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抗疫 文明祭扫 —六年级清明节主题活动纪实

杨娟

<p>  “杨柳春风三月三,画桥芳草碧纤纤。一双燕子归来后,十二红楼卷绣帘。”风微柔,花渐开,春正长,此时正是好风光。你知道吗?再过几天,清明就要到了!</p> <p>清明小知识</p><p><br></p><p><br></p> <p>致六年级家长师生倡议书</p><p><br></p><p>尊敬的家长朋友们、亲爱的老师、同学们:</p><p><br></p><p>  又是一年春来到,清明时节踏青好。时值一年芳草绿,又是一年清明时。当下,正处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在这缅怀先烈、祭奠逝者、追思故人的时节,为了让文明过清明节成为广大公民朋友的自发追求和自觉行动,使今年的清明节成为一个文明健康、内涵丰富、节俭环保、安全有序的节假日,六年级师生特向大家发出以下倡议:</p><p><br></p><p>  1.过一个健康的清明节。积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在缅怀与追思中增强对生命的尊重和对生活的热爱,倡导参加郊游、踏青、放风筝等等民俗活动,迎春健身,陶冶情操,培育科学健康的节日生活方式。</p><p>  2.过一个节俭的清明节。积极弘扬庄重、简朴过清明的良好传统,倡导简祭、薄祭和居家祭奠、网上祭奠、社区公祭、集体公祭等新的祭奠形式。反对铺张浪费、奢侈挥霍,抵制庸俗、愚昧的祭扫陋习和封建迷信活动,使清明节成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合的节日。</p><p>  3.过一个绿色的清明节。积极树立生态环保的理念,倡导通过植树、种草、献花和诗赋、祭文、家庭追思会等文明环保的祭扫形式来寄托哀思,消除鞭炮喧嚣,纸灰飞扬、烟雾缭绕的现象,共同保护清洁卫生、绿色生态的自然环境,还清洁明净于清明节。</p><p>  同学们,我们正处在风华正茂的年代,拥有着健康和青春。党和人民殷切期望我们树立远大理想,坚定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信念,珍惜美好时光,勤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报国本领,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设,培养优秀品德,锻炼强健体魄,努力成为社会有用之材,准备着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p> <p>  今年的清明不一样,处于疫情防控保卫战的关键时期,各地提倡“云祭”,同时也是为了破除陋习,文明祭祀,不聚集,抗击疫情,弘扬“厚养薄祭”的生活理念。</p> <p><br></p><p>如何进行“云祭祀”?</p><p><br></p><p><br></p><p><br></p><p>Happy Women's Day </p><p><br></p><p> 可以通过百度搜索“云祭祀”,找到合适的祭祀平台:通过平台献上一束花、献上一首歌、留言或朗读祭文、点上一支烛、上一炷香和献上一杯祭酒等等方式,寄托哀思,一样能表达我们的怀念之情,达到祭奠先人,追思哀悼的目的。这种“文明祭祀”只是改变了形式,并没有改变我们的祭祀内容和本质。</p><p><br></p><p><br></p> <p>除了“云祭祀”,我们还可以做这些</p> <p>1</p><p>和家人一起去踏青</p> <p><br></p><p> 踏青为春日郊游,也称“踏春”,一般指初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清明节期间到大自然去欣赏和领略春日景象,郊外远足,这种踏青也叫春游。古代叫探春、寻春,其含义,就是脚踏青草,在郊野游玩,观赏春色。踏青这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源泉是远古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这种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对后世影响深远。</p> <p>2</p><p><br></p><p>插柳</p> <p><br></p><p> 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编成帽子戴在头上,也可带回家插在门楣、屋檐上。据说插柳的习俗与避免疫病有关。唐人认为在河边祭祀时,头戴柳枝可以摆脱毒虫的伤害。宋元以后,人们踏青归来,往往在家门口插柳以避免虫疫。这是因为春天气候变暖,各种病菌开始繁殖,人们在医疗条件差的情况下,只能寄希望插柳避免疫病了。柳枝插在屋檐下,还可以预报天气,古谚云:“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虽然习俗如此,但我们也要做一个爱护花草树木的文明小公民,不能随意攀折树木哦。</p> <p>3</p><p><br></p><p>放风筝</p> <p>  风筝是清明节人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古人相信若某人生病可将其病况写或画于扎制的风筝上,用线系着风筝在空中放飞,让它飞至高空就拉线剪断,疾病灾难便会随着风筝一起飞走。后来,风筝亦逐渐发展成广为流行的郊游娱乐活动。</p> <p>4</p><p><br></p><p>植树</p> <p>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p> <p>5</p><p><br></p><p>荡秋千</p> <p>  荡秋千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p> <p>  尊敬的家长朋友们、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在这个特殊的清明节期间,让我们携起手来,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争做革除陋习的先行者、移风易俗的推进者、文明祭祀的示范者,用文明祭奠的实际行动,播散新时代文明新风,为早日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自己的力量!</p><p><br></p><p><br></p>

清明节

踏青

祭祀

清明

文明

祭奠

秋千

风筝

习俗

植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