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研天下,掌中观世界”系列研学微课堂——“人文古韵,醉美山西”之“遗址古都”第九篇

刘默默

禹都安邑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b>为有效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全面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确保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将疫情对教育教学秩序的影响降到最低,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省委“五严五防”“七个一律”重要举措,坚持“防控结合、杜绝感染、保障教学”的方针,确保全市教育系统“零感染”。</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固近期的外出研学课程暂时取消,但是学习不会止步于此,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营地·大同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为广大学生制定的防疫线上学习的课程,让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看到、听到、学到知识百科、历史沿革、文化传承、艺术魅力……</span></p><p> </p> 禹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u><font color="#ff8a00">(夏朝开国国君)</font></u></b></h1> <p>  禹,夏后氏、姒姓,名文命或禹,字(高)密。<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史称大禹、帝禹、神禹,为夏后氏首领、夏朝开国君王。</b></p><p> 历史治水名人。</p><p> 禹是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孙子(但也有说法认为禹应为颛顼六世孙)。</p><p> 其父名鲧,被帝尧封于崇,为伯爵,世称“崇伯鲧”或“崇伯”,其母为有莘氏之女脩己。</p><p> 相传,禹治理洪水有功,受舜禅让而继承帝位。</p><p> 在诸侯的拥戴下,禹王正式即位,以阳城为都城,一说以平阳为都城(或在安邑或在晋阳),国号夏。并分封丹朱于唐,分封商均于虞。</p><p> <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禹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因此后人也称他为夏禹。</b></p><p> 他是中国古代传说时代与伏羲、黄帝比肩的贤圣帝王。</p><p> <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他最卓著的功绩,就是历来被传颂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划定九州、奠定夏朝。</span></p><p> 后人称他为大禹。禹死后安葬于会稽山上(今浙江绍兴),仍存禹庙、禹陵、禹祠。从夏启开始历代帝王大都来禹陵祭祀他。</p> <font color="#167efb"><b>夏禹是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伟大历史人物。</b></font><div> <font color="#167efb"><b>他的重大功绩不仅在于治理洪水,发展国家生产,使人民安居乐业,更重要的是结束中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的社会组织形态,创造了“国家”这一新型的社会政治形态。</b></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b> 夏禹完成了国家的建立,用阶级代替原始社会,以文明社会代替野蛮社会,推动了中国帝王历史沿革发展。</b></font><br> <b>孔子:</b>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br> <b>季札:</b>“美哉!勤而不德,非禹其谁能修之?”<br> <b>司马迁:</b>尧遭鸿水,黎人阻饥。禹勤沟洫,手足胼胝。言乘四载,动履四时。娶妻有日,过门不私。九土既理,玄圭锡兹。<br> <b>《太史公自序》:</b>“维禹之功,九州攸同,光唐虞际,德流苗裔。”</div> 轶事典故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span class="ql-cursor"></span>【三过家门而不入】</b></h1><p><br></p> 三过家门而不入亦称三过其门而不入,这是大禹治水中发生的故事。<div> 为了治水,大禹曾三过家门而不敢入。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被传为美谈,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br>  第一次经过家门时,听到他的妻子因分娩而在呻吟,还有婴儿的哇哇哭声。助手劝他进去看看,他怕耽误治水,没有进去;</div><div> 第二次经过家门时,他的儿子正在他妻子的怀中向他招着手,这正是工程紧张的时候,他只是挥手打了下招呼,就走过去了。</div><div> 第三次经过家门时,儿子已长到10多岁了,跑过来使劲把他往家里拉。大禹深情地抚摸着儿子的头,告诉他,水未治平,没空回家,又匆忙离开,没进家门。</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涂山之会】</b></h1><p><br></p> <div>  夏建立后,大禹在涂山尽早召开诸侯大会,以检讨自己的过失。</div><div> <b><font color="#167efb">这次涂山之会一般被认为是中国夏王朝建立的标志性事件。</font></b></div><div> 到了正式大会的日子,大禹穿了法服,手执玄圭,站在台上,四方诸侯按着他国土的方向两面分列,齐向大禹稽首为礼,大禹在台上亦稽首答礼。