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新世界小学音乐自主课程——音乐赏析《蜜蜂》

济南市新世界小学音乐自主课程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提示: 点击页面右上角图标播放乐曲《蜜蜂》</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聆听要求:</b></p><p><br></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1、在充分的聆听中获得对音乐作品的自主感受和体验,并能够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展开充分的想象,进行大胆的模仿、表现。</b></p><p><br></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2、能够安静的聆听并用多种方式表现音乐《蜜蜂》不同的飞的形象,领会音乐要素(节奏、音色、速度、旋律)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不断提高音乐素养以及音乐感受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b></p><p><br></p><p><br></p> <p>《蜜蜂》是德国小提琴家、作曲家弗朗索瓦·舒伯特于1827年写的一首小提琴独奏曲。</p><p><br></p><p>由于这支曲子演奏速度非常之快,能表现演奏者高超的技巧,因此深受人们的欢迎。许多小提琴家用它作为返场的加演曲目。</p><p><br></p><p>《蜜蜂》这支乐曲是G大调、2/4拍、小快板。</p><p><br></p><p>它的旋律是由一系列三连音组成的,带有“无穷动”体裁的特征。乐曲栩栩如生地描绘了蜜蜂在花丛中采蜜的灵巧轻盈的形象。</p> <p>一开始就出现了连绵不断的三连音和半音上下颤动,模仿蜜蜂振翅飞鸣的嗡嗡声,力度从弱到强,生动逼真,描写蜜蜂从远处飞来,主题与引子紧紧相接,旋律音区连续作八度提升,使人联想起一群可爱的蜜蜂在盘旋起伏,漫天飞舞的景象。</p><p><br></p><p><br></p><p><br></p><p>乐曲的中间段落运用了重音奏法,音乐从强到弱,最后用提琴的拨弦轻轻结束。好似蜜蜂采完蜜又飞走了。</p><p><br></p><p><br></p><p><br></p><p>德国小提琴家、作曲家弗朗索瓦·舒伯特(1808—1878)与奥地利作曲家弗朗茨·舒伯特同姓、同时代,名字也差不多,但不是一个家族,也没有血缘关系。他比“歌曲之王”舒伯特小十一岁。</p><p><br></p><p><br></p><p><br></p><p><br></p><p><br></p><p>舒伯特生于德累斯顿,故于德累斯顿,他的父亲叫弗朗兹·安东·舒伯特,曾是德累斯顿乐团的一名低音提琴手,后来当上意大利歌剧院院长和皇家教堂作曲家。小舒伯特先跟父亲学,然后到巴黎跟小提琴家拉丰特学习,当时还结识了旅居巴黎的钢琴家肖邦。返回德国后在1861年继李平斯基之后成为德累斯顿乐团的首席。他写了一些作品,比较有名的是与大提琴家库麦合作创作的几首小提琴、大提琴二重奏。他的作品13号包含12首小曲,其中第9首就是非常流行的“蜜蜂”。</p><p><br></p><p><br></p><p><br></p><p>这首e小调乐曲,基本以三连音结构为主线,大量采取二、三度音程,或上下行结合平行重叠,迅疾般地奔跑运行,其气势有如高屋建瓴直泻而下,熙熙然,嗡嗡然,好不热闹!</p>

蜜蜂

舒伯特

音乐

乐曲

小提琴家

德累斯顿

三连音

作曲家

聆听

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