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清明

啦啦啦

<p>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5个节气,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8天。每年的4月4日、5日或6日开始,4月18日、19日或20日结束。</p> <p><b style="font-size: 20px;">清明节的由来</b></p><p><br></p><p>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p> <p><b style="font-size: 20px;">清明节的习俗</b></p><p><br></p><p>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p> <p><b style="font-size: 20px;">扫墓</b></p><p><br></p><p> 在中国历史上,冷食禁火,向祖先致敬,清明节扫墓的祖先成了风俗习俗。在今天的社会中,人们在清明节前后仍然有清扫坟墓的习俗来祭祀祖先:铲除杂草,提供祭品,在坟墓上祈祷,烧纸币,或者简单地把一束鲜花放到固定祖先的记忆。</p> <p><b style="font-size: 20px;">荡秋千</b></p><p><br></p><p> 这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之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p> <p><b style="font-size: 20px;">蹴鞠</b></p><p><b style="font-size: 20px;"></b></p><p>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p> <p><b style="font-size: 20px;">踏青</b></p><p><br></p><p> 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p> <p><b style="font-size: 20px;">放风筝</b></p><p><br></p><p> 放风筝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风筝的历史十分悠久。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p> <p><b style="font-size: 20px;">植树</b></p><p><b style="font-size: 20px;"></b></p><p>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做“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p> <p><b style="font-size: 20px;">插柳</b></p><p><b style="font-size: 20px;"></b></p><p> 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编成帽子戴在头上,也可带回家插在门楣、屋檐上。插柳的习俗与避免疫病有关。唐人认为在河边祭祀时,头戴柳枝可以摆脱毒虫的伤害。宋元以后,人们踏青归来,往往在家门口插柳以避免虫疫。</p> <p><b style="font-size: 20px;">清明节的古诗</b></p> <p>  2020的清明受疫情的影响,为避免清明节祭扫带来人员聚集,降低交叉感染风险,巩固抗疫工作成果,我们倡议:</p><p><br></p> <p>  开展文明祭祀、网络祭祀既是当前疫情防控的形势需要,更是文明健康生活的重要环节。疫情防控,人人有责!用文明祭祀的实际行动,共同打造文明、平安、祥和的清明节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