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城区东北角,红山在蒙古语中为"乌兰哈达",乌兰为赤色、红色,哈达意即山峰,赤峰这个名字也是从"乌兰哈达"而来。红山文化因赤峰市的红山而得名。 红山的来历 在很早很早以前,海里的龙王,有六个女儿。他的最小的一个女儿,长的的美丽又漂亮,能诗善舞。有一天她游出海面,来到了四面环山的海岛上。这时海风吹拂着海浪。把一艘小鱼船打翻,一位年轻的渔民掉进了海里,小龙女把他救到岸上,然后送回了家。他们相处时间长了,小龙女就爱上了这位年青的渔民。于是他们结婚后生了一个漂亮的女孩。 龙王知道后,就派他的二儿子把小龙女抓回来。小龙女不想回到海里,她热爱人间的一草一木。老龙王没办法就去找观音菩萨,观音菩萨对老龙王说:我身边正好缺一位善男,一位信女,就让你女儿给我做信女吧。龙王就答应下来。于是观音抽出头上的金钗一划,整个大山都变成了火海,后来人们把这个山叫红山。现在观音身边的信女就是小龙女。 还有一种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二郎神从渤海之滨赶赴天池为王母娘娘祝寿,他肩挑两担珍宝来到英金河畔时,恰逢发大水,咆哮的洪水挡住了去路。二郎神着急赶路,猛地跃起,欲驾祥云飞跃汹涌的英金河,不巧肩上的扁担难承重负突然断裂,两担珍宝洒落一地,顷刻间变成了两座山峰,奔腾的英金河水在山峰的阻挡下 <p>驯服了,缓缓绕道东去……二郎神空手西去,王母娘娘气恼之下打翻了胭脂盒,将其中的一座山染成了红色,这就是今天的红山,另一座是南山,两山隔河相望。 </p> 红山赋<br> —— 刘晓林<br> 茫茫大漠;烈烈长风。补天遗赤玉;落地傲苍穹。质朴而凝气韵;磐坚以镇荒洪。虽壮不过三山,却人文传象外;虽雄不及五岳,却灵秀蕴其中。斗转星移,历时光而不移本色;洗古磨今,经岁月而固守初衷。自然造化,偏生塞北无双境;魅韵天成,奇育中华第一龙。 古韵红山,曙光初绽,文明渐兴。史溯五千年,风云盖世;痕延九万里,华夏蜚声。拓蛮荒于塞外;播粟种于农耕。彩陶熠熠,纹晰型栩;玉器煌煌,姿美雕工。夏磨石器;商铸青铜。披秦时皎月;望汉塞高烽。罡风尽散:东胡扬鞭逐日;山戎鼓角连营。旷野尤湮:匈奴金戈铁马;鲜卑利剑强弓。辽挥阔斧,拓来长疆莽域;蒙驭雕鞍,驮去霸业丰功。尚存幽幽明迹;还觅杳杳清踪。诗曰:"史卷悠悠未有终,殷殷紫气启尘封。朝霞又作夕霞落,水逝河滔俱向东。" 今日红山,丹青焕彩,四季纷呈。春:缕缕柔风,柳梢轻摆萌青意;丝丝细雨,桃蕾新发沐紫屏。夏:一湖碧水映,波光潋滟;十里荷花娇,倩影娉婷。秋:夕阳正照丹峰美;菊蕊微开枫叶彤。冬:琼花曼舞,褐石穿素;玉屑轻歌,瑞雪拥松。披锦绣兮,几多胜景怡人醉;育珠玑兮,无数吟家动赞情。诗曰:"寻幽谒古心仪久,弯路斜坡几纵横。一线天前闻雁语,双狮岭上傍松行。参禅悟道观音洞,把盏临风邀月亭。移步登阶频驻赏,绝佳去处在高层。"君可见:满城翠色身前涌;半壁烟霞足底生。君可知:董朱惠墨嘉言赠;老舍题诗丽句评! 山因城而秀;城以山而名。山不在高,龙翔凤翥;城不在大,笔巨章宏。山色与城辉共恰;文化与经济同赢。科技兴区,绘就篇篇锦卷;教育强邦,铸成代代精英。优境以宜居,山青水碧;施策以惠农,林茂粮丰。城南易貌,立新衢靓舍;除陋院杂棚。桥北更颜,变沙丘荒土;成阆苑琼宫。改革通畅八方路;开放引来四海朋。不忘初心,福祉民生圆好梦;再施伟略,复兴国力步新程。 <div>诗曰:</div><div>"冲天古障展新容,</div><div>暖霭晴岚出岫浓。</div><div>赫耀瀛寰威海岳,</div><div>群峰俯首羡山红。"</div> 红山文化<br>按照考古学文化命名的惯例,一种文化往往来自于该文化中最先发现的遗址的地名。红山文化因首次发现于赤峰红山后而得名。