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下涝

欧阳鸿运

<p>  文/ 欧阳玉慧 图/ 应重庆</p><p> (原创图文,转载请注明)</p> <p>  下了一夜的雨,在睡梦中,被四喜鸟吵醒,感觉到春天真的来了。于是和朋友相约去摄影。虽然雨雾还未散去,一眼望去,烟霏朦胧,柳枝已经绿丝婀娜,桃花已经分外妖娆。</p> <p>  中午时分,走进下涝,此时雨已经停了。进村的小路有点泥泞,四周的高楼似乎又多了几幢,原先的村貌变得有些陌生了,幸好还有熟悉的鹭岛。岛上的鹭鸟似乎比以前少了许多,不过还是很容易勾起我的回忆。</p> <p>  记得初见下涝的时候,好像是进入世外桃源。四周河流纵横,只有一座小桥可以进入湿地深处。郁郁葱葱的水竹倒映在水中,格外宁静;还有三三两两的桃花一路同行;一不留神,那里跳出野猫吓得人心跳加速;远远地已经有犬吠声迎接,这些都不是主要的。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成千上万的白鹭一起高歌,那个叫声是震撼人心的,情不自禁地拿起手机,记录下它们的舞姿。看着袅袅的烟雾,几个老农不紧不慢地干活,浣衣女在水边悠哉悠哉地洗衣服,不由自主地想到陶公的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p> <p>  然而如今,四周高楼围得象铁桶似的,步步逼近鸟岛,村庄里的石头瓦房也已经拆迁差不多了,只剩下一个寺庙,孤独地立在废墟边上,似乎不舍得离开。也许是神仙特别留连这些白鹭,朝朝暮暮共相守,百看不倦款款飞。</p> <p>  下涝,据记载,这里最早是片大海,后来淤积成陆,渐渐地成了海边沼泽地。潮退的时候,一行行白鹭飞来,夜晚的时候,点点渔火似萤火。大约在公元961年,陈氏来此开荒,发展成为江南望族,其中有南宋的进士陈懋钦最赢得世人赞颂,宁死不屈,以身殉国事迹载入史册。公元1212南宋大儒杨简,时任温州知州,在下涝建了水闸,号称嘉定六陡门之一。从此,下涝进入了农耕年华。一群群白鹭世世代代伴随着下涝人,走过了一千个春夏秋冬。</p> <p>  随着时代进步,总是要旧貌换新颜。然而,沧海桑田难为水,除去旧貌是乡愁。农耕年华终将退出城市,世外桃源式的生活终将成为记忆,逝去的家园再也回不来,逝去的乡情总是会随着时间,发酵成为乡愁。</p><p> 乡愁该到哪里去寻找啊!但愿下涝的建设者们,留下一个鹭岛,留下一片天空,让白鹭有个永远的家,让乡亲们有个安放乡愁的地方,让外乡客有个追忆似水年华的文旅佳苑。该逝去的,就让它逝去吧!该留下的,不该只是记忆。但愿下次再来下涝,还有地方可以唤醒乡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