和电器一小时。事后统计,熄灯一小时节省下来的电足够20万台电视机用1小时,5万辆车跑1小时。更多参与的市民反映,当天晚上能看到的星星比平时多了几倍。</p> <p>  13年来,“地球一小时”活动以惊人的速度迅速席卷全球,现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公众环保运动。覆盖180多个国家,7000多个城市,吸引了数亿名支持者。它通过大众的力量推动了环保重大的变革:地球一小时被列入《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1)》白皮书的公众参与项目;“地球一小时”在俄罗斯推动制定保护森林的新法律;动员公众支持在阿根廷设立一块面积为350万公顷的海洋保护区;在哈萨克斯坦种植1700万棵树;倡导在厄瓜多尔禁止使用塑料……</p> <p>  2009年,“地球一小时”首次进入中国,也是在3月28日晚20:30至21:30,北京、上海、大连、南京、顺德、杭州、长沙、长春、香港、澳门等城市共同行动,熄灯一小时。当时全球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3000多个城市共同创造了一个美丽的“黑暗时刻”,共同为地球的明天做出贡献。</p> <p>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去冬今春,澳洲的森林大火数月不灭,袋鼠、考拉烧死烧伤无数;蝗灾已从东非波及亚洲;全球平均气温再创新高,南极地区记录到气温接近了20摄氏度,南昌这个冬天的气温高达摄氏26度;全球陆地和海洋升温、海平面上升加速、积冰和冰川加速融化……。岁末年初至今,全球新冠肺炎蔓延,近二百个国家和地区受影响。一系列气候、灾害、疫情事件对社会经济发展、人类健康、粮食安全以及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都造成重大影响。</p> <p>  WWF全球总干事马可·兰博蒂尼表示:最近冠状病毒不幸爆发是我们地球上人类与自然界关系失衡的又一个信号。呼吁人类与自然达成一个新的协议,使自然与人的关系从浪费、毁灭性的关系转变为基于关爱、尊重及可持续使用的关系。鼓励公众在杜绝非法野生物贸易、减少一次性塑料使用、减少食物浪费及选择可持续生产的食材上积极行动,为地球发声,共同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而努力。</p> <p>  刚刚看了一篇文章:因为新冠疫情,多个国家采取了交通管制和居家隔离的防疫措施后,欧洲多个国家的空气质量明显改善。意大利封城后,威尼斯的河水都变得清澈了,生态环境开始变好,天鹅、鸳鸯、野猪都出来了。曾两次赴威尼斯,看到的是另一番不堪负重的环境。网上有个视频:武汉街头,疫期人员稀少,一名司机在杨泗港长江大桥上发现一头野猪一路狂奔。人都封闭在家,动物们却出来撒欢。WWF今天向全球推映了5集记录熊猫、雪豹、虎、北极熊和非洲象生活生存影像片,野生动物们祈求人类“多彩的生活源自多样的自然,让我们一起与自然共生”,令观影者动容。万物有灵且美,都值得温柔以待。</p> <p>  我们都感慨,人类的活动给大自然,给我们的生存环境造成的巨大伤害。交通发达,出行日益便利的今天,道路上的汽车与日俱增,交通便利的同时,带来的是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空气的严重污染,导致呼吸道疾病,心脏病,癌症……如果我们人类可以慢下脚步,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爱护它,珍惜它,扭转野生动植物濒危的状况,保护好我们的自然。万物才能生生不息,与天地共生共荣。</p> <p>  有朋友说,疫期偶尔出去一两次,感觉天更蓝,空气更好。花更洁艳,鸟声更清晰。今年,武大的樱花,因为没有游人踩踏形成了落樱美景,人们隔空“云赏樱”,特别是以图片的形式呈现在眼前的一地花雨,美醉了人们。这次没有游客折枝、摘花、爬树,没有人死命地摇晃树枝,贪图一场樱花雨的美照了。</p><p> 世界真是奇妙而诡异,疫情是何等的惨烈悲情,美景是如此的动人心魄。天使与魔鬼同在,美景因封城派生。面对这旷世落樱奇景,欣赏乎?叹息乎?唏嘘乎?</p> <p>  2020年,诸多全球性事件不断提醒人们,要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电影《流浪地球》有句台词“起初,没有人在意这一场灾难。这不过是一场山火,一次旱灾,一个物种的灭绝,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这场灾难和每个人息息相关”。是啊,起初,我们只是为这些发生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不幸感到惊愕和惋惜,直到新冠病毒炸弹一样在我们中间爆发。疫情就像一记急刹车,踩停了正常的社会生产生活。就这样,我们在家里忧心忡忡地困顿了将近两个月,直到春暖花开。</p> <p>  2020年的“地球一小时”活动主题是“与万物共生”:以生命之名,为地球发声。在“与万物共生”的大主题下,有3个方面的具体行动措施:杜绝野味陋习、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减少食物浪费,倡导和推动社会各界一起为地球减负,为地球发声。努力通过推进可持续的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来保护我们地球家园,将万物共生的理念落实到我们的生活当中。呼吁保护大自然,倡导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p> <p>  WWF北京代表处首席运营官卢伦燕女士表示:“自然孕育了我们、也为我们提供了生活所需的一切。无论是我们呼吸的空气、饮用的水,还是经济发展所需各种资源都来自于自然的馈赠。然而,自然正面临着威胁,生物多样性正在以惊人的速度丧失。请尊重万物生灵的多样生命,关注山水林田湖草的多种生境。”有道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没有物种的高低贵贱之分,只有相互的倾听。现在物质让人眼花缭乱,所谓蚕食,都是点滴积累中不经意破坏。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尽绵薄之力,保护地球。</p> <p>  在生产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尊重自然中的万物,真诚且努力地找到经济、科技的发展和生态维护之间的平衡点。我们常说,要保护环境,爱护地球,现在才愈发意识到,呵护自然是为了人类这个物种的延续。地球没了我们照样转。像切尔诺贝利那样的灾祸发生后,辐射区里人类绝迹,动植物经历了巨大劫难和一系列变异之后,依旧可以繁衍生息。因为疫情的关系,许多人提“蝙蝠”而色变,但我们应该扪心自问,可怕的难道是蝙蝠吗?</p> <p>  因为疫情,今年”地球一小时”活动全部在线举办,号召网友通过登陆地球一小时官方网站和官方H5,许下自己的环保承诺,为地球发声。并将开启生物多样性保护全球行动年。杜绝野味陋习,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让生活更美;改变消费习惯,减少一次性塑料使用,让自然更美;减少食物浪费,选择可持续生产食材,让身心更美。通过这一全球性环保公益活动,反思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重视气候变化的严峻性、保护生物多样性,身体力行,从改变自我的微小行动开始践行可持续的生活方式。</p> <p>  今晚,我们不妨关上灯,听一首诗,一支歌,听自然的声音,在纯净的心境中寻回我们对这个世界最初的爱。呵护我们生存的环境,让地球也喘口气。世间万物都值得我们好好对待,因为我们生于斯,长于斯。</p> <p>图片均下载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