<br></div><div> 礼毕之后,夏禹大声向诸侯说道:“我德薄能鲜,不足以服众,召集大家开这个大会,为的是希望大家明白恳切的责备、规戒、劝喻,使我知过,使我改过。我胼手胝足,平治水土,虽略有微劳,但生平所最兢兢自戒的是个骄字。先帝亦常以此来告诫我说:‘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如果我有骄傲矜伐之处,请大家当面告知,否则就是教我不仁啊!对大家的教诲,我将洗耳恭听。”大家都明白禹受命于天,原本对大禹有意见的诸侯看到大禹这种态度,也都表示敬重佩服,消除了原先的疑虑。</div><div><font color="#167efb"> 史书记载“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font><br></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span class="ql-cursor"></span>【铸造九鼎】</b></h1><p><br></p> 涂山大会之后,为表示敬意,各方诸侯常来阳城献金(即青铜),后来,九州所贡之铜年年增多,大禹想起从前黄帝轩辕氏功成铸鼎,为了纪念涂山大会,就准备将各方诸侯进献的金,铸造成几个大鼎。<div>  后九鼎(即冀州鼎、兖州鼎、青州鼎、徐州鼎、扬州鼎、荆州鼎、豫州鼎、梁州鼎、雍州鼎)铸成,鼎上铸着各州的山川名物、禽异兽。九鼎象征着九州,其中豫州鼎为中央大鼎,豫州即为中央枢纽。</div><div> 九鼎集中到夏王朝都城阳城,借以显示夏王大禹成了九州之主,天下从此一统。</div><div> <font color="#167efb"><b>九鼎继而成为“天命”之所在,是王权至高无上、国家统一昌盛的象征。</b></font></div> 安邑 <font color="#167efb">安邑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底蕴深厚,迄今已有4000多年的建城史,是中国最古老的的城市。</font><div> 远古时期,晋南盐湖便产盐,这里的卤水经风吹日晒,自然生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div><div> 盐湖周围仅有一个淡水池,位于盐湖的东北方,距盐湖仅有1.5KM。因古人居住生活在淡水边,这一淡水之滨便成了食盐交易的风水宝地。各部落便用皮毛或肉到这里来换盐吃。因而,各部落酋长对此地皆“垂涎三尺”,一旦势力强大,便全力来争这块财富宝地,在这里建都。</div><div> 因而,远古时期这里一直被最强大的部落占领,四周各部落都把这里称为“中国”。远古中国的雏形便在这里形成。因各部落的频繁相争,因而这里的政治形势很不稳定,人们向往稳定,便将这里称为“安邑”。“安”者,安然也,“邑”者,国都,京城也!</div><div> 故安邑便成了中华民族的最早发祥地。</div><div> 在母系社会时代,女娲便活动在安邑这个天下最繁华的地方,用食盐来和外部落交易。<br> 社会发展到5000年之前,蚩尤更是坐镇安邑,制造了五种兵器,来保护安邑这一繁华宝地。</div><div> 晋《地理志》及太康《地道记》均云:“虞舜旧都安邑及鸣条地。”</div><div> 《帝王世纪》及《通典》又均云:“安邑为尧舜旧都,后为夏禹都。”也就是说,尧舜禹也都曾占据安邑这个天下最繁华的地方,并在安邑建都。<br><div> 相传大禹治水成功之后,民始安居,为纪其功,夏启建都于此,命名为安邑。</div><div> 最早的安邑城,在夏县禹王城遗址,战国时期曾是魏国都城;</div><div> 北魏时期,分设北安邑与南安邑,西元494年,南安邑成为“安邑县”;</div><div> 直至1958年,安邑县、解县、运城镇合为“运城县”,不再保留县级建制。<br>  安邑作为运城的历史古镇,年代久远,地位重要,传承有序,规模宏大,蕴藏著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有著光明的发展前景。</div></div> 禹都安邑 晋代皇甫谧在《帝王世纪》中说:“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div>  《魏书·礼志》说:“(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公元477—499)始由官方祭祀尧于平阳,舜于河东,禹于安邑。”</div><div> 唐初孔颖达作《五经疏义》引皇甫云:“安邑县见有鸣条陌,昆吾亭。”(见《后汉书·郡国志》及《尧舜禹故都纪行》《唐六典》据此亦云:“凡三年一享帝喾氏于顿丘;享唐尧于平阳,而稷、禼(xiè通契)配焉;享虞舜于河东,咎繇(jiōuyóu即皋陶)配焉;享夏禹于安邑,伯益配焉……皆以仲春之月。”此后历代不绝。</div><div> 尧舜禹都,尤其是禹都安邑,历来多有争议……</div><div> 冀、冯(平)阳、蒲坂、明都、晋阳、唐、苦城、鸣条邑、安邑、虞州、虞邑、夏禹域、夏墟、晋墟、西邑、兆阳、河东、凡一十七名,皆为不同时期安邑之称谓及其异称。后世所谓的平阳(临汾)、蒲坂(永济)、安邑(夏县)应是尧舜禹受禅前、后所迁之都。<br></div><div> 安邑之所以有一十七个名称,并且每个名称都和先秦历史上的各个帝王活动密切相关,其主要原因就是由于它濒临盐湖的缘故。</div><div> 在古代哪个部落或方国占据了它,就等于拥有了一个金库或一座银行,因为盐在远古时期或近代某些地区都曾经充当过货币。</div><div> 经济是基础,安邑以它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荣膺上古时期华夏帝都而被《辞海》所肯定,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br></div><div><br></div>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温馨提示】:</b></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全世界共同的战“疫”</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加油!!!</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安邑

大禹

夏禹

家门

诸侯

部落

九州

九鼎

涂山

盐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