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8px;">“互联网+创新素养教育” 助力 </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停课不停学 ”德润心灵结硕果 </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span style="font-size: 15px;">原州七小三(10) 班 综合性学习成果展</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br></p> <p> 以“互联网十创新素养教育”为载体,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孩子的创新素养,我们一直在路上。</p> <p>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连续两年参加少先队主题队日活动。寄予全国少年儿童“今天做祖国的好儿童,明天做祖国的建设者,美好的生活属于你们,美丽的中国梦属于你们。”要担起这样的重任,就要学习和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使优秀的中华文化在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要从小精神抖擞起来,多背一些优秀的古诗词,长大以后才能文思源涌。在孩子们心中,习近平总书记是睿智博学的“大朋友”,也是和蔼可亲的习爷爷。原州七小三(10)中队的孩子们,谨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以多种方式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为续传承,将民族的文化融入时代的符号,增砖添瓦。</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 春节、清明节、重阳节、端午节……是中华传统节日,这些节日传承至今,仍保留着独特的习俗,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展现了极强的生命力,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孩子们的奇思妙想和大胆创新的世界里,通过他们的绘画,来看一看在孩子们的眼中,这些传统节日又是什么样子的吧!</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春节是我国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宋代诗人王安石写的《元日》就描写了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人们在一片爆竹声中,送走旧的一年,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门上的桃符都换成了新的。学了这首古诗,孩子们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了绘画灵感,突发奇想,用智慧的双手描绘出春节人们放鞭炮,畅饮美酒热闹欢乐的节日气氛。</span></p> <p>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元宵节也称灯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笼、灯楼和灯树,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宋代更重视元宵节,赏灯活动更加热闹,赏灯活动要进行5天,灯的样式也更丰富。明代要连续赏灯10天,这是中国最长的灯节了。清代赏灯活动虽然只有3天,但是赏灯活动规模很大,盛况空前,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现在就让我们去看看今天的孩子们是怎样用画笔描绘元宵节的?透过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你仿佛看到了闹元宵的热闹场面。</p> <p> “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是在仲春与暮春时节的重大祭祀节日,它已经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最主要是用来怀念已逝的亲人和祖,除了我们的亲人还有无数为我们现在的和平世界流血牺牲的烈士值得我们缅怀和祭奠。2020年4月4日清明节全国哀悼,缅怀逝者,致敬无畏的人。在此期间,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致,全国停止公共娱乐活动,全国人民默哀三分钟,汽车、舰船鸣笛,防空警报名响。在疫情影响下,这个遥寄哀思、悼亡怀人的日子,也因此有了一层格外沉重的特殊涵义。新冠病毒夺去很多人的生命,让很多家庭痛失父母、爱人、子女。更有一些医务工作者和抗疫工作人员,为此而殉职牺牲。那许许多多的面容和身影,永远定格在了2020年初春。我们为逝者点燃烛光,俯身鞠躬,遥寄一份哀悼和思念。在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民、英雄的逆行者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人,是一段段有着欢笑泪水的故事,他们的悲痛,他们的哀伤,他们的抗争,他们的不屈,都值得铭记。孩子们虽然不能亲自去祭奠英雄,但挡不住大家对英雄的崇敬和深切缅怀。他们参加网上祭扫,用自己的巧手绘出 一幅幅精美的画,写给英雄的一封信等别样活动,表达自己的哀思。因为疫情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成长了很多,战“疫”让我们懂得了生命的珍贵,我们感受到平凡中的伟大。我们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骄傲!为自己是一名少先队员而无比自豪!</p> <p> 在清明节这天,何雨婷同学看到手机全部是黑白屏幕,由此联想到画了一幅黑白画 ,表达了对抗击一线英雄的哀思,这一举动多么的让人感动!</p> <p>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原州七小三(10)班的孩子们积极体验端午习俗,了解端午由来,拿起画笔描绘出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系花绳,挂艾叶,戴香囊……的热闹情景。</p> <p> 在较长一段时间展开综合性学习的过程,孩子们通过看日历,问家长, 查资料,自由组成小组、网络交流等方式,整理、收集了节日的名称、过节的时间、节日的习俗,及有关节日的传说等方面的资料,并把这些信息记录在表格中,通过这次信息的收集,培养了学生收集资料、处理信息、人际交往等能力及相互合作的团队精神,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在收集、整理、展示中华传统节日相关习俗的过程中, 增进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感受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魅力。</p> <p> 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传统节日的喜爱,有的写“自己家过节的过程”,“有的写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最深刻的故事”,从而使孩子了解更多的节日习俗,从中感受到中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透过文字仿佛使你看到了过节时热闹的场面。</p> <p> 我国古代文明璀璨绚烂,文化科技都有非常多的成就,对世界文明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为了促使孩子们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疫情居家期间让孩子通过查资料袋,课外查阅相关资料书,网上查找,问父母各种方式深入了解了当时古代劳动人民是怎样用智慧取得了重大的科技成就,推动了社会的发展,造福人类的。