它以西拉沐沦河、老哈河流域为中心,分布面积达20万平方公里,距今五、六千年左右,延续时间达两千年之久。红山文化的社会形态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全盛时期,主要社会结构是以女性血缘群体为纽带的部落集团。 经济形态以农业为主,兼以牧、渔、猎并存。它的遗存以独具特征的彩陶与之字型纹陶器共存、且兼有细石器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龙的精神渗透到中华民族的骨髓和血液之中。赤峰以出土"中华第一龙"引起了中外史学界和考古界的震动。红山文化使生活在龙腾之地的赤峰人充满了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豪情。赤峰以红山文化打造文化赤峰,以文化为突破口制造着文化产业一个又一个经济增长点。 红山文化年代为公元前4000~前3000年。红山文化的居民主要从事农业,还饲养猪、牛、羊等家畜,兼事渔猎,细石器工具发达;还有磨制和打制的双孔石刀、石耜、有肩石锄、石磨盘、石磨棒和石镞等。陶器以压印和篦点的之字形纹和彩陶为特色,种类有罐、盆、瓮、无底筒形器等。彩陶多饰涡纹、三角纹、鳞形纹和平行线纹。已出现结构进步的双火膛连室陶窑。玉雕工艺水平较高,玉器有猪龙、龙形缶、玉龟、玉鸟、兽形玉、勾云形玉佩、箍形器、棒形玉等。还发现相当多的冶铜用坩埚残片,说明冶铜业已经产生。有方形半地穴式房屋,分为大型与小型。 红山文化是与中原仰韶文化同时期、分布在西辽河流域的发达文明,在发展中同中原仰韶文化和北方草原文化相交汇产生的多元文化,是富有生机和创造力的优秀文化,其内涵十分丰富,手工业达到很高水平,形成了极具特色的陶器装饰艺术和高度发展的制玉工艺。红山文化的彩陶多为泥质,以红陶黑彩常见,花纹十分丰富,造型生动朴实。玉器制作为磨制加工而成,表面光滑,晶莹明亮,极具神韵,发展中具备了专业化、系统化、规范化,到目前为止,红山文化的玉器已出土近百件之多,其中出土自内蒙古赤峰红山的大型碧玉C型龙,周身卷曲,吻部高昂,毛发飘举,极富动感,是红山文化玉器的代表作,被誉为"天下第一龙"。因赤峰境内多有龙表玉器出土,故赤峰被称为龙的故乡,红山文化的先民应为龙的传人。 红山文化全面反映了我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特征和内涵。其后,在邻近地区发现有与赤峰红山遗址相似或相同的文化特征的诸遗址,统称为红山文化。已发现并确定属于这个文化系统的遗址,遍布辽宁西部地区,几近千处。其内涵丰富,拥有一大批造型生动别致的玉器,多呈猪、龟、鸟、蝉、鱼等动物形象。随着七十年代这批玉器被识别出来,考古学家发现了红山文化大型玉龙,这是我国最早的龙之一。 经历八千年的文明演进,赤峰所沉淀的文化非常厚重和独特,且不说驰名中外的红山文化,独具特色的草原青铜文化,色彩斑斓的蒙元文化,仅人无我有的契丹辽文化就可以让赤峰人引以为自豪。赤峰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是中国北方文明摇篮。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穿越八千年的文化时空,为这片热土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把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向前推进了一千多年;红山文化特别是契丹辽文化,是赤峰与其他城市区别开来的优势和标志,也是历史文化当中赤峰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品牌,全市各类文化遗存6800多处,是自治区总量的47%。