</p> <p> 我是解说员一石思成,听了我的解说,相信大家就会知道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为什么会名扬中外。</p> <p> 我是小导游何雨婷,下面就让我带领大家去领略我国宝贵历史文化遗产“世界闻名的雄伟坚固美观的赵州桥”</p> <p> 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精神情感的载体;是民族特征的艺术体现;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基础;是我们的祖先智慧的结晶。具有浓厚的民族精神,它有利于哺育儿童茁壮成长,儿童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因而对儿童进行中国文化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孩子们通过查阅各种资料,学习中华宝贵的历史文仪遗产深受启发和教育。</p> <p> 汉字是我国独有的一种文化,它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我们老祖先智慧文明的象征,是我国民族文化的载体。也可以说,每一个汉字的演变,都有可能是一个民族文化演变的象征,可能都烙印着一个朝代的特征,或者说其中都会有一个让人难忘的故事。千百年来的风俗礼仪,社会结构、伦理道德、哲学思考、审美意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几乎都隐藏在一个个汉字对所要反映的事物的摩画、概括和美化之中。了解汉字的前世今生,感知汉字的形美韵味,领悟汉字的内涵外延,才能对汉字的使用游刃有余,为语文学习和人文素养提升奠定扎实的基础。学好汉字,其实就是对祖国民族文化的传承。如果一个人能够写出一手好字,那么对于个人来讲,它是自身修养的重要体现 。为了让孩子们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一汉字,我让孩子每天坚持练习钢笔字,查资料了解的演变发展过程,遇到难懂的字查字典理解字的意思,走进生活主动识字,使大家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是识字的天地,激发在日常生活中主动识字的兴趣。还做成了识字剪贴报。</p> <p> 剪纸、编花绳、画脸谱都是是中国传统艺术,它历史悠久,有着丰厚的生活积淀与底蕴,体现了中华民族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具有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在课余时间,孩子们剪纸、画脸谱、编花绳,这样近距离感受传统手工艺的精妙,还有机会动手一试。这些“指尖上的非遗”,让孩子感受传统文化的酷劲儿和活力。还有利于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和增进,如丰富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观察能力的培养,智力的提升等方面都很有帮助;而且还是对中国传统艺术的一种继承,两全其美,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让我们感受到心灵手巧的孩子们对中国传统文化一种全新的体验过程,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种下了美好的种子。</p> <p> “梅兰竹菊”被中国人称为“四君子”。“梅兰竹菊”的品质分别是:傲、幽、坚、淡。梅,剪雪裁冰,一身傲骨;兰,空谷幽香,孤芳自赏;竹,筛风弄月,潇洒一生;菊,凌霜自行,不趋炎势。“梅兰竹菊”茶杯,中国文人墨客用来咏志抒怀,来标榜君子高洁的品格,是咏物诗作和花草画中最常见的题材。孩子们用绘画展示了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在绘画的过程中领悟了“梅兰竹菊”的深刻含义,教育了孩子们要做像“梅兰竹菊”品格的人,在这种体验的过程中使孩子们受益匪浅。</p> <p> 中国传统文化中,花卉的文化象征意义更有着相当丰富的内容。就牡丹而言,由其花朵雍容华贵,端庄富丽而引发人们诸多联想,派生出与之相关联的一系列文化象征意义,并形成牡丹文化的基本内涵。牡丹花开时节,繁花似锦,灿烂辉煌。在大唐盛世,全国上下无不为之倾倒,牡丹花季成了首都长安的狂欢节。唐代诗人刘禹锡不禁赞誉:“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以后李正封又有“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的名句,更有皮日休写牡丹的好诗:“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竞夸天下无双艳,独占人间第一春”。北宋昭文馆大学士韩瑜的牡丹诗中,又以“国艳”嘉誉牡丹。由此,自唐宋以来,牡丹成为吉祥幸福、繁荣昌盛的象征,并得以世代延续下来。1959年,周恩来总理在洛阳说过:“牡丹是我国的国花,它雍容华贵,富丽堂皇,是我们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美好幸福的象征”。今天,牡丹的这一文化象征意义又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因为她非常贴切地代表了改革开放的中国国泰民安,前程似锦的美好形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理想和愿望。今天孩子们用画笔描绘出了心中最美的牡丹,表达了孩子们对祖国的深情厚意,在每一笔每一画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p> <p> 童年是五彩缤纷,童年是绚丽多彩的。在张继楼的诗中,以跳跃的镜头捕捉了乡村儿童生活的典型场景。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儿童垂钓的场景;描绘了一群水乡孩子江中嬉戏的欢乐画面;描写了雨后的树林里孩子们采蘑菇的欢乐情形;描绘了孩子在街头读书的有趣情景;生动形象再现了孩子们在花前赏花时的动人画面;描绘了孩子们在树下玩耍时看到的美景。每一首诗都符合中国传统绘画一水墨画的特征,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一幅幅儿童生活的欢乐画卷,诗中有画,令人回味无穷。孩子们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灵巧的双手绘出了一幅幅童年的画卷,展现了自己童年生活丰富多彩及无穷的趣味,将童年的烂了漫和快乐淋漓尽致的、鲜活的画面仿佛也定格在我们的头脑中。这就是儿童的思维和想象!</p> <p> “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母亲节这天, 孩子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不但表达了对自己的母亲的爱,还为天下的母亲都送上了最美好的祝福!从小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心有大爱的孩子!这天我们都被每一个孩子有一颗感恩的心深深的感动了!</p> <p> 这段时间孩子在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收获了丰硕的成果。从小下了“梦想”的种子,从中找到了心灵成长的量。我非常喜欢《中庸》里的一句话,希望孩子们把这句话及意思每天早上能够大声诵读一遍以便激励自己奋发向上,作为学习的信条:人能一之,己百之,人能十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意思说:别人学一次就会了,我就学一百次;别人学十次就会了,我就学一千次,如果真能这样子去做,愚笨的人就会变得聪明,柔弱的人就会变得坚强。用这种精神每天坚持学习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相信会给大家一